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仙宁  凌锋  潘薇  刘会景 《化工进展》2016,35(1):336-339
通过对中国发明专利数据进行挖掘和计量分析,总结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专利申请情况、行业发展现状、地域分布及重点创新主体的专利技术布局。结果表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经过几年的持续增长后,专利申请趋势放缓。通过对专利进行地域分析,了解到中国本土申请人和日本申请人申请了大量的专利;国内申请人主要集中在广东、上海、北京及浙江。通过分析一些重点企业申请的专利技术布局可以了解目前市场上的负极材料技术热点。  相似文献   

2.
杨姗姗  刘昱 《广东化工》2023,(9):112-114
随着电动车和混合电动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的发展,人们对于具有高比能量与高功率密度的锂离子电池的需求也在逐渐增高。磷酸铁锂(LiFePO4)作为目前产业最为主流的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之一,具有安全性能高、循环寿命长以及价格低廉等优点。本文通过研究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领域的国内外专利申请文献,分析了该领域的专利申请趋势和主要国家的专利有效性,归纳出全球重点申请人和我国的主要专利权人,对国内专利权人的重点授权专利进行探讨,为相关产业及研究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SCR脱硝催化剂领域的中国专利申请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国外申请人在此领域的申请量占中国申请的50%左右,其中美国申请人的申请量最大,说明国外申请人注重脱硝催化剂技术在中国的专利保护。从技术角度上看,中国专利申请申请人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催化剂的配方上,其中非贵金属催化剂的专利文献最多,研发目的主要是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耐受性。中国申请人在脱硝催化剂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呈逐年增加态势,申请人主要以高校为主,企业申请人较少。  相似文献   

4.
章放 《化工进展》2015,34(Z1):187-191
通过对针对去除PM2.5的空气净化器的相关专利进行分析,探究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以中国专利文摘数据库中的针对去除PM2.5的空气净化器相关专利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专利申请情况及申请人分布、主要申请人的专利特点、专利发展趋势等方面,研究了中国空气净化器技术的专利布局情况。通过分析得知,该领域的专利申请量从2012年开始出现了迅速增加,可见该领域是从近两三年才开始发展的,但申请量呈现加速上升的态势,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通过IPC 分类分析了该领域的技术构成,主要包括过滤、调节系统等。从申请人情况来看,申请人主要是国内申请人,占绝对的本土优势。其中,高校的申请占比较多,更侧重于空气净化的核心技术。企业的专利申请则更加侧重于与具体电器的结合。国内申请人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研究院所,企业申请较少,建议企业和高校及研究院所加强合作,集各家之所长,以进一步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核心技术应用到空气净化器的产业制造中。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检索了大量国内专利文献的基础上,对聚乳酸热熔沉积成型国内相关专利技术进行收集和分析,主要包括对国内申请量趋势、申请人类型、主要申请人分布、专利法律状态、应用领域以及重点专利技术等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统计分析;对聚乳酸材料在热熔沉积成型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6.
炭素专利     
<正>公开号:CN106328902A公开日:2017-01-11申请人:江苏海四达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新动力电池及其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发明人:沈晓彦,陆佳华,周建新,等发明名称:高容量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容量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1)将PVDF#5130加入NMP中搅拌以制得正极胶水,再将石墨烯加入至正极胶水中,接着加入正极活性物质,然后加入NMP调节固含量和黏度,过筛取筛出料,最后将筛出料涂抹在铝箔的正反面并进行烘干、碾压、  相似文献   

7.
钽酸锂、铌酸锂晶体是集压电、铁电、声光、电光性能于一体的多功能材料;专利是国家、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对钽酸锂、铌酸锂晶体相关的全球专利和国内发明授权专利进行地域布局、主要申请人、申请年度、申请量等方面的统计分析,有助于了解钽酸锂、铌酸锂晶体行业的技术发展情况,并为制定长远的、全局性的专利战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张金毅  张旭  刘杨威  徐靖  赵铁 《广东化工》2012,(12):211-213
聚合物基耐烧蚀材料是一种具有高度耐热、耐热流冲刷性能的防护材料,通常被用于航空航天领域,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深入发展,这类材料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本文以聚合物基耐烧蚀材料的专利申请数据作为分析样本,采集申请量、申请时间、申请地区、申请人等方面的信息,剖析了聚合物基耐烧蚀材料的专利情况以及整体发展状况,为这类材料的研究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  相似文献   

9.
2008年至2018年专利数量基本呈线性增长。利用IPC分类号和关键词在中文专利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对我国造纸固废处理技术的申请量、主要申请区域、主要申请人、技术分布等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热点和重点为焚烧发电、生产纤维板、作为燃料回收利用等。  相似文献   

10.
<正>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近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多氟多(焦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片及锂离子动力电池、一种用于电池极片转运的托盘等两项专利取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目前,多氟多(焦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拥有独立的研发、实验、生产机构和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该  相似文献   

11.
对洗衣液领域中外申请人在华专利申请数量和趋势、专利保护主题和策略、专利申请文件撰写形式进行了比较分析,重点分析了中外主要申请人在华专利申请和保护状况。基于前述多个角度的分析,为该行业的从业者提供专利角度的借鉴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碳纤维制造技术专利文献进行了检索统计,分别从年度发展趋势、专利申请国分布、申请人状况和中美日欧四局共同申请的重点专利布局等方面对碳纤维制造产业的国内外技术专利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国内外碳纤维专利申请的现状,分析了主要专利申请人专利的国际专利分类领域和技术重点,为我国科研院所和企业提出了专利申请布局的相关建议。提出了我国应利用已公开的专利技术,研发特种碳纤维的制造技术,强化碳纤维的应用技术,促进碳纤维的产业化和工程化。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锂产业的专利概况、关键技术并对比了国内外锂产业的专利布局情况,总结了锂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方向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国锂产业的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以促进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目前,全球锂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专利重点布局在中游锂电材料和下游应用领域,形成中国、韩国、日本三分天下的格局,以盐湖提锂技术、磷酸铁锂、三元材料为重要研发点;中国锂产业具有较好的资源和研发基础,但仍存在产学研合作和海外布局力度不够、研发只注重技术性能指标,以及专利市场价值挖掘不到位等问题,建议中国锂产业加强产学研合作与海外专利布局,研发要综合考虑技术性能指标与环保、安全等因素,统筹核心技术研发与成果转移转化等工作,促进中国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钛硅分子筛由于其优异的催化氧化性能而受到极大关注,已成为催化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简述了钛硅分子筛发展历程、合成概况和在有机领域的应用,重点分析了国内钛硅分子筛的相关专利分布情况,主要从国内钛硅分子筛的专利申请量年度分布情况、申请人类型统计和申请人排名情况3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和分析,得出了我国的钛硅分子筛材料的研究现状、应用水平和研究趋势,并展望了钛硅分子筛材料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以涉及质子交换膜的中国专利数据为分析样本,从中国专利申请量、申请人、技术构成等多角度详细剖析了国内质子交换膜专利技术的整体发展状况。研究表明,美日韩为质子交换膜的专利申请主体,掌握了较为全面的燃料电池技术;而我国相对国外起步较晚,但在国内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涌现出一批质子交换膜领域的研发科研院所和企业,对我国在质子交换膜和燃料电池领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建议国内企业和研究机构进一步加强产业合力,尽快实现整体突破,并充分借力于政策支持,紧跟科研前沿,继续推进和加快质子交换膜的研发步伐,大力构建自主的专利领地。  相似文献   

16.
介绍低碳烷烃催化脱氢的相关技术及发展趋势和意义,该技术的专利申请量从2000年至今呈现了第二轮大的增长趋势,表明该技术正逐渐走向成熟。低碳烷烃催化脱氢技术领域的专利授权比例较高,占总申请量一半以上。在低碳烷烃催化脱氢领域,专利申请人主要以技术实力强大的巴斯夫和霍尼韦尔等国外企业为主,我国专利申请人主要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高校。我国在低碳烷烃催化脱氢领域加大了研发力度和自主创新,并申请了大量专利。可以推测,中国在此领域的专利量将快速增加。  相似文献   

17.
对在中国申请的ZSM-5分子筛相关专利进行分析,从专利申请和公开趋势、专利申请人和发明人、专利IPC分类以及专利地图方面研究了ZSM-5分子筛相关中国专利的现状和特点。ZSM-5分子筛相关中国专利申请经历了萌芽期和快速发展期,直到近几年专利申请的增长率才有所放缓。中国申请人的专利总量占有绝对优势,但中国申请人的专利保护范围较窄,而且中国的高价值专利大部分掌握在外国申请人的手中,尤其是美国。通过IPC分类分析和专利地图文本聚类分析,得出ZSM-5分子筛相关专利布局的热点区域,以及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荷兰国际壳牌研究有限公司和沙特基础工业公司这三家主要外国企业在我国的专利布局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