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金庞  周波  王国民  陈静  曾慧 《广东医学》2021,42(6):723-726
目的 探究阿米替林联合喹硫平对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总胆红素(TBIL)、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双向情感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喹硫平组、联合组各50例。喹硫平组使用喹硫平进行治疗,联合组使用阿米替林联合喹硫平进行治疗。测试临床总体印象疾病严重度量表-双相障碍版(CGI-BP)、躁狂量表(BRM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水平,使用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TBIL、尿酸(UA)水平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BDN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联合组CGI-BP评分低于喹硫平组(P<0.05)。联合组BRMS、HAMD评分低于氯吡格雷组。联合组SF-36评分高于氯吡格雷组(P<0.05)。联合组TNF-α、UA水平均低于喹硫平组(P<0.05),联合组BDNF、TBIL水平均高于喹硫平组(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喹硫平组治疗总有效率(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高于喹硫平组,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使用阿米替林联合喹硫平对双向情感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躁狂及抑郁情况,抑制免疫炎性损伤、提高机体自身抗氧化能力,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喹硫平联合碳酸锂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碳酸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喹硫平治疗。比较两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分、认知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ANSS与BRM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持续操作测验(CPT)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言语记忆测验(HVLT-R)与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能够减轻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症状,改善认知功能,控制病情,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李静  代淑云 《当代医学》2021,27(23):137-139
目的 探讨碳酸锂与喹硫平联合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双相障碍躁狂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48).对照组采用碳酸锂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碳酸锂片联合富马酸喹硫平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后,评定两组躁狂量表(BRMS)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5.42%)高于对照组(67.31%)(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21.15%)(P<0.05).治疗后,观察组PANSS、BRM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碳酸锂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有助于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4.
张彦芳  薛朝霞  胡珊  李晓洁  谢浩文 《安徽医学》2022,43(10):1192-1196
目的 探讨射频热凝术(RFT)与经皮球囊压迫术(PBC)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PTN患者104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射频热凝组(RFT组,n=48)和球囊压迫组(PBC组,n=56)。通过电子病历、电话随访获取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天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术后1、3、6、12月有效率,术后单发面颊部麻木、咀嚼肌力下降、角膜不适、口唇疱疹发生率及术后随访小于12个月与大于12个月的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t=2.147,P<0.001)。两组患者术后1月、3月和6月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月PBC组有效率高于RF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ald χ2=6.005,P=0.014)。RFT 组术后单发面部麻木、咀嚼肌力下降、口唇疱疹及角膜不适发生率均低于PBC组(χ2=5.992、13.691、4.321、5.286,P<0.05)。随访小于12个月,PBC组术后复发率(14.29%)低于RFT组(31.25%)(P<0.05);随访大于12个月,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FT和PBC均能有效治疗PTN患者,PBC远期疗效优于RFT;RFT 术后不良反应少,但短期复发率高于PBC。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舌下脱敏治疗(SLIT)支气管哮喘(BA)的效果及对白细胞介素(IL)-17、IL-27水平和辅助性T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影响。 方法分析124名BA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62)。两组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比较两组疾病控制情况、临床症状评分、及外周血IL-17、IL-27水平和Th17/Treg。 结果观察组总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Th17/CD4+和Th17/Treg和观察组IL-17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27、Treg/CD4+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SLIT治疗BA具有良好的效果,可降低外周血IL-17水平,增加外周血IL-27水平,且纠正Th17/Treg免疫失衡。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青少年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70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分和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SCSQ消极应对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SCSQ积极应对评分、FAD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青少年患者可降低HAMD评分,提高FAD评分,以及改善SCSQ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7.
分析丙戊酸盐联合奥氮平对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T3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7月到2018年1月期间诊治的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丙戊酸盐联合奥氮平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n=80)及对BDNF和T3水平的影响。以本院同期采用奥氮平单独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n=80)。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体印象量表-双相障碍版( CGI-BP)、Young狂躁量表(YMRS)、Montgomery-Asberg 抑郁量表(MADRS)评分明显降低(P<0.05);同时观察组的患者的上述评分变化比对照组患者变化更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BDNF水平明显升高而T3水平明显降低(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上述因子变化比对照组患者变化更显著(P<0.05)。因此,丙戊酸盐联合奥氮平对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能有效调控异常的BDNF和T3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分析康复期精神分裂症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为临床症状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各50例,采用数字符号、视觉再生、数字广度、连线测试、韦氏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等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利用x2与t值对数据加以检验.结果 双相障碍组在数字符号(37.31±12.83)、视觉再生倒背评分(7.58±3.05)大于精神分裂症组,WCST中分类个数(4.12±2.04)大于精神分裂症组,WCST中错误数(15.88±7.85)及持续错误数(8.67±3.49)少于精神分裂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期的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仍然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相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富马酸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根据区组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镁治疗,观察组采用富马酸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BRMS评分及HAMD评分变化、GQOLI-74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RMS、HAMD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等GQOLI-74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富马酸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丙戊酸镁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伴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双相情感障碍伴躁狂发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氯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给予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比较治疗6周后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评分、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YMRS评分、BRMS评分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伴躁狂发作的效果优于小剂量氯氮平联合丙戊酸钠,能有效抑制患者躁狂发作,且有助于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观察32例冠心病患者口服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并与17例正常人比较。发现冠心病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异常及糖尿病检出率高。冠心病肥胖及非肥胖患者血糖及胰岛素变化相似。但血脂增高者高胰岛素血症更明显。提示胰岛素抵抗在冠心病发病机理中可能有一定作用,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应注意胰岛素抵抗问题。  相似文献   

12.
酸枣仁汤对心脏介入患者心理应激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立志  杨思进  白雪 《西部医学》2010,22(9):1691-1692,1695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患者的心理应激特点及酸枣仁汤对焦虑评分的干预效果。方法对126例有心脏介入指征的患者采用改进的焦虑量表(SAS)进行术前评分,随机分为对照组、心理干预+酸枣仁汤组和心理干预+坦度螺酮组3组,对照组只给予心理干预。比较各组患者术后SAS评分情况。结果有心脏介入适应证的患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焦虑、抑郁等状况。经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状况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酸枣仁汤组患者焦虑、抑郁状况明显改善情况与坦度螺酮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酸枣仁汤能明显缓解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局部肿胀麻醉下施行小切口乳腺腺体切除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效果。方法将45例中重度男性乳腺发育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A组30例局部肿胀麻醉下施行脂肪抽吸联合小切口腺体切除手术,B组15例局部肿胀麻醉下行小切口腺体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每侧切除乳腺重量和术后引流量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和切除腺体重量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均无复发。结论应用局部肿胀麻醉技术乳晕小切口乳腺腺体切除术治疗中重度男性乳房发育症能够顺利游离腺体,手术出血少,是切除男性增生乳腺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莫沙必利联合多虑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研究组50例应用莫沙必利联合多虑平治疗,对照组50例应用莫沙必利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莫沙必利联合多虑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超声射频对子宫肌瘤患者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18例子宫肌瘤患者,分层抽样法分为超声射频组(n=57)和联合组(n=61)。超声射频组采用超声射频治疗,联合组在超声射频组基础上联合GnRHa进行治疗。观察两组子宫肌瘤体积、体积缩小率、治疗效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内分泌功能指标孕激素(P)、雌二醇(E2)、促卵泡素(FSH)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存活蛋白(Survivin)、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微小RNA指标水平。结果与超声射频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肌瘤体积较小,体积缩小率较大(P<0.05),内分泌功能指标及MCP-1、Survivin、TSGF水平较低(P<0.05),微小RNA指标、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GnRHa联合超声射频可有效改善子宫肌瘤体积,纠正患者内分泌紊乱,降低Survivin、TSGF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艾灸治疗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83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艾灸治疗39例(对照组)、行腹针联合艾灸治疗44例(联合组)。两组均治疗4周,记录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主观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主观睡眠效率]、客观睡眠质量[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 PSG)]、中医症状积分、脑血流[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 BA)、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 VA)的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peak sy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 Vp)、舒张期血流速度(dia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 Vd)]差异。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及PSQI评分、入睡潜伏期、觉醒次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主观睡眠效率、总睡眠时间及BA-Vp、BA-Vd、VA-Vp、VA-Vd则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间及组内非快速动眼睡眠期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联合艾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疗效显著,能调节脑血流、纠正脑供血不足状态、改善睡眠质量、缓解中医症状,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王洪燕 《现代医学》2014,(8):909-912
目的:比较咪唑斯汀和西替利嗪对湿疹的疗效和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湿疹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湿疹患者96例,随机分为咪唑斯汀组和西替利嗪组,各48例,另选4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咪唑斯汀组口服咪唑斯汀10 mg·次-1,1次·d-1;西替利嗪组口服西替利嗪10 mg·次-1,1次·d-1。治疗3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4、IL-5、TNF-α、IFN-γ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IL-4、IL-5、IFN-γ水平明显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4、IL-5、IFN-γ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咪唑斯汀组患者血清IL-4、IL-5水平明显低于西替利嗪组(P〈0.05),咪唑斯汀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替利嗪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湿疹的治疗应优先选择那些对Th1/Th2失衡改善作用明显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对心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9月至2014年11月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2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6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应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治疗6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患者在1、3、6个月后窦性心律维持情况,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心功能[每搏心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88.71%(55/62),高于对照组[62.90%(39/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1、3、6个月后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74.19%(46/62)、85.48%(53/62)和67.74%(42/62),均高于对照组[54.84%(34/62),64.52%(40/62),58.06%(3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 SV 和 LVEF 分别为(4.69±0.31) L /min 和(50.31±1.20)%,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4.22±0.30)L /min 和(45.61±0.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 SV 、LVEF 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LVESD 和 LVEDD 分别为(51.13±3.16)mm 和(56.20±3.24)mm ,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55.08±3.03)mm 和(60.03±3.15) mm ,两组治疗后 LVESD 和 LVEDD 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改善患者心功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针刺足三里、内关穴联合兰索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1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清晨顿服兰索拉唑30mg,莫沙必利片5mg,3次/天,疗程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针刺足三里、内关穴,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9%,对照组总有效率72.4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足三星、内关穴联合兰索拉唑、莫沙比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能提高疗效,比单用西药治疗效果更优,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双克联合二甲双胍对原发性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IR)患者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9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IR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卡托普利、双克加二甲双胍片,对照组单纯用卡托普利、双克,治疗前、后均作口服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及血压监测。结果两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显著。治疗组空腹胰岛素及餐后胰岛素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卡托普利、双克联合二甲双胍可明显改善IR,更有效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