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体内微量无素的含量。方法经手术证实的胃癌患者60例为观察组,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清中及观察组癌组织中硒(Se)、锌(Zn)、铜(Cu)、铁(Fe)、镉(Cd)的含量和Cu/Zn比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中Cu、Cd含量和Cu/Zn比值明显增高,Zn、Se、Fe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Cu、Cd含量和Cu/Zn比值明显高于血清,Zn、Se明显低于血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在肿瘤组织和血清中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元素与肿瘤发生和发展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胃溃疡、胃癌患者及对照者的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进行检测,探索IL-6与胃癌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取60例临床确诊为胃癌的患者作为胃癌组,胃溃疡患者60例作为胃溃疡组,以及同期于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抗原抗体反应和荧光量子点免疫层析技术对三组研究对象进行IL-6水平检测,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胃癌组的IL-6水平为(207.79±31.24)pg/ml,胃溃疡组的IL-6水平为(56.42±6.17)pg/ml,对照组的IL-6水平为(24.55±2.51)pg/ml,胃癌组的IL-6水平明显高于胃溃疡组和对照组,胃溃疡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6可以作为辅助诊断胃癌的血清学指标,有利于胃癌患者的早发现、早治疗,及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血清微量元素和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体内血清微量元素和幽门螺杆菌的变化关系。方法对胃癌、慢性胃炎患者和正常人(对照组)进行血清6种微量元素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测定。结果胃癌组镁(Mg)、钙(Ca)、铜(Cu)、锌(Zn)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Mg(0.71±0.15)mmol/L与(0.97±0.26)mmol/L,Ca(1.68±0.28)mmol/L与(2.03±0.31)mmol/L,Cu(12.27±5.91)mmol/L与(16.57±3.55)mmol/L,Zn(16.18±4.77)mmol/L与(21.78±7.37)mmol/L;胃癌患者Hp的感染率为71.4%,对照组的Hp感染率为27.3%,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χ2=6.201,P=0.013)。结论血清微量元素变化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与胃溃疡发病的联系。方法于我院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100例经胃镜及病理诊断为胃癌,100例胃溃疡及100例胃镜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患者,分析其感染Hp的情况。结果胃癌组、胃溃疡组Hp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胃癌组中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Up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非贲门部胃癌患者Hp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p的感染与胃癌、胃溃疡的发生有密切联系,临床上应早期诊断发现Hp的感染,以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OPN测定对胃癌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胃癌术前患者60例、胃溃疡患者60例、健康体检者60例外周血清OPN含量;比较分析胃癌患者血清OPN水平改变。结果胃癌组、胃溃疡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清OPN浓度分别为:(114.2±68.7)ng/ml、(67.3±29.8)ng/ml、(29.5±17.0)ng/ml,经统计学处理,胃癌组血清OPN浓度明显高于胃溃疡组及健康对照组(F=10.663,P<0.01),胃溃疡组与健康体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OPN水平与远处转移呈正相关(t=3.14,P<0.01),与病理类型、是否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无相关性。结论血清OPN水平检测对胃癌具有一定的筛选辅助诊断价值,可作为胃癌的预后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30例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和35例相对应年龄健康老人血清Zn、Cu、Fe、Ca、Mg及Cu/Zn比值的观察,结果发现肺心病组血清Zn值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Gu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肺心病组Cu/Zn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结合文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药实践》2016,(8):594-596
目的:探讨联合测定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原Ⅱ(PGII)及PGI/PGII(PGR)对胃癌、胃溃疡及慢性浅表性胃炎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定量测定PGI与PGⅡ含量,并计算比值。结果:胃癌的PGI与PGR明显低于胃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及对照组;胃癌、胃溃疡及慢性浅表性胃炎组PGⅡ高于对照组;PGI与PGⅡ联合检测,胃癌组阳性率最高。结论:血清PGI,PGⅡ及PGR的测定对诊断和鉴别诊断胃部疾病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特别是对胃癌的临床筛查),可以提高胃癌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血清胃蛋白酶原 (pepsinogen,PG)亚群 (PG 、PG )含量与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胃疾病的关系 ,选取体检健康者 3 0例 (对照组 )和疾病组 14 4例 (实验组 ) ,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 47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 3 5例 ,胃溃疡 40例 ,胃癌 2 2例。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 (RUT)及病理切片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 ,采用放射免疫法 (RIA)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 ,旨在研究胃相关性疾病患者以上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 ,RUT法检测幽门螺杆菌阳性率 (79.17% )高于病理切片法 (4 0 .2 8% )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幽门螺杆菌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中有较高的阳性率 ,胃癌组患者 Hp感染率低于胃炎及胃溃疡组 ;在血清 PG含量检测中 ,胃癌组低于对照组、浅表性胃炎组及胃溃疡组 (P<0 .0 1) ,胃癌组 PG /PG 比值低于对照组及浅表性胃炎组 (P<0 .0 1) ,Hp(+ )组 PG 、PG 含量均高于 Hp(-)组。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50例胃癌患者微量元素进行观察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用原子吸收光谱检测胃癌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液中 Zn、Cu、Fe、Ca、Mg、Mn 结果表明Fe、Cu 术后明显降低,Zn、Ca 术后明显增高(P<0.01)。胃癌患者术前,术后微量元素的观察对于治疗和康复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应用嗜银方法对18例肠型胃癌、16例胃溃疡、34例正常粘膜对照组进行了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的定量研究。在胃粘膜病变中Ag-NORs值随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递增。Ag-NORs均值除对照的正常胃粘膜组(P>0.05)外,其余各病变组间Ag-NORs均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因此Ag-NORs计数可作为胃癌、胃溃疡鉴别的一种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蛋白酶原Ⅰ(PG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检测在胃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为胃癌筛查提供简单、快捷的筛查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4月间胃癌患者25例,萎缩性胃炎患者40例,胃溃疡患者46例,浅表性胃炎患者50例,健康体检人员50例。分别检测血清PGⅠ与PGⅡ水平,并计算PGⅠ/PGⅡ值。比较各组的阳性检出率。结果胃癌组和萎缩性胃炎组患者的PGⅠ水平、PGⅠ/PGⅡ值均较胃溃疡组、浅表性胃炎组、健康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胃癌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萎缩性胃炎组、胃溃疡组、浅表性胃炎组、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GⅠ、 PGⅡ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胃癌,并且简单、无创。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若PGⅠ70ng/mL和PGⅠ/PGⅡ3.0,则建议接受内视镜检查。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胃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溃疡、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6例胃溃疡、52例胃癌组织中HP及VEGF的表达.结果:胃溃疡组织中HP阳性组的VEGF表达(53.6%)明显高于HP阴性组(12.5%),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组织中HP阳性组的VEGF表达(84%)明显高于HP阴性组(40.7%),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HP感染可增加VEGF的表达,HP阳性组胃溃疡组织中VEGF表达可能与胃溃疡发病的时段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胃病患者血清唾液酸(SA)水平与幽门螺杆菌(HP)现症感染的关系。方法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患者各50例,同时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和血清SA检测。结果①血清SA水平与SA阳性率由高到低均依次为胃癌组、胃溃疡组、慢性胃炎组,SA水平三组均高于正常值;②HP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胃溃疡组、慢性胃炎、胃癌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三种疾病患者的HP阳性组SA水平均高于HP阴性组,胃溃疡与胃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慢性胃炎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A与HP联合检测可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有关慢性胃炎、胃溃疡和胃癌早期诊断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微量元素锌,铜与高血压病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韩谷鸣  祝惠民 《江苏医药》1989,15(3):192-194
原发性高血压病组(60例)之血清ACE、Zn、Cu、Zn/Cu均明显高于正常组(58例);高血压病患者血清Zn、Cu与收缩压呈正相关;高AT-Ⅱ型高血压者血清Zn、Cu明显高于低AT-Ⅱ型;I-Ⅲ期高血压者血清ACE呈上升趋势,血清Cu呈下降趋势。提示血清Zn、Cu可能通过肾素系统参于血压的调节,血清ACE、Cu可能与高血压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颜万顺  李登銮 《江苏医药》1996,22(8):544-545
测定了64例胃癌患者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38例胃癌患者组织中Cu、Zn、Fe、Se、Mn。结果显示血清MDA和癌组织中的Cu、Fe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SOD和癌组织中Se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胃癌患者体内氧化作用增强和/或抗氧化作用降低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提示调整机体的氧化与抗氧化水平可能将有助于胃癌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诊断中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52例胃癌患者设定为胃癌组,再选取同期收治的52例胃溃疡患者设定为胃溃疡组,两组均应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检测胃癌组CA211、CA199、CEA、AFP这4种肿瘤标志物检测,联合检测阳性率最高;其中CA211、CA199、CEA检测水平均比胃溃疡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检测胃癌患者肿瘤标志物阳性率从高到低分别是,CA211、CA199、CEA、AFP,经过对4项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可以发现,胃癌组血清检测明显高于胃溃疡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胚胎停止发育与微量元素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门诊及住院胚胎停止发育的妊娠妇女50例为观察组,选择正常妊娠妇女50例为对照组,另选择未妊娠妇女50例为正常组,3组患者均在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5ml,进行血清钙(Ca)、铁(Fe)、锌(Zn)、锂(Li)、铷(Rb)、磷(P)、铜(Cu)水平测定.结果 观察组血清Ca、Fe、Zn、Li、Rb、P、Cu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清Ca、Fe、Zn、Li、Rb、P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而Cu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孕妇女血清微量元素异常可能是胚胎停止发育的原因之一.妊娠期微量元素浓度对正常妊娠和胎儿发育极为重要.除食物外,额外补充微量元素,可防治妊娠并发症,达到优生目的 .  相似文献   

18.
苯妥英锌对小鼠、大鼠和家兔的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苯妥英钠 (phenytoinsodium ,PS)虽然是治疗癫痫大发作的首选药物 ,但长期使用会引起小脑萎缩 ,这可能与PS引起机体Zn缺乏 ,进而破坏了脑组织中Zn的稳态有关。苯妥英锌 (phenytoinzinc ,PZ)是苯妥英(phenytoin ,Phe)与Zn形成的络合物 ,抗癫痫作用与PS相当。本研究用小鼠灌胃测定LD50 分别为 14 1.2mg·kg- 1(PZ)和 132 .5mg·kg- 1(PS)。选取家兔 16只 ,随机分成两组 ,PZ或PS 30mg·kg- 1,po连续 5d ,于末次给药后在 2 4h内取血 9次 ,测定Zn ,Cu浓度 ,未发现Zn的蓄积毒性 ,2 4h后基本消除。选取SD大鼠 5 0只 ,随机分成 5组 ,一组为对照组 ,另 4组分别为PZ或PS 6 0和 2 0mg·kg- 1·d- 1,po连续 2 5周。服药期间进行血常规检查。服药结束后 ,取出全脑并计算脑的脏器重量指数 (BWP) ,测定血清、肝脏、海马、纹状体和小脑中Zn及Cu浓度。各器官石蜡包埋 ,HE染色 ,光镜下观察组织学变化。 2 0mg·kg- 1组 (相当于临床常用量 )与对照组比较 ,PS组使肝脏Zn降低 2 5 % ,血清和海马Zn增高 4 3和 17% ;PZ组使肝脏Zn增高 4 7% ,血清Zn降低 2 7% ,脑组织中Zn未改变。PZ组的BWP比对照组偏高 ,而PS组比对照组偏低 (差异均无显著性 )。光镜下细胞结构无明显组织学改变。结果表明 ,PZ通过增加肝脏Zn和降低血清Zn ,不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ABO血型、血清胃蛋白酶原(PG)I/II与胃癌发生的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我院收治的胃部病变患者236例临床资料,另外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常规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检测PG I/II水平及ABO血型。比较不同类型胃部病变患者与对照组PG I/II水平,并分析所有入选者A、B、AB、O等血型分布情况。结果 四组PG I相比,胃癌组<胃溃疡组<萎缩性胃炎组<对照组;四组PG II相比,胃癌组<对照组<胃溃疡组<萎缩性胃炎组;四组PG I/II相比,对照组<胃溃疡组<萎缩性胃炎组<胃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 I/II比值预测胃癌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1(95%CI=0.761-0893);胃癌患者血型主要分布在A型、AB型,A型、AB型发生胃癌风险较高(OR值=1.119、1.182,95%CI=1.061-1.498、1.109-1.296)。结论 ABO血型、PG I/II在胃癌发生中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与分析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微量元素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本院诊治的53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为观察组,以同期53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对2组儿童的末梢血的铜(Cu)、锌(Zn)、钙(Ca)、镁(Mg)及铁(Fe)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并将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及不同严重程度患儿的上述微量元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血清Cu、Cu/Zn的均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Zn、Ca及Fe的均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重度患儿的变化大于中度及轻度患儿(P<0.05),而2组之间的血清Mg的均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之间的均值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微量元素变化较明显,且不同严重程度者间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