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绍盈  陈裕曦  林定坤 《新中医》2022,54(8):179-183
目的:观察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八段功联合颈三针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回顾性分析,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联合颈三针、八段功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颈三针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并随访6个月。比较2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评分,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为5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00%,对照组为5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NDI、VAS、田中靖久20分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及随访6个月后,2组NDI、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田中靖久20分法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仰卧前屈拔伸牵引、八段功联合颈三针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李氏颈椎扳法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李氏颈椎扳法结合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结合牵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周后VAS评分、田中靖久评分的变化及疗效。结果:治疗3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田中靖久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运用李氏颈椎扳法结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疗效比传统推拿配合牵引治疗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牵引态下针刺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6年7月在我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观察组采用牵引态下同时针刺相应的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非同步牵引状态下针刺相应的夹脊穴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分级指数(PRI)以及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IL-6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0.39%)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16%)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PRI、NDI和VAS评分以及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IL-6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牵引态下针刺夹脊穴能显著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促进炎症的吸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调督通络药熥法联合超短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应用调督通络药熥法联合超短波治疗,对照组40例应用洛索洛芬钠片、根痛平片口服联合推拿治疗。2组均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及健康调查表(SF-36)评分变化;比较2组疗效及复发率。结果 2组治疗后VAS评分和ND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和SF-36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和NDI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和SF-36评分升高更明显(P0.05)。治疗组治愈率65.0%,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治愈率40.0%,总有效率67.5%。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复发率19.23%,对照组68.75%,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调督通络药熥法联合超短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体征,改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谢剑峰  楼莹 《新中医》2022,54(10):173-175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阻络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联合颈舒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5.00%(P<0.05)。治疗后,2组CASC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VAS、N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CAS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VAS、N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阻络证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颈椎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灸、推拿手法联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使用针灸、牵引治疗,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VAS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8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推拿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改善临床症状和减轻疼痛等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针刺和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7.
易璐  冯晓琳  何江 《河南中医》2023,(10):1586-1590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子午流注穴位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宜春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血瘀气滞证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联合子午流注穴位按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颈椎功能及症状改善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评分低于对照组,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7.62%,对照组有效率为80.95%,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子午流注穴位按摩能降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程度,改善颈椎病症状,促进颈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峨眉派"畅气通络"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75例予颈椎牵引法治疗;治疗组75例予峨眉派"畅气通络"手法治疗。2组均1周内治疗4次,即第1、3、5、7 d各治疗1次。观察2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1周、1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田中靖久20分法评分,以及患者满意率、医疗舒适率和2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5.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疗效相当。2组治疗后及治疗后1周、1个月疼痛VAS、NDI、田中靖久20分法评分不同时间点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有下降趋势,且治疗组治疗后及治疗后1周、1个月疼痛VAS、NDI、田中靖久20分法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2组治疗后及治疗后1周、1个月满意率、医疗舒适率不同时间点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有上升趋势,且治疗组治疗后及治疗后1周、1个月满意率、医疗舒适率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峨眉派"畅气通络"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并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满意率、医疗舒适率。  相似文献   

9.
蒋青  陆飞 《河南中医》2023,(12):1915-1919
目的:观察普通针刺联合穴位注射、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0日贵州电力医院收治的CSR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联合甲钴胺分散片、氨酚双氢可待因片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联合穴位注射、颈椎牵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简化麦吉尔疼痛问卷表(short 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SF-MPQ)疼痛评分、田中靖久症状量表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10 d后、治疗20 d后SF-MPQ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0 d后、治疗20 d后田中靖久症状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0 d后、治疗20 d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有效率为78.30%,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加减血痹汤联合牵引治疗中青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8年9月于本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辨证为气虚血瘀证的中青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枕颌布带牵引法对颈椎进行牵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口服加减血痹汤,2周后评估2组的临床疗效及VAS评分、NDI评分、颈椎曲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组内对比,2组VAS评分、NDI评分、颈椎曲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组间对比,观察组VAS评分、NDI评分、颈椎曲度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加减血痹汤联合牵引治疗中青年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筋结点配合手法推拿及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配合牵引治疗,治疗组给予针刺筋结点配合手法推拿及牵引治疗,每日1次,4次为1个疗程,休息2 d进行下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McGill疼痛问卷简表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结果:两组治疗后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组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cGill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减少(P<0.05),治疗组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DI指数较治疗前减少(P<0.05),治疗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筋理论指导下针刺联合手法推拿可有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消除了哺乳期患者对口服药物的顾虑,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平衡针灸联合推拿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到2018年9月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两组均给予美洛昔康分散片和颈痛颗粒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给予平衡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VAS)和颈椎功能障碍评分(NDI),并评价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NDI评分和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NDI评分和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VAS评分、NDI评分和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善幅度均明显更优,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平衡针灸联合推拿治疗,可有效缓解颈椎疼痛,改善颈椎功能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微创埋线疗法与针剌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埋线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椎不适指数(NDI)和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埋线组总有效率为94.8%,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能降低NDI和VAS评分(P〈0.01),埋线组治疗后NDI和VAS评分显著低于针刺组(P〈0.05)。结论PDS微创埋线疗法总有效率优于单纯针刺,可以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NDI,降低VAS,减少治疗次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颈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McGill疼痛问卷(MPQ)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39/40),对照组为82.5%(33/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PQ、MP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优于颈椎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15.
《陕西中医》2017,(9):1252-1253
目的:探讨平眩汤联合颈椎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颈椎推拿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平眩汤联合颈椎推拿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Cobb角、颈椎残障功能量表(NDI)评分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0.47%,两组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颈椎功能评分与颈椎Cobb角较治疗前显著升高,VAS评分、NDI评分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颈椎功能评分与颈椎Cobb角高于治疗后对照组,VAS评分、NDI评分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眩汤联合颈椎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颈椎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毫火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毫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毫火针疗法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进行测定和比较,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VAS评分、NDI评分均显著降低(P 0. 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VAS评分、NDI评分显著降低(P 0. 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 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 43%(P 0. 05)。结论:毫火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肌骨超声引导下刀钩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SR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日常教育,并教授颈椎功能锻炼法,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则在肌骨超声引导下行刀钩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结果: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治疗组总有效率、愈显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骨超声引导下刀钩针治疗CSR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从视觉模拟标尺(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的角度,观察脊柱微调手法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探索治疗CSR的更优方法。方法:将9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脊柱微调手法结合牵引组(治疗组)48例和传统推拿手法结合牵引组(对照组) 48例;将两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NDI指数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两组患者较治疗前VAS评分、NDI指数评定均有显著改善(P0.01),而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脊柱微调手法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方法安全、疗效确切,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艳艳 《新中医》2022,54(16):20-23
目的:观察大防风汤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阻络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大防风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74%,高于对照组80.85%(P<0.05)。治疗后,2组NDI、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NDI、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黏度(PV)、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聚集指数(A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V、HCT、AI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防风汤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阻络证,可缓解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颈部针刺配合巨刺法治疗急性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采用颈部针刺配合巨刺法治疗;对照组30例仅采用颈部针刺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 2组患者VA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均能降低患者的NDI评分,并且均能够抑制血清IL-6的表达,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颈部针刺配合巨刺法,对于急性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