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得克萨斯高原历史上生长的陆地棉因其狭窄的种质基础限制了棉花纤维品质的改良。化学诱变和随后的选择有助于选育适宜该区域的品质优良的棉花品系。本研究旨在测定纤维品质改良的遗传。从一个用3%EMS处理2小时的Paymaster HS200群体中选择出麦克隆、  相似文献   

2.
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新疆三大棉区生态条件优良,非常适合优质棉的生产。2004年3月,农业部以第357号公告发布了2003年我国三大棉区12个主产棉省(区)92个优质棉基地县49个种植面积在0.67万hm^2以上的主栽陆地棉品种的纤维品质抽样测试结果。测试指标主要包括上半部平均长度(简称长度)、整齐度、短纤维指数、比强度、伸长率、麦克隆值、成熟度指数、反射率、黄度、纺纱均匀性指数等10个。  相似文献   

3.
棉花产量与品质改进新对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世界经济形势对棉花作为主导的纺织纤维来源提出了挑战.过去10年中,世界棉花的丰产性育种进展不大,棉农种植棉花的收益较低,棉花生产效益不稳.从目前单产水平的这种停滞状态可看出在多年的育种进程中,棉花从种植到成熟过程中产量组分所受到的生理限制.就改进产量的育种对策而言,注重产量组分比之注重衣分或铃数更为重要,此外应注重的是棉株的生理特性,如种子的含油量.而在产量处于徘徊的这段时期,经济的竞争使世界纺纱与纺织技术加速改进,以满足棉纤维品质的需求.在棉纤维加工过程中,短绒(12.7mm及以下绒长)的问题往往是造成棉纱拉力降低,尤其是对气流纺织技术.随着乌斯特公司"高级纤维信息系统"R的问世,已可以在对棉纤维长度分类时直接对棉短绒含量进行测定.本文的目的是讨论如何在保持现有纤维品质的前提下,采用新的技术与对策进一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4.
5.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纤维素和矿物质例如N、P、K和纤维细胞的pH值对有色纤维棉品质的可能作用,同时指出改良有色棉纤维品质和产量的可能策略。2000~2002年在浙江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学院进行了两个试验。第一个试验的材料包括3个棉花基因型(Cossypium hirsutum L.)即苏州142、L-015和L-  相似文献   

6.
不同黄萎病级对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3个抗枯耐黄棉花品种(系),在病圃研究了不同黄萎病级对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病级的棉花黄萎病株使单株子棉产量降低4.82%~85.66%,单株结铃数减少3.38%~84.01%,单铃重减轻2.67%~16.74%,在分损失0.82%~7.57%。在产量各因素中,单株结铃数受病级影响最大,其次是铃重,再次是衣分。同时建立了各品种病级与单株子棉产量和单株结铃数的直线回归方程。黄萎病主要是对纤维的细度、强力、主体长度及成熟度有明显影响。病株与健株比较,病株纤维细度变细,强力降低,主体长度明显变短。  相似文献   

7.
枯萎病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2002年长江流域棉花区试的10个新品种进行了抗枯萎病(Fusariumwilt)鉴定,并从每个品种中各选择30个单株,分株计产,按株取样检验其纤维品质。分析棉株不同的枯萎病级别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有2个品种抗枯萎病;6个耐病;2个感病。(2)枯萎病株的皮棉产量比健株减产的百分率分别为:Ⅰ级26.48%,Ⅱ级45.50%,Ⅲ级54.57%,Ⅳ级77.76%,减产极显著。(3)病株纤维的长度、整齐度、比强度和伸长率也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健株。棉株枯萎病级别与纤维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比强度和麦克隆值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棉花纤维品质分子育种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张天真 《棉花学报》2000,12(6):321-326
棉纤维是重要的纺织工业原料。随着人民群众对衣着要求的普遍提高,纺工部门引入高效快速的纺纱技术,对棉花品种的总体纤维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外棉花育种家除了利用常规技术外,还大规模开展了棉纤维品质改良的分子育种研究。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利用克隆出的棉纤维发育基因以及外源基因开展棉纤维品质改良的转基因育种和棉纤维优质基因的分子标记筛选和辅助选择育种的研究进展。同时,根据我国目前棉花品种品质水平、生产状况,提出了棉花品质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9.
10.
旱地棉花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讨了旱地棉花产量与其构成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各产量因子对皮棉产量相对重要性和决定作用。结果表明,旱地棉田在干旱和雨涝两种不同条件下,其参数显然不同。一般在干旱条件下,皮棉产量与亩铃数关系密切,在主要产量因素中,亩铃数对皮棉产量的相对重要性最大,决定程序也最高;而在雨涝条件下,皮棉产量与衣分相关关系密切,在主要产量因素中,衣分对皮棉产量的贡献最大,决定程序也最高。通过研究,提出了适应不同条件的棉花育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棉花品种产量与纤维品质发展趋势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1982~1992年安徽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年度平均皮棉产量及其组分和纤维品质指标为资料,建立GM(1.1)动态模型,对棉花新品种产量与纤维品质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皮棉产量呈上升趋势,到2000年可达1479.36kg/hm2,产量组分中单株铃数、衣分呈上升趋势,单铃重呈下降趋势,分别可达23.058个、42.051%和4.59g。在纤维品质指标中,主体长度和细度均呈上升趋势,单强、断裂长度和成熟系数呈下降趋势,到2000年分别可达32.282mm、5778m/g、3.539g、21.326km和1.47g。、-0.312和0.558。2.2纤维品质指标的发展趋势分析纤维品质指标主体长度、单强、细度、断裂长度以及成熟系数的GM(1.1)模型及精度(表4)。由表4所得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吻合,经检验,模型精度除断裂长度为三级外,其它均达一、二级标准,预测值可靠。利用表4模型预测1995、2000年纤维品质指标,并以1991年为基数计算到2000年安徽省棉花新品种纤维品质指标平均年递增、递减百分率(表5)。表5结果表明,90年代棉花新品种纤维品质指标的发展趋势是:主体长度和细度升高,预计到20  相似文献   

12.
根据棉花新品种SGK958在河南省不同生态环境下的表现,运用偏相关、通径分析及典型相关分析法,探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棉花产量与产量因素的相关关系、纤维品质性状与纺纱均匀性指数的相关关系,以及产量因素性状组与纤维品质性状组的典型相关分析,以期从中获取有生物学意义的有关统计参数,为棉花育种及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提供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花铃期干旱胁迫复水后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抗旱差异明显的中棉所45(CCRI 45)和中棉所60(CCRI 60)为材料,采用人工控水的方法,研究棉花花铃期不同干旱胁迫程度和干旱胁迫后复水棉花根系干物质质量、皮棉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CCRI 45根系干物质质量增加幅度和皮棉产量在SRWC((45±5)%)干旱胁迫6 d后复水最大,且达到显著水平(P0.05),CCRI 60根系干物质质量增加幅度和皮棉产量在SRWC((60±5)%)干旱胁迫6 d后复水最大,且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CCRI 45和CCRI 60根系干物质质量和皮棉产量在SRWC((45±5)%)干旱胁迫9 d后复水显著低于对照。CCRI 45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伸长率和断裂比强度在SRWC((60±5)%)和SRWC((45±5)%)干旱胁迫6 d后复水均高于对照,CCRI 60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伸长率和断裂比强度在SRWC((45±5)%)干旱胁迫3 d和SRWC((60±5)%)干旱胁迫6 d后复水均高于对照,但未达到显著水平,CCRI 45和CCRI 60在SRWC((45±5)%)干旱胁迫9 d后复水纤维品质显著低于对照。在SRWC((45±5)%)干旱胁迫6 d后复水,CCRI 45根系干物质质量和皮棉产量的增加幅度大于CCRI 60,表明CCRI 45的抗旱性高于CCRI 60,且补偿能力较高。同时,棉花根系干物质质量增加量与棉花皮棉增加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本研究结论将为棉花生产上适时、适度采取抗旱栽培调控措施及开展棉花节水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棉花纤维主要品质指标分析及分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2年国家棉花品种区试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数据和河南省棉花质量检测中心抽样数据,分析棉花长度、比强度、麦克隆值等纤维品质指标。将河南省的植棉区分为豫东、豫东南、豫西南、豫北4个分区。这些分区间的纤维品质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国家区试数据和河南省棉花质量中心抽样数据结果基本一致。区试数据结果:纤维长度、比强度、麦克隆值3项指标豫东最优,豫东南优于豫北。豫东的纤维长度为30.30mm,较豫北的28.96mm长1.34mm;麦克隆值较豫北小1.23,较豫东南小0.51。河南省抽样数结果为豫东较优,豫北区欠佳,豫西南的纤维偏粗。总体上看河南省的棉花纤维品质集中在中档棉这一档次,要提高棉花纤维品质,需要在比强度和纤维长度上加强。  相似文献   

15.
以闫棉67号为供试材料,探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对棉花成铃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可以有效调节棉花株高和果枝数,增加棉花果节量,提高棉铃数,同时增加棉铃体积和棉铃重,显著提高棉花伏前桃和伏桃数量,增加籽棉产量,其中复硝酚钠和胺鲜酯复配处理效果最佳。各复配处理对棉花纤维品质影响均较小。  相似文献   

16.
棉花棕色纤维性状受不完全显性单基因的控制,它对棉花的农艺、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对衣分、纤维品质的影响较大。要转育高产、优质的棕色纤维棉花品种,选择适当的白色纤维亲本是关键,同时这可能是一个耗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0,他引:14  
 采用8×8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法,对棉花产量因素、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其遗传相关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将遗传相关分解为加性相关和显性相关。结果表明,在棉花产量因素中,皮棉产量和单株结铃数的遗传分别以加性效应、显性效应为主,而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对铃重和衣分的控制同等重要。其中,衣分受环境变异的影响最小。所以,在F2~F3代进行选择的效果较好;在品质性状中,纤维长度、比强度及麦克隆值的遗传均以加性效应为主,受环境变异影响均较大。棉花产量因素与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普遍表现为遗传相关大于表型相关,各性状之间的表型相关、遗传相关及加性相关类似,而显性相关则不同。遗传相关特别是加性相关可以指导选择育种,而显性相关对杂种优势的利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旱地棉花育种产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讨了旱地棉花产量与其构成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各产量因素对皮棉产量的贡献和决定作用。通径分析表明,在干旱条件下,单位面积铃数与皮棉产量关系密切,对皮棉产量的贡献最大,决定程度(r2=0.6323)最高;在多雨条件下,衣分与皮棉产量关系密切,对皮棉产量的贡献最大,决定程度(r2=0.4462)最高。由此认为,水地棉花的主要育种目标应该是抗病、早熟和高衣分;耐旱棉花育种的主要目标应该是结铃性、铃重和保全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棉花(Anemone vitifolia)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棉花纤维是纺织原料的重要来源,棉花生产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恶化,世界棉花生产一直受到病害、虫害、干旱、盐碱环境等生物和非生物的胁迫和制约,对全球棉花的产量和纤维质量都造成持续性的危害,国外研究人员通过常规育种技术结合转基因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等手段创制和培育了一系列的抗性种质资源和品种,改良了棉花的纤维质量,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和应用,本研究对国外棉花抗病、耐旱、耐盐、抗虫及纤维改良育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对中国棉花抗性及纤维改良育种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