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预防老年下肢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将130例新入院老年下肢骨折卧床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6人和对照组64人,对实验组进行问卷调查,针对需求采取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指导方法。结果入院后3周对两组患者排便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组的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老年下肢骨折卧床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可以显著降低便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下肢骨折患者常因手术、夹板或石膏固定、牵引等原因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由于医院无法提供长期住院的条件,故大多数患者在门诊行固定或牵引治疗后选择回家休养.老年患者因脏器功能衰退、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加之骨折后活动受限,极易出现压疮、坠积性肺炎、下肢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因此,如何降低在家卧床休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提高其养病质量,是社区护理工作探讨的课题.本文回顾性分析在家卧床休养的51 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并发疾病情况,探讨加强社区护理干预对于预防居家老年人下肢骨折并发症的重要性.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宇飞 《云南医药》2014,(5):536-537
下肢创伤性骨折比较常见,主要治疗方法为牵引治疗和手术治疗,但是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多合并其它疾病,或者自身骨质条件太差,不适合立即进行手术,因而需要先对患者进行牵引治疗[1]。相关研究表明,采用骨骼牵引能够稳定骨折断端,起到防治关节骨折脱位的作用[2]。为了探讨骨骼牵引对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的疗效,我院选取2012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下肢创伤性骨折患者48例采用骨骼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4.
翁静 《中国医药指南》2013,(17):331-331
目的观察专项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骨折便秘患者疗效评分影响。方法新近在阜新市中心医院骨外病房住院的21例创伤性骨折便秘患者接受了专项护理干预,内容包括心理疏导、腹部按摩、叮嘱饮水、饮食指导和鼓励活动等内容,干预前后对他们进行"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问卷"评分。结果 21例创伤性骨折便秘患者专项护理干预后"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问卷"各条目评分及便秘症状总分均明显优于护理干预前(P均<0.05~0.01)。结论专项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创伤性骨折便秘患者便秘症状及疗效评分。  相似文献   

5.
骨折患者发生便秘情况的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折患者由于创伤、卧床、疼痛等因素导致生活方式和排便方式的改变,住院期间常发生便秘,由此导致患者腹胀、腹痛等症状,对患者的饮食、睡眠和骨折的康复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通过对骨折患者便秘情况的分析,了解不同时期便秘发生情况,为临床上及早进行便秘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现将2007年1月至2007年9月我科收治的78例骨折患者便秘情况的分析和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老年性骨折患者常见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性骨折患者并发症多由长期卧床引起。由于老年人的骨骼骨质疏松,只需要很少的扭转暴力,就能引起骨折。常见骨折为股骨颈骨折及股骨转子骨折。由于老年人心理、生理机能下降,防疫机制减退及恢复力差等特点,如护理不当很容易产生合并症。常见的有肺部感染、褥疮、泌尿系统感染、营养不良及功能障碍等。有时在一个患者身上可发生多种并发症。事实上,有许多老年骨折患者不是死于骨折疾病本身,而是死于合并症。因此,积极预防及护理老年性骨折患者的并发症是十分重要的。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认真观察病情变化是护理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尤其是老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创伤骨折卧床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护理方式。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7年04月--2018年04月收治的创伤骨折卧床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35例。常规组患者施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进行有效护理。结果: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间均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有效护理措施之后,可帮助创伤骨折卧床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老年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的相关因素很多,本文归纳总结了老年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的相关因素,以便于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预防及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降低老年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中医辨证方法,进一步探讨饮用鲜梨汁对下肢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创伤后24h内入院,伤前无肠道器质性病变、无排便异常的下肢骨折卧床时间≥10d的病例,经中医诊断证属热盛津枯证的患者89例,于入院第2天给予鲜梨汁150ml饮用,2次/d,连续观察10d,记录患者每天排便情况,根据罗马Ⅱ标准判断有无发生便秘。结果86例患者中80例无便秘现象(80/86),有效率为93.02%。结论辨证饮用鲜梨汁对预防下肢骨折卧床患者发生便秘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创伤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医院骨外科收治的创伤骨折患者10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并发症划分为两组,对照组102例未出现DVT,观察组7例出现DVT,探讨其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止血带应用率以及内科疾病合并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创伤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较多,因此需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老年股骨颈骨折37例围术期护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颈骨折是创伤骨科中常见疾病,以老年人较为多见,由于该骨折部位特殊,患者卧床时间长,且老年人体质虚弱,合并症多,长期卧床容易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脑血管意外、失眠、泌尿系感染、褥疮等,其危险程度往往大于骨折本身。因此,本病的护理尤其是围术期护理就显得非常重要。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7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及临床体会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常见便秘的原因,解除患者的痛苦。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我科下肢骨折、脊椎骨折、骨盆骨折等150例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的原因。结果骨折卧床患者出现便秘与心理变化、生活习惯改变,排便方式的改变、饮食结构变化及环境因素等有关。采取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功能锻炼及应用药物等措施,可以减轻或消除便秘症状。结论骨折卧床患者入院后即指导患者采取适当的排便姿势;指导和帮助患者掌握饮食规律,多食粗纤维食物或水果;摄取足够的水分,以防大便干结;每日按时排便,可以预防患者出现便秘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便秘是骨折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患者疼痛、卧床、创伤等因素导致胃肠蠕动减弱,从而引起便秘。一旦发生便秘,将会对患者产生心理、生理影响,严重时影响到疾病的治疗与恢复。本科室对股骨干骨折患者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 ,采取相应的预防便秘的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42例下肢股骨干骨折骨牵引术后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宣传,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牵引术后的生活护理,预防便秘,术后牵引针眼的护理,预防发生感染,牵引术后运动指导及并发症的预防,牵引拆除后的护理等方面进论述。结果通过对42例患者中的34例进行随访全部都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无1例出现不良并发症。结论股骨干骨折通过应用牵引术进行治疗即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另外也避免了二期手术的危险,得到患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5.
骨科长期卧床患者并发症的早期预防是其能否顺利恢复的关键。介绍几点护理技巧,能有效防止骨科长期卧床患者发生并发症,以保证患者早日康复。骨科患者卧床时间较长,活动受限,易发生便秘、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肺部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合并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下肢骨折术后的全面有效综合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分析64例脑卒中并发下肢骨折的患者,根据患者基本病情及手术情况制定相应护理计划并实施护理方案,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对比患者骨折前及康复后的Et常生活能力。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64例患者中发生压疮5例,便秘10例,伤口愈合延迟1例,无其他并发症。住院14—40d,平均25.2d,经过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康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接近骨折前的水平。结论护理对于脑卒中后骨折患者的康复以及术后生活能力的提高具有关键作用,提倡融生理、心理、社会于一体的整体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张军红 《河北医药》2014,(18):2879-2880
便秘是骨科卧床的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的发生率50%-70%。便秘指的是由于粪便长时间停留在肠内,造成毒素的蓄积或粪便干燥结块,最终导致排便的困难和排便频率的减少。便秘的发生和多种因素有关,如创伤、卧床及饮食结构等,骨科卧床患者早期一般重视骨折的治疗,但往往忽视了对便秘的防治,便秘的发生常伴随腹痛、腹胀或排便疼痛等症状及体征,因此一旦发生便秘既影响患者康复,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本研究通过采取早期的护理于预措施对患者实施了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将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均接受抗精神病药物系统治疗和精神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12周,干预前,后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同时进行干预前后2组患者便秘改善情况调查。结果 100例患者中发生便秘42例(42%)。抗精神病药物之间比较,服用氯氮平和利培酮的患者与服用其他抗精神病药患者便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因素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便秘的影响比较,合并用安坦患者,不同年龄、管理方式、住院次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化护理干预后,干预组NOSIE总积极因素分、总消极因素分及各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各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前、后便秘情况比较,干预效果从4周后开始显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便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研究老年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的有效干预方法。方法2011年2~7月我科收治215例老年患者,骨折后长期卧床,均有不同程度便秘,根据临床表现,提出相关护理问题,搜集整理证据,针对每位患者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心理护理,饮食护理,适当的活动,健康教育,合理用药,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结果215例老年卧床患者便秘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减轻了患者痛苦,且利于原发病的治疗和康复。结论对215例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将传统的经验主义护理模式向以科学研究成果为基础的循证护理模式转变,使老年骨折患者便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1,(33):178-179
目的:分析形成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并探讨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本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的下肢骨折患者100例,运用临床观察法进行检查并确诊并发DVT,分析下肢部位骨折并发DVT与年龄、性别、骨折部位及是否有合并症间的关系。结果:不同的年龄、不同的骨折部位及有无合并疾病患者的下肢形成深静脉血栓的差异显著,但是不同性别的患者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造成DVT的主要因素为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与静脉壁损伤,早期进行有效的干预护理有利于减少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