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雷达导引头存在空间角分辨率低和角闪烁的问题,使得雷达导引头的制导精度比光学导引头差,为此,人们研究了仿形技术.频域仿形是仿形技术的一种,利用这一技术必须尽可能地提高毫米波雷达的多普勒频率分辨率.由于传统的FFT算法不能满足系统分辨率的要求,文中提出将ESPRIT算法用于估计频率,提高了频率估计精度和频率分辨率,仿真结果证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雷达扩展目标的速度矢量估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樊建鹏  卢再奇  范红旗  付强 《兵工学报》2013,34(12):1594-1598
针对引信段相对匀速直线运动的目标,提出了基于雷达扩展目标多散射点特性估计速度矢量的方法。通过导引头雷达测量得到多散射点的多普勒速度、角度等信息,利用最小二乘法便可在一个观测周期内快速准确地估计目标速度矢量。该估计值可用于爆炸点和引爆时间预测,从而极大地提高引信性能。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针对引信段相对匀速直线运动的目标,提出了基于雷达扩展目标多散射点特性估计速度矢量的方法。通过导引头雷达测量得到多散射点的多普勒速度、角度等信息,利用最小二乘法便可在一个观测周期内快速准确地估计目标速度矢量。该估计值可用于爆炸点和引爆时间预测,从而极大地提高引信性能。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空中来袭诱骗目标难于被导引头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用谐波雷达导引头进行目标识别的方法。根据目标的运动轨迹推导了目标谐波弹道系数模型,就不同的目标进行谐波弹道系数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通过比较谐波弹道系数的数值能够区分空中真实目标和虚假目标,由此验证了谐波雷达导引头在目标识别领域的实用性,为谐波散射理论在雷达导引头设计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国外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技术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共形相控阵雷达导引头的工作原理和系统方案,指出了实现共形相控阵雷达导引头的关键技术与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5.
毫米波共形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未来空空导弹导引头发展的重要方向--毫米波共形相控阵雷达导引头,讨论了毫米波共形相控阵雷达导引头的技术优势以及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主动雷达导引头屋顶试验和高架试验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毕铭 《制导与引信》2002,23(2):37-39
介绍了主动雷达导引头的两种试验方法:屋顶模拟试验和高架演示试验,屋顶模拟试验是主动雷达导引头与模拟信号源对接试验,用来考核主动雷达导引头在全功率辐射条件下的技术性能,高架演示试验是主动雷达导引头和实际目标的联合试验,用来检验主动雷达导引头的探测跟踪能力。  相似文献   

7.
单脉冲雷达导引头搜索捕捉目标时,如果多个目标存在同一分辨单元内,导引头将难以区分,而无法检测雷达主波束内多个目标的存在就不能进行多目标的分辨,最终无法完成对既定目标的成功打击;采用基于Neyman-Person准则的广义似然比检测(Generalized Likelihood Ratio Test,GLRT)方法可以对单脉冲雷达导引头同一分辨单元内多个Swerling II型目标的存在性进行检测,仿真实验证明了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空对地跟踪和制导导引头系统的毫米波雷达成像系统成像系统向一个区域发射处于毫米波频率的第一组雷达信号,该区域包括一个如目标之类的物体和背景散射。这些信号从安装在导弹上的以电子扫描方式工作的天线发出。导弹从目标和背景散射接收到雷达信号的反射并产生第二组信...  相似文献   

9.
与主动雷达导引头不同,被动雷达导引头的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目标雷达的参数,对于被动雷达导引头的设计,研究导引头所攻击目标雷达的参数分布特点具有指导意义。本文针对空空导弹的攻击目标分析其机载雷达的参数分布特点,并根据机载雷达的参数特点对被动雷达导引头的设计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新书简介     
《制导与引信》2011,32(2):23-23
《雷达导引头概论》阐述各种雷达导引头基本体制、工作原理、技术性能和设计要点。该书为雷达导引头的设计师们提供了一本内容丰富、概念清晰、编排缜密、行文流畅、格式规范的参考书。内容涉及各种体制的雷达导引头,以及雷达导引头的目标与环境、系统设计、分系统技术和试验技术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角闪烁是重要的目标特征信号,它严重影响着雷达的探测精度,是造成导引头近距丢失目标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就导引头角跟踪系统而言,必须对其加以抑制。针对导引头目标角闪烁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MI-MO雷达技术抑制角闪烁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采用了空间分集思想,对抑制角闪烁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模糊极小极大神经网络的雷达一维像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光华  戴毅  刘国岁 《兵工学报》2004,25(2):218-221
雷达目标一维距离像是随雷达姿态角变化的,但由于目标姿态变化的连续性及目标散射点分布的连续性,其一维距离像是一个随视角变化而逐渐演变的过程,它们应随姿态角的连续变化在特征空间中形成一条特征轨迹线.本文在基于线性内插神经网络对雷达一维距离像识别的基础上,改进了线性内插时特征轨迹线的形成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极小极大神经网络分类器的雷达目标一维距离像目标识别方法,利用模糊极小极大神经网络中的超方匣的并集来形成雷达目标特征轨迹线.进行了三类飞机目标的0~180°姿态角范围内一维距离像的分类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用模糊极小极大神经网络分类器对雷达目标一维像分类有较高的分类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以雷达导引头伺服系统预定回路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回路的数学模型。针对由饱和非线性引起的Windup问题,提出两种Anti-Windup设计方法,并通过数字控制器实现。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设计方法能有效解决回路Windup问题,提高回路性能。  相似文献   

14.
雷达导引头伺服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Matlab/Simulink雷达导引头伺服系统的建模与仿真,首先对雷达导引头伺服系统按照预定回路和跟踪回路的步骤分别进行建模以及相关控制参数计算.接着构建雷达导引头伺服系统的简化仿真框图并进行仿真结果分析,为其进一步的设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雷达导引头测角出现偏差的问题,在海面多路径效应下,对舰空导弹主动雷达导引头的影响进行 研究。依据多路径效应的技术原理,结合导引头与目标的几何位置关系,构建多路径效应模型,利用仿真方法,分 析目标飞行高度和擦地角对雷达导引头跟踪角偏差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研究为雷达导引头降低多路径效应提 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某型空空导弹雷达导引头抗干扰效果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主动雷达导引头抗干扰能力的评估在理论上还没有一个通用的标准,也是迄今为止一个技术难题。本文根据抗干扰评估的基本理论,结合某型雷达导引头与靶场实际测量条件,提出7个抗干扰效果评估模型。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对于我军装备定型试验等都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复杂波形体制的地杂波与脉冲多普勒杂波相比变化较大,对各种雷达体制的地杂波建模、仿真、分析意义重大.结合具体体制的信号处理原理,对频率步进和频率捷变所产生的杂波进行详细分析.通过改变雷达导引体制和补偿方式,分析导引体制在不同环境中对地杂波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由于主动雷达导引头空间狭窄、电路组成复杂、包含了丰富的频谱分量,在工作中各种频谱分量极易被导引头截获,从而造成虚假截获。主动雷达导引头产生虚假截获的原因很多,而且不容易抑制。主要从主动雷达导引头内部着手,对导引头工作期间因空间耦合、通道耦合产生虚假截获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推导出了可能引起虚假截获的泄漏功率表达式,同时针对性的从收/发时序、收/发隔离、自检信号关断、脉间功率抑制等方面提出了克服虚假截获的相应措施。这些措施经在批生产产品上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克服了主动雷达导引头虚假截获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李波  韩月  丁翔  李曦彤 《兵工学报》2018,39(5):919-926
单一雷达制导的空地导弹在攻击地面群目标时,往往因为末制导阶段雷达导引头不能锁定单一目标而导致攻击失败。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雷达与红外复合制导方法。建立四波束天线雷达导引头模型和六辐射计红外导引头模型,设计一套包含雷达单独制导、雷达与红外共同制导和红外单独制导3个阶段的雷达与红外复合制导方案,实现空地导弹对地面群目标攻击过程的仿真。以导引头误差角、导弹过载以及脱靶量为指标,对比分析单一雷达制导模式和复合制导模式下的攻击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在目标数量较多的情况下,相对于单一制导模式,复合制导模式下的导弹过载更稳定,命中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