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显脉香茶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高幼衡  程怡  叶会呈 《中草药》2000,31(9):645-646
在继续对显脉香茶菜Rabdosia nervosa (Hemsl)C.Y.Wu et H.W.Li茎叶有效成分的研究中,又分得一种新的对映-甲壳杉烷型二萜,经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确定其结构为1α、15β-二羟基-6β-乙氧基-6,7-B-断裂-对映-贝壳杉-16-烯-6,20-环氧-7,20-内酯,命名为显脉香茶菜丙素(rabdonervosinC)。  相似文献   

2.
腺梗豨莶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辉  李平亚  李德坤  杜晓平 《中草药》2002,33(6):495-496
目的:研究腺梗Xi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通过IR,1H,13CNMR,MS波谱分析确定化学结构,结果;分得3个化合物,经光谱数据的分析,分别鉴定为对映-16β,17,18,-三羟基-贝索杉-19-羧酸(I),对映,-16β,17-二羟基-贝壳杉-19-羧酸(Ⅱ),奇任醇(Ⅲ),结论:其中化合物I为一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首次建立抗癫痫新药苯甲酰苯巴比妥对映体的毛细管电泳拆分方法。方法:以β环糊精(β-CD)为手性选择剂,考察了背景电解质pH值,β-CD浓度,样品介质,温度、操作电压和有机添加剂等因素对手性分离的影响,并提出了可能的手性识别机制。结果:在优化的电泳条件下,苯甲酰苯巴比妥对映体得到了基线分离,Rs达2.04,结论:此法操作简单方便,手性分离效果好,可用于该新药的分离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探讨肠杆菌科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性与其产生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和诱导型β-内酰胺酶(IBL)的关系。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Etest法和相邻纸片法分别测定了12种β-内酰胺类药物对肠杆菌科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诱导型β-内酰胺酶,并对产酶组与非产酶组的药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63株肠杆菌科细菌中,ESBL阳性11%(18株),IBL阳性17.2%(28株)。ESBL阳性菌株对12种抗生素中的9种呈现多重耐药,其耐药率介于33.3%~100%; ESBL阴性菌株仅对氨苄西林、羧苄西林和头孢唑啉耐药,对其它药物均较敏感。IBL阳性与阴性组之间其对耐药情况无明显差异,提示常规药敏试验未能完全反映细菌的耐药性。结论:由此认为,常规进行 ESBL, IBL检测,可纠正常规药敏试验造成的假象,指导临床合理使用β-内酰胺类药物。  相似文献   

5.
鄂北贝母二萜成分鄂贝醇的结构解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鄂北贝母Fritillaria ebeiensis鳞茎非生物碱的继续研究中,又分得6种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经理化常数及波谱解析,并与标准品对照,证实晶Ⅰ ̄Ⅲ的结构分别为ent-kau-15-en-17-ol,ent-kauran-16β,17-diol,ent-kauran-16α,17-diol。晶ⅣC22H36O4,mp163℃ ̄164℃,经波谱分析及降解反应,鉴定其结构为ent-3β-a  相似文献   

6.
甲磺酸罗哌卡因对映体的毛细管电泳法拆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言  黄志东 《中国药学杂志》2004,39(11):856-857
 目的 以三甲基-β-环糊精为手性选择剂,研究甲磺酸罗哌卡因对映体拆分方法。方法 用区带毛细管电泳模式。探讨三甲基-β-环糊精对甲磺酸罗哌卡因对映体的拆分的影响,确定拆分甲磺酸罗哌卡因对映体的最佳条件,并与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进行了对比。结果 以β-环糊精和羟丙基-β-环糊精作为手性选择剂时,不能使甲磺酸罗哌卡因对映体达到基线分离,而三甲基-β-环糊精能获得很好的分离结果。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速,能比较准确地测定甲磺酸罗哌卡因对映体的纯度。  相似文献   

7.
“内异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镇痛作用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研究在临床观察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用“内异消”口服液治疗前后的经期血浆β--EP、TXB2和6-KeTo-PGF1α水平,结果发现:内异消能显著提高低于正常的外周血β-EP水平,降低高于正常的TXB2水平。动物实验观察了本病症模型大鼠用上药前后无情期血浆、下丘脑、垂体中的β-EP水平以及血浆中的TXB2、6-KeTo-PGF1α变化,结果提示:用药前血浆、下丘脑中β-EP呈低水平,用药后血浆  相似文献   

8.
以体外转录合成、同位素35S标记的肠道病毒特异负股RNA为探针,对急性柯萨奇B3病毒(CVB3)心肌炎小鼠心肌中的CVB3-RNA进行RNA-RNA原位杂交检测,利用图像分析仪对阳性杂交信号进行图像处理与定量分析;观察黄芪对CVB3-RNA含量的影响;同时对黄芪的抗病毒机理及其与β-干扰素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发现在病毒感染的心肌组织中,黄芪组心肌坏死面积明显小于生理盐水对照组。黄芪对CVB3-RNA的复制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机制与β-干扰素(β-IFN)无关。  相似文献   

9.
银环蛇蛇毒毛细管电泳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妍 《时珍国医国药》2000,11(12):1103-1104
采用自制的毛细管电泳装置在24min内分离并测定了湖南银环蛇蛇毒,证明银环蛇蛇毒中含有α-银环蛇毒素(α-BTX)和β-银环蛇毒素(β-BTX),为蛇毒的鉴定和纯化提供了一种快速和简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3种环糊精为毛细管电泳手性选择剂,研究美索巴莫对映体的拆分方法。方法用区带毛细管电泳模式,探讨β-环糊精、二甲基-β-环糊精和羧甲基-β-环糊精对美索巴莫对映体的拆分之影响,确定拆分美索巴莫对映体的最佳条件。此外,还探讨了手性识别机制。结果以β-环糊精和二甲基-β-环糊精作为手性选择剂时,不能使美索巴莫对映体达到基线分离,而羧甲基-β-环糊精能获得很好的分离结果。结论在拆分碱性药物对映体时,可在低pH下以酸性衍生化环糊精作为手性选择剂。  相似文献   

11.
拟缺香茶菜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拟缺香茶菜Rabdosia excisoides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谱学分析鉴定单体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拟缺香茶菜分离鉴定2个化合物,化合物Ⅰ命名为拟缺香茶菜甲素(excisoidesinA);化合物Ⅱ鉴定为齐墩果酸。结论化合物Ⅰ为首次发现的新二萜成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来自吉林省的蓝萼香茶菜化学成分。方法分别对蓝萼香茶菜根部和地上部分的醋酸乙酯提取相进行色谱分离,用波谱方法和理化性质鉴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蓝萼甲素①、3β-乙酰氧基-12-烯-28-齐墩果酸②、3β-乙酰氧基-12-烯-28-乌苏酸③、2α-羟基乌苏酸④、2α,3α,24-三羟基-12,20(30)-二烯-乌苏酸⑤、2α,3β,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⑥、正十六烷酸⑦、豆甾醇⑧、谷甾醇⑨、胡萝卜苷⑩。结论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6、7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3.
14.
冬凌草不同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冬凌草不同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并以冬凌草甲素为指标分别对其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破碎提取法较其它提取法提取的冬凌草甲素含量为最高。  相似文献   

15.
The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phenolic compounds: pedalitin, quercetin, rutin, isoquercitrin, and rosmarinic acid, isolated from the dried leaves of Rabdosia japonica Hara (Labiatae) were elucidated. All the phenolics tested exhibited superoxide scavenging activity and an inhibitory effect on xanthine oxidase (EC 1.1.3.22), and pedalitin showed the most potent antioxidant activity. Pedalitin prevents the generation of superoxide radicals in part by inhibiting xanthine oxidase competitively. Both pedalitin and quercetin inhibited uric acid formation by xanthine oxidase, and the inhibition kinetics analysed by Lineweaver-Burk plots found both flavonoids to be competitive inhibitors. On the other hand, isoquercitrin, rutin and rosmarinic acid were effective in scavenging superoxide radicals generated by the xanthine-xanthine oxidase system without inhibiting the enzyme.  相似文献   

16.
香茶菜属植物富含结构多样、新奇的对映,贝壳杉烷二萜及其衍生物,前期对柔茎香茶菜Rabdosia flexicaulis的化学成分研究尚不够系统,仅从中发现3个这类化合物.为了寻找结构新颖、活性显著的二萜化合物,采集了四川省道孚县的柔茎香茶菜地上部分,采用多种柱色谱法和波谱分析手段,从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并鉴定出6个二萜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川藏香茶菜药材中主要活性成分熊果酸的定量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Aglient XDB C18(4.6 mm×1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熊果酸在60-190μg的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5);平均回收率为94.50%,RSD%为1.53%。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用于川藏香茶菜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冬凌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对河南济源产冬凌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层析手段和波谱方法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结果:它们的结构分别为正三十三烷(tritriacontane,1),角鲨烯(squalene,2),木栓酮(friedelin,3),β-谷甾醇(β-sitosterol,4),N-(2-氨甲酰基-苯基)-2-羟基苯甲酰胺-5-O-β-D-阿洛糖苷(N-(2-Aminoformyl-phenyl)-2-hydroxybenzamide-5-O-β-D-allopyranoside,5),胡萝卜苷(daucosterol,6)和4-乙酰氨基丁酸(4-acetylaminobutanoic acid,7)。结论:化合物5是一个新化合物,化合物1—3和7为首次从冬凌草中分得。  相似文献   

19.
蓝萼香茶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离鉴定蓝萼香茶菜化学成分?方法:用乙醇提取、硅胶及ODS柱层析分离,通过IR,NMR及MS光谱分析法确定结构?结果:分得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Ⅰ)齐墩果酸,(Ⅱ)熊果酸,(Ⅲ)阿江榄仁酸(2α,3β,23-三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和(Ⅳ)毛花猕猴桃酸B(2β,3β,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结论:4个化合物中齐墩果酸?阿江榄仁酸,毛花猕猴桃酸B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