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河北省段与多条河流相交叉.其中与滹沱河、唐河、沙河(北)相交叉的倒虹吸工程均为总干渠重要的穿河建筑物.由于在修建倒虹吸工程后,河道水流受工程影响将发生较大改变,其上下游及倒虹吸附近河床将相应地进行调整.通过这3个倒虹吸工程的模型试验及综合分析,着重研究了倒虹吸口门位置、宽度、壅水高度、两岸连接型式及河道下游冲刷等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通过沧河渠道倒虹吸试验观测,结合交叉断面及梨形导流堤临水侧流速分布,分析了河道的冲淤变化、梨形导流堤附近河道的局部冲刷。结果表明,河道的一般冲刷变形尚不至于影响到穿河工程的安全,但应对交叉断面及其上游附近河道进行适当整治;梨形导流堤坡脚的钢筋石笼防护宽度以20m为宜。  相似文献   

3.
导流堤又称引水坝,是进行水流引导或约束的水工建筑物,对于不稳定河道,常常采用导流堤式渠首确保灌溉取水。文章以江卡渠首工程为例进行导流堤工程设计探讨,包括导流堤级别及防洪设计标准的确定、导流堤的布置、导流堤结构形式选择、冲刷深度、渗流及抗滑稳定计算等。工程运行以来,效果良好,说明所采用的设计方法完全可靠,具有借鉴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导流技术十分重要,因为在施工中水流会不可避免地对工程建设造成影响,加大施工工程难度、拖延工程进度、危害工程质量。而施工导流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一般在修建工程时,会修筑围堰将河道分流避免汛期洪水泛滥,使河流中的水循着围堰流走。一、导流技术的概述及施工特点为了给工程施工提供一个无水流干扰的施工环境而采取的引导水流的施工技术成就了施工导流技术。简单讲,就是用引导和控制水流的方式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便利条  相似文献   

5.
山区河流坡陡流急,河道走势复杂,洪水暴涨暴落,水位流量变幅大,集流散流过程迅速,堤岸容易因水流冲刷而产生破坏。文章针对某山区河道堤防工程水毁事件,结合河道床沙粒径分析,从护脚块石、堤脚冲刷以及其他人为影响因素等方面入手,分析了该段堤防的水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建议,可供山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京石段大型交叉建筑物中,有7座倒虹吸工程采用新颖的河道整治构筑物梨形导流堤,这在跨河输水建筑物设计上算是新尝试.水工模型试验表明,这种构筑物对于改善河道行洪口门的水流流态具有明显的效果.对梨形导流堤的适用条件、结构特点以及外形轮廓尺寸进行了计算,并提出了相应的抗冲防护措施以及构造要求.  相似文献   

7.
黄河口导流堤工程的建设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义吉 《人民黄河》1996,18(4):53-56
基于河口严峻的防洪形势及油田建设和黄河三角洲开发的需要,1988年,在黄河河口径流潮波区段主槽两岸按中常洪水标准首次修做了导流堤工程。该项工程有土工织物包泥、苇石护坡、混凝土砌块护坡、苇袋枕护坡和粘土护盖顶等结构型式。实践表明,导流堤工程有束水攻沙,降低河床高程,截支强干,避免河道摆动,提高水流挟沙能力等作用;与植被组成的生物河床有固滩刷槽之效。导流堤工程的结构以苇袋枕护坡和粘土护坡盖顶为最佳。今  相似文献   

8.
结合延安市宝塔区蟠龙河防洪现状,分析河道存在的问题,根据各段河道的情况给出不同的堤线布置方式和工程治理措施:青化砭镇段针对河道冲刷不断侵蚀现状岸坎,导致岸坎后退坍塌,使原本稀缺的土地资源不断减少,水土流失加大等问题,提出修建挡土墙的型式对其进行防护,保障岸坎的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蟠龙镇段针对两岸土坎防洪标准低,不连续,且一遇洪水将引起河床摆动及淹没的问题提出修建梯形断面堤防进行防护,并通过比较综合确定出最优的堤线布设方案,为蟠龙河后续治理及以后中小河流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戗堤截流主要在河道截流和堤坝溃口封堵等水利和防洪减灾工程中得到应用,戗堤周围的水力冲刷直接影响工程的安全性。由于戗堤进占过程表现出较强的三维非恒定性,因此目前采用三维数值模型全面细致地模拟进占过程中戗堤周围的三维水流结构和冲刷特性较少。该文基于有限体积法和非结构化的计算网格构建了以水动力学模型、泥沙冲淤和河床变形方程为基础的三维局部冲刷数值模型,从室内明渠截流工程实验中得到的龙口平均流速、上下游水位落差、底床切应力分布与地形变化的关系等结果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靠性。利用该数值模型模拟了截流戗堤单向进占方式下不同进占长度时戗堤附近和龙口处的三维水流特性,以及戗堤周围局部冲刷地形的发展。通过分析水流特性与冲刷坑发展的关系,阐述了戗堤周围局部冲刷的物理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涡旋和下潜水流是戗堤附近河床剧烈淘刷的主要原因;单向进占时戗堤对水流具有偏移效应;在初始阶段,冲刷趋势表现为沿堤头的上游至裹头下游形成的斜向轴线冲刷;在冲刷发展过程中,龙口中部出现泥沙淤积,主要冲刷区位于戗堤和裹头绕流后的底床。研究成果进一步表明数值仿真技术可应用于工程截流实践中,能预测截流中可能出现严重堤脚淘刷的位置与趋势。  相似文献   

10.
河流泥沙及河床变形问题直接关系到跨河建筑物的安全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要跨越的河流众多,河流的河床组成、河道比降、河流宽度、行洪流量差异极大,而且河道冲刷对跨河工程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同样,不同规模、型式、布置结构的跨河工程修建后对天然河道的影响也不同.分析计算各种影响的程度是跨河工程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河道主槽的频繁变动,主流改道,会给河道防洪、水资源开发利用乃至两岸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和威胁。以西藏尼洋河为例,对尼洋河八一镇城区段主流频繁改道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深入分析,总结归纳了改道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控制和防治措施,以期为当地的水利工作作出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黄河调水调沙试验对下游河道行洪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山东省东明县高村河段在黄河下游河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20世纪90年代,由于黄河下游持续小水高沙,低水期延长,主槽发生严重的淤积,河道行洪能力明显下降.2002年以来,黄河水利委员会通过小浪底水库进行了三次调水调沙试验,使该河段主河槽泥沙得到有效的冲刷,仅2003年5月至12月,山东河道(高村至汊2)主槽冲刷就达11756万m3,冲刷厚度0.23m,行洪能力得到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
黄河调水调沙以来山东引黄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黄河调水调沙以来山东段河道来水及引水条件的分析,认为影响山东省引黄闸引水的主要因素是黄河用水需求量的增大、河道来水量的减少和渠道的淤积,河道刷深也对部分引黄闸引水有影响。提出保障引黄灌溉与供水的对策:在工程措施上,应及时清除闸前和闸后渠道淤积泥沙、稳定河势、建设提水泵站、加快灌区节水改造和平原水库建设;在管理措施上,应加大山东段黄河引水期的下泄流量,实施水量科学调度、优化配置,加强对灌区尾水和其他水资源的利用等;在政策措施上,应出台有关平原水库建设的政策、加强水资源保护与法制建设、理顺灌区管理体制等。  相似文献   

14.
不同时期黄河下游河道泥沙沉积与纵横断面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以水少沙多而著称于世。泥沙沉积受制于水沙条件的变化和河道边界的约束。堤防的约束在防御洪水泛滥的同时,使得河道沉积速率明显加大。纵、横断面随水沙条件的变化而调整,河道边界的约束使得主流趋于稳定的同时,带来主槽沉积速率大于滩地,局部河段“二级悬河”发展严重。目前下游河道萎缩是一定水沙条件下的产物,遇到有利水沙,断面仍会发生相应调整,主槽萎缩的局面会得到改善,下游河道的过洪能力会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西气东输对南水北调穿黄隧洞影响动力分析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气东输管线距离南水北调工程穿黄河隧道的最近距离:河漫滩仅150 m,主河槽仅205 m.输气管线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因误操作、管道腐蚀、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等因素引发事故发生爆炸的可能.对深泓区穿黄隧洞地下部分在天然气爆炸冲击波作用下的安全性进行动力分析计算,认为西气东输管道破裂引起的天然气爆炸,不会对南水北调输水隧洞产生破坏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调水对下游水文情势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从雅砻江、大渡河上游7条河流调水80亿m3,调水河流下游的水文情势将发生变化。根据雅砻江、大渡河现有水文站网收集的水文资料,主要从径流、水位两方面研究西线一期工程调水后对下游河流的影响。参照国际惯例和现行规范标准,将调水对水文情势的影响分为3类研究区。西线一期工程调水对径流影响较大的时段主要为连续枯水年和每年的丰水期,调水使得一类研究区水文过程均一化,小流量常态化。调水对水位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一类水文情势研究分区的近坝河段。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下游河槽萎缩与防洪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黄金池 《泥沙研究》2001,31(4):7-11
河道的形态是在一定边界条件下来水来沙过程长期塑造的结果,通过定性分析探讨了河道滩槽结构形成的机理,证明了天然河流中滩槽稳定结构是洪水与枯水长期作用的动态平衡结果,来水来沙条件的趋势性改变将导致滩槽结构的改变,在一定条件下甚至出现无明显主槽的局面,一些季节性河流的例子进一步证实了这种推论,从黄河下游这些年河床变化的特征分析,如不能有效改变长期断流和主槽泥沙淤积状况,大堤约束较小的河南河段也有向无明显主槽的完全游荡性河流变化的趋势,顺堤行洪,大堤偎水的频率将大大增加,从防洪减灾角度出发,提出了黄河下游今后河道治理可能主要在于来水来源的合理调度,河道河势控制工程的管理和滩区防洪减灾软环境的建设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漳河下游河道生态修复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漳河下游河道因水资源短缺而长期断流致使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现状,根据该地区气候特性,提出了适合漳河下游干涸河道的以绿代水、湿润河道的生态修复模式,并采用HEC-RAS(河流分析系统)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修复模式合理可行,对漳河下游干涸河道能起到生态修复的效果,同时也为研究其他同类型河道的生态修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下游河道演变基本规律”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阐明了三门峡水库不同运用方式和出库水沙过程条件下各业径组泥沙在黄河下游河道纵向调整规律,提出主含沙洪水期宽浅河道的河床演变模型,并阐述了含含沙水流输送过程中水位急剧变化,汉量沿程增大异常现象产生的机理,分析了1855年黄河改走现河道100我年来下淳河道纵剖面发育过程,指出上前下游河道尚未达到均衡纵剖面,人类活动造砀 水沙减少及其过程变化引起了河道萎缩,系统分析了干流水库调节水沙对其下游河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进入黄河的水沙量及其过程发生了重大变化,潼关水文站水量和输沙量大幅下降,已由1919~1959年期间的平均水量426亿m3/年、输沙量16亿t/年下降到2000~2012年的231亿m3/年和2.76亿t/年,随着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的持续开展,预计未来50~100年潼关站年平均水量和输沙量将逐步稳定在210亿m3/年左右和3亿t/年左右。水沙变化关系到治黄方略的制定,关系到黄河的长治久安。为了顺应黄河水沙的变化,确保黄河防洪安全,实现下游河道不改道、河床不抬高的治理目标,本文提出了新的水沙条件下黄河下游河道治理的总体思路是:改造河道、解放滩区。具体措施包括:稳定主槽、缩窄河道、完建堤防、治理悬河、滩区分类。建议深入研究下游河道改造的方案与河道缩窄的可行性及其影响,为黄河下游河道改造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