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开颅术与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后颅内压的影响,为临床HICH后选择合理的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HICH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开颅组(n=60)和钻孔组(n=60),开颅组采用开颅手术治疗,钻孔组采用钻孔引流术结合尿激酶溶解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时、24h、72h和1周时颅内压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即时颅内压均增高,术后72h达峰值,术后1周开始下降。开颅组颅内压在各时间点均低于钻孔组(P0.05)。结论开颅手术治疗HICH在降低颅内压力,减少脑组织损害方面优于钻孔引流术。但开颅手术由于存在创伤大等缺点,因此应在术前综合考虑患者全身状况、出血部位、血肿量等因素,再选择合适的术式,但不管何种术式,均以降低脑出血患者病死、病残率,改善生存质量为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传统开颅与钻孔引流及尿激酶溶解术两种治疗方式对中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颅内压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中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完全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开颅术(60例,开颅组)和钻孔引流及尿激酶溶解术(52例,钻孔组)治疗,同时在出血对侧行侧脑室置管,进行侧脑室颅内压监测。采集术后即刻、24、72 h及1周的颅内压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开颅组与钻孔组术后ICP均有增高,但开颅组颅内压明显低于钻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即刻、24、72h及1周分别为(2.03±1.29)mm Hg比(4.57±1.36) mm Hg、(3.12±1.32)mm Hg比(4.98±1.49)mm Hg、(3.81±1.57) mm Hg比(5.26±1.84)mm Hg、(2.78±1.65 )mm Hg比(3.79±1.90)mm Hg,P<0.01]。结论 在降低颅内压力方面传统开颅术明显优于钻孔引流及尿激酶溶解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对照方法将2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即直视下开颅血肿清除术(n=78)和钻孔血肿引流术(n=206),对两组患者出院后3~6个月按ADL评定远期疗效并进行研究。结果出院3~6个月后,开颅组预后不良(ADL1-3分)41例(占52.6%),引流组预后不良者101例(占49.0%),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体积>50ml的血肿患者,开颅组预后不良28例(占58.3%),引流组预后不良55例(占75.3%),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出血量>50ml的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预后较好,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不应强调某一术式明显优越,根据血肿量和病情分级选择治疗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王明海  黄武  杨劲松  吴臣义  刘芳 《江苏医药》2012,38(15):1796-1797
目的探讨传统开颅与钻孔引流两种治疗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12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30-80ml。于基底节区分别进行钻孔引流术(A组,59例)或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B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再出血以及术后6个月病死率和致残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41.4±5.3)min vs.(126.0±16.2)min](P<0.05);A组远期疗效优于B组。但两组再出血率及病死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且颅内压不是很高的患者,钻孔引流术在手术时间、远期疗效上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骨钻孔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小骨窗开颅术治疗27例为小骨窗组,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31例为引流组,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术后1个月,引流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小骨窗组(P<0.05)。术后6个月,引流组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良好率高于小骨窗组(P<0.05)。结论与小骨窗开颅术比较,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更好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廖鑫 《家庭医药》2016,(12):39-40
目的:比较开颅血肿清除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07月-2016年07月我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分析对象,分为2组,开颅组(n=45)给予开颅血胂清除术治疗,钻孔组(n=45)给予钻孔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开颅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5.56%,钻孔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78%,开颅组明显比钻孔组高.开颅组患者的治愈率为53.33%,钻孔组的治愈率为71.11%,钻孔组明显高于开颅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术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影响.钻孔引流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比较小,术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小.但不能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就盲目的选用钻孔引流术,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高血压脑出血采用钻孔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0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引流组(55例)和开颅组(52例)。引流组患者采取钻孔引流术治疗,开颅组患者采取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预后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引流组患者NIHSS评分为(9.56±1.38)分,低于开颅组的(15.46±3.6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73%,高于开颅组的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钻孔引流术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研究对比分析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8月~2020年8月于某院收治的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抽出68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小骨窗开颅术,观察组选择微创钻孔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应值(91.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老年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疗效。方法共选择本院于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98例进行研究,依据治疗方式分组各49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行小骨窗开颅术、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96%显著高于对照组81.63%,P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老年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疗效相比,采用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具有更佳的效果,且具有操作简单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并开颅血肿清除救治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先行快速钻孔血肿引流,随后给予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经治疗6个月后采用格拉斯哥转归量表(GOS)评价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理想治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24h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钻孔引流并开颅血肿清除救治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可快速缓解颅内压,降低病死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和比较微创钻孔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分别采用微创钻孔术(微创组)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5 d时血肿量。对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2周神经功能缺损及术前、术后3个月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肿量无显著差异,但术后第1、3、5天时,微创组血肿量均明显低于开颅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ADL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术后2周,微创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开颅组,术后3个月时,微创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开颅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微创组死亡1例,死亡率为3.33%;开颅组死亡2例,死亡率6.67%;两组术后死亡率经比较(χ2=0.351,0.5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有效清除血肿,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相比开颅血肿清除术而言,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钻孔引流手术方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全志 《河北医药》2010,32(16):2234-2235
高血压脑出血(HICH)是继发于高血压的原发于脑实质内的出血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情进展快,致死率和致残率高等特点。据报道病死率35%~52%,6个月后仅有20%存活者能够生活自理。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下,外科已积极介入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但其治疗方法也一直存在争论。本文总结本院2005年8月至2010年5月137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分别采用经额中线旁和颞部两种不同入路微创钻孔引流血肿手术方法的治疗,并比较预后。  相似文献   

13.
马涛  张玉磊  孙政  沈茹 《安徽医药》2013,17(12):2114-2115
目的 比较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68例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式均分为小骨窗开颅术组(开颅组)和微创钻孔引流术组(微创组),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微创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开颅组患者(P〈0.05),且微创组患者死亡率较小骨窗开颅术更低(P〈0.05);微创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开颅组患者更低(P〈0.05).结论 对于中等量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钻孔引流术比小骨窗开颅术效果明显且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黄爱强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1):202-203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术在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分析。结果:3个月后ADL分级,ADLⅠ级12例,ADLⅡ级21例,ADLⅢ级11例,ADLⅣ级3例,ADLV级2例,死亡1例,病死率2%。结论:小骨窗开颅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法之一,具有视野清楚、清除血肿彻底、减压快、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开颅手术与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进行医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手术方式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开颅手术,研究组实施微创钻孔引流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3个月的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评分均比对照组有显著优势(P <0.05)。结论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提高患者预后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开颅术后并发出血的ICU监护要点,预防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1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开颅术后并发再出血的诱发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开颅术后再出血,其血压持续升高、体位变动、情绪激动、排便用力等为主要诱发因素。结论开颅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早期发现、及时处理,积极控制血压,保持呼吸道及排便通畅,加强体位及身心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对病情的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丘脑出血是脑出血的一种较常见的严重临床类型 ,病死率高于皮质下出血和壳核出血。本文总结我院近年神经外科收治的 18例临床经验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10例 ,女 8例。年龄 4 3~ 82岁 ,平均 6 2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15例。主要症状 :意识障碍 18例 (嗜睡 5例 ,昏迷 13例 ) ,恶心、呕吐 15例 ,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 6例 ,病理征阳性 15例 ,入院时血压 15 0~ 2 2 0 / 85~ 12 0mm Hg,平均 170 / 97.5 mm Hg。并发应激性溃疡 10例 ,肾功能异常 6例 ,肺部感染 6例 ,高热 5例 ,尿崩症 3例。1.2  CT扫描 :本组 18例均行头…  相似文献   

18.
脑出血系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高血压并发细小动脉硬化为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多数在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并存情况下发生[1]。高血压脑出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创伤大,时间长,术后水肿反应重,术后24h是颅内再次出血的高峰期,术后1周内为脑水肿高峰期[2]。颅内高压是神经外科常见临床病理综合征,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是采用传感器和监护仪动态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钻孔引流术后的颅内压影响因素.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2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年龄、脑出血量、发病至手术时间等情况进行分组,监测不同分组患者术前、术后即时、24 h、48 h、72 h、1周的ICP值,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年龄、脑出血量、发病至手术时间的颅内压特点.结果 不同年龄组术前的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48 h、72 h、1周三组的ICP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年龄越大,患者颅内压在术后降低越慢.术前脑出血量越大,ICP值越高(P<0.05).术前脑出血量越大,患者颅内压在术后降低越慢.患者术前的就诊时间越晚,ICP监测结果显示的ICP值就越高(P<0.05).手术时间越晚,患者颅内压在术后降低越慢.结论 颅内压与年龄、脑出血量、发病至手术时间有明显关系,可用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高血压性脑出血开颅术后的护理经验。方法对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开展心理、专科、饮食护理。给予心理调节,保持血压稳定,保护肢体和皮肤,加强口腔护理及保持大小便通畅。恢复期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康复,适当锻炼。结果 80例中基本痊愈63例,部分恢复16例,死亡1例。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开颅术后的患者,经过科学有效的护理,可提高其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