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细胞癌MRI表现差异,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3年6月本院36例行MRI平扫与增强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患者的MRI表现,结合其病理结果分析、总结不同亚型肾细胞癌的MRI表现特点。结果:36例肾细胞癌患者中,肾透明细胞癌31例(32灶),乳头状细胞癌5例(5灶)。肾透明细胞癌及肾乳头状细胞癌MRI平扫表现类似,大多数病灶信号不均: 肾透明细胞癌T1WI以等、低混杂信号为主;T2WI以等、高或等高低、高低混杂信号为主。肾乳头状细胞癌MRI平扫T1WI、T2WI均以混杂信号为主。增强检查,肾透明细胞癌于皮质期强化方式以中度-明显重度强化为主,实质期迅速下降,呈“快进快出”征象;肾乳头状细胞癌强化方式以持续性轻中度强化为主;两者多数为不均匀强化,考虑为肿瘤内发生出血、坏死及囊性变所致。结论:MRI对肾透明细胞癌及肾乳头状细胞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其中增强检查能更有效的对两者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2.
肾嫌色细胞癌的3.0T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切除并病理证实的肾嫌色细胞癌的肿瘤大小、部位、形态、边界、坏死、岀血、假包膜、信号(T1WI、T2WI)、ADC值测定及强化特点.结果 所有14例均为单侧单发病例;9例(64.28%)形态规则;12例(85.71%)边界清楚;4例(28.57%)伴岀血;7例(50.00%)伴有不同程度坏死,但所有病例坏死范围均<30%;9例(64.28%)可见假包膜;T1WI 7例(50.00%)主要表现为等信号,4例主要表现为高信号,3例主要表现为低信号;T2WI 12例(85.71%)主要表现为低信号,2例主要表现为等信号.DWI 中13例病变实性区域ADC值平均为1.38×10-3 mm2 /s,正常肾脏对照ADC平均值为2.34×10-3 mm2 /s.多期动态增强扫描(11例):72.73%(8例)轻度强化,2例中等程度强化,1例明显强化.8例(72.73%)均匀强化,3例不均匀强化.5例可见病变内部轮辐状或分隔状强化.2例病灶内平扫可见粗大流空血管影走行,增强扫描可见血管强化.结论 嫌色细胞癌MR检查有一定的特异性征象,超高场强的应用尤其是多期动态增强扫描为正确诊断本病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肾透明细胞癌的CT、MRI诊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透明细胞癌的CT、MRI表现.结果 165例共有172处病灶.肿瘤的最大径为1~12 cm,平均4.6 cm.本组97.1%(167/172)肾透明细胞癌有共同的CT、MRI表现:平扫呈均匀或不均匀的等、稍低、稍高或混杂密度或信号;增强扫描皮髓期,肿瘤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强化最明显处强化程度与邻近肾皮质相似或更强.结论肾透明细胞癌多为富血供性,有特征性CT、MRI表现,可与其他亚型肾细胞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种更适合描述肾实质和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的DWI信号强度随b值变化的数学函数模型。材料与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32例CCRCC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参考常规图像,分别测量肾实质和CCRCC实质区的DWI信号强度,分别采用单、双指数函数的数学模型对DWI信号拟合。两种拟合方法间的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两种组织间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结果两种组织的DWI信号强度均随着b值的增大而减小。肿瘤实质区的单、双指数拟合度参数R2的中位数(75%区间)分别为0.97(0.96,1.00)和1.00(1.00,1.00),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W=-253,P=0.00);肾脏实质的单、双指数拟合度参数R2的中位数(75%区间)分别为0.98(0.98,0.99)和1.00(1.00,1.00),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W=-528,P=0.00)。两种组织间的R2都无统计学差异(U=301.5,P=0.26;U=253.0,P=0.05)。结论双指数函数模型比单指数函数更适合于描述肾实质和CCRCC的DWI信号强度随b值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3.0 T MR扩散加权成像(DW-MRI)在不同分化程度胃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临床术后病理证实的不同分化程度的33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检查资料,回顾性分析其术前常规MRI及DWI图像,测量不同分化程度胃癌及邻近正常胃壁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胃癌在DWI上均呈高信号;ADC值在胃癌与正常胃壁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检验),胃癌ADC值(1.113±0.183)×10-3 mm2/s低于邻近正常胃壁ADC值(3.026±0.191)×10-3 mm2/s。ADC值在不同分化程度的胃腺癌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LSD-t法);低分化腺癌ADC值(0.968±0.0626)×10-3 mm2/s低于中分化腺癌(1.041±0.0570)×10-3 mm2/s及高分化腺癌中的ADC值(1.372±0.0506)×10-3 mm2/s。结论 MR DWI及ADC值有助于区分正常胃壁及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评价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在胃癌恶性程度的判定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0 T MRI的不同序列在鉴别肾细胞癌亚型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判定预后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住院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40例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透明细胞型肾癌组21例,非透明细胞型肾癌组19例(乳头状细胞型11例,嫌色细胞型8例)。所有患者均行术前腹部3.0 T MR平扫及动态增强,序列包括肾脏轴位、冠状位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动态增强扫描。统计两组患者MRI平扫图像中囊变、出血、坏死及静脉癌栓的出现率,测量两组病例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及各期肿瘤-皮质增强指数。结果与非透明细胞型肾癌组患者比较,透明细胞型肾癌患者的坏死、囊变的出现率明显高于非透明细胞型肾癌组患者,出血的出现率低于非透明细胞型肾癌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78、5.414、4.043,P=0.00、0.020、0.044),而两组静脉癌栓的出现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80,P=0.240);出血、坏死、囊变及静脉癌栓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3、0.828、0.680、0.585;透明细胞型肾癌患者的ADC值为(2.01±0.33)×10-3 mm^2/s,非透明细胞型肾癌患者的ADC值为(1.49±0.13)×10-3mm^2/s(t=6.269,P=0.00);透明细胞型肾癌患者动态增强皮质期、实质期及延迟期肿瘤-皮质增强指数明显高于非透明细胞型肾癌患者(t=4.082、6.059、6.083,P均=0.00),动态增强皮质期、实质期及延迟期肿瘤-皮质增强指数对诊断透明细胞型肾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7、0.929、0.897;不同诊断指标组合中ADC值结合实质期肿瘤-皮质增强指数曲线下面积为0.976,敏感度为0.952,特异度为1.0。结论 3.0 T MRI检查序列中,ADC值结合实质期肿瘤-皮质增强指数对诊断透明细胞型肾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最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3.0T MR扩散加权成像及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30例及对照组30例行DWI检查(b值=800 s/mm~2),测量肿瘤组织、瘤周组织及对照组正常胰腺组织的 ADC值,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①肿瘤组织、瘤周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494±0.273)×10~(-3) mm~2/s、(1.631±0.281)×10~(-3) mm~2/s和(1.778±0.237)×10~(-3) mm~2/s.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肿瘤组织与正常胰腺组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肿瘤组织与瘤周组织间平均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以肿瘤组织平均ADC值95%可信区间的上限(1.622×10~(-3) mm~2/s)作为诊断胰腺癌的上限阈值点,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33%、86.67%、80.00%、84.62%、76.47%,ROC曲线下面积Az=0.800.结论 胰腺癌组织与正常胰腺组织间平均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测量ADC值对于诊断胰腺癌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评估前列腺癌分期的价值,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使用Philips Achieva 3.0T高场强超导型磁共振和腹部多通道相控阵线圈,对46例前列腺癌患者行DWI检查,并测量ADC值。结果:对前列腺癌分期的诊断准确性,T2WI组为80%,DWI组为83%,DWI+T2WI组为89%,各组AZ值分别为0.82、0.83和0.91,DWI+T2WI组明显高于其它组(P=0.02、0.04)。ADC均值:G1组为1.31×103mm,G2组为1.14×103mm,G3组为0.7×103mm,G3组平均ADC值低于G1和G2组(P<0.05)。结论:3.0T高场强DWI联合T2WI成像,可明显提高前列腺癌分期的准确性,ADC值能够预测肿瘤的病理分级。  相似文献   

9.
10.
3.0T MR 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9,他引:7  
目的研究3.0T磁共振系统扩散加权成像所得ADC值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54例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病例,其外周带病理正常者18例(第一组),炎症13例(第二组),癌23例(第三组),每一例外周带以六分区法分为六区,并根据穿刺活检结果将各个外周带区域归类为正常组、炎症组及癌组。测量各分区的ADC值(b值=800s/mm2),对三个不同病理组进行方差分析。癌与非癌组之间进行ROC分析。结果正常组、炎症组、癌组ADC值依次降低,分别为(1.55±0.25)×10-3mm2/s、(1.40±0.23)×10-3mm2/s和(1.07±0.30)×10-3mm2/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上临界点取1.17×10-3mm2/s时,癌和非癌鉴别诊断的敏感性为61.3%,特异性为84.5%,准确性为80.0%。结论3.0T扩散加权成像可见前列腺外周带癌区、炎症区及正常区ADC值存在明显差异,可用于鉴别病变的性质。  相似文献   

11.
大范围扩散加权成像在 3.0T MR 应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大范围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可行性和可重复性。方法在3.0T磁共振上采用STIR-DWI序列对10例正常志愿者进行扫描。为研究大范围DWI的可重复性,1周内对志愿者进行2次大范围STIR-DWI扫描,扫描范围从头到小腿,共1664mm,b=800s/mm^2。评价图像的可读性,记录严重变形和出现伪影的部位。应用Functool2软件进行后处理,测量部分正常组织的ADC值,应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次大范围DWI上所测组织ADC值的一致性。结果大范围DWI仅在颈部处有轻微的变形和伪影。统计结果表明两次扫描所测组织ADC值一致性较好。结论在3.0TMR扫描仪上行大范围DWI扫描是可行的,且重复性较好,可用于开展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2.
3.0TMR弥散加权成像评价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治疗疗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3.0T MR表观弥散系数(ADC)检测射频消融治疗后肝细胞癌(HCC)变化的价值,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检测HCC射频消融治疗后不同病理改变的价值.方法 40例HCC患者在射频消融治疗后3~7天、2个月、6个月接受3.0T MR DWI检查,b值为600 s/mm2,测量、分析射频消融治疗后病灶ADC值.结果 射频消融治疗后3~7天、2个月、6个月坏死区ADC值明显降低,2个月、6个月时射频消融中心坏死区ADC值高于治疗后3~7天;3~7天与2个月、6个月时坏死组织的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个月与6个月时坏死组织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7天、2个月、6个月时活性残留或复发肿瘤组织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C值可用于鉴别射频消融治疗HCC后坏死组织与复发或残留肿瘤组织.  相似文献   

13.
3.0T MR扩散加权成像诊断肾脏恶性肿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估3.0T 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ADC值鉴别肾脏恶性肿瘤不同病理类型及组织学分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前DWI图像,测量肿瘤及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肾实质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肾脏恶性肿瘤及正常肾实质的ADC值分别为(1.653±0.598)×10~(-3) mm~2/s、(2.305±0.218)×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ADC值<2.0×10~(-3) mm~2/s为阈值,诊断肾脏恶性肿瘤的特异度为93.94%、敏感度为71.21%、准确率为82.58%.肾透明细胞癌与非透明细胞癌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肾透明细胞癌Ⅰ级与Ⅲ级、Ⅱ级与Ⅲ级间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4),Ⅰ级与Ⅱ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3.0T MR DWI可用于肾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定量分析ADC值可能有助于鉴别肾脏恶性肿瘤的不同病理类型及组织学分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上肿瘤内磁敏感信号(intratumoral susceptibility signal,ITSS)鉴别乳头状肾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 RCC)和嫌色细胞肾癌(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CRCC)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21例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病例(其中p RCC12例,CRCC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SWI上的ITSS根据形态分为出血和微血管。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检验比较SWI上p RCC和CRCC的ITSS主要结构、瘤内血管和出血灶数目及ITSS与肿瘤面积比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ITSS4种评价指标鉴别p RCC和CRCC的诊断效能。结果 21例RCC中18例肿瘤内可见ITSS。p RCC的ITSS主要结构的评分显著高于CRCC(P0.05)。p RCC的ITSS与肿瘤面积比值显著高于CRCC(P0.05)。p RCC的瘤内出血灶数目显著多于CRCC(P0.05)。p RCC(100%)瘤内出血的出现率显著高于CRCC(66.67%)。瘤内出血灶数目鉴别p RCC和CRCC的阳性预测值(100%)和特异性(100%)最高,ITSS与肿瘤面积比值鉴别p RCC和CRCC的阴性预测值(87.50%)和敏感性(88.89%)最高。结论通过分析比较ITSS的主要结构、瘤内出血灶和血管数目及ITSS与肿瘤面积比值,SWI可作为评价p RCC和CRCC之间结构差异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3.0T MR扩散加权成像鉴别鼻咽癌患者颈部转移淋巴结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 探讨3.0T MR颈部扩散加权成像(DWI)区分鼻咽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的价值及适宜的b值.方法 采用GE 3.0T MR及颈部8通道相控阵线圈对50例鼻咽癌患者及20名志愿者行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DWI,分别使用4组b值(600、800、1000、1200 s/mm~2)扫描,将鼻咽癌组中判断为转移的淋巴结与志愿者组的淋巴结ADC值分组进行比较.结果 b=600、800、1000、1200 s/mm~2时,鼻咽癌转移淋巴结ADC值(×10~(-3) mm~2/s)分别为0.808±0.112、0.769±0.098、0.732±0.095、0.696±0.083;正常对照组良性淋巴结ADC值(×10~(-3) mm~2/s)分别为0.993±0.172、0.967±0.165、0.903±0.157、0.855±0.122.转移淋巴结ADC值明显低于相应良性淋巴结(P<0.05).当b=800 s/mm2,ROC曲线上ADC诊断阈值取0.873×10~(-3) mm~2/s时,鉴别诊断鼻咽癌转移淋巴结与良性淋巴结的敏感度为88.41%,特异度为69.43%,准确率为75.22%,既能兼顾良好的图像质量又能得到较准确的测量数值.结论 作为一种快速、灵敏的MR成像技术,DWI有助于区分鼻咽癌患者颈部淋巴结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诊断颅内毛细血管扩张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采用3.0T超高场磁共振的SWI及常规MR序列(包括自旋回波T1加权像、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像及体液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诊断为颅内毛细血管扩张症的22例患者,对SWI及常规MR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常规MR序列中,8例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较低信号,FLAIR呈低信号,2例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FLAIR呈较高信号。12例T1WI、T2WI及FLAIR呈等信号而未能发现病变。在SWI中,所有22例患者均显示了颅内毛细血管扩张症的典型SWI影像特征。除4例病变局限性于桥脑外,其余累及基底节区、小脑、丘脑及大脑皮层下区。结论磁敏感加权成像是检出颅内毛细血管扩张症最为敏感的序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MR T2WI呈等低信号的肾脏肿瘤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MR T2WI主要呈等低信号、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肿瘤的资料,对肿瘤大小、形态、坏死、岀血、假包膜、信号、强化程度等进行分析,并对肿瘤的T2信号、T1双回波信号、DWI的ADC值及强化程度等进行定量测量。结果 本组病例包括透明细胞肾癌26例,少脂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0例,嫌色细胞型肾细胞癌13例,乳头状细胞肾癌7例,嗜酸细胞腺瘤2例,其他少见肿瘤4例。少脂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平均发病年龄低,女性比例高,边界较清楚,假包膜及出血少见。透明细胞肾癌T2信号相对更不均匀,易发生出血,平均ADC值高于其他各组。乳头状细胞肾癌强化程度较低。肿瘤的T2信号、T1双回波信号对肿瘤类型的鉴别未能提供帮助。结论 MR T2WI呈等低信号的不同类型肾肿瘤的影像学征象各有一定特征,综合分析有利于准确判断病变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磁敏感成像技术(SWI)划分透明细胞肾癌(CRCC)病理级别的可行性并比较SWI和坏死划分CRCC级别的能力。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病理证实的CRCC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和SWI检查。肿瘤内磁敏感信号强度(ITSS)分为出血和微血管。评价高低级别CRCC ITSS和瘤内坏死的差异。比较ITSS和坏死鉴别高低级别CRCC的价值。结果35例患者中有31例在SWI上显示ITSS。4例瘤内未见ITSS的患者均为低级别CRCC。低级别CRCC的ITSS平均分数(1.24±0.72)明显低于高级别CRCC (2.70±0.48)(P<0.01)。10例低级别CRCC未见明显坏死。高低级别CRCC之间瘤内坏死的发生有明显差异(P<0.05)。ITSS区分高低级别CRCC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0%、100%、100%和89.3%;坏死为100%、40.0%、40.0%和100%。结论 SWI可评价瘤内ITSS并在术前区分CRCC的病理级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