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碳/碳复合材料快速CVI致密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快速化学气相渗透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指出并分析了应着重解决的一些问题与不足。简要概述了几种快速致密化技术的模拟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煤油、汽油、柴油和环已烷四种液烃前驱体的热解碳分析表明:热解碳的石墨化能力依次为煤油>柴油>汽油>环已烷热解碳。热解碳的沉积按“成核-增长”机理有序进行,碳纤维、碳黑粒子都是有效籽核而促成碳的沉积。  相似文献   

3.
航空刹车用C/C复合材料致密化工艺及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各种常规CVD工艺及其特点,并结合现行广泛采用的均热法CVD工艺,综述了针对其不足而展开的一系列新工艺研究及进展。  相似文献   

4.
快速致密化制备C/C复合材料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艾艳玲  李铁虎 《材料导报》2005,19(7):90-92,96
综述了炭/炭复合材料致密化制备技术、影响因素及热解炭的组织与沉积机理,介绍了国际上炭/炭复合材料快速致密的新动向.快速低成本炭/炭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在竞相发展.  相似文献   

5.
炭/炭复合材料   总被引:97,自引:39,他引:97  
炭/炭复合材料是以炭纤维增强炭基体的复合材料,该材料源于一次意外的发展,1958年美国CHANCE VOUGHT实验室进行碳/酚醛实验时失误导致得到炭基体。由此,在复合材料家族中又增加一个新成员。  相似文献   

6.
碳/碳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涂层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碳/碳复合材料抗氧化涂层的基本要求和近年来抗氧化涂层的研究进展,讨论了目前抗氧化涂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碳/碳抗氧化涂层的研究方向,也作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C/C复合材料致密化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叙述了C/C复合材料致密化制备技术及其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分析评价了液相浸渍、传统化学气相渗透、改进传统化学气相渗透以及其它快速致密化技术的优缺点.液相浸溃工艺繁杂,需要多次反复浸溃.传统化学气相渗透工艺简单、易于操作,但周期过长,效率低.近年来出现的新型致密化工艺虽然大大缩短了制备周期,但大多只局限于实验室规模,存在着实用化和适应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快速化学气相渗积制备碳/碳复合材料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一种快速制备碳/碳复合材料的新工艺-自加热化学气相渗积法(SHCVI)。该工艺沉积时间10h,复合材料密度可达到1.63g/cm^3。通过测定材料的体积密度及力学性能,分析了温度制度、反应气体流量、气体压力对复合材料致密度以及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复合材料断口形貌,分析其增韧机制。  相似文献   

9.
两种抗氧化碳/碳复合材料的高温氧化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工艺因素对C/C复合材料ICVI致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D针刺碳毡为预制体、丙烯为前驱气体、氮气为稀释气体,在常压条件下研究了沉积温度、滞留时间和丙烯分压等工艺因素对致密化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工艺参数协同作用,对致密化具有相似的影响:参数取值较高时初期致密化速度也较快,结果导致预制体表层气孔的过早填充,不利于进一步的沉积,反之,则致密化速度较慢,但有利于预制体内部的沉积。  相似文献   

11.
杨玉芳  宗亚平  徐娜 《材料导报》2007,21(10):132-134
研究了一种电流直加热动态热压快速致密化工艺,采用此工艺克服了粉末冶金法和铸造法的局限性,快速制备了10vol%SiCp/Fe复合材料,考察了材料在不同烧结电压和不同烧结时间情况下的致密化行为及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此工艺制备的10vol%SiCp/Fe复合材料,相对密度达到99.6%,布氏硬度为477HB,抗拉强度为912MPa,显微组织细小均匀.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先驱体裂解-热压烧结方法制备出了Cf/SiC复合材料,并重点研究了复合材料的致密化过程.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主要是通过液相烧结而得到致密化的.由于复合材料中聚碳硅烷(PCS)的裂解不仅有利于烧结液相的形成,而且形成了大量的纳米级SiC颗粒,因此,复合材料能够在较低烧结温度下得到较好的致密化,从而使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李劲  陈振华 《无机材料学报》2005,20(6):1450-1456
改进了液相气化快速致密法制备C/C复合材料的技术,采用高频感应脉冲加热方式,直接对沥青浸渍碳化的预制件进行感应加热,在二茂铁的催化作用下以煤油作为前驱体,建立了一种制备碳/碳复合材料新的工艺方法.该工艺生成热解碳的致密化反应温度为800-1000℃,能在3h内将预制件的密度从0.3g/cm3提高到1.5-1.7g/cm3.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样品在致密过程中不同反应阶段的微观结构,表明在二茂铁催化作用下热解碳在预制件内部多处结晶生长,从而能够降低液相气化致密反应的温度、提高了致密反应的速率.  相似文献   

14.
以高温煤沥青为浸渍剂,国产PAN基炭纤维编织的轴棒法预制体为增强材料,采用浸渍炭化致密工艺制备了沥青基炭/炭(C/C)复合材料,考察不同制备步骤下预制体致密效率的变化情况,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C/C复合材料及基体炭的微观形貌。研究表明,随循环次数的增多,材料密度逐渐增大,密度增量逐渐减小;中间石墨化处理略微降低材料的密度,但材料的最终密度可大于1.90g/cm3。通过显微镜发现沥青基C/C复合材料内部在微观上仍存在少量裂纹和孔隙,基体炭的形态主要有区域型、流线型和镶嵌型。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密度3D炭纤维预制体, 以丙烯作为碳源, 氮气作为载气, 利用自制的快速CVI炉制备了板形C/C复合材料. 详细分析了压差等工艺参数在CVI制备C/C复合材料过程中对“封孔”现象的影响, 采用扫描电镜(SEM)和正交偏光显微镜(PLM)对各阶段C/C材料的微观形貌特征作了详细研究, 分析了预制体在増密过程中密度的变化, 初步探讨了“封孔”形成的机理. 实验证明: 采用多阶段CVI工艺可明显改善板形C/C材料封孔现象, 初始密度为0.94g/cm3的高密度预制体经过250h的增密, C/C复合材料密度达到了1.82g/cm3.  相似文献   

16.
纤维束排布细度是径棒法编织预制体结构重要参数之一,选用3种纤维排布细度参数制备完成径棒法编织预制体,以化学气相沉积(CVI)和液相浸渍碳化混合工艺致密,研究了纤维束排布细度对材料致密化过程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VI致密过程中,纤维束排布细度最小的试样A在相同的致密化周期内的密度增长幅度略低,液相碳化阶段试样间致密速率相当。纤维束排布细度最低的试样A抗弯强度较C型材料提高了85%,且线膨胀系数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