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根据微波着陆系统的技术体制和导航原理,应用电磁相似理论,将机场微缩到室内,微波波段微缩到光波段,建立基于缩比模型的微波着陆系统机场场地多径效应的半实物仿真系统,利用激光在缩比模型下的传播模拟微波载波在实际机场场地环境下的辐射.鉴于模型系统中电磁波频率不能精确相似,提出了双尺度的缩比实验方法.以雷达散射系数为依据,对原型...  相似文献   

2.
针对微波着陆系统仿真试验的辐射源模型选用问题,提出以大的缩比系数将半导体激光器作为微波系统辐射源缩比仿真模型,研究了微波系统和半导体激光器辐射信号的物理相似性,分析了二者的辐射强度、频谱特性、信号场型以及极化方式等主要相似性能,并采用三菱激光器进行了微波着陆系统辐射源缩比模型的仿真实验,实现了对微波着陆系统工作过程的模拟,验证了运用半导体激光器缩比仿真微波电磁系统辐射源的可行性,为在实验室以较小的空间缩比仿真大型电磁系统性能提供了新的方法手段,同时也丰富了电磁缩比仿真理论。  相似文献   

3.
基于Mie散射和Aden-Kerker散射理论,利用Matlab仿真模拟工具,分析了水包冰球包层粒子在红外波段、太赫兹波段及毫米波段的散射特性。研究表明,水包冰球包层粒子在这三个波段的散射能力与包层粒子的内外径比有很大关系,水包冰球粒子的复折射率在三个波段随着频率的增大呈线性变化,但在毫米波段的实部变化不大;随着包层粒子的内外径比的不断增大,其散射强度、散射参数在红外波段和太赫兹波段不断增大,在毫米波段则减小。研究结论可对红外波、太赫兹和毫米波的气象应用以及相关检测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根据微波着陆系统的技术体制和导航原理,应用电磁相似理论,建立机场的缩比模型,利用激光在缩比模型下的传播模拟微波载波在实际机场场地环境下的辐射情况,建立基于缩比模型的机场微波着陆系统飞行检验半实物仿真系统.采用MATLAB/RTW的快速原型化目标-xPC目标,建立整个模拟试验系统,进行机载接收信号处理的实时仿真.利用SIMULINK建立了微波着陆系统机载接收机的视频检波、锁定闸门、角度译码等模块的模型,实现了机载接收机的基本角度信号处理功能.机载系统便于调试,仿真参数设置方便.  相似文献   

5.
根据微波着陆系统场地环境电波散射的基本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学菲涅耳衍射理论的场地环境电波散射研究新方法。该方法通过将系统场地环境电波散射等价于天线镜像透过矩形孔菲涅耳衍射的方式,实现对非直达波相对直达波信号电平比计算。该方法的特点是对电波反射和电波绕射作统一处理,计算程序简化,运算量小。为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针对特定的机场场地环境,采用新方法与常用几何光学理论方法进行电波散射的仿真分析,并将仿真结果做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基于光学菲涅尔衍射理论的场地环境电波散射研究方法克服了几何光学理论在微波着陆系统场地环境电波散射计算过程中的使用缺陷和不足,且对于确定MLS场地环境电波散射影响程度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一套超宽带时域测量系统,使用该系统对金属球体、导弹缩比模型、飞机缩比模型目标进行了时域电磁散射测量实验,并给出了有效的数据获取及数据处理的方法.经数据处理后的测量数据与理论计算的散射数据相比较,结果完全一致.证明该实验测量系统可以用来对雷达目标电磁散射特性进行高效的测量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大尺度电磁散射与逆散射一直是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的热点和难点,亟待发展将电磁模型与数据挖掘有机融合的高性能求解方法,针对此,提出了一种针对大尺度电磁散射与逆散射问题的深度学习模型.该模型不仅继承了深度神经网络结构简单、运算速度快等优点,而且还能高精度地解决大尺度电磁散射与逆散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深度学习方法可为解决现有大尺度电磁测算融合和电磁逆散射的计算成本昂贵的难题提供新思路、开辟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复杂目标后向激光雷达散射截面计算与缩比模型测量比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李良超  吴振森  邓蓉 《中国激光》2005,32(6):70-774
研究了复杂目标激光雷达散射截面(LRCS)与电磁波段雷达散射截面的差异,提出使用可视化技术计算复杂目标后向激光雷达散射截面的流程框图,并使用该技术对某飞机全尺寸模型进行了计算。将计算结果按缩比关系换算,得到了1:8缩比模型的散射截面。利用标准板定标法,在外场环境对1:8缩比模型进行了实际测量,获得了缩比模型散射截面的实验数据。对计算数据与测量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目标主要散射方位,理论计算和测量结果一致;通过缩比模型的测量可以获取全尺寸目标的激光散射特性。  相似文献   

9.
微波光子技术充分利用光子学低损传输、宽带处理与分布接入的优势来满足宽带微波信号的产生、传输、处理、控制和组网等需求。重点分析了动态可重构微波光波融合系统面临的技术挑战,通过融合特有的无线蜂窝系统和光纤接入系统,给出了微波光子传输链路、信号处理、系统建模与构建等方面的研究思路与分析方法,报道了动态可重构微波光波融合系统的实验研究与分析结果,展望了未来研究与应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张绪春 《舰船电子对抗》2011,34(5):72-75,80
通过对国外多型现役舰艇舰体、舰载设备的分析,总结出其外部形体特征,建立了通用化、模块化电磁特性靶船模型,综合应用高频RCS分析方法,如物理光学法、一致绕射理论等,对该模型及其缩比模型的RCS进行了计算。对比缩比模型的计算结果和真实测量结果,证明RCS计算结果准确,模型反映了真实靶船的电磁散射特性,满足工程设计需要。  相似文献   

11.
光纤通信仍然是最主要的传输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谦 《电信科学》2000,16(4):38-42
ITU组织的4年一度的国际电信博览会是通信领域规模最大的展览会 ,Telecom99又是国际电信博览会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本报告以参观Telecom99所了解的情况为基本内容 ,介绍了近年来光通信技术的发展情况 ,说明光纤通信仍然是最主要的传输技术。本报告从光纤通信设备和系统、光纤光缆、光器件、光仪表、工程施工及其它等几个角度介绍光纤通信在核心网方面的最新进展 ,光接入网的技术另有专题报告 ,本文不再赘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光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动向,阐述了光纤、光缆、光器件和复用方式等方面的开发研究成果及其在光通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郑苏 《中国有线电视》2011,(9):1037-1040
通过Excel设置的分光比计算模板对有线电视网络中光分路数的内在规律进行探析,从而明了有线电视网络中最佳光分路数随着光发射机输出功率与光接收机的输入电平的改变而改变,揭开了有线电视网络所传输的光链路总(或平均单路传输)距离所对应的最佳光分路数设计的规律与思路,恰当应用这一规律与思路,能有效地提高网络的性价比。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光学延时相控阵雷达(天线)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机构及最新研究进展,提炼出普通和色散光纤延时线、波分复用技术结合多波长激光器光学延时、自由空间段结合液晶开关光学延时、布拉格、啁啾光纤光栅光学延时、平面波导技术光学延时、声光技术光学延时的相控阵分类及关键技术和代表性图示,评述了光学延时相控阵雷达(天线)国内外研究概貌。  相似文献   

15.
何仕英  范忠礼 《数字通信》1999,26(3):27-28,31
详细介绍了无源光接入网(PON)的组成结构,原理及主要技术,分析了各功能模块在网络中的作用及其所提供的服务,并给出了宽带PON的传输复用和多址接入方式。  相似文献   

16.
光互连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互连在高度并行、高速、大容量的数字系统和智能计算等领域显示了卓越的潜能。文章首先比较了在超大规模集成系统(VLSI)中光互连和电互连的优劣,总结了各种类的光互连及近年取得的新进展,并分析了光互连遇到的困难和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17.
光开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光开关的各种性能指标;综述了目前业已实用或正在研究的光开关阵列的各种制作技术,分析了其发展趋势;最后介绍了MOEMS光开关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8.
应用于星间光通信系统的光发送机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自由空间光通信的特点,在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星间光通信的长滤长光发送机方案,针对星间光通信对误码率的要求分析了大信号、高泵浦功率条件下EDFA中放大的自发辐射(ASE)对系统信噪比增益的影响并通过计算给出了在OOK调制方式下光发送机天线口径的最优范围。  相似文献   

19.
根据宽带脉冲的特点,建立了描述宽带脉冲放大的理论模型,并同时用数值方法研究了超短孤子在掺铒非线性光纤环镜中的放大.计算结果表明,当输入脉冲的频谱宽度和增益带宽相接近时,超短光孤子的波形和频谱产生畸变,放大效率降低,使得输出脉冲不再具有孤子特性.而这种影响可以通过优化不同增益带宽的ED-NALM中环的长度来消除.  相似文献   

20.
大口径平像场激光扩束器光学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制出系统有效口径Φ=300mm,扩束倍率β=30×,视场2ω=±1mrad,能在λ=0.532μm,0.6328μm,1.064μm三种波长下工作,主波长为λ=0.6328μm的激光扩束器.系统光学材料全部采用德国进口Schott熔石英玻璃,前组物镜焦距F=800mm,且为高次非球面.用干涉仪检测,系统最终面形误差峰谷值优于λ/7,均方值误差优于λ/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