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血脂异常主要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性高脂血症、高脂蛋白血症和高密度脂蛋白低水平。高胆固醇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胆固醇(TC)的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呈线数对数关系,降低TC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可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幅度越大,获益越大。高甘油三酯也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而且甘油三酯(TG)升高伴TC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下会明显增加冠心病的发病危险。HDL—C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呈负相关,研究显示:HDL—C水平每增加0.03mmol/L(1mg/dl),冠心病的危险就降低2%~3%。降低TG与升高HDL—C与心血管事件减少相关。  相似文献   

2.
从多重危险因素干预策略看心血管病防治观念的更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4 8年开始的美国Framingham研究应用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来探索心脏病的病因 ,196 1年首次使用“危险因素”这个名词 ,对血清总胆固醇升高、血压升高和吸烟是冠心病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病的三大危险因素取得了共识。自此人们认识到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可以预防的 ,降低危险因素可以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病率。美国等西方国家近 30年来 ,通过对危险因素的干预使心血管病死亡率逐步降低 ,证实了这一论断。这个过程也改变着临床医生的观念和实践 ,近年来提出的多重危险因素评估和干预的策略集中反映了心血管病临床观念的更…  相似文献   

3.
白细胞增多与冠心病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常的白细胞计数增多(≥9×10~(?)/L)与冠心病发病率呈正相关,是随后发生心肌梗塞的先兆。循环血白细胞计数每减少1000/mm~3,冠心病的死亡危险就降低约14%.白细胞数增多与冠心病的标准危险因素——血清胆固醇升高、血压升高及吸烟等三者同样重要,可作为补充危险因素。对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持续每日检测白细胞计数,可作为监察病情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T2DM患者肾功能降低快速进展的危险因素及与IR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T2DM患者733例,根据eGFR组基轨迹建模分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eGFR快速降低的危险因素及与IR的关系。结果 733例T2DM患者中201例(27.4%)出现eGFR快速降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DM病程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是T2DM患者eGFR快速降低的危险因素。合并IR患者eGFR快速降低风险升高52%。结论 年龄、DM病程、HOMA-IR是T2DM患者eGFR快速降低的危险因素,T2DM合并IR者更易发生肾功能快速降低。  相似文献   

5.
衰老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重心血管病危险综合防治建议指出[1]:我国人群心血管病(主要指高血压、冠心病和脑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这种上升趋势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2]:①人口老龄化;②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上升;③传染病的有效控制导致非传染病相对上升.在主要传统危险因素中分为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年龄、家庭史、男性)和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高血压、血清总胆固醇(TC)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糖尿病、吸烟][1].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受教育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的关系。方法收集糖尿病并发症筛查且心血管危险因素等指标资料齐全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患者受教育程度由低到高分为四组,比较和分析四组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情况。结果共入选2型糖尿病患者9921例,其中合并两种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占57.3%。随着文化水平的升高,女性构成比增加,血压、心率、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lc、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白蛋白/肌酐比值逐渐降低,血尿酸逐渐升高。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压、空腹血糖、腰围、HbAlc治疗控制达标率逐渐升高,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下降。结论受教育水平低的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率低。有更高的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集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进行随访,评估其病因、合并疾病、临床特征与心衰预后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性别差异对患者预后影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纳入慢性心衰患者228例,每3个月门诊随访,收集临床资料、心脏超声参数等。记录患者心衰再入院、心源性死亡以及全因死亡终点发生情况。分析在不同性别中不良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男性比较,女性年龄偏大,合并高血压、心房颤动、慢性肾脏病和舒张功能不全明显升高(P<0.01)。对影响预后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心房颤动是心衰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6.874,95%CI:1.93224.459,P=0.003),急性期LVEF降低和肺动脉压力升高是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17,95%CI:0.85124.459,P=0.003),急性期LVEF降低和肺动脉压力升高是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17,95%CI:0.8510.989,P=0.024;OR=1.107,95%CI:1.0210.989,P=0.024;OR=1.107,95%CI:1.0211.200,P=0.013),稳定期心功能分级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484,95%CI:1.1171.200,P=0.013),稳定期心功能分级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484,95%CI:1.117139.495,P=0.040)。结论慢性心衰预后的危险因素存在性别差异。对女性患者控制心房颤动、优化舒张性心衰治疗对减少心衰复发,降低心源性死亡可能较男性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降压治疗与靶器官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血压是心血管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 ,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 (心衰 )、冠心病、周围血管病、心血管死亡以及各种原因死亡在高血压患者均明显升高。与血压正常人相比 ,高血压男性患者的心衰和脑卒中的危险比 (RR)分别为 4 0及 3 8。女性也相似。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增加一倍 ,其危险比在男女间分别为 2 0及 2 2 ,是高血压的常见和致命性后果。1 降低升高的血压是高血压治疗的首要目标  降压可以极大地改善高血压的预后。降低升高的血压对减低心血管病残率及死亡率十分有效 ,这已被循征医学———近年来许多大规模随…  相似文献   

9.
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作为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日益受到重视。研究阐明血浆纤维蛋白原高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率、严重程度、其他危险因素之间的联系,并从遗传学和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中,进一步论述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和中介因素。  相似文献   

10.
JUPITER试验结果对当前冠心病防治实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是一种多因素疾病.诸多因素如胆固醇升高、吸烟、高血压、血糖异常、肥胖等与冠心病发生密切相关.在众多的因素中,目前公认血浆胆固醇[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冠心病的致病性危险因素,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必备条件.当LDL-C非常低时,即使存在其他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也是非常缓慢.当血浆LDL-C达到一定的"允许值",其他危险因素则会起作用或独立性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基于近半个世纪的大量临床试验证据,当前冠心病防治实践的基准是,积极降低血浆胆固醇或LDL-C,努力控制相伴随的其他重要危险因素,如绝对戒烟,高质量控制血压,及早纠正血糖异常,减肥和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等.  相似文献   

11.
血浆脂质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 (AS)形成及发展的主要因素。 AS主要与血中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 (L DL - C)的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 (HDL )的降低有关 [1 ] 。 L DL - C升高与 AS危险增加有直接关系。因此 ,降低L DL- C是治疗 AS的首要目标。最新流行病学提示 ,血中HDL- C水平每升高 1mg/ dl,可使 CHD的危险率降低 2 %~3%。 HDL - C小于 0 .9mmol/ L是引致冠心病的独立而强力的危险因素 ,大于 1.6 mmol/ L 时能把肝细胞生成过高的胆固醇转化 ,且能抑制脂蛋白氧化 ,阻碍 AS的形成 ,保护血管免于受损。所…  相似文献   

12.
血清胆固醇含量升高是血栓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其含量降低及饮酒是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膳食中动物脂肪、饱和脂肪对卒中发生的危险度有无影响,报道不一。为检验血清脂肪酸与卒中发生危险度的可能关系,作者对多危险因素干预试验组(MRFIT))登记在册的男性成员进行了一项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96例,50.3±5.6岁)为平均随访6.9年间患致死或非致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发病率逐渐升高,是造成狼疮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导致狼疮患者并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很多,包括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以及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等。现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冠心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正>脑卒中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预防脑卒中能降低死亡率和发病率,而对已明确的脑卒中危险因素的预防显得至关重要。传统的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年龄、高血压、脂质失调、糖尿病和吸烟等都与脑卒中的发生及再发有关,但这些并不能完全解释脑卒中事件的所有原因[1]。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Hcy升高与脑卒中再发和全因死亡率风险增  相似文献   

15.
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呈负相关,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要进一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对高密度脂蛋白的干预。现主要论述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功能的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江门市蓬江区女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经一年对这些危险因素的相关控制措施后的复查结果。方法从2006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对江门市年龄18岁至70岁(平均年龄42.3岁)居民,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经一年的对这些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及相关的治疗一年后复查。结果本组调查显示经一年的危险因素的相应控制措施显示高血压病、超重或肥胖、缺乏体力活动、血脂调节紊乱、尿酸水平升高、代谢综合症的患病率均有显著降低(P0.05),吸烟减少(P0.05)。而根据危险因素的分类统计中危有减少、低危与无危险因素的有增加(P0.05)。结论本组对女性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调查显示,对女性危险因素的综合措施是有效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高血压是脑卒中危险因素中重要的可干预因素,寻找出性别差异对于卒中风险的影响,从而为制订针对性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 2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烟酒嗜好、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GLU)、同型半胱氨酸(Hcy)以及疾病既往史等,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脑卒中危险因素以及Lg Hcy和各危险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 2 2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女性患者SBP、GLU、TC、HDL-C、非HDL-C、TG的水平以及合并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比例均较男性患者显著升高(P0.05),但是女性患者Hcy血浆含量和吸烟、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比例较男性患者明显降低(P0.05)。男女患者罹患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吸烟、SBP/DBP、Lg Hcy的升高以及HDL-C的降低,但是在女性患者除了上述危险因素外,还包括TG的升高(P0.05)。女性患者Lg Hcy和SBP、DBP、TG之间的交互作用增加脑卒中的患病风险(P0.05),但是男性患者仅Lg Hcy和DBP的交互作用增加脑卒中的患病风险(P0.05)。结论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无论男女,降低SBP/DBP水平,均可明显减少脑卒中的发生。血浆Hcy含量的升高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不同性别,Hcy又通过与不同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增加卒中患病风险,这些差异应该在高血压的治疗中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正>高血压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降低,从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则是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病理基础。传统上认为冠状动脉病变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脂质代谢紊乱,其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是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1,2〕。2004年有研究〔3〕提出了一个衡量血脂指标的新概念——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用甘油三酯(TG)与  相似文献   

19.
肺功能和心血管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十世纪中叶以来,心血管病日益成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一系列研究发现,肺功能降低不仅是总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与心血管病发病与死亡危险升高有关联,受到国际流行病学界的广泛重视。本文就肺功能对心血管病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做简要综述,以期对相关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上海市老年社区糖尿病患者人群中血钠含量与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于2017年6~10月间,在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行社区符合纳人排除标准的老年人群进行了整群随机抽样,并行回顾性调查分析。采用简单线性相关分析血钠含量与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来评估导致糖尿病高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在1739名研究对象中,糖尿病患病率约为45.55%。血钠与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均呈中等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提示,体重指数升高(OR=1.12,95%CI 1.08~1.16)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而女性(0.75,95%CI 0.57~0.98)和血钠水平升高(OR=0.77,95%CI 0.73~0.82)是其保护因素。结论血钠水平与糖尿病存在一定关联,体重指数升高、血钠水平降低以及男性可能是导致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