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钢轨动力吸振器是降低轮轨振动噪声的有效措施之一,基于有限元和边界元法建立钢轨动力吸振器振动噪声计算模型,分析单自由度钢轨动力吸振器系统和多重钢轨动力吸振器系统的减振降噪性能差异,调查在不同车轮钢轨表面粗糙度、不同列车运行速度工况下钢轨动力吸振器结构降噪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多重钢轨动力吸振器结构较单自由度钢轨动力吸振...  相似文献   

2.
轮轨噪声是列车主要噪声源,而车轮振动声辐射是轮轨噪声的重要组成部分。降低车轮振动声辐射是控制轮轨噪声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在车轮辐板位置安装动力吸振器,以吸收主振动系统的能量,达到减振降噪的目的。利用有限元—边界元方法,研究动力吸振器主要参数,包括质量比、阻尼损耗因子、结构形式、动力吸振器数量对车轮降噪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三自由度动力吸振器加入适当阻尼可降低振动声辐射6 d B(A)。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价有轨电车弹性车轮动力吸振器的减振降噪效果,通过实验室测试方法对动力吸振器进行振动噪声测试,并结合理论和仿真来分析其降噪特性。首先,在半消声室分别测试弹性车轮在有无动力吸振器情况下的振动声辐射,测试结果表明:动力吸振器对弹性车轮轴向振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径向激励下,动力吸振器的降噪量为0.6 dB(A),轴向激励下,动力吸振器的降噪量为2.6 dB(A)。进而,基于动力吸振原理探究动力吸振器的降噪性能,并结合测试图纸建立动力吸振器有限元模型,分析表明:动力吸振器在车轮固有频率2 066 Hz、2 245 Hz和3 837 Hz处降噪效果较好,原因是降噪频率差值在2 %以内,调谐频率和理论最优频率相吻合。动力吸振器在车轮固有频率899 Hz处降噪效果较差,其降噪频率差值为6.26 %,由于调谐减振频率偏离最优同调条件,导致降噪性能的恶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适用于螺旋桨飞机舱室减振降噪的动力吸振器的结构及形式及设计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动力吸振器的各种设计参数进行讨论,在文献「3」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动力吸振器对结构声有很好的抑制效益,对抑制声透射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一种结构紧凑的磁悬浮式动力吸振器,与传统的机械式吸振器相比具有非机械接触,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分析了磁悬浮式动力吸振器的系统结构和吸振原理,建立了磁悬浮式吸振系统的理论模型。通过仿真得出在磁悬浮式动力吸振器工作前后主系统的振动对比;当吸振器的固有频率与外部干扰力频率一致时,吸振器的振动可以满足机械结构的要求。最后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了磁悬浮式动力吸振器具有一定的减振效果,与理论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阻尼动力吸振器减振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有阻尼单自由度主系统、多自由度主系统可通过安装单个或多个吸振器来抑制其振动,为使系统指定点处的最大响应在某一频带内处于某一预先指定的范围,本文提出了决定吸振器质量比、固有频率和阻尼比等参数的优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拓宽吸振器的工作频带,提高吸振器的减振效果,研制了一种通过调节自身的几何参数来调节其固有频率的机械式频率可调动力吸振器,并设计了相应的控制方法。对吸振器的减振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多模态系统的力学模型,利用子结构导纳综合法对系统进行了仿真计算。在多模态实验平台上对该吸振器的减振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吸振器减振效果好,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8.
将悬臂梁作为动力吸振器附加在振动主结构上来达到振动抑制的目的,数值计算分析表明悬臂梁式动力吸振器具有多频减振特性。按照模态理论建立基于悬臂梁的具有集中参数的等效复式动力吸振器模型,悬臂梁的每一阶模态作为一个自由度的弹簧质量系统,把悬臂梁每阶模态的有效模态质量和等效模态刚度作为每一自由度弹簧质量系统的集中质量和刚度。用悬臂梁式动力吸振器的附加动刚度验证等效复式动力吸振器模型的正确性。将悬臂梁式动力吸振器附加在主梁末端,调谐悬臂梁式动力吸振器的前4阶模态达到对主悬臂梁的多频减振效果,证实了悬臂梁式动力吸振器多频减振特性。  相似文献   

9.
颗粒阻尼器(Particle damper)是一种简单而高效的减振控制装置,但其目前在轨道工程领域还处在应用起步阶段。为探讨颗粒阻尼器在整治地铁轨道振动噪音的可行性,设计并开发一种新型颗粒阻尼吸振器,在某地铁区间上线安装使用后验证其减振降噪效果。新型阻尼器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参数可调等结构特点,可适用于恶劣复杂的工作环境。锤击测试说明了该阻尼器具有高阻尼大阻抗的优点,对振动峰值具有突出的抑制效果。在线实测数据表明:新型阻尼器可在较宽频段内降低钢轨的垂向和横向振动,在200 Hz以上频段效果显著。安装阻尼器后车辆辐射噪声等效声级降低了3.5 dB(A),在500 Hz主频处插入损失可达5.6 dB(A)。  相似文献   

10.
动力吸振器作为一种振动控制的主要手段,很少被用于铁道车辆车体结构的振动控制。通过仿真分析发现车辆在33.6 Hz处存在地板局部振动放大现象。为解决该问题,建立地板-多重动力吸振器系统运动方程,推导得到动力放大系数函数,并提出一种基于偏导数的数值搜索方法,计算多重动力吸振器的最优参数。利用仿真方法提取地板目标模态的振型函数,并计算模态质量,最终得到地板最优多重动力吸振器参数。将动力吸振器建入车体仿真模型对其振动控制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目标频率33.6 Hz处的地板振动加速度峰值下降23.98%,且33.6 Hz附近的振动传递率也有所下降,所设计的地板多重动力吸振器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一、组合型动力吸振器的理论分析和参数优化提高减振装置的效率是减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已有一些这方面的研究,例如,将若干个动力吸振器并联使用[1,2].本文提出一种组合型动力吸振器,其特点是,在使主系统达到一定减振要求的前提下,减振器的质量比其他同类减振装置的小,结构更紧凑.组合型动力吸振器的模型如图1所示.图中M、K、C表示主系统质量、刚度和阻尼,吸振器部分由两个弹簧K_(d1)、K_(d2),阻尼器C_d,吸振质量m_d组成.其中弹簧K_(d1)和阻尼器C_d  相似文献   

12.
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噪声问题持续增加,即使目前具有多种控制效果良好的减振降噪措施,但仍有望做进一步的提升。在该研究中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槽型轨道动力吸振器,将声学黑洞波动控制技术与动力吸振原理相结合。该吸振器设计的目标是保证主结构强度与刚度的前提下,采用附加的声学黑洞阻尼振子作为吸能单元,对主结构的振动能量进行传递、吸收与耗散。为了研究声学黑洞型动力吸振器对槽型轨道振动特性和声辐射特性的影响,利用仿真分析对不同类型的动力吸振器下槽型轨道的位移导纳和振动衰减率进行了评估;采用滚动噪声预测模型计算分析了声学黑洞型动力吸振器的降噪效果并探究了其参数对轮轨振动噪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槽型轨在800~1 000 Hz频段内的一阶pinned-pinned在未采取措施的情况下振动响应显著,振动衰减率仅为0.68 dB/m,在安装了声学黑洞型动力吸振器之后轨道结构的振动衰减率上升到1.80 dB/m,提高率可达265%。  相似文献   

13.
为了让动力吸振器在降低轨道车辆车体振动的同时能够更好的适应车下剩余空间,根据多重动力吸振器原理,针对城轨车辆运行的特点,建立了包含多重动力吸振器的轨道车辆垂向振动模型,提出了适用于城市轨道车辆车体多重动力吸振器的设计方法。①讨论了载客量和速度变化对多重动力吸振器的减振性能的影响,指出了传统多重动力吸振器的局限性;②针对轨道车辆振动频率变化频繁的特点,提出了多重动力吸振器的目标频率的优化方法,从而避免了增振的情况出现;③以四条典型城市轨道线路为算例,利用DVA减振指标进行评价,分别获得了不同线路的车体多重动力吸振器的最优目标频率,并验证了该优化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相同附加质量下,多重动力吸振器对车体的吸振能力要优于单个动力吸振器,考虑到实际的应用,在车体安装四重动力吸振器是较为适宜的选择;经过优化的多重动力吸振器在整个速度区间都能起到很好的减振效果,能够有效避免增振现象的发生;多重动力吸振器的目标频率的设计要针对不同的线路进行调整,特定线路需要特定设计才能发挥出最佳减振能力。该研究的工作为车体多重动力吸振器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机减振中两类不同作用的动力吸振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苏荣华  王永岩 《振动与冲击》2000,19(2):32-33,66
本文在随机激励下将两类不同作用的动力吸振器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在随机激励下控制振体与基础之间相对运动的第2类动力吸振器最佳参数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5.
动力吸振器在动力总成振动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轻型客车动力总成振动过大的问题,对其进行了试验测试与局部结构模态分析。分析得到,发动机激励与动力总成的托臂及其悬置组成的刚体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接近,引起了系统共振;同时,探讨了动力吸振器的设计方法,设计了相应的阻尼式动力吸振器,并将其应用于该车动力总成中。实车试验结果表明,该吸振器能够有效地控制动力总成的振动。理论分析及试验方法对同类工程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动力吸振器的潜艇推进轴系轴向减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螺旋桨脉动推力经推进轴、推力轴承及其基座传递到壳体,是潜艇壳体产生低频轴向振动与声辐射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四端参数法建立了综合考虑推进轴系和壳体弹性的潜艇轴向振动力学模型,以轴系传递到壳体的纵振功率流为评价指标研究了轴系的轴向振动传递特性,详细讨论了用动力吸振器实现轴系轴向减振的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螺旋桨脉动推力会在轴系各阶纵振频率附近频段激励起轴壳耦合的轴向共振,显著增加轴系到壳体的能量传递。用动力吸振器可以有效抑制轴系各阶轴向共振频率附近的轴-壳共振,而对其它频段的轴壳轴向共振则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7.
手持打磨工具振动大,存在多个振动峰,且不同工况振动峰对应的频率不同.动力吸振器是控制窄带振动峰的有效方法,传统的"弹簧—质量"形式动力吸振器频率不易调节,且不能同时对多个频率进行动力吸振.为适应实际工程应用,以频率可调、可多频减振为目标,首先从结构阻抗角度阐述动力吸振器减振原理,然后设计一种适用于手持打磨工具的频率可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随机最优控制理论,发展了现有的准最优控制的近似方法,并将此用于随机振动动力吸振器设计中。文中导出吸振器最优参数公式,并通过实例对各种方法加以比较,其结果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由于往复运动惯性质量引起的机械振动,提出了一种新的更为有效的减振方法——非经典动力吸振器。给出了关于这种动力吸振器的理论模型及全部计算公式,并对其幅频响应特性作了较为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汽车动力吸振器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主要目的有二:其一,推导单动力吸振器和双动力吸振器解析解,建立吸振器数学模型;其二,建立动力吸振器设计方法,作为动力吸振器参数设计选用之依据。另一方面,根据吸振器数学模型,编写吸振器设计工具,并对吸振器质量、刚度和阻尼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最后,根据设计结果,试做汽车半轴合适之吸振器,并以实车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安装试制吸振器后,实车振动噪声皆有显著改善。实用表明,利用吸振器解析解可快速对吸振器参数进行优化设计,避免传统吸振器数值仿真之繁复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