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胰岛素自1922年问世以来,临床一直以皮下注射途径给药,一般每日用药3-4次。长期用药病人苦不堪言,同时皮下注射胰岛素的药效动力学与药代动力学特征与正常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相差甚多,不能很好的模拟正常生理条件下胰岛素的基础分泌与餐后追加分泌。因此,开发非注射途径的胰岛素制剂是糖尿病领域的持续研究热点,包括口服给药、鼻腔黏膜给药、口腔黏膜给药、直肠黏膜给药、眼部给药、肺部吸人给药和透皮给药等等,目前口腔黏膜给药因其独特的优势,得到越来越多学者和制药公司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黏膜给药原位凝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介绍了黏膜给药原位凝胶的优点、分类、常用聚合物,以及原位凝胶在各黏膜给药部位的应用情况。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传递系统,黏膜给药原位凝胶虽还存在一些技术难点有待攻克,但它结合了原位凝胶制剂和黏膜给药途径双重优势,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药物传递系统,尤其在中药新剂型的研究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口腔速溶膜剂(oral fast dissolving films,OFDF)是口腔黏膜给药系统中一个新剂型,表现出的许多优点引起广泛的关注,许多制药公司都将快速溶解技术作为一个研究重点.OFDF制剂的生产制备方法主要有溶剂浇铸法和热熔挤压法.目前该制剂产品涉及食品、药品领域,既有治疗口腔疾病的局部药膜,也有发挥全身作用的药膜,由于其独特的剂型优势,许多大公司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将某些药物进行剂型转换来延长专利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芬太尼经动物口腔黏膜的渗透性及渗透机制,考察其经口腔黏膜给药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离体金黄地鼠颊膜与在体大白鼠颊膜作为实验动物模型,分别考察pH值对药物溶液及其制剂渗透性的影响。结果离体与在体动物实验均表明,在研究的pH范围内,药物的渗透速率均随pH值升高而增大。结论芬太尼经颊黏膜吸收明显受pH值影响,主要以被动扩散方式、经细胞内途径转运,其经口腔黏膜给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口腔黏膜给药的优劣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黏膜给药途径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黏膜部位血液循环丰富,人体的所有黏膜系统,包括眼、鼻、肺、舌下、颊黏膜、直肠以及阴道等,几乎都已成了给药的选择途径。大多数黏膜给药途径由于依从性差而逐渐淡出,但口腔黏膜(舌下黏膜和颊黏膜)给药途径却由于具有较好的依从性而越来越受到重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由于不仅可直达病灶部位而发挥局部治疗作用,还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而发挥全身治疗作用,阴道黏膜给药在阴道炎、宫颈炎等疾病的治疗和避孕等方面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介绍了阴道的生理特点,探讨了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药品数据库和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阴道黏膜给药上市制剂为研究对象,对其剂型、适应症等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阴道黏膜给药系统的相关文献,对其剂型和体内外评价进行了综述;指出了阴道黏膜给药制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1)以西药制剂为主,相关的中药制剂开发较少,(2)剂型以片剂、栓剂、胶囊剂等常规剂型居多,(3)开展体内外评价的研究较少。提出阴道黏膜给药系统今后发展可在多种药物联合给药、高黏附性的辅料、脂质体等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以期为阴道黏膜给药系统的应用与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中药外用制剂是指不经口服、注射给药,直接外用于皮肤、黏膜或腔道的制剂。治疗皮肤病的常见中药外用剂型从古代的汤剂、粉剂,逐步发展为膏剂、洗剂、酊剂、油剂、散剂、溶液等众多类型。外用制剂由于给药途径不通过胃肠道,避免了肝脏的首过作用和胃肠道的破坏作用,药物经皮肤或粘膜给药,可提高制剂的生物利用度,既可发挥局部治疗作用又可透过皮肤或粘膜达到全身的治疗目的。随着新技术和理论的不断完善,中药外用制剂的试用范围不断扩  相似文献   

8.
中药剂型现代化是中药现代化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采用的中药现代化剂型有:1.速释型口腔给药剂型:药物经口腔粘膜吸收直接入血,起效快,避免首过效应,可提高生物利用度,如中药口腔速溶片、分散片。2.控(缓)释剂型:(1)中药复方胃内滞留漂浮型控(缓)释制剂,主要在胃内保持滞留时间,可提高疗效;(2)结肠定位剂型,适于治疗结肠疾病的中药,也适于通过肠道吸收的药物;(3)缓释微丸剂型,适合持续给药,有效量体积较小的中药材;(4)复方中药制剂的多元控制系统,可在消化系统内多阶段释药,使体内有一个平稳的血药浓度。当遇有中国药典未收载的某些新剂型的标准时,可参考国外药典及文献,亦可在老制剂基础上自订研究标准。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应包括药动学,靶向制剂的研究也应有同位素示踪。  相似文献   

9.
口腔给药系统研究进展及其在中医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口腔给药特点、药物在口腔的吸收、口腔给药的新剂型等方面,综述近年来口腔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中医药中的应用,以期为中药新剂型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查阅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白发症的病因病机、乌须发的药物、作用机制、给药途径及剂型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探究乌须发制剂的研究现况,总结近年来乌须发制剂在各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乌须发制剂的研究提供思路。目前乌须发制剂在白发症的病变机理和病因、药物的种类及各类型药物的作用机制、给药途径、口服给药制剂的剂型种类等方面研究比较全面,但在化学药物的安全性研究、生物制剂的应用研究、中药外用制剂的新剂型研究、制剂功效的规范性评价、评价方法、评价指标研究等方面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11.
鼻腔给药系统研究现状及在中药复方中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综述了鼻腔黏膜的生理特征,鼻腔给药系统(NDDS)吸收的影响因素以及NDDS的剂型。报道了中药制剂鼻腔给药的优势及临床效果,指出了我国在鼻腔给药制剂研发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药口服给药新剂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长平 《中草药》2005,36(3):473-475
常规制剂、长效和肠溶制剂、缓控释制剂或药物输送洗头或透皮治疗系统治疗、靶向制剂是药物制剂发展的四个时代。传统中药的剂型研究也随着医药制剂的发展而得以逐步拓宽 ,从而更加符合日益发展的临床治疗的需要。口服给药是传统的、习惯的、最常用的施药途径。口服给药系统包括速释剂型、缓速释药剂型、定时释药剂型和定位释药剂型。本文就近年来中药口服给药系统的进展进行综述。1 口服液中药口服液剂是选用合理的方法 ,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在无菌或半无菌的条件下灌注制成的一种口服液体剂型 ,是在中药汤剂、合剂基础上的改进。具有吸收…  相似文献   

13.
中药剂型现代化是中药现代化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采用的中药现代化剂型有:1.速释型口腔给药剂型:药物经口腔粘膜吸收直接入血,起效快,避免首过效应,可提高生物利用度,如中药口腔速溶片、分散片。2、控(缓)释剂型:(1)中药复方胃内滞留漂浮型控(缓)释制剂,主要在胃内保持滞留时间,可提高疗效;(2)结肠定位剂型,适于治疗结肠疾病的中药,也适于通过肠道吸收的药物;(3)缓释微丸剂型,适合持续给药,有效量体积较小的中药材;(4)复方中药制剂的多元控制系统,可在消化系统内多阶段释药,使体内有一个平稳的血药浓度。当遇有中国药典未收载的某些新剂型的标准时,可参考国外药典及文献,亦可在老制剂基础上自订研究标准。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应包括药动学,靶向制剂的研究也应有同位素示踪。  相似文献   

14.
目前药物剂型已发展为四大类型:第一类为一般剂型;第二类为缓释剂型和前体药物;第三类为控释制剂(第一代DDS制剂);第四类为靶向给药系统(第二代DDS制剂)。本文介绍辅料在缓释剂型、控释给药系统和靶向给药系统结构中的作用。1 缓释剂型 缓释制剂主要指应用药代动力学的原理,通过制剂工业学的方法选择适宜辅料合理设计剂型,以延缓药物从该剂型中的释放速率,使吸收徐缓,产生较平稳的血药浓度,以达到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的一类剂型。  相似文献   

15.
中药外用剂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用制剂的特点在于给药途径不通过胃肠道 ,减少了对胃肠道的刺激 ,避免了肝脏的首过作用和胃肠道的破坏作用 ;外用制剂不通过注射给药减少了病人的痛苦。药物经皮肤或粘膜给药 ,可提高制剂的生物利用度 ,既可发挥局部治疗作用又可透过皮肤或粘膜达到全身的治疗目的 ,同时 ,以外用形式给药方法简便 ,患者容易接受。因此 ,外用给药新剂型的开发研究日益受到重视[1 ] 。  中药外用制剂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可供查验的历史资料看 ,中医应用最早的剂型就是外用剂型。在距今 170万年前 ,我们的祖先原始人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 ,在寻觅食物、与…  相似文献   

16.
治疗急症的药物制剂应具速效和高效,或显速效后保持长效。且应使用安全,剂量和含量准确,疗效稳定,方便及时应用。要能达到以上要求,除恰当选用药物外,给药的途径和剂型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现代药剂中,具有或基本上具有以上特点的给药途径和剂型有下述几种,并且均可用于中药制剂中,有的已见到成效。一、注射给药所用剂型为注射剂,包括静脉推  相似文献   

17.
青蒿素是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抗疟活性成分。为满足不同的用药需要,研究人员近年来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改造,获得了系列青蒿素类衍生物,并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和实际临床需求,研制出了多种青蒿素类抗疟制剂,其中常用的制剂有片剂、栓剂和注射剂等。随着制剂技术不断发展,技术人员针对青蒿素类的纳米注射剂、经皮制剂和黏膜给药制剂等新剂型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根据不同的给药途径,对近年来青蒿素类抗疟制剂的研究情况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论述。  相似文献   

18.
浅谈中药凝胶剂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胶是一类含有两组分或两组分以上的、由固液两相组成、具有半固体性质的大分子网络体系的通称。药物与能形成凝胶的辅料制成均一、混悬或乳剂型的乳胶稠厚液体或半固体制剂称为凝胶剂。它是近年来一种新兴的外用制剂,现已广泛用于缓释、控释系统,可以从口腔、鼻腔、眼粘膜、消化道粘膜、阴道、直肠、皮肤等多种途径给药,中药凝胶剂一般多为经皮或粘膜给药,目前常用于抗炎镇痛、抗病毒、止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药制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上报的230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段、报告人员身份、发生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药品剂型、给药途径、发生时间、累及器官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措施,预防和减少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再次发生。结果:男性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女性患者,但差异并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年龄段是大于60的患者;报告人员比例较大的是医生,药师的报告比例最低;引起不良反应比例最高的剂型为注射剂;静脉给药途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外敷、肌注等给药途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剂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集中在30 min以内,非注射剂患者不良反应多在1~24 h内发生;皮肤及附件损害是主要累及器官。结论:中药制剂引发的不良反应具有明显的特点性,针对不良反应集中发生的年龄段、中药剂型、给药途径等制定相应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中药新剂型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中药的新剂型,着重介绍了长效口腔用药的新剂型—含袋、鼻腔给药的剂型、粘膜给药新剂型—生物粘附片等的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