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所致小鼠帕金森病(PD)模型中脑黑质致密部(SNpc)及纹状体(STR)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正常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PTP组及MPTP+G-CSF组,采用腹腔注射MPTP法制作小鼠PD模型,MPTP+G-CSF组于最后一次MPTP注射后再腹腔注射G-CSF。爬杆实验观察小鼠的行为学改变;尼氏染色技术观察各组小鼠黑质致密部神经元数量及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在各组小鼠中脑黑质致密部及纹状体的表达; 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中脑TH蛋白的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PTP组小鼠较对照组爬杆用时显著延长(P 0. 05),尼氏染色显示黑质致密部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P 0. 05),黑质致密部、纹状体TH表达量显著减少(P 0. 05); MPTP+G-CSF组较MPTP组爬杆用时显著缩短(P 0. 05),神经元丢失减少(P 0. 05),神经元形态较完整;与MPTP组比较,MPTP+G-CSF组黑质致密部、纹状体TH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 0. 05)。结论:G-CSF能够改善PD小鼠运动功能,减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增加TH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红景天甙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发的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PTP制备PD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MPTP模型组、红景天甙组和对照组.对各组动物进行行为学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蛋白印迹和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各组小鼠中脑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阳性细胞表达和蛋白水平的变化;观察红景天甙对上述变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出现典型的PD样症状.MPTP模型组黑质区(SN) TH阳性神经元和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减少约为40%和60%,TNF-α阳性细胞和蛋白表达水平增加;经红景天甙处理后,上述变化均减轻.结论:红景天甙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抑MPTP诱导的PD模型小鼠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其神经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亚麻醉剂量氯胺酮(ketamine)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D)小鼠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及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将36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NaCl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MPTP组(腹腔注射MPTP)和ketamine组(腹腔注射MPTP和ketamine)。悬尾实验和步态分析实验检测3组小鼠间的行为学差异;免疫荧光染色以及Western blot检测小鼠黑质(SN)、纹状体尾壳核(CP)及视皮层(CX)内α-synuclein和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悬尾实验和步态分析实验结果显示,与NaCl组相比,MPTP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延长,步距减小(P0. 05);与MPTP组相比,ketamine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缩短,步距增大(P0. 05)。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PTP组小鼠SN、CP及CX内α-synuclein和GFAP的表达较NaCl组显著增多(P0. 05),ketamine组小鼠SN、CP及CX内α-synuclein和GFAP的表达较MPTP组显著减少(P0. 05)。结论: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MPTP诱导的PD小鼠α-synuclein的表达及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大豆异黄酮活性成分genistein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制备的去卵巢(OVX)Parkinson病(PD)模型小鼠黑质纹状体通路的保护作用,我们将OVX PD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PTP组、genistein预处理组和雌激素预处理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检测黑质致密带(SNpc)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ECD)检测小鼠纹状体(Str)多巴胺(DA)及其代谢物二羟基苯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的含量。结果显示:Genistein及雌激素用药组SN内TH阳性神经元数量及THmRNA的表达水平较MPTP组显著升高(P<0.01)。MPTP组Str内DA及其代谢产物DOPAC和HVA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genistein及雌激素用药组Str内DA、DOPAC及HVA含量较MPTP组显著升高(P<0.01)。上述结果提示genistein对MPTP制备的PD模型小鼠黑质DA能神经元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管活性肠肽(VIP)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发挥抗氧化应激和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MPTP组和MPTP+VIP组。Elisa法检测纹状体丙二醛(MDA)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中脑黑质纹状体系统酪氨酸羟化酶(TH)、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物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小胶质细胞标志物离子钙结合蛋白(Iba-1)的表达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MPTP组与对照组相比,MDA水平显著增高,SOD和CAT的表达显著降低;给予VIP可显著抑制MDA的水平(P0.01),增强SOD和CAT的表达(P0.05)。与对照组相比,MPTP组小鼠GFAP和Iba-1的表达明显上升,TH表达明显下降;给予VIP可显著降低GFAP和Iba-1的表达(P0.05),而TH表达明显增强。透射电镜观察显示:NS组神经细胞和细胞器结构清晰完整;MPTP组神经细胞核膜内陷,线粒体空泡样变;MPTP+VIP组神经细胞和细胞器结构基本正常。结论:VIP能够抑制MPTP诱导PD小鼠中脑黑质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对抗氧化应激,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转nanog基因对6-羟多巴胺(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大鼠中脑黑质区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6-OHDA+ PBS、6-OHDA+ PNL与6-OHDA+nanog组.模型组大鼠左侧纹状体内注射6-OHDA,再将PBS、慢病毒空载体PNL-IRES.EGFP (PNL)、转nanog基因载体分别注入6-OHDA+ PBS、6-OHDA+ PNL与6-OHDA+ nanog组大鼠左侧纹状体;14 d后,注射阿朴吗啡(APO),观察大鼠的旋转行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免疫荧光观测黑质区小胶质细胞数量及TNF-α表达.结果 注射后14 d,6-OHDA+ nanog组大鼠APO诱发的旋转效应低于6-OHDA+ PNL与6-OHDA+PBS组(P<0.05);模型组注射侧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但6-OHDA+ nanog组存活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多于6-OHDA+ PNL与6-OHDA+ PBS组(P<0.05).模型组大鼠注射侧黑质区小胶质细胞数量和TNF-α表达均较对照组增加(P<0.05),但6-OHDA+ nanog组小胶质细胞数目和TNF-α表达水平低于6-OHDA+ PNL与6-OHDA+ PBS组(P<0.05).结论 转nanog基因可抑制帕金森病大鼠脑内小胶质细胞活化介导的炎性反应,具有神经元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所致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中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健康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腹腔注射MPTP(25 mg/kg);尼莫地平治疗组,每次注射MPTP前3 h灌胃给予尼莫地平(15 mg/kg)。观察各组小鼠行为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蛋白印迹法观察中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前列腺素E2(PGE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小鼠比较,MPTP模型组小鼠出现典型的PD症状,中脑黑质TH阳性神经元大量丢失,PGE2和TNF-α阳性细胞显著增多,蛋白水平明显升高;经尼莫地平治疗后,上述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在MPTP所致PD小鼠模型中,尼莫地平通过抑制炎症因子PGE2和TNF-α的表达从而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2,3,5,4’-tetrahydroxystibene-2-o-β-D-gluco-side,TSG)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小鼠黑质多巴胺转运体(dopamine transporter,DAT)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注入小鼠腹腔制作PD模型,然后采用爬杆实验和悬挂实验检测小鼠的行为学变化,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观察黑质DAT阳性神经元数目。结果:行为学检测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较正常对照组爬杆时间延长,悬挂能力下降(P<0.01),而TSG干预后可有效缩短小鼠的爬杆时间,并提高其悬挂能力(P<0.05,P<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黑质DAT阳性神经元的数目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TSG干预后,小鼠DAT阳性神经元数目的减少降低(P<0.05,P<0.01)。结论:TSG可改善PD小鼠的行为学、提高黑质DAT阳性神经元的存活数目,表明TSG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揭示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对C57BL小鼠黑质与纹状体神经元驱动蛋白超家族(KI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腹腔注射MPTP建立小鼠帕金森病动物模型,通过RT-PCR方法检测KIF1A、KIF2、KIF3A、KIF4与KIF5A基因的表达。结果: 在黑质中,MPTP造成KIF基因表达的普遍下降,只有KIF2基因表达无明显变化。在纹状体中则有所不同,KIF1A、KIF3A与KIF4基因表达上升,而KIF2与KIF5A表达的变化与在黑质中相似。结论: MPTP造成的神经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丧失很可能与KIF基因表达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所致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中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MPTP制备PD小鼠模型,观察各组小鼠行为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观察中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环氧合酶(COX-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变化,及给予罗格列酮后对上述变化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小鼠出现震颤、步态迟缓等PD样症状,黑质区TH阳性神经元缺失,炎症因子COX-2和TNF-α阳性细胞明显增多,蛋白水平亦升高;经罗格列酮治疗后,上述症状得到改善.结论:罗格列酮对模型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作用可能抑制炎症因子COX-2和TNF-α表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背景:研究表明帕金森病的黑质纹状体存在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但其释放炎症因子在帕金森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明确。 目的:观察小胶质细胞激活所释放的两种炎症因子整合素α及肿瘤坏死因子α在小鼠黑质部位的蛋白表达及酪氨酸羟化酶的蛋白表达。 方法:将C57BL/6小鼠经腹腔注射百草枯(10 mg/kg),设为帕金森病模型组,并设置对照组,观察两组小鼠行为活动。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小鼠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的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黑质部位酪氨酸羟化酶、整合素α及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 结果与结论:百草枯可造成帕金森病模型组小鼠运动减少,并伴有运动迟缓、震颤、探嗅、竖毛及尾巴硬类似于帕金森病样的行为表现,并且脑内黑质纹状体多巴胺含量降低(P < 0.05),酪氨酸羟化酶蛋白表达降低(P < 0.05),整合素α和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增加(P < 0.05),肿瘤坏死因子α在模型组小鼠黑质纹状体有阳性表达,且主要分布在小胶质细胞上。结果表明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损伤参与了帕金森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害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亚基Kir6.1、Kir6.2在帕金森病(PD)病理生理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本研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PD小鼠模型黑质、纹状体Kir6.1、Kir6.2在不同时间点表达变化进行检测,并与酪氨酸羟化酶(TH)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黑质、纹状体TH蛋白的表达在给药后第1d即开始下降,且呈时间依赖性下降(P<0.01);(2)黑质Kir6.1蛋白的表达在给药后第5d才开始下降(P<0.01);而纹状体Kir6.1蛋白的表达在给药后第5d才开始升高(P<0.01);(3)黑质Kir6.2蛋白的表达在给药后第5d才开始明显升高(P<0.01);而纹状体Kir6.2蛋白的表达在给药后第3d轻度升高(P<0.05),第5d又明显降低(P<0.01)。以上结果提示作为KATP通道亚基的Kir6.1、Kir6.2在MPTP的作用下,可能通过参与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胆碱能突触传递的抑制以及自身代偿和修复在PD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α-硫辛酸(alpha-lipoic acid,ALA)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诱导的小鼠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建立MPTP诱导的PD小鼠模型后,通过旷场实验、悬绳实验和转棒实验评估ALA对PD小鼠运动缺陷的影响;通过免疫组化检测ALA对PD小鼠黑质和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ALA对PD小鼠纹状体多巴胺(dopamine,DA)及其代谢产物3,4-二羟基苯乙酸(3,4-dihydroxyphenylacetic acid,DOPAC)释放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检测ALA对PD小鼠黑质中小胶质细胞活化以及小胶质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ALA对PD小鼠纹状体中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和促炎分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表达的影响。结果:行为学实验结果显示,ALA治疗显著增加PD小鼠总移动距离、平均运动速度和悬线实验评分(P<0.05),显著降低转棒实验的下落潜伏期(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LA治疗显著增加黑质和纹状体中TH的表达水平(P<0.01)。高效液相色谱结果显示,ALA治疗显著增加纹状体DA和DOPAC的释放水平(P<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ALA治疗显著降低黑质中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和小胶质细胞的iNOS阳性细胞数(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LA治疗显著增加纹状体中TH的表达,显著降低IL-1β、TNF-α和COX-2表达(P<0.01)。结论:ALA在MPTP诱导的PD小鼠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能降低小胶质细胞活化,减轻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神经炎症和运动缺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salidroside,Sal)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小鼠黑质多巴胺转运蛋白(dopamine transporter,DAT)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神经毒素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注入C57BL/6小鼠腹腔内,制备PD模型,Rotarod实验和游泳实验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黑质DAT阳性神经元数目的变化。结果:行为学实验结果显示,Rotarod实验中模型组小鼠在滚轴上运动的时间明显短于正常组(P<0.01),给予不同剂量的Sal后,小鼠在滚轴上运动的时间有所延长,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P<0.01)。游泳实验结果与Rotarod结果一致,模型组小鼠游泳时间明显短于正常组(P<0.01),给予不同剂量Sal后,小鼠游泳时间不同程度增加(P<0.05,P<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黑质中DAT阳性神经元的数目明显少于正常组(P<0.01),而给予不同剂量Sal干预后,小鼠DAT阳性神经元数目的减少有所恢复(P<0.05,P<0.01)。结论:Sal可以改善PD小鼠行为协调能力,提高DAT阳性神经元存活的数目,并呈剂量依赖性,表明Sal对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建立小鼠帕金森病模型,观察丙戊酸钠(valproate,VPA)对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及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表达的影响,以期探索丙戊酸钠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小鼠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肠肽(VIP)对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中脑黑质胶质细胞活化及相关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羟多巴胺(6-OHDA)定向注入大鼠右侧纹状体制备PD模型。32只制备成功的PD大鼠随机分为VIP组和模型组,VIP组大鼠腹腔注射VIP 1ml(20μg/L),另10只正常大鼠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ing、RT-PCR方法观察大鼠中脑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变化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黑质损毁侧小胶质细胞即白细胞分化抗原11b(CD11b)阳性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并呈阿米巴样改变,星形胶质细胞(GFAP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5),炎性因子表达水平也明显上升(P0.05),DA能神经元数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VIP组大鼠损毁侧黑质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数量明显下降(P0.05),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DA能神经元数量较模型组增加(P0.05)。结论 VIP对帕金森病大鼠黑质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具有抑制作用,并可减少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保护黑质DA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COX 2对帕金森病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选用C5 7BL种系环加氧酶 2 (Cyclooxygenase 2 ,COX 2 )缺陷小鼠 ,腹腔注射 1 甲基 4 苯基 1,2 ,3,6 四氢吡啶 (MPTP)制备帕金森病小鼠模型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 行为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显示 ,野生型帕金森病小鼠的死亡率明显高于COX 2缺陷杂合子帕金森病小鼠 (P <0 0 1) ;野生型帕金森病小鼠黑质致密部酪氨酸羟化酶 (Ty rosineHydroxylase ,TH)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目较杂合子帕金森病小鼠明显减少 (P <0 0 1)。结论 COX 2很可能与帕金森病时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