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4固龄小鼠最显著的发病特征是腹泻,占受试动物的34.0%;而5周龄小鼠则以肝脏点状坏死为主,占受试动物的57.1%。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在肝、肠组织中发现典型的病理改变及大量的泰泽氏病原体。上述病理改变在心脏也有发现。将发病小鼠肝匀浆液实验感染SPF小鼠获得成功:并在小鼠中进行了该病原体的传代。泰泽氏病原体在4℃条件下2h后对小鼠的毒力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一种简洁稳定、特异灵敏的检测泰泽病原体(Tyzzer’s organism)的反向斑点杂交方法(reverse dot blot,RDB).方法 根据泰泽病原体16S rDNA保守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和特异性探针,上游引物用生物素标记,进行PCR扩增,建立反向斑点杂交方法,用此法进行了特异性和灵敏度实验,同时,用RDB、ELISA和IFA对41只小鼠、38只大鼠进行了检测.结果 RDB特异性强,最低检测限为4.5 ng/μL.对79例实验动物的检测中,与ELISA检测结果一致性为100%,阳性率是7.59%(6/79);与IFA一致性为92.4%(73/79),IFA阳性率是0%.结论 建立了PCR扩增与分子杂交相结合的准确、灵敏、特异的泰泽病原体反向斑点杂交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简洁稳定、特异灵敏的检测泰泽病原体(Tyzzer)的反向斑点杂交方法(Reverse dot blot, RDB)。方法 根据泰泽病原体16S rDNA保守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和特异性探针,上游引物用生物素标记,进行PCR扩增,建立反向斑点杂交方法,用此法进行了特异性和灵敏度实验,同时,用RDB、ELISA和IFA对41只小鼠、38只大鼠进行了检测。结果 RDB特异性强,最低检测限为4.5ng/µl。对79例实验动物的检测中,与ELISA检测结果一致性为100%,阳性率是7.95%(6/79);与IFA一致性为92.4%(73/79),IFA阳性率是0%。结论 建立了PCR扩增与分子杂交相结合的准确、灵敏、特异的泰泽病原体反向斑点杂交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获得泰泽氏病原体抗原表位相关肽,用于实验动物血清中该病原体感染相关抗体的检测。方法选用泰泽氏病原体的四种单克隆抗体(M2、M3、M4、M5)作为配基,从噬菌体表面展示的随机7肽文库中筛选单抗识别的抗原表位,获得特异性噬菌体克隆;并采用ELISA、Western blot方法对其进行分析鉴定,获得阳性噬菌体克隆。结果获得阳性噬菌体克隆5个,其展示的融合蛋白能被泰泽氏病原体的免疫血清识别,ELISA检测A值的P/N为8.0~17.1;Western blot分析显示单一特异性条带,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8×103。结论本研究获得的5个阳性克隆所表达的融合蛋白,为泰泽氏病原体抗原表位相关肽,可作为该病原体隐性感染血清学检测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5.
泰泽病原体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制备多种抗泰泽病原体的单克隆抗体 ,用于该菌隐性感染的检测。方法 用含泰泽病原体的大鼠肝匀浆免疫BALB c小鼠 ,采用杂交瘤技术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筛选抗该菌的单克隆抗体 ;运用免疫电镜、Westernblotting和免疫双向扩散试验确定单克隆抗体的抗原定位和相对分子质量及IgG亚类型。结果 共筛选出 5种单克隆抗体 (M2、M3、M4、M5和M7)。免疫电镜表明 :抗体M2、M4、M5、和M7与泰泽病原体的细胞壁结合 ,而M3为抗菌毛的单克隆抗体 ;Westernblotting结果表明 :抗体M2、M3和M4与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6 4× 10 3的抗原有特异性结合 ,M5与M7与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4 1× 10 3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M2、M5、M7为IgG1 ,M3为IgG2b,M4为IgG2a。对模拟自然感染大鼠考的松激发试验阳性为 2 10 ,而单克隆抗体为诊断抗体的IFA则为 8 10。除M7外 ,4种单抗不与清洁级以上大鼠回盲部细菌发生反应。结论 筛选的杂交瘤细胞能稳定分泌抗体 ,其IFA效价达 1∶10 2 4 ;表明这些抗体具有高效价、较高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免疫磁珠法分离和纯化人胚胎神经干细胞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建立有效的人类神经干细胞分离纯化系统和方法。方法:无菌取孕24周流产胎儿的室下区脑组织,制备细胞悬液,用磁性微珠标记的CD133单克隆抗体与细胞孵育,通过磁分选器分离出CD133(+)和CD133(-)细胞,通过体外培养并诱导分化,观察CD133阳性细胞和阴性细胞的增殖情况及分化能力。结果:经免疫磁珠分选的室下区脑组织中,CD133(+)细胞占胚胎脑组织细胞的2%左右,该细胞体外扩增能力强,细胞呈球形生长,并易聚集成团,培养5d,10d,15d,20d进行活细胞计数,细胞增长率分别为1.79%、4.82%、7.21%,14.66%,诱导分化后的细胞经染色鉴定可分化为神经元,神经胶质等多种神经细胞,阴性细胞扩增能力弱,活细胞计数以死细胞数量居多,大约705,另外一些细胞贴壁分化。结论:免疫磁珠法简便,有效,经免疫磁珠分离的神经干细胞在体外能进一步培养扩增并分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微小免疫磁珠分离提纯SD胎鼠大脑皮层组织中的神经干细胞并进行培养,为研究神经干细胞的特性与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和移植研究创造有利条件。方法取SD胎鼠的大脑皮层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用微小磁珠(平均直径≤50nm)分选出神经巢蛋白(nestin)阳性的细胞群,以流式细胞术检测阳性细胞纯度,以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分离的神经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nestin阳性表达率为(88.5±3.6)%,细胞存活率为(96.3±1.8)%。结论微小免疫磁珠法分离胎鼠脑神经干细胞群落简便、有效,可以为神经干细胞的细胞培养和移槽提供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免疫磁珠及尼龙毛分离纯化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方法及其特点.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再分别以尼龙毛和免疫磁珠分离出T细胞,然后使用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纯度、回收率,以台盼蓝检测细胞活力,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性能.结果:免疫磁珠方法分离后T细胞的纯度显著高于尼龙毛分离方法(P<0.05),而且回收率也大于尼龙毛分离方法(P<0.001),但二种方法分离的T细胞在细胞活力和增殖性能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免疫磁珠分离法是有效分纯T细胞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不同的检测方法调查了解我国实验大鼠中泰泽病原体的携带情况,并比较三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为合理选择实验室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ELISA法,间接免疫荧光(IFA)法和套式PCR法三种检测方法对国内大型实验动物生产厂家送检的125只实验大鼠同时进行泰泽病原体检测,并对比分析检测结果,评估我国实验大鼠泰泽病原体的携带情况.结果 共检测125只实验大鼠,其中清洁级54只,SPF级71只,IFA法检出36只阳性,89只阴性,阳性检出率28.8%:ELISA法检出24只阳性,101只阴性,阳性检出率19.2%:PCR法检出6只阳性,119只阴性,阳性检出率4.8%;ELIsA法和IFA法阳性检出率要高于PCR法.结论 对于泰泽病原体的检测,可以采用IFA法或ELISA法进行抗体检测,对可疑的样品用PCR法验证.相比而言,IFA法具有简单,可靠、价格低廉的优点,可以用于实验大鼠泰泽病原体感染状况的初步调查和流行病学监测.  相似文献   

10.
免疫磁珠技术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免疫磁珠的性质、原理及其在免疫检测、细胞分离、生物大分子纯化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应用,并显示了未来发展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使用免疫BMPs,对牛粪标本中的大肠杆菌O157进行免疫磁捕获,再对捕获物进行PCR检测,研究免疫磁捕获-PCR检测牛粪标本中大肠杆菌O157的方法。方法从磁性细菌中获取BMPs,将大肠杆菌O157抗体接种于BMPs表面,制成免疫BMPs。使用免疫BMPs,对大肠杆菌O157∶H7浓度为1×103cfu/g的牛粪标本,进行免疫磁捕获,对捕获物以vt1(Vero毒素1基因)、vt2(Vero毒素2基因)为增扩对象,进行PCR检测。作为对照,相同牛粪标本,直接对牛粪标本以vt1、vt2为增扩对象,进行同样PCR检测。结果相同牛粪标本,经免疫BMPs捕获处理,捕获物的PCR结果显示vt1及vt2基因阳性。而未经免疫磁捕获处理的牛粪标本,直接PCR检测的结果显示阴性。结论对牛粪标本,利用免疫BMPs,可捕获目标抗原,同时还可去除牛粪中存在的PCR反应抑制物等影响因素,提高检测敏感度。  相似文献   

12.
DetectionoftoxigenicClostridiumdifficilebypolymerasechainreactionChenCunlong(陈村龙);ZhouDianyuan(周殿元);PanLingjia(潘令嘉);WangJide(...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Ficoll-Paque梯度离心法与免疫磁珠法分离T淋巴细胞的效果差异,筛选有效的、优异的分选小鼠脾原始T淋巴细胞方法。方法分别采用Ficoll-Paque梯度离心法及Miltenyi Biotec免疫磁珠进行小鼠淋巴细胞分离。血小板计数器统计单核淋巴细胞数,苔盼蓝染色判断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鉴定CD4+CD62+T淋巴细胞纯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磁珠法CD4+CD62+T淋巴细胞纯度较高为(66.27±3.52)%,Ficoll-Paque梯度离心法细胞纯度为(15.27±4.1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Ficoll-Paque梯度离心法获取淋巴细胞数(1.47±0.35)×10^8较免疫磁珠法的(0.67±0.26)×10^8多,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99,P〈0.01),且Ficoll-Paque梯度离心法细胞存活率(93.9±2.6)%较免疫磁珠法的(89.9±2.9)%高,两者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磁珠法适合分离小鼠脾原始T淋巴细胞并用于细胞纯度要求高的免疫学实验,但细胞得率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住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艰难梭菌毒素筛查,以了解患儿艰难梭菌的感染情况,为院内感染的防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VIDAS艰难梭菌AB毒素(CDAB)检测试剂对2013年6月~11月收集的146例住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毒素检测,并结合其他实验室检测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46例患儿中有10例检出CDAB,阳性率6.8%。10例CDAB阳性患儿均使用过美洛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克洛等抗生素,占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56例)的17.9%。结论住院患儿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感染率较高,抗菌药物的使用是诱使艰难梭菌感染的重要因素,年幼体弱的儿童更容易感染艰难梭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非产毒艰难梭菌对艰难梭菌感染的防治效果。方法用艰难梭菌产毒株人工感染BALB/c小鼠,感染前后分别用非产毒艰难梭菌进行预防与治疗,以小鼠的死亡数、盲肠内容物上清液的细胞毒性和盲肠黏膜的病理变化为观察指标,判断非产毒艰难梭菌对艰难梭菌感染的防治效果。结果非产毒艰难梭菌不能预防艰难梭菌的感染,但在艰难梭菌感染后能明显降低盲肠黏膜的病理损伤。结论非产毒艰难梭菌对感染艰难梭菌的BALB/c小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艰难梭菌是医院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艰难梭菌感染严格依赖于艰难梭菌产生的蛋白质毒素。近年来对艰难梭菌毒素的进一步研究有了新的发现,也发展和建立了一些新的艰难梭菌毒素检测方法。本文对艰难梭菌毒素的生物学和艰难梭菌毒素及其基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艰难梭菌感染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建立前列腺癌外周血微转移癌细胞的免疫磁珠检测方法。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前列腺癌LNCaP细胞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或全血混匀,与抗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的单抗一起孵育后,经免疫磁珠分离,显微镜观察,计算玫瑰花环形成率,检测特异性和敏感性。并以抗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单抗作对照。结果免疫磁珠法检测前列腺癌细胞时,一抗为抗PSMA单抗优于抗PSA单抗。单个核细胞与LNCaP细胞比为5×105:1时可检测到癌细胞,每ml外周血中含20个肿瘤细胞时即可被检测出来。结论免疫磁珠法检测外周血微转移前列腺癌细胞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免疫磁珠技术检测大肠癌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游离癌细胞的变化情况.方法 利用免疫磁珠技术富集2004年1月-2005年12月间,行根治术治疗的43位结肠癌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肿瘤细胞,比较手术前后血中游离癌细胞的变化情况,并利用常规病理和免疫组化确认血中游离癌细胞.结果 术前大肠癌组患者外周血测得的癌细胞阳性率为37.20%(16/27),术后血中游离癌细胞阳性检出率为60.47%(26/17),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为0,术前、术后和健康志愿者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外周血癌细胞阳性与肿瘤部位、肿瘤病理分型无明显随关系.术前TNM I期、TNMⅡa期、TNM Ⅱ b期之间无统计学意义,与TNMⅢ期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术后TNM I期与TNM Ⅱ a期间无统计学意义,与TNMⅡ b、TNMⅢ期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TNMⅡa期与TNMⅡb期间无统计学意义,与TNMⅢ期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术后TNMⅡb期与TNMⅢ期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免疫磁珠技术是一种有效检测患者外周血中游离肿瘤细胞的方法,可以从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富集肿瘤细胞,对大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手术牵拉可导致癌细胞进入外周血,是导致术后复发转移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甘泳江  海静如 《医学综述》2012,(18):3006-3008
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是医院获得性腹泻的主要病因,其产生两种蛋白质的外毒素导致结肠黏膜损伤和炎症。感染可能是无症状,或轻度腹泻,也可导致严重的伪膜性结肠炎。诊断主要依靠粪便中艰难梭菌毒素的检出。如果严重或持续性腹泻和结肠炎,口服甲硝唑和万古霉素是治疗的首选,但它们的广泛使用可能会导致抗药性院内细菌的增殖。使用其他抗菌药物,毒素吸附剂,免疫治疗,生态治疗以及执行隔离制度也是可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艰难梭菌感染(CDI)的流行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其感染率的增加及病情的加剧,CDI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CDI曾在北美和欧洲数次暴发流行,同样艰难梭菌也已成为亚洲地区重要的院内感染病原体,但目前国内对CDI的认识和临床感染监控还不够。了解CDI的流行状况和艰难梭菌耐药情况,可以为临床预防及治疗CDI提供依据。本文将就CDI的流行状况及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