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心肌桥)的特征和心肌桥与缺血性心脏病(IHD)的关系。方法对747例接受冠脉造影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检出心肌桥22例。结果心肌桥检出率为2.94%;心肌桥最常出现在左前降支;心肌桥段冠状动脉收缩期狭窄是最主要征象:心肌桥近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为54.4%;有心肌桥患者临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结论冠状动脉收缩期狭窄是心肌桥最主要征象;冠状动脉心肌桥可导致缺血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心肌桥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选择性冠脉造影术。结果6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人群中,共检出心肌桥16例,发生率为19.87%,其中伴有高血压者9例。冠状动脉管腔收缩期狭窄程度18%~77%,平均为(40±15)%,冠状动脉肌桥长度9—34mm,平均(16±8)mm。其中13例患者心肌桥位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其中2例患者、3根血管心肌桥位于右侧冠状动脉;有1例患者心肌桥位于冠状动脉回旋支。冠状动脉收缩期管腔压缩程度:NobleI级的患者有13例,Ⅱ级的患者4例,Ⅲ级的患者有1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8例患者同时伴有冠心病。其中有3例患者壁冠状动脉近段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固定性狭窄致血管完全闭塞。结论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心肌桥现象并非罕见,发生比率为19.87%。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发生于冠状动脉邻近心肌桥的近段部分。  相似文献   

3.
吴捷华  胡剑平  汪靖 《安徽医药》2012,16(10):1464-1466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冠脉造影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冠脉造影检出的165例心肌桥患者的临床资料、冠脉造影特点及治疗体会.结果心肌桥在冠脉造影中的检出率为12.0 %,其中有 139例(84.2%)心肌桥发生于前降支中段;102例孤立性心肌桥患者中有临床症状40 例(Noble 1级7例,Noble 2级14例,Noble 3级19例),有心电图ST T异常的5例(Noble 2级 1例,Noble 3级4例);163例左前降支心肌桥患者中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62例,其中发生于心肌桥近端54例(87.0%);所有存在临床症状的患者中均给予β受体阻滞剂和/或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应用,心肌桥近端严重狭窄(8例)予以冠脉介入治疗,效果均较好.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多发生于左前降支,其临床症状与Noble分级相关.β受体阻滞剂和/或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治疗有症状的心肌桥患者效果较好.冠脉动脉粥样硬化多发生于心肌桥近端血管,严重者可予以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肌桥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临床治疗及预后。方法对965例接受选择性冠脉造影(CAG)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共检出心肌桥23例,采用人工方法对心肌桥进行定量分析。临床表现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6例给予倍他乐克治疗,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给予介入治疗(PTCA+Firebird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结果965例接受CAG术患者中检出心肌桥23例,检出率2.38%。心肌桥长度0.5-4cm。均为单发心肌桥,其中20例位于左前降支中远段。2例位于左回旋支远段,1例位于右冠状动脉。其中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13例,高血压2例,孤立性心肌桥8例。有78.2%临床表现为心肌缺血,与非缺血组相比,缺血组收缩期狭窄程度更重。表现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6例中给予倍他乐克12.5-25mg。2次/d,治疗10d症状缓解。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给予介入治疗(PTCA+Firehird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后症状明显缓解。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可引起心肌缺血。临床表现与狭窄程度有关:β受体阻滞荆及介入治疗对心肌桥所致的心绞痛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心肌桥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890例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的259例心肌桥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是否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分为不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桥组(单纯心肌桥组)122例和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桥组13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结果2890例冠状动脉造影检出心肌桥259例,心肌桥检出率8.96%。男性心肌桥检出率为4.46%,女性心肌桥检出率为4.50%,男女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8例为前降支肌桥。单纯心肌桥组与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桥组患者性别、肥胖、高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桥组高龄、吸烟史、高血脂、高血糖、家族史是其危险因素;与单纯心肌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好发于前降支,高龄、吸烟、家族史、高血脂、高血糖与冠状动脉心肌桥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而性别、肥胖、高血压与心肌桥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田颖  丁阳  夏敏  程宁昌  王磊 《江苏医药》2023,(2):193-197
目的 探讨三酰甘油与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840例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中,709例有冠脉粥样硬化狭窄(狭窄组),131例无狭窄(非狭窄组)。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指标,分析三酰甘油与冠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相关性,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 狭窄组血清三酰甘油水平高于非狭窄组(P<0.05)。三酰甘油与左冠脉前降支近段、中段、右冠脉中段粥样硬化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s=0.084、0.084、0.073,P<0.05)。血清三酰甘油水平升高是左冠脉前降支和右冠脉粥样硬化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三酰甘油与冠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脉肌桥的冠脉造影特点.方法 对在本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进行冠脉造影的5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确诊为冠脉肌桥的患者的冠脉造影特征进行研究.结果 500例实行冠脉造影的患者中有62例患者被确诊为冠脉肌桥症,检出率为12.4%,在这62例患者中,发生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的有22例,前降支中段的有33例,前降支远段的有4例,发生在回旋支的有3例.结论 冠脉肌桥属于常见的解剖结构异常症状,多发生在冠状动脉前降支部分,多表现为轻中度的收缩期狭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肌桥与临床症状间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267例患者中检出心肌桥7例.结果心肌桥部位均在左前降支,收缩期狭窄均在70%以内,而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1例患者仅狭窄50%,为一孤立性心肌桥,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梗塞.结论心肌桥与心电图ST-T改变未显示出一致性关系,其狭窄程度与胸痛亦无必然联系,心肌梗塞发病机理并非冠脉闭塞,机理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9.
卜荣生 《海峡药学》2014,(10):97-98
目的研究分析冠脉造影心肌桥患者的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2013年4月期间通过冠脉造影检测出的82例心肌桥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结果82例心肌桥患者中有2例肌桥处于回旋支,其余80例都位于左前降支。有7例心肌桥近端出现冠状动脉狭窄,有5例心肌桥所处部位合并冠状动脉狭窄,有3例心肌桥远端存在冠状动脉狭窄。治疗心肌桥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有30例患者口服“合贝爽(盐酸地尔硫卓缓释胶囊)90mg,每天1次”,同时接受受体阻滞剂与钙离子拮抗剂两种药物辅助治疗,结果显效7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0%。结论心肌桥可能会引发心肌缺血、心绞痛等,冠脉造影是目前诊断心肌桥的金标准,治疗方法为多采用受体阻滞剂与钙离子拮抗剂治疗,效果较好;如有必要可以采用冠状动脉支架安置术、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心肌桥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颖  陆锐  刘肆仁  董蕾 《中国医药》2008,3(11):674-67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CAG)检出冠状动脉心肌桥的发生率、影像特征、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年5月至2006年5月接受CAG检查的3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367例行选择性CAG的人群中,共发现13例冠状动脉心肌桥,发生率为3.54%,男性多于女性。13例患者均为单桥,其中前降支9例,回旋支3例,右冠状动脉1例。临床诊断:孤立性心肌桥8例,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5例。13例患者均有心绞痛症状,且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缓解。对11例患者随访1—3年,2例失访,无新发心肌梗死、猝死及左心功能不全。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多发生于左前降支,B受体阻滞剂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心肌桥的发生率以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1678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检出69例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心肌桥,其发生率为4.11%.其中13例伴有冠心痛,3例伴有瓣膜病,50例为无伴随心脏病的孤立心肌桥.50例孤立心肌桥中有25例的收缩期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大于或等于70%,17例处于50%~70%,8例小于50%.在50例孤立性心肌桥患者中,25例有胸病症状;18例心电图提示有ST-T改变;18例运动负荷试验阳性.69例中超声心动图提示有室壁肥厚13例.结论 心肌桥的可靠检出手段为冠状动脉造影,其发生率为4,11%.心肌桥可孤立存在也可伴随其他心脏病发生.冠状动脉收缩期心肌桥高度狭窄可引起心肌缺血症状、心电图ST-T变化、运动负荷试验阳性等现象,狭窄程度越高,则上述表现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陈辉  刘国华  裴莉 《中国医药》2012,7(7):805-806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结合CT血管造影(CTA)检查对无痛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4例有心肌缺血表现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及发生无痛性心肌缺血(SMI)的患者的CT血管造影(CTA)结果.结果 动态心电图检测出ST段压低者120例,ST段抬高者24例;SMI 93例(64.6%),心绞痛48例(33.3%),急性心肌梗死(AMI)3例(2.1%).93例SMI的CTA检查显示71例(76.3%)阳性,其中冠状动脉狭窄>70%者42例(59.0%).冠状动脉狭窄50%~70%者29例(40.8%).CTA显示病变血管共172支(狭窄>70%的病变血管69支),单支病变20例,2支病变33例,3支病变18例.累及左主干4支,左回旋支42支,左前降支65支,右冠状动脉61支.22例(23.7%)CTA结果阴性.结论 动态心电图并选择性地结合CTA可提高无痛性心肌缺血的诊断率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中心肌桥的检出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1825例患者资料,其中检出心肌桥63例,检查方法采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左冠状动脉至少采用4个以上投照角度,右冠状动脉至少采用2个以上相互垂直的投照角度进行造影以充分暴露冠状动脉各节段。结果 182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检出心肌桥63例,心肌桥检出率为3.45%,心肌桥均分布在前降支,Nobel分级:Ⅰ级33例(占52.4%),Ⅱ级25例(占39.7%),Ⅲ级5例(占7.9%)。结论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可用于活体患者心肌桥的诊断,心肌桥可能引起心肌缺血表现引起心绞痛,对可疑心绞痛的患者应尽早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应用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介入治疗或外科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动态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相关性。方法对确诊变异型心绞痛36例的动态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中有30例冠状动脉造影存在有意义的病变(狭窄≥50%),占83%,其中中、重度狭窄(〉70%)共21例,占58%。单支病变所占比例高于多支病变,血管病变最多见于左前降支,其次为右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病变在70%以上的狭窄病例中,ST段抬高大于0.2 mV者15例,占42%;持续时间大于3 min者14例,占39%。结论变异型心绞痛更易于发生在有病变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冠状动脉痉挛发生率越高。冠状动脉痉挛时ST段抬高幅度及持续时间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排CT冠状动脉成像评估单纯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与左心功能的情况。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2011年9月到2012年9月收录的68例单纯性左前降支患者的多排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多排CT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其中,患者MB厚度和MB指数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现负相关,而MCA缩窄率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现正相关。结论临床中采取多排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有效的观察单纯心肌桥一壁冠状动脉各项指标情况,而且左前降支的MCA缩窄率和MB厚度以及MB指数均与左心功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纯性心肌桥周期性压迫壁冠状动脉对左心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43例明确诊断而且不合并其他器质性心脏病的单纯前降支心肌桥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壁冠状动脉收缩期管腔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Noble1Ⅰ级,直径狭窄〈50%,B组:Noble,Ⅱ或Ⅲ级,直径狭窄〉50%。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反映左心结构指标、左室舒张功能和收缩功能的各项指标。结果 A组与B组在性别、年龄、血压、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基线治疗上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反映左心结构的指标:左房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室间隔厚度和左室后壁厚度两组也无统计学差异。在反映左室收缩功能的指标: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射血分数(LV EF)无统计学差异。在反映舒张功能的二尖瓣多普勒频谱E/A上,两组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单纯性心肌桥严重狭窄时,可以影响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7.
aVR导联心电图对左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VR导联心电图对左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56例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患者,分析其心电图aVR的改变情况及冠状造影结果。结果心电图出现aVR导联ST段抬高≥0.05 mV 26例,无明显变化30例,其中ST段抬高组左主干,左前降支近端病变率分别为23.1%、57.7%,较ST段无改变组3.39%、30.0%有显著差异(P〈0.05),而前降支中远段病变率则远远低于ST段无改变组(3.8%、5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aVR导联心电图对左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并发心室颤动的原因及防止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术中发生心室颤动(VF)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 028例SCA术中发生VF病例。结果用5F Terumo TIG造影导管VF发生率1.26%,高于使用其它造影导管VF的发生率。SCA术中,23例发生VF,三支CA病变5例、双支CA病变2例、RCA近端重度狭窄4例、左主干单支病变5例、RCA发育细小2例、CA无异常1例、前降支重度狭窄并AMI 2例、RCA单支完全闭塞2例。导管超选择进入圆锥支8例、导管插入过深4例、导管在RCA口操作时间较长2例、左主干病变导管在左主干操作时间过长2例、无诱因6例,RCA单支重度狭窄、前降支注入气泡1例。16患者发生VF前首先表现为CA内压力下降,7例发生VF前无CA内压力下降。结论冠脉病变特点器材选择及操作不当是SCA中VF发生的主要原因,充分认识并避免之可防止VF发生。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进行左锁骨下动脉狭窄筛查及诊治的意义和方法。方法 对天津市胸科医院61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前采用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技术筛查合并左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 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CTA) 明确诊断, 然后行左锁骨下动脉支架成形术, 术后1周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术中均使用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吻合。结果 使用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技术筛查出5例左锁骨下动脉狭窄病变患者, 且均得到了CTA确诊。左锁骨下动脉支架成形术成功率为100% (5/5), 术后残余狭窄率均小于 10%, 症状性患者的症状均消失, 双侧上臂收缩压差均小于20 mmHg。使用左乳内动脉与冠状动脉前降支搭桥术中左乳内动脉血流量正常, 术后心绞痛症状均消失, 未发现冠状动脉-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围手术期无脑卒中、 心肌梗死及死亡并发症。随访6~12个月, 平均10个月, 无后循环缺血、 上肢缺血、 心肌缺血相关症状, 双侧上臂收缩压差均小于20 mmHg。结论 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技术对锁骨下动脉狭窄的筛查有独到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