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刮宫术治疗,治疗组给予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月经量均明显减少,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月经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临床复发率明显降低,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所致不孕,效果明显,复发率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方式的宫腔镜手术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实施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曾收治的88例(在2013年10月至2016年6月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应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方法,44例)与对照组(应用刮宫术治疗方法,44例)。分析两组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妊娠率以及治疗前后月经量变化情况等参数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月经量变化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5个月后实验组患者月经量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高于刮宫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刮宫术与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我院46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3例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传统刮宫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月经量的变化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各为100%和85%,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月经量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月经量均明显小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疗效优于刮宫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治疗中行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接受宫腔镜下刮宫术,观察组34例接受宫腔镜下电切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月经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妊娠率与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月经量均有显著减少,且观察组月经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无大出血、穿孔、感染、周围脏器损伤及宫腔粘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对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展开治疗时,宫腔镜下电切术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可对患者预后质量予以显著改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方法83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实验组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刮宫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月经量、复发、妊娠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月经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月经量均少于本组术前,且实验组患者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实验组患者复发率9.52%低于对照组的26.83%,妊娠率80.95%高于对照组的34.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月经量,降低复发率,提高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宫腔镜下不同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6例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刮宫术进行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月经量显著少于术前,且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电切术和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均取得较好疗效,但是宫腔镜下电切术的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4例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行刮宫术治疗,观察组行电切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月经量变化情况、妊娠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月经量均有所减少,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大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给予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可有效的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腔镜等离子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方法36例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19例,对照组17例。两组患者均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手术,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再行刮宫术,对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月经改善情况及随访复发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月经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复发率(5.26%)明显低于对照组(41.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基础上再行刮宫术用于外科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观察分析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92例,分为对照组(刮宫治疗组)与研究组(宫腔镜电切组),每组46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月经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月经量为(122.5±81.6)m L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251.5±91.4)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复发率为6.52%(3/4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7%(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均未出现穿孔、感染、脏器损伤、大出血及宫腔粘连等并发症。结论相对于宫腔镜刮宫术,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能取得更好的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苏小安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7):2394-2396
目的比较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随机分为电切术组和刮宫术组,每组43例,观察两组的手术效果及术后复发、受孕情况。结果两组在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3、6及12个月月经量均较术前明显减少(t=6.182,5.259,4.139,8.135,7.641,7.215,均P〈0.05)。电切组术后3、6及12个月月经量均明显少于同期刮宫术组(t=5.432,5.016,4.993,均P〈0.05)。电切组术后复发率和受孕率均明显高于刮宫术组(x^2=7.340,3.185,均P〈0.05)。结论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相比,能够减少术后复发,提高受孕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患者行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医治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医治的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患者86例,根据其就诊顺序的差异将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宫腔镜下刮宫术医治干预;实验组患者接受宫腔镜下电切术医治干预。结果 2组患者在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长等手术指标方面,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2组患者术前月经量对比,P>0.05;实验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月经量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患者接受宫腔镜下电切术医治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月经情况,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宫腔镜下电切术和刮宫术进行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200例,按照临床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每组各10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电切术,对照组采用刮宫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妊娠率为83.0%,对照组术后妊娠率为51.0%,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及月经量等效果指标均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镜下电切术进行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治疗的预后效果更好,临床应用价值优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8年2月来某院进行治疗的80例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治疗,观察组给予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子宫息肉复发率以及子宫出血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2.50%)以及子宫出血复发率(2.50%)均少于对照组患者(10.0%,12.5%),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给予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的疗效显著,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息肉发生率以及子宫出血复发率,减少术后患者疾病的复发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不同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73例采取宫腔镜下电切术和刮宫术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手术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分析其临床疗效及患者术后月经量,统计其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电切术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与刮宫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切术组总有效率为94.87%,刮宫术组总有效率为79.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017,P=0.045);两组患者的月经量均比治疗前减少,电切术组月经量减少程度明显大于刮宫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切术组复发率为2.56%,妊娠率为64.18%,刮宫术组复发率为26.47%,妊娠率为52.94%,电切术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刮宫术组,妊娠率高于刮宫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大出血或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疗效显著,较刮宫术相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手术要点与治疗效果,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147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依据患者意愿分为两组,电切组82例,给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刮宫组65例,患者给予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随访6~9个月并记录两组手术要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 d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月经量、并发症及复发率等情况并比较分析。结果 电切组患者手术时间稍长于刮宫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1 d出血量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刮宫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于电切组。在随访中发现,电切组恢复月经较早,且月经量显著少于刮宫组;电切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分别为0和1.22%低于剖宫组7.69%和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具有直视下手术可切除息肉根部,并发症低及复发率低等优点,应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科学》2016,(12):73-76
目的比较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1月~2015年12月入院治疗的150例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与对照组75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患者围术期临床指标、术后1年内月经量变化及有无复发。比较两组患者内膜组织中TNF-α、IL-6和IL-1β的m RNA的表达。结果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无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及术后阴道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妊娠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月经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内月经量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电切术组)患者TNF-α、IL-6和IL-1β的的m R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刮宫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患者,与传统刮宫术有相比,其优势在于显著减少了患者复发率及阴道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的生育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赵希平 《淮海医药》2016,(4):454-455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息肉应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较常规刮宫治疗的临床优势。方法:选择9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9例行常规刮宫术治疗,治疗组49例则应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月经量变化。结果:2组患者手术耗时、术中失血量及住院时间等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复发率为4.1%,较对照组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月经量均有明显减少(P<0.05),而治疗组患者的减少更为显著(P<0.05)。结论:针对子宫内膜息肉应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有助于显著缓解症状,且可有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EP)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80例EP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各自治疗意愿分为电切术组(n=40)和刮宫术组(n=40),比较两组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术前及术后第3、6、12个月的月经量。结果电切术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为7.5%,显著低于刮宫术组的20.0%(P<0.05);两组患者术前月经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切术组术后第3、6、12个月的月经量显著少于刮宫术组(P<0.05)。结论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EP不孕症的临床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宫腔镜下电切术术后复发率较低,可明显减少术后月经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对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接受诊治的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和B组,每组90例.A组患者行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B组患者行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记录所有患者本次手术时间、患者手术失血量、住院天数等围手术期指标;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个月、半年、1年时月经情况;患者经手术治疗1年后复发情况以及妊娠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治疗前后子宫内膜组织VEGF和TGF-β的表达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天数等围手术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B组,妊娠率显著高于B组(P<0.05).治疗前,A组月经量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半年、1年后,A组月经量显著低于B组(P<0.05).治疗前A、B 2组患者VEGF、TGF-β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阳性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较刮宫术比较,疗效更优、复发率更低、妊娠率更高,其机制可能与显著降低子宫内膜组织VEGF、TGF-β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电切术在子宫内膜息肉(EP)不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07~2019-11我院132例EP不孕患者,予以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的67例为电切组,予以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的65例为刮宫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术后1年内复发率及妊娠率、术前术后月经量变化.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与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电切组术后12h、24h、48h、72h VAS评分均低于刮宫组(P<0.05);电切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刮宫组(P<0.05);术后1年内电切组复发率低于刮宫组,妊娠率高于刮宫组(P<0.05);术后12周、24周、48周电切组月经量均优于刮宫组(P<0.05).结论: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EP不孕患者,切除效果彻底,可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后复发率,改善月经情况,提高患者妊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