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属于中医“视瞻昏渺”、“暴盲”等范畴。现代医学按是否发生新生血管这一标志,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非增殖型(NPDR)和增殖型(PDR)两类。愀表现为静脉扩张、静脉串珠样改变、微血管瘤、视网膜出血、水肿及硬性渗出、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棉絮斑,病变没有突破内界膜。继续发展即为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2.
柴键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23(10):671-671
眼底出血为多种眼底病的共症。如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湿性)等,属于中医“视瞻昏渺”、“暴盲”等范畴,可采用分期治疗。  相似文献   

3.
眼底出血为多种眼底病的共症。如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湿性)等,属于中医“视瞻昏渺”、“暴盲”等范畴,可采用分期治疗。1出血期视力突然降低或失明,病程在1周以内。  相似文献   

4.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严重影响视力的眼底血管病变,祖国医学将其归属于“暴盲”、“视瞻昏渺”范畴。本病特征为眼底静脉扩张、纡曲,沿受累静脉有出血、视网膜水肿等,其病程缓慢冗长,晚期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黄斑囊样水肿和新生血管形成,也是导致本病视力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部分病人可因严重并发症而失明。  相似文献   

5.
正眼底出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眼病,而是许多眼病和某些全身疾病所共有的特征。常见于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及肾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盘血管炎以及血液病引起视网膜病变,眼外伤性眼底出血等。1典型病例患者任某某,男,61岁,主因"左眼视物模糊4天",门诊诊断为"左眼底出血"收入院。住院治疗16天。入院查:视力:右眼0.8,左眼0.2,双眼前节(-),眼底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严重影响视力的眼底血管病变,祖国医学将其归属于“暴盲”、“视瞻昏渺”范畴。本病特征为眼底静脉扩张、迂曲,沿受累静脉有出血,视网膜水肿、渗出等。其病程缓慢冗长,晚期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黄斑囊样水肿和新生血管形成,也是导致本病视力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部分病人可因严重并发症而失明。视网膜静脉阻塞影响了视网膜的血液循环,引起视网膜血管内屏障受损,致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强,水液渗出,进入视网膜而产生黄斑囊样水肿。它发生的时间根据病情轻重而有不同,病情严重者,发生较早,可在静脉阻塞后1个月即发生,也…  相似文献   

7.
黄斑部常见的病变表现 及其中医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底视网膜的黄斑部是维持形觉、色觉及立体视觉等中心视力最重要的部位。黄斑部疾病直接威胁中心视力.对人们的生存质量影响重大.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中医学根据视觉改变的情况不同.分别将其归于“视瞻昏渺”、“视瞻有异色”、“视物异形”、“视大为小”、“血灌瞳神后部”、“暴盲”、“青盲”等范畴,均属外不见症、从内而蔽之内障眼病。在检眼镜下,黄斑部疾病共同表现主要有:出血、水肿、渗出、色素斑、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等几方面。现分别谈谈这几种病变的中医认识。  相似文献   

8.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多发于中老年人,是眼科临床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发病急,病情严重,为眼科易见的致盲性眼底疾病。本病属中医“暴盲”范畴。其主要特点是视网膜静脉血管的明显曲张和以视乳头为中心的广泛性视网膜出血。本病的发生多与血液的凝固性及血管病变如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高粘度和血流动力学异常、血管炎症等有关,已经多种临床检查结果证实该病确为视网膜微循环障碍所致。导师采用中医辨证求因、分期论治的辨证治疗原则,对本病进行辨证分期治疗。1辨证论治导师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标准》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9.
利水活血法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水活血法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浙江321300永康市中医院洪波,徐高主题词脉络膜炎/中医药疗法,利湿,活血祛瘀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眼底病。属中医“视瞻昏渺”、“视瞻易色”、“视直如曲”、“云雾移睛”等范围...  相似文献   

10.
试论眼底病变的中医辨证规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眼底病变”包括视神经乳头、视网膜、黄斑、视网膜血管、脉络膜等组织的病理变化。中医统称为“内障”。《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内障者,从内而蔽也。”病变位于瞳神以内。外观俨似好眼,仅感视觉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包括视瞻昏渺、视瞻有异色、暴盲、青盲、夜盲等疾病。现时借助检眼镜等仪器,能直接观察到眼底变化,这是对中医望诊的补充,也是近年来中医眼科的一大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 视瞻昏渺,主要是指眼外端好,不红不(?)不痛,视物蒙昧不清而言,它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内眼疾病。根据古人对本症的描述,其中概括了现代医学的很多内眼疾患。本文将重点对“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一病进行论述之。本病的病变主要在瞳神之内,视衣(视网膜)上的神光着力之处(即指黄斑区)。据其临床表现,又有“视瞻有色”、“视小反大”、“视正反斜”、“视直如曲”、“黑花茫茫”、“目黑候”等诸称。临床症状要点:视物不真,视物变小,视物  相似文献   

12.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是一种以视力下降、中央性暗点、视物变形等自觉症状和眼底黄斑部水肿、渗出等体征为特点的临床常见眼底疾病。根据本病的临床症状,属于祖国医学“视惑”、“视瞻昏渺”、“视一为二”、“视瞻有色”、“视正反斜”等内障眼病的范畴。近4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64例,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眼底血证属祖国医学“暴盲”范畴,它包括了现代医学所指的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高度近视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等一切眼底出血疾患.这些疾患严重危害患者的视力,甚至可导致失明.  相似文献   

14.
眼底疾病在中医文献里多属“瞻视昏渺”、“云雾移睛”、“视惑”、“暴盲”、“青盲”等证范畴,它包括近代医学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视神经乳头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神经萎缩等多种疾患,其治多从肾着手。然根据祖传眼科经验及个人四十多年临床体会,认为眼底疾病的治疗应以肝为主,其疗效较治肾为好。现将肤浅体会,整理于后,仅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锐 《河北中医》1986,(1):27-28
眼底出血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影响视力的眼病。根据视力障碍程度中医眼科将其归纳在“视瞻昏渺”“云雾移睛”“暴盲”的范畴之中,凡是能引起眼底出血的眼病如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静脉阻塞等均可包括在内。  相似文献   

16.
凡视力迅速下降,或突然丧失的内眼病,称之暴盲。包括西医急性视神经炎、视网膜中央血管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脱离等疾。近年笔者根据“肝开窍于目”,“肝气通于目”,“肝受血而能视”,“肾虚则目??无所见”等理论,从肝肾论治本病,疗效显著,介绍如下。一、疏肝解郁法  相似文献   

17.
正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是指视网膜中央静脉或分支静脉内的急性血流梗阻,是临床上较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之一.临床主要表现有视力下降和眼内出血,眼底常有动脉硬化、视网膜水肿、渗出等现象。老年患者较多,多单眼发病,男性稍多于女性。属中医学"暴盲""视瞻昏渺"范畴,为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第二大致盲性视网膜血管病翻。诸多RVO患者中,特别是老年群体,多存在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痰瘀为心  相似文献   

18.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病变(简称“中浆”,旧称“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是一种出现视力下降、中央性暗点、视物变形等自觉症状和眼底黄斑部水肿、渗出、或色素沉着、中心凹反光暗成消失等体征为特征的临床常见眼底疾病。根据本病的临床症状,它属于祖国医学视惑、暴盲、视瞻有色、视正反斜等内障眼病的  相似文献   

19.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属于眼底出血性疾病之一,仅次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常见致盲性眼底病,中医眼科称之为“暴盲”、“视瞻昏渺”。其病因复杂,病程冗长,并发症较多,且发病较急,视力下降明显,甚至常常导致失明,治疗较为棘手,目前对本病的研究报道较多,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临床中比较常见,致病原因为血管微循环改变,血-视网膜屏障受损,眼部营养及视功能遭到破坏,主要表现为黄斑水肿、渗出、视力障碍等症状。目前,临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光凝治疗、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等。西医治疗该病的方法主要为应用维生素、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但疗效不佳。芪明颗粒是一种中药制剂,适用于微血管病、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治疗[1]。笔者对芪明颗粒治疗糖尿病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