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召陵区位于河南省漯河市区东半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配置保护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根据当前新农村建设要求重点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的问题,取水源多为地下水,所以保护措施重点为非工程措施,主要从水源地的保护、健全地下水监测体系、利用达标河水进行地下水回灌、控制农药化肥使用、减少污染、水资源统一管理、制定法律法规以及水量分配方案等措施,使农村饮水达到安全、节约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农村饮水安全的需要,要结合农村饮水安全与饮水工程管理情况,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实现饮水安全目标,提高农村饮用水质量,在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上实行规范化管理。结合范县农村饮水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情况浅析了加强范县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和加强水质监测管理以及供水监测信息系统建设目标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二期规划(2016—2018年),漳卫南局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技术方案以实现水资源管理重要指标的可监测、可监控、可考核为目标,充分整合漳卫南局水资源信息化资源,采用先进的通信和计算机技术,建设和完善漳卫南运河取水口、入河排污口和重要断面的监测站网,建设覆盖干流主要控制断面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建立漳卫南运河水资源监控管理信息平台,全面提高水资源监控和管理能力,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管理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农村饮水安全性一直以来都是农村水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近年来,为逐步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保障农村整体饮水安全,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投入力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已初具规模。文章基于效益评价理论分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体制实施成效,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体制在社会效益尤其是生态效益和健康效益等方面都得到显著提升,为深入研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体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水资源管理和开发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省内水资源管理水平低,监控能力建设欠缺,相关体制、机制以及法律不健全等情况,亟须水质监测、用水量监控、管理制度落实等项目建设进行深入研究,为强化监督考核机制提供重要保障。本文对水资源监控能力基础和现状以及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分析,得出了加强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是当今水资源开发管理的必然趋势,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渑池县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建设集中式供水工程,为实现饮水安全目标,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工程建设管理、运营管理、水源保护、水质监测体系建设与水质保证等措施,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与运营管理提供新经验。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中小型水库水资源监控能力薄弱现状出发,通过需求梳理和分析,对中小型水库水量水质监控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数据库设计、水量水质在线监测站点及入河排污口图像监控站设计、水量水质监控软件平台功能设计,并应用于中型水库水量水质监控和水资源管理实际工作中。通过系统建设,提升了水资源监测能力和水平,为水资源管理提供了信息化手段,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世江 《中国水利》2010,(24):86-86
<正>2010年,新疆水利工作紧紧围绕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特别是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通过重点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水资源调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农业高效节水技术大面积推广;牧区水利、防洪、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设得到明显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水利改革迈出新步伐,为自治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济宁市水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加大管理投入、完善水功能区监测体系及地下水监测体系、完善节水型社会建设体系、开展城市饮用水水源地规划及应急供水预案研究、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等保护对策,以期促进水资源承载能力、水环境承载能力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水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0.
欣金彪 《治淮》2012,(10):52-55
加强水量水质监测能力建设,逐步建立中央、流域和地方水资源监控管理平台,形成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相适应的水资源监控能力,支撑水资源定量管理和"三条红线"考核工作。本文首先提出了淮河流域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的总体目标和主要建设内容,论述了流域省界国控监测点选定、水资源监控管理平台建设以及项目的建设管理,阐述了下一步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的工作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在分析了长江流域水质监测质量保障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构建适应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流域层面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入河排污口的计量监测、保障饮水安全的应急监测以及信息发布等质量管理制度,为更加完善监测质量保证体系,提出了相关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长江流域水资源监测实践及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琼  梅军亚  杜耀东  元浩 《人民长江》2017,48(19):12-15
为了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的建设,提高对水资源监测管理工作的服务能力,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夯实了长江流域水资源监测工作的基础,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监测方面的能力。以长江流域水资源监测管理为例,分析了长江流域水资源监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面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下的水资源监测管理,通过实施技术装备、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省界等重要控制断面的监测管理,取水户的监督管理,水资源监测信息发布等信息管理,制度、规范等技术文件的管理,建立了长江流域水资源监测一体化管理体系,从而加强了水资源监测管理工作,满足了长江流域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需要。同时还总结了利用管理体系对水资源实施有效管理所取得的成效,这些对我国水资源监测管理而言,可谓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水资源监控能力总体薄弱,缺乏完善的监测系统和全面的监测信息,尚未形成满足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的监测、计量和信息管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制度的落实.通过分析加强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建立水资源信息“全国一本账”的理念,研究了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功能需求,探讨了其支撑“三条红线”管理的实施策略等.  相似文献   

14.
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资源管理模式是提高水资源动态管理的有效方式,为水资源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撑。针对黑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和探讨了基于生态需水、水权框架、模拟模型和水资源信息系统的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展望了未来流域水资源发展方向。指出在未来应加强人类活动影响下流域水资源污染研究,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管理和水资源合理配置与流域集成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15.
Fu  Jisi  Zhong  Ping-an  Chen  Juan  Xu  Bin  Zhu  Feilin  Zhang  Yu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2019,33(8):2809-2825

Dynamic transboundary water resources allocation based on inflow prediction results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river basins. This paper takes the watershed management agency as the leader and the associated area as the follower, and proposes a two-level asymmetric Nash-Harsanyi Leader-Follower game model considering inflow forecasting errors. In the proposed model, the Monte Carlo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the uncertainty of various stakeholder allocation results and the response regularity to the total water resource uncertainty.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llocation results of stakeholders and the mea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total water resource uncertainty is subsequently established. The Huaihe River basin in China is selected as a case study. The results show the following: (1) the water allocated to the watershed management agency and three provinces has a normal distribution when the inflow forecasting error obeys the normal distribution; (2) the sum of the mean of the water allocated to stakeholders equals the mean of the forecast water resource and the sum of the standard deviations of the water allocated to stakeholders equals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forecast water resource; (3) the mea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allocation results have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mea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forecast water resource; (4) the distribution parameters of the stakeholder allocation results can be directly derived from the distribution parameters of the forecast information, thus aiding the stakeholders in making decisions and improving the practical value of the method.

  相似文献   

16.
运用近年水质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结合汾河水库及其上游流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水库供水、河流水系分布概况,分析汾河水库及其上游饮用水功能区水环境状况及来自点源、面源的污染因素,指出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在污染控制、水源保护、流域水环境监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实现该区域水资源保护目标的关键,提出了节水减排、执法监督、污染源治理、水质监控等水环境治理保护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重庆市为例,从水资源的角度,结合全国及重庆市全面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三条红线”的现实要求,探讨如何通过合理配置,促使区域有限的水资源与重庆市主体功能区相协调,以支撑重庆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动态数字化遥测综合监测系统,利用现代通讯、计算机技术等手段,实施水资源动态自动测报,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强和时效性高的特点,克服了人工观测的种种不足。对水资源优化配置、地震信息及时预测预报和地震灾害预防决策具有促进作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9.
结合目前北京市水资源及其利用现状,为实现北京市水资源的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北京市水务局提出基于从二级单位至市水务局中心的两级平台架构的北京市水资源配置管理系统。规范二级单位向市局中心的信息上报流程和统计口径,实现水资源业务的分布、集中管理;整合已有信息系统,接收、汇总全市范围内的各类水资源量,对其进行平衡分析、综合展示,为各级领导、决策人员提供业务处理平台。  相似文献   

20.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of Urban Hydrology in Beij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in 1978, the city of Beijing as the capital of China has been going through a rapid urbanization. Water as the public, fundamental and strategic resources for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survival basis of human and surroundings, is constrained to the urbanization of Beijing. In order to solve the hydrological challenges by urbanization, as the municipal water information service, Beijing Hydrological Center (BHC) is currently focusing on the safe water supply based on the mega-city hydrological development concept and making efforts to deal with new hydrological problems caused by the rapid urbanization. After years of study on theories and practices, the solutions to intense water scarcity, such as new well fields development, South-North water diversion, water resource and quality monitoring networks improvement, reclaimed water usage and so on, have provided strong support for Beijing turning into an international city.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water problems of Beijing are described in details on water shortage, water quality deterioration, drinking water safety and problems concerning water drainage system and flood control. The experiences of hydrometric, water quality and groundwater monitoring networks are provided as measures for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Additionally, the previous and current research work which provides technical and scientific support for decision-making of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Beijing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