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对全髋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实验兔16只,随机分为PMMA骨水泥组(实验组)、非骨水泥组(对照组),建立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前2d、术后6h、24h、3d、7d、14d、28d采静脉血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的表达水平。结果术后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表达水平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MMA骨水泥促使兔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高表达,增加THA术后DVT形成的风险;必需时应做好围手术期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血液透析中的低氧血症可因数种不同步骤所致。作者初始对采用标准醋酸盐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了研究。在透析15分钟时,发现白细胞减少(主要是嗜中性白细胞)、血小板计数降低和低氧血症,但平均每分通气量无显著变化。补体活化(C5a的A/V比率>1.0)持续于整个透析期。透析1小时后,白细胞计数即回复原来水平。为了将溶质和/或气体异常流动的作用与血液—透析膜相互作用的效力分开,作者在血液—透析膜相互作用但尚未进行透析的期间和随后的醋酸盐透析期间研究了PO_2、WBC、C5a、TXB_2和PGI_2的变化。还研究了使用含不同底液的聚丙烯腈和铜仿这两种透析膜者在只有膜接触时的情况。只有膜接触时,虽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对腹膜透析相关性感染的诊断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腹膜透析并发相关感染的患者及102例同期入院行腹膜功能及透析充分性评估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按照是否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感染、NLR及PLR的最佳截断值进行分组,分析NLR、PLR等指标与腹膜透析相关性感染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价NLR、PLR、NLR联合PLR对腹膜透析相关性感染的诊断及预测价值。结果相关性分析提示腹膜透析相关性感染与NLR、PLR、腹透液白细胞计数及hs-CRP呈正相关(均P<0.01);而与血清白蛋白、血镁、血磷呈负相关(均P<0.01)。NLR与腹膜透析相关性感染、PLR、腹透液白细胞计数及hs-CRP呈正相关(均P<0.01);与血镁及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均P<0.01);与血磷无相关性(P>0.05)。PLR与腹膜透析相关性感染、NLR、腹透液白细胞计数及hs-CRP呈正相关(均P<0.01);与血镁、血磷及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均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低血清白蛋白(OR=0.808,95%CI 0.748~0.874,P<0.01)、低血镁(OR=0.001,95%CI 0.000~0.015,P<0.01)、低血磷(OR=0.324,95%CI 0.165~0.635,P=0.01)、高hs-CRP(OR=1.246,95%CI 1.149~1.351,P<0.01)、高NLR(OR=1.570,95%CI 1.315~1.815,P<0.01)、高PLR(OR=1.010,95%CI 1.006~1.014,P<0.01)是腹膜透析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低血清白蛋白(OR=0.837,95%CI 0.704~0.995,P=0.043)、高hs-CRP(OR=1.296,95%CI 1.149~1.461,P<0.01)及高NLR(OR=1.522,95%CI 1.055~2.195,P=0.025)是腹膜透析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从ROC曲线可以看出,NLR、PLR、NLR联合PLR及hs-CRP诊断腹膜透析相关性感染的敏感度分别为64.8%、53.5%、94.4%、93.0%,特异度分别为87.3%、87.3%、98.0%、90.2%。结论与腹膜透析未发生相关性感染的患者相比,腹膜透析相关感染人群的NLR、PLR、腹透液白细胞计数及hs-CRP水平明显升高,而白蛋白、血镁、血磷明显降低。且高NLR、高hs-CRP、低血清白蛋白是腹膜透析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此外,NLR联合PLR对腹膜透析相关性感染的临床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优于hs-CRP。  相似文献   

4.
下肢静脉性溃疡与白细胞浸润和新生血管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白细胞浸润和新生血管与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关系。方法采用不同体位下肢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微血管密度,比较溃疡组、无溃疡组和对照组的白细胞计数和微血管密度。结果溃疡组中,患肢下垂位血白细胞计数比平卧位减少23.7%,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肢皮肤中白细胞和微血管密度比其他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白细胞与微血管密度呈显著正相关(r=0.73,P<0.05)。结论白细胞浸润和新血管生成是下肢静脉性溃疡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血常规指标与骨髓脂肪含量、骨密度相关性。方法 选取72名绝经后女性(年龄55~79岁),测量受试者身高、体重、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运用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扫描L3椎体骨髓脂肪含量(fat fraction,FF),通过双能X线吸收检测(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扫描获取受试者腰椎(L1~4)、左股骨颈及全身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评价MRS扫描可重复性,分析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与FF值及BMD值相关性,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FF值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 L3椎体FF值测量可重复性变异系数(CV)为2.86 %。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与FF呈负相关(P<0.01);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与腰椎(L1~4)骨密度、左股骨颈骨密度无相关性,与全身骨密度呈负相关(P<0.05)。进一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校正了年龄、身高、体重、BMI后,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是影响FF的独立负性相关因素(P<0.05,R2=0.518)。结论 血常规指标(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与FF及绝经后女性骨密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与防治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透析膜吸附功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比较不同透析膜在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吸附作用.方法使用聚丙烯腈(PAN)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膜、聚砜(PS)膜或铜仿(Cu)膜透析器对24例稳定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4h血液透析治疗,计算4h单位膜面积吸附β2微球蛋白(β2-m)的量,透后用0.1%次氯酸钠洗脱液清洗透析膜内表面30min,测定洗脱液中β2-m、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内毒素(ET)的含量.结果透析膜单位面积吸附β2-m的计算量,PMMA膜组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达(140.53±26.68)mg/m2,PAN膜组与PS膜组吸附清除量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分别为(33.54±5.60)mg/m2和(38.26±6.04)mg/m2,Cu膜组β2-m的吸附清除量极低,仅(1.90±1.78)mg/m2,明显低于其他组(P<0.01).单位面积β2-m吸附清除量与洗脱量呈正相关,r=0.832(P<0.001).结论PAN、PMMA、PS膜吸附能力较Cu膜强,对β2-m、IL-1β、TNF-α和ET均有吸附作用,不同透析膜对不同物质的吸附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7.
白细胞去除术联合药物治疗高白细胞性白血病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高芳  黎纬明  何静 《护理学杂志》2005,20(17):16-17
对46例高白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采用白细胞去除术联合化学药物治疗,同时严密监测白细胞计数,注重治疗前、治疗期间及并发症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治疗3~5d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P<0.01)。  相似文献   

8.
不育男性精浆酸性磷酸酶和锌与精液参数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不育男性精浆中酸性磷酸酶和锌水平与精子密度及精子活力的关系。方法:对21例正常生育男性、169例不育男性精浆中酸性磷酸酶和锌分别进行检测,并作白细胞染色计数。结果:①不论按精子密度分组或按精子活力分组,不育各组精浆中酸性磷酸酶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不育各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不论按精子密度分组或按精子活力分组,不育各组精浆锌含量仅死精子症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③按精子密度分组,各组标本之间白细胞计数的差异用秩和检验分析,不育各组白细胞计数的平均秩次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01);按精子活力分组,不育各组精浆白细胞计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死精子症组除外(P>0.05)。④精浆中酸性磷酸酶及锌含量均与白细胞计数不相关(r=0.088,P=0.162;r=0.119,P=0.057)。结论:精浆中酸性磷酸酶水平下降和白细胞增多均可导致精子密度和精子活力降低,可作为男性不育的诊断指标;不育患者精浆中锌离子水平虽然低于正常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肉膜下间隙行睾丸鞘膜切除对减轻术后阴囊肿胀的效果。方法76例成人鞘膜积液病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8例,采用经肉膜下间隙行睾丸鞘膜切除术;对照组38例,采用传统的睾丸鞘膜翻转术。比较两组病人术前、手术结束时、术后3d、5d的阴囊周长值及术后完全恢复的时间。结果两组术前及手术结束时阴囊周长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研究组术后3d、5d阴囊周长值分别为(21.73±1.94)cm和(20.80±1.88)cm,较对照组的(24.29±1.68)cm和(23.09±1.70)cm明显降低(P<0.01),且研究组术后完全恢复时间为(27.58±12.00)d,较对照组的(73.03±19.03)d明显缩短(P<0.01)。术后对照组发生阴囊血肿3例,经切口引流治愈,研究组无阴囊血肿发生。结论与传统的睾丸鞘膜翻转术相比,经肉膜下间隙行睾丸鞘膜切除术能显著减轻术后阴囊肿胀,避免阴囊血肿发生,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4种不同膜材料透析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 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入选,进行前瞻、随机、对照、队列研究。在基线水平所有患者均应用聚砜(PS)膜透析器透析至少3个月,随后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配入3个不同膜材质透析器组:聚醚砜膜(PES)组、三醋酸纤维素膜(CTA)组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PMMA)组,观察6个月。透析器无复用,在不同的时间点测定生物相容性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 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1β、IL-13、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在不同组之间及分组前(0)、3、6个月透析前后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透析过程中,血补体C3a、C5a水平均先升后降。PMMA组在0个月时透析0 min、15 min、240 min补体C3a为(117.92±35.99)、(183.09±57.02)、(135.20±43.08) μg/L;在3个月时分别为(96.11±30.84)、(141.48±50.70)、(115.38±37.49) μg/L;在6个月时分别为(85.05±17.28)、(146.31±41.07)、(116.69±32.95) μg/L,0个月分别与3个月、6个月间C3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3个月时PMMA组透析0 min、15 min、240 min C5a为(60.59±19.07)、(85.30±23.50)、(72.74±28.97) μg/L,PES组透析0 min、15 min、240 min C5a为(74.70±18.70)、(98.85±27.78)、(83.96±27.87) μg/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白细胞计数(WBC,×109/L)在透析过程中先降后升。PMMA组WBC 0个月、3个月、6个月的透析0 min为(5.60±1.42)、(6.02±1.36)、(6.45±1.29)(均P < 0.05);15 min为(4.44±0.98)、(2.32±1.11)、(2.20±1.42)(均P < 0.01);0个月、6个月的透析30 min为(5.64±1.22)、(4.74±1.35)(P = 0.026);60 min为(5.97±0.82)、(6.82±1.58)(P = 0.39);240 min为(7.41±1.87)、(8.44±1.61)(P = 0.001);3个月、6个月的透析240 min为(7.53±2.31)、(8.44±1.61)(P = 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4种膜材料透析器生物相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缓释bFGF胶原膜修复猪胆管缺损的效果。方法中华实验用猪28只,雌雄不限,体重15~30 kg;根据处理方法不同,将其随机分为3组,其中实验组12只,空白对照组12只,正常对照组4只。正常对照组不作处理;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制备胆管壁缺损模型(长2 cm,宽1/3~2/3胆管周径)后,分别采用2.0 cm×1.0 cm×0.5 mm缓释bFGF胶原膜和空白胶原膜缝合修复。术后观察实验动物存活情况,并于术后1、2、3个月检测肝功能变化,处死动物后行大体观察;取胆管组织经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及黏膜下腺体计数;术后3个月行经胆囊胆管胆道造影观察。结果术后实验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术后1个月实验组及空白对照组腹腔粘连均较严重,随着时间延长,实验组粘连较空白对照组明显缓解。肝功能检测示,除ALP在术后2、3个月实验组及空白对照组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外,其余各指标,如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和白蛋白术后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示,实验组胆管腺体再生和上皮再生速度快于空白对照组,2个月即完成胆管上皮覆盖,3个月与正常对照组相似,相应组织水肿和炎性浸润均较空白对照组轻。术后1个月实验组黏膜下腺体计数及MVD值均显著高于两个对照组(P<0.05),2个月后下降并稳定于正常对照组水平;空白对照组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术后1、2个月显著低于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3个月时达到并稳定于正常对照组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黏膜下腺体计数与MVD之间均成正相关(P<0.01)。术后3个月造影显示,实验组、空白对照组均无胆管扩张及结石形成。结论缓释bFGF胶原膜可通过促进新生血管再生等方式促进猪胆管缺损愈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寻找可以预测患者在经皮肾镜碎石术后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进展为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间156例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并发感染并发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可能导致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围手术期危险因素与只发生SIRS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156例患者中的135例仅发展为SIRS,其余21例患者均发展为尿源性脓毒血症。尿源性脓毒血症组术前尿亚硝酸盐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石直径大(P=0.015),手术时间长(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尿亚硝酸盐(OR=10.570,P=0.025),结石大小(OR=11.512,P=0.009)和术后血白细胞减少(OR=0.009,P<0.001)。在尿激酶休克前3 h内白细胞计数阈值为2.98×10^9/L。白细胞计数预测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5%和92.6%。结论术前尿亚硝酸盐、结石大小和术后白细胞计数与PCNL术后的尿路感染性休克相关。可将PCNL后3 h内白细胞减少低于2.98×10^9/L,可作为尿路感染性休克的预测指标。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性休克,应在PCNL后3 h内测量白细胞计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行甲状腺系膜切除术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173例PT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两组,常规组98例,术中行常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系膜组75例,术中行甲状腺系膜切除术清扫中央区淋巴结。使用统计软件SPSS 24.0分析,围术期指标、甲状旁腺素(PTH)、血钙等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复发转移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 PTH及血钙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且常规组较系膜组均更低(P<0.05);常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4%明显高于系膜组9.3%(P<0.05);术后平均随访12.7个月,术后3个月内,所有患者PTH均恢复正常,无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及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随访期内常规组复发转移率为5.1%,系膜组为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TC手术中,通过甲状腺系膜切除术清扫中央区淋巴结,具有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更好地保护甲状旁腺功能,避免血钙水平过度下降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过去,由于设备限制及糖尿病人透析后失明、截肢及早死发生率高,糖尿病人进行长期透析[LTD]者少。随透析疗效的改善,糖尿病成为LTD患者的常见病。作者对1966年1月至1982年4月间行LTD的369例糖尿病人作了4年以上的随访。其中Ⅰ型233人,Ⅱ型136人,血透(HD)95%,腹透(CAPD)5%。后5年较前5年参加透析者年龄大,由37.5±8.8增至59.5±12.4(P<0.0001),结果:1976年前后比较,4年生存率(分别为24%和43%,P<0.01)及7年生存率(分别为2%和20%,P<0.02)均改善。死因:与无糖尿病者大致相同。心血管病51%,感染14%,停透24%,其它11%。1976年前后比较心血管病死亡率由63%降至43%,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液pH值测定在慢性前列腺炎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EPS)的酸碱度(pH)值在鉴别Ⅲa和Ⅲb前列腺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84例(Ⅲa组39例,Ⅲb组45例)临床资料,按CPSI对疼痛症状(CPSI-P)和排尿症状(CPSI-U)分别评分,并测定EPS中pH值、白细胞计数和尿酸(UA)浓度。结果:Ⅲa和Ⅲb两组患者.EPS中的pH值(7.5±0.4 vs 6.3±0.3,P<0.05)、白细胞计数(17.4±7.5 vs 3.4±2.6,P<0.05)和UA浓度(328.4±78.2 vs 486.0±81.9,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EPS中的pH值与UA浓度呈负相关,与EPS中的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结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Ⅲa和Ⅲb患者的EPS中不仅白细胞计数,而且pH值和UA浓度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Ⅲa患者pH值高,UA浓度低;Ⅲb患者pH值低,UA浓度高。EPS中的pH值检测简单易行,有助于鉴别Ⅲa和Ⅲb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两家医院接受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治疗的358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情况,分为吻合口漏组与无吻合口漏组,吻合口漏组有52例(14.53%)患者存在吻合口漏现象,306例为无吻合口漏组。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各类别中患者占比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吻合口漏形成的单、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营养状况(≥3分)、吻合口距肛门距离(<5 cm)、术前贫血及术前血清白蛋白(<35 g/L)为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0岁)、营养状况(≥3分)、吻合口距肛门距离(<5 cm)、术前贫血及术前血清白蛋白(<35g/L)等,可对患者术后的恢复状况造成不良影响,显著提高了患者发生吻合口漏发生率,不利于患者术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生物半透膜包裹胰岛样细胞团(ICCs)的免疫隔离效果。方法 分离培养SD大鼠的ICCs,用生物半透膜包裹,体外观察半透膜的通透性,并将包囊后的ICCs植入犬大脑实质内,术后1个月和2个月以光镜和电镜观察移植物和周围脑组织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移植物内的胰岛B细胞。结果 半透膜包囊在整个体外实验过程中无破损,淋巴细胞及其它血细胞成份不能透过半透膜,而葡萄糖和胰岛素能迅速弥散透过半透膜囊。移植后2个月,移植物内无多形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团状浸润,免疫组化染色证明移植物内有胰岛B细胞存在,周围的脑组织仅有轻度的胶质细胞增生和水肿。结论 半透膜包裹ICCs结合免疫特赦部位移植的方法对克服异种胰岛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气固肾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ⅢA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90例仅服用左氧氟沙星治疗4周,治疗组90例采用益气固肾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NIH-CPSI评分及前列腺按摩液中白细胞计数。结果:两组治疗后NIH-CPSI评分及前列腺按摩液中白细胞计数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或0.05);治疗组治疗后NIH-CPS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前列腺按摩液中白细胞计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气固肾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可明显提高ⅢA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膜诱导技术分期治疗成人长骨慢性血源性骨髓炎(CHO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采用膜诱导技术分期手术治疗的22例四肢长骨CHOM患者资料。男18例,女4例;年龄16~56岁,平均31.8岁;病程0.6~42.0年,平均18.4年;Cierny-Mader解剖学分型:Ⅰ型4例,Ⅲ型6例,Ⅳ型12例。患者一期彻底清创后放置抗生素骨水泥填充骨缺损;感染控制后二期取出骨水泥,植骨修复骨缺损。随访观察骨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和比较一期手术前、二期手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感染控制情况[包括局部红肿、流脓、疼痛等临床表现及血液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以评估疗效。结果一期清创后骨缺损的体积为54~176 cm^(3)(平均90.9 cm^(3))。所有患者术后获20~51个月(平均30.1个月)随访。均获骨缺损愈合,骨愈合时间4~11个月(平均6.6个月)。其中3例髂后上棘取骨处感染,1例供区疼痛,经对症处置后缓解。1例术后7个月摔倒,骨缺损部位骨折、钢板断裂,经再次手术后骨愈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伤口无红肿、流脓等症状,二期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白细胞计数[(5.70±1.57)、(5.65±1.58)×10^(9)/L]、CRP[(7.56±2.57)、(7.25±3.83)mg/L]、ESR[(9.64±2.90)、(10.55±5.23)mm/h]均较一期术前[(8.24±2.18)×10^(9)/L、(49.54±19.56)mg/L、(42.68±13.77)mm/h]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期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膜诱导技术分期治疗成人四肢长骨慢性血源性骨髓炎能够有效控制感染,实现骨缺损修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患者经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L)后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FURL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157例,分析患者的治疗结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患者是否并发SIRS将其分为SIRS组(n=31)和非SIRS组(n=126),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ASSO-Logistice回归分析模型,通过Nomogram对模型进行可视化处理,并对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度进行验证评价。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P=0.O10),结石平均大小(P<0.05),术前尿白细胞计数(P<0.05),手术时间(P<0.05)和术后结石细菌培养(P<0.05)在两组患者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上因素均为患者并发SIRS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Nomogram并发SIRS风险预测模型区分度好,与实际观测值的一致性较高。结论女性、结石较大、术前尿白细胞计数高、手术时间较长、术后结石细菌培养为阳性为上尿路结石患者FURL后并发SIR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