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Weng X  Li L  Qiu G  Li J  Tian Y  Hen J  Wang Y  Jin J  Ye Q  Zhao H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9):669-672,T002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6例TKA术后感染患者。感染发生时间为TKA术后1个月-11年,2例为早期感染,4例迟发性感染,平均4年2月。其中骨关节炎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单纯清创、抗感染治疗3例;清创、一期假体再置术1例;清创、二期假体再置换术1例;关节融合术1例。结果:在3例单纯清创、抗感染治疗中,1例经5次清创后痊愈,1例2次清创后感染未控制,改行关节融合术,1例3次清创,感染未愈;2例关节再置换术病例痊愈,功能恢复满意;2例关节融合术后痊愈。所有病例平均随访4年,除1例失去随访外,其余感染均未复发。结论: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可行的治疗包括:单纯清创、抗感染治疗;清创、一期或二期假体再置换术;关节融合术等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应证,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通常根据感染的来源和发生的时间来分类,分类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深部感染的处理方法及疗效。方法2004年1月-2010年1月,收治TKA术后深部感染患者32例(32膝)。男13例,女19例;年龄52~79岁,平均64.6岁。TKA手术距发生感染时间为3周~10年。膝关节功能采用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为(104.6±9.1)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7.8±1.4)分。急性感染3例行关节切开清创后持续冲洗;急性血源性播散感染3例于关节镜下清创;慢性感染26例,其中行关节切开清创后持续冲洗9例,抗生素骨水泥隔体植入4例,二期翻修12例,抗生素保守治疗1例。结果急性感染者治疗均失败,急性血源性播散感染者1例治疗失败,慢性感染者7例清创及1例保守治疗失败;均经对症治疗后治愈。3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8年,平均4.6年。末次随访时KSS评分为(158.4±8.3)分,VAS评分为(4.1±0.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再感染3例,均为二期翻修患者。结论TKA术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急性感染切开清创成功率低;急性血源性播散感染可试行关节镜下清创;慢性感染二期翻修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但远期存在再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总结带抗生素可活动关节骨水泥间隔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早期经验。方法2004年6月至2005年4月,采用二期翻修术治疗5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男1例,女4例;年龄57~75岁,平均67岁。一期手术彻底清创,取出假体,置入带抗生素可活动关节骨水泥间隔物。术后患者早期部分负重,关节屈曲活动。术后选用敏感抗生素静脉滴注6周,感染控制后再植入高限制性假体。结果患者中3例基础病因为类风湿关节炎,其中2例长期服用激素;余2例基础病因为骨关节炎,都有糖尿病。所有患者术前都曾出现过窦道,其中2例有窦道封闭现象。所有患者均未发现与骨水泥间隔相关的骨折、脱位及不稳定。两次手术间隔期为12~20周,平均15周。在间隔期,5例患者都能扶拐行走和屈曲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为95°,平均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societyscores,KSS)81分。再植入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0个月,目前尚未发现复发和新的感染。结论采用带抗生素可活动关节骨水泥间隔可以成功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在间歇期能保留关节活动度,最终可有效处理感染并使再植入手术更加方便。  相似文献   

6.
背景:膝关节外翻畸形是关节外科的治疗难点,在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时难度远大于膝内翻畸形。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外翻膝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方法:2012年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膝外翻患者(外翻角大于>15°),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假体及手术入路。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年KSS评分、WOMAC评分、外翻角,采用EQ-5D评价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健康状况。结果结果:共纳入62例患者(86膝),术后随访13~32个月,平均16个月。KSS临床评分由32.5分提高到92.4分,功能评分由34.5分提高到88.5分,WOMAC评分由60降到15,EQ-5D由0.42改善到0.86。术后X线提示胫骨与股骨解剖轴夹角(anatomic valgus angulation,AVA)2°~8°,平均为6°,膝关节外翻畸形均得以矫正。腓总神经损伤1例,在术后3个月恢复。伤口感染、皮肤坏死1例,经清创皮瓣覆盖、二期翻修治愈。无明显深静脉血栓事件、无髌骨脱位等情况发生。结论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严重外翻畸形效果满意,但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假体、手术入路及松解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运用可活动关节间隔垫技术治疗有内科基础病及局部窦道形成的严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2年1月至2008年3月,1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延迟感染患者,男3例,女7例;年龄23~73岁,中位年龄67岁.患者均采用二期再置换手术治疗:第一期手术,取出假体、彻底清创,并植入含抗生素的可活动间隔垫,切除窦道,封闭原窦道口.术后予以积极抗感染和功能康复治疗.待感染控制后行第二期手术,取出可活动间隔垫,植入新的关节假体.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以及膝关节活动度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1例患者治疗期间血糖控制不佳,一期手术后感染未得到控制而行关节融合术,另外9例患者感染均获治愈.随访时间24~90个月,平均50个月.随访期内无一例发生感染复发及并发症,患者无膝周肿痛等不适主诉.术前患膝HSS评分32~63分,平均48分;二期手术前HSS评分62~91分,平均79分;末次随访时HSS评分74~95分,平均89分.术前、二期术前以及二期术后患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分别为0、80%和100%.术前膝关节活动度为13°~70°,一期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为8°~93°,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为3°~110°.结论 可活动关节间隔垫技术是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严重感染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在控制感染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关节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iency and safety of articulating spacer for severe infected knee arthroplasty in patients with medical comorbidities and local sinus tracts. Methods Ten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medical comorbidities (rheumatoid arthritis, diabetes mellitus, etc) or local sinus tracts,who were complicated with late infected TKA,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All the patients underwent twostage revision using articulating spacers. All of the patients were debridement thoroughly and followed by implantation of an antibiotic-loaded cement articulated spacer. Two-stage revisions were not followed untill the infection were controlled. 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 knee scoring system and range of motion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outcomes. Results One patient underwent knee fusion because the infection was not controlled after first-stage surgery. The other 9 patients had no evidence of infection. The mean follow-up was 50 months (range, 24-90 months), no recurrent infection developed for these 9 patients. The mean modified HSS score had improved from 48 points (range, 32-63) before the resection surgery to 79 points (range,62-91) at the end of the spacer period. At the latest follow-up, the modified HSS score averaged 89 points (range, 74-95). The good and excellent rate was 0, 80% and 100%,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range of motion had increased from 13°-70° preoperatively to 8°-93° prior to the revision. And at the latest follow-up, the range of motion averaged 3° to 110°. Conclusion The delayed two-stage revision using an articulating spacer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ally infected TKA characterized by simple, good reproducible, high rate of infection control, better joint function after surgeries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正常情况下切口局部皮温变化规律,为鉴别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有无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68例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各时间段双膝关节皮温的监测并统计分析。结果获随访60例,时间48~56周。初次全膝置换术后患侧膝关节切口局部皮温升高,双侧皮温差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双膝平均皮温差:术后第3天为(2.9±0.9)℃,第6天为(2.7±0.8)℃,第9天为(2.6±0.8)℃,第12天为(2.5±0.7)℃,第4周为(2.3±0.7)℃,第12周为(1.8±0.7)℃,第24周为(1.2±0.6)℃,第36周为(0.5±0.3)℃,第48周为0.0℃。结论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正常情况下患侧膝关节皮温较对侧会升高。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两侧的温差会逐渐降低,至术后36周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8周患侧皮温一般恢复正常。若手术区皮温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应引起重视,需进一步检查以排除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及三维打印技术制作个性化骨水泥间隔器治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03—2012-03,采用一期置入个性化制作的骨水泥间隔器、二期翻修重建术治疗8例TKA术后感染。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发现与骨水泥间隔器相关的骨折、脱位及不稳定。2次手术间隔期为12~20周,平均15周。患者在间隔期均能扶拐行走,屈膝无明显受限,活动度90°~120°,平均100°。间隔期膝关节功能KSS评分平均81分。二期翻修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5个月,未发现感染复发与新的感染。结论个性化制作的骨水泥间隔器与原假体取出后的腔隙完美匹配,并且能最大程度保留术后关节的活动度,治疗TKA术后感染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关节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严重膝外翻患者39例(43膝)采用髌旁内侧入路、常规截骨、选择性的外侧软组织松解、安装后稳定型假体或半限制型假体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前后测量股胫角(FTA)、检查膝关节活动度并行KS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2个月。FTA由术前的17°~38°(26.3°±2.3°)降低至1°~7°(4.2°±1.6°),P0.05;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62°~91°(63.7°±4.1°)提高到102°~120°(106.9°±5.1°),P0.05;KSS评分由术前的17~39(23.8±2.5)分提高到83~97(88.6±4.1)分,P0.05。结论采用髌旁内侧入路、常规截骨、选择性的外侧软组织松解、安装后稳定型假体或半限制型假体实施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外翻畸形的患者,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患者膝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感染的诊断仍然是一个挑战。完整的诊断流程十分重要,术中组织培养是目前检测TKA后感染的金标准。采用~(111)铟-同位素标记白细胞(~(111)In-WBC)的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CT结合~(99m)锝-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或~(99m)Tc-硫胶体骨髓图像检查,能有效提高检出率;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的检出敏感性较高,花费时间较短;基于rRNA的逆转录定量PCR(RT-qPCR)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均较高,信号维持可探测水平时间较长;关节穿刺检查与术中冰冻组织切片检查虽尚无统一标准,但对于明确致病菌种的作用仍巨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膝外翻畸形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应用个体化软组织平衡技术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方法。方法膝外翻患者,术前X线测量股骨和胫骨解剖轴线夹角(FTA角),根据膝外翻畸形Keblish分级(轻度<15°;中度15°~30°;重度>30°),分为轻、中、重三级并认真评估患者软组织状况。软组织平衡术分为三步,第一步切开关节囊前行髂胫束苹果派样延长,第二步自胫骨结节骨膜下松解骼胫束止点和外侧副韧带,第三步自股骨侧松解外侧副韧带及后外侧关节囊。手术方法采用髌旁外侧入路,不同分级个体化的应用上述3步软组织平衡方法行TKA手术。术后测量FTA角,术后定期随访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价标准KSS评分及功能评分与术前比较,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2008年1月~2011年12月,20例(23膝)膝外翻患者,Keblish分级轻度8例8膝,中度7例10膝,重度5例5膝;轻、中、重三级患者应用个体化的软组织平衡方法实施TKA手术;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术前术后FTA角及KSS评分、功能评分结果经SPSS14.0统计学软件做配对样本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部患者术后外翻畸形均得到完全矫正,关节稳定性良好。结论膝外翻畸形TKA术中选择个体化的软组织平衡方案,可以有效地矫正软组织失衡而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同时又可以避免矫枉过正导致术后关节不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外翻膝中的手术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3月~2008年9月,对14例16个外翻膝行膝前正中、髌旁内侧入路,常规截骨、外侧软组织松解,后方稳定型假体或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男3例,女11例,平均年龄60.5岁(45~77岁).经过随访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屈伸活动度、KSS评分、膝关节X线情况来评估手术临床效果.[结果]术后平均随访42个月(24~54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度由术前平均82°(伸直0°~屈曲120°)提高到术后120°(伸直0°~屈曲150°);KSS评分:临床评分由术前平均43分(10~65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3.9分(70~100分),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52.9分(30~70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9.3分(75~100分);胫股角由术前平均16.5°(8°~30°)改善纠术后平均7°(5°~10°),膝外翻畸形得到良好的矫正.随访中无深静脉血栓、膝关节感染、髌骨半脱位或脱位并发症发生.[结论]膝前正中、髌旁内侧入路,常规截骨、外侧软组织松解,后方稳定型假体或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的TKA治疗外翻膝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带抗生素可活动关节骨水泥间隔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从2008年6月至2011年5月,采用一期可活动关节骨水泥旷置术+二期人工关节翻修术治疗7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其中男2例,女5例;年龄52~73岁,平均62岁。一期手术彻底清创,取出假体并置入自制带抗生素可活动关节骨水泥间隔假体。术后患者早期部分负重,关节主动及被动屈伸活动,选用敏感抗生素静脉滴注6~8周,待感染控制后二期再置入翻修假体。结果 7例患者平均骨水泥旷置13周(11.5~14.2周),其中5例患者不需要任何帮助行走,2例需要手仗辅助行走。经二期翻修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9~22个月),未发现感染复发及新的感染,伤口愈合良好,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scores,KSS)85分(77~90分),功能评分91分(85~94分),活动度为120°(113~135°)。结论采用带抗生素可活动关节骨水泥间隔假体能够保留部分关节活动度,有效控制感染,为二期再置换假体提供良好的膝关节结构和功能条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早期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初次行TKA的膝骨关节炎2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有无糖尿病分为两组,非糖尿病组138例,糖尿病组114例.比较两组膝关节肿胀、疼痛程度,评价膝关节...  相似文献   

16.
虽然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膝骨关节炎的首选方法,但大量研究发现术后仍存在疼痛、关节不稳定、翻修率高等问题,其中软组织失衡是导致这些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近些年,压力传感器系统被引入以解决上述问题,但其临床疗效尚存争议。该文就压力传感器辅助TKA的优势及局限性,以及与机器人系统联合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软组织平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组织平衡(soft tissue balance)是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的重要环节,其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术后膝关节的稳定性及功能。随着国内TKA的广泛开展,人们对软组织平衡的认识逐渐加深。  相似文献   

18.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外翻畸形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膝外翻畸形患者施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1年7月至2008年6月收治膝外翻畸形患者25例29膝,男5例,女20例;年龄55-75岁,平均64.3岁。手术采用髌旁内侧入路,模具引导下截骨,按Whiteside方法进行外侧软组织松解,采用后方稳定型假体。对比手术前、后股胫角变化,采用KSS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1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深静脉血栓,经溶栓治疗后症状消失。全部患者获12-48个月随访,无感染、腓总神经损伤、髌骨脱位、膝关节不稳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平均股胫角(7.42±1.80)°,KSS临床评分(82.47±5.38)分,功能评分(86.47±4.83)分,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外翻畸形施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术中正确截骨,合理软组织松解,保持髌骨良好运行轨迹,防止腓总神经损伤,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保留假体清创联合局部关节腔注射万古霉素治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我院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应用保留假体清创联合局部万古霉素治疗的24例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14例;年龄56~79岁,平均(64.1±7.2)岁。外院感染22例,本院感染2例。病程12~28 d,平均(20.3±2.4)d。记录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的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复发以及并发症情况,采用简易Likert量表法进行患者满意度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41个月,平均(27.8±5.8)个月。手术成功率87.5%(21/2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7%(4/24)。本组病例术前KSS评分(52.3±9.8)分、HSS评分(54.7±10.3)分,末次随访分别为(83.4±18.0)分、(90.6±14.5)分,末次随访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前VAS评分为(6.3±1.8)分,末次随访降至(1.1±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简易Liket量表,患者术后满意度为83.3%(20/24)。结论保留假体清创联合局部万古霉素治疗人工全膝关节术后早期感染是安全有效的,能够显著降低疼痛、提高膝关节功能,并有着较高的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生物材料和生物力学的不断发展,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已成为一种治疗多种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可以彻底缓解患者疼痛,最大限度恢复关节功能。术后感染是TKA最严重的并发症,术后感染使膝关节内解剖结构改变、骨缺损、软组织挛缩等,增大了膝关节翻修手术的难度,治疗十分棘手。TKA术后感染率在1%~3%[1],往往要经历长期的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