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近日,河南省发布强筋中强筋及弱筋小麦品种清单,包括67个强筋中强筋小麦品种和7个弱筋小麦品种。强筋中强筋小麦品种(67个):新麦26、郑麦366、丰德存麦5号、藁优5218、中麦578、郑麦7698、西农511、周麦36号、郑麦379、西农979、郑麦119、郑麦583、囤麦257、郑麦101、烟农999、郑麦158、丰德存麦21、郑麦369、怀川916、西农20、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小麦品种抗倒春寒能力与其柱头活力及花粉活性间的关联性,以5个黄淮麦区主导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杂交时互为母本和父本,去雄后1、3、5、7、9天进行饱和授粉,成熟收获后统计各杂交组合的杂交结实率,以各品种作为母本、父本时的平均杂交结实率分别代表该品种柱头活力及花粉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当5个小麦品种为母本时:平均杂交结实率由高到低依次是‘周麦18’、‘百农207’、‘西农979’、‘良星99’和‘偃师4110’,‘周麦18’的平均杂交结实率最高为72.13%,柱头活力最强;‘百农207’的平均杂交结实率居第2位,与‘周麦18’的平均杂交结实率差异不显著;‘周麦18’的平均杂交结实率与‘西农979’、‘良星99’和‘偃师4110’的平均杂交结实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当5个小麦品种为父本时:平均杂交结实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百农207’、‘周麦18’、‘偃师4110’、‘西农979’和‘良星99’,‘百农207’的平均杂交结实率最高为72.00%,花粉活性最强;‘周麦18’的平均杂交结实率居第2位,与‘百农207’的平均杂交结实率差异不显著;‘百农207’、‘周麦18’的平均杂交结实率与‘偃师4110’、‘西农979’和‘良星99’的平均杂交结实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品种管理的需要,及时准确掌握小麦新品种的抗病性、抗逆性、适应性和丰产性,为陕西省户县小麦品种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在陕西省户县三旗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对引进的一批小麦新品种集中进行品种试验,通过试验筛选出适宜我县生产的优质、高产、抗逆的小麦新品种,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种植。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品种豫麦25、周麦23、豫麦41、小偃22(对照1)、九麦2号、泛麦5号、洛麦21、洛麦23、西农979(对照2)、百农207、豫麦58、中原98—68、浚麦99—7、同周麦916、陕麦139、秦农142、中育6号共17个品种。  相似文献   

4.
江淮平原小麦主栽品种茎秆抗倒性能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江淮平原8个小麦主栽品种为材料,分析不同品种的茎秆抗倒性能及其产量。结果表明,烟农19,郑麦004,平安6号和周麦22在全生育期内未发生倒伏,偃展4110,新麦18和皖麦50在乳熟期发生1度(茎秆与地面夹角为75°~45°)轻微倒伏,而皖麦19在乳熟期发生2度(茎秆与地面夹角为45°~20°)倒伏,倒伏率为17.62%。皖麦19的株高、重心高度、基部节间长度及其干物质输出率均高于未倒伏品种和轻微倒伏品种,不利于其抗倒伏。烟农19的株高和重心高度适中,基部节间机械强度较大,干物质在乳熟前输出较慢,乳熟后迅速分解输出,有利于茎秆抗倒和产量提高。因此,江淮平原兼顾高产和抗倒的小麦品种为烟农19和周麦22。  相似文献   

5.
选取了河南地区主栽的30个小麦品种进行条锈病抗病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各小麦品种对条锈病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参试品种中,许农7号对条锈病表现近免疫;许科718、泛麦8号、郑麦103、太空6号、矮抗58、百农4199、中麦175、豫教6号、许农5号、西农189、西农811、豫农949等12个品种对小麦条锈病表现高抗;华育198、秋乐2122、周麦27、百农418、横麦136、周麦22、偃细9433、豫农035、偃高21、周麦21、丰德存12号、百农207、运旱115等13个品种对小麦条锈病表现中抗;郑麦379、豫麦49、开麦20等3个小麦品种对小麦条锈病表现中感;遂选101表现高感。对小麦条锈病抗性的不同,有可能导致生产上小麦条锈病大流行,选育推广抗病品种有利于预防小麦条锈病的大面积发生。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抗倒小麦品种周麦22的茎秆生长特性,为抗倒小麦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生育期基本一致的4个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小麦品种节间生长特性、茎秆机械强度和倒伏指数的差异。结果表明:4个小麦品种的株高、穗下节间长无明显差异。但周麦22基部第二节间长相对较短,节间壁较厚,节间粗度小,同时,周麦22基部第二节间鲜物质密度和干物质密度最大,均与洛麦21、新麦18差异达显著水平。对茎秆机械强度和倒伏指数分析表明,周麦22茎秆机械强度最高,倒伏指数最低,与其他3个品种差异显著。对其茎秆生长特性与倒伏指数相关性分析表明,基部第二节间干重和干物质密度对周麦22号抗倒性影响最大,基部第二节间干重和干物质密度增大可以增强周麦22的抗倒能力。  相似文献   

7.
应用种衣剂能达到良种标准化、加工机械化、播种精量化、栽培管理轻型化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廊坊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使用种衣剂.在玉米、小麦、棉花和蔬菜上见到成效。玉米种植面积17.8万hm^2.种衣剂应用面积8万hm^2.占46.2%.对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效果达80%以上。小麦种植面积约11万hm^2,种衣剂应用面积约1万hm^2.占9.1%.对小麦锈病防治效果达80%.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为60%以上:  相似文献   

8.
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的主要品种有济麦19号、济南17号、烟农19号和莱州95021。这4个新品种分别由山东省农科院、烟台市农科所和莱州农科院育成。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具有综合性状好、品质好、丰产性好、抗逆性较强、产出效益高等优点。为加速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的推广,2000年国家科技部下达了“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课题,2年来推广面积为16.76万hm^2,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其配套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9.
对2020—2021年度河南省主要推广小麦品种(郑麦379、百农4199、百农207、西农511、新麦26、周麦36号、郑麦1860、中麦578、平安11号、丰德存麦5号)进行评价,针对北部麦区、中南麦区、东部麦区、南部麦区、旱作麦区提出2021—2022年度小麦品种布局利用意见,针对北部强筋麦区,中南部强筋、中强筋麦区,豫南沿淮弱筋麦区提出优质专用小麦品种适宜种植区域与布局意见,以期为全省小麦丰产稳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1材料与方法1.1参试品种参试品种共12个,分别为衡观35、许农5号、周麦22、新麦18、洛麦21、洛麦22、许科1号、郑麦366、豫农949、郑麦9023、周麦23,以当地主推小麦品种豫麦70为对照。  相似文献   

11.
黄淮南片小麦新品种(系)产量稳定性与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为小麦新品种审定,特别是为其今后的市场推广提供了参考依据。利用R语言统计模型,分析2016—201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小麦区试试验结果,评价17个冬小麦品种稳定性和适应性。单变量参数分析显示,‘新麦35’、‘周麦36’、‘中育1220’、‘郑麦103’和‘泛育麦17’的CV值较小,表明这5个品种静态稳定性较好;‘新麦35’、‘周麦18’、‘泉麦31’、‘郑麦16’、‘周麦36’和‘郑麦103’的Shukla变异系数较小,表明这6个品种平均动态稳定性好;‘新麦35’、‘郑麦103’、‘周麦36’、‘郑麦16’和‘禾丰3号’的Pi值小,说明这些品种产量高且试点间稳定性好,普遍适应性强。‘新麦35’、‘郑麦103’和‘周麦36’在各个试点的适应性和稳定性较好,适于黄淮南片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正>1品种选择适宜黄淮南片种植的小麦品种一般要求以半冬性品种为主,弱春性品种为辅。主要有烟农19、皖麦52、皖麦53、华成3366、连麦2号、济麦22,周麦18、淮麦28等品种。2播种前准备2.1种子质量所选用的小麦种子质量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才能保证苗齐苗匀。2.2种子处理用小麦专用拌种剂对小麦进行拌种或选购已经处理过的麦种,能杀死种子所带病菌,提高出苗率。  相似文献   

13.
<正>为更好地服务三农,给生产上推荐优秀、高产、广适的小麦品种,以金禾9123、AK58、周麦16、周麦18、周麦22、济麦22、漯麦9号、郑育麦9987等8个品种做大区对比试验。现将试验观察结果汇报如下,供各地在小麦生产用种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灰色系统理论在小麦新品种综合评判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对2005年国家小麦新品种展示的17个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矮抗58表现最优,温麦19号、周麦18、豫麦49-198、温麦18、郑麦004和濮麦9号也优于对照,其他品种较差,综合评判结果与各参试品种的生产实际表现基本一致.该分析方法为品种的综合评价提供了更直接的量化指标,对作物新品种的审定、筛选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三年多点区试表明,新麦26号高产、稳产、适应性好,比对照新麦18平均增产1.94%,较对照周麦18号增产0.45%,两年区试混合样化验面粉稳定时间平均27.3min。分蘖力较强,穗粒数多,成穗率高,产量三要素协调,达到国家优质强筋小麦1级标准,是一个适合黄淮南片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半冬性优质强筋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6.
2006年克山县克服了春季多雨、低温寡照、虫害等不良自然灾害.卓有成效地完成了黑龙江省国家高油高产大豆良种补贴示范推广项目工作.全县完成大豆种植面积11.2万hm^2.其中完成大豆良种补贴项目面积1万hm^2,占项目任务面积的100%.占全县大豆种植面积的8.9%.该项目面积共落实在15个乡镇122个村5825户531个地块.1万hm^2高油大豆总产2.55万t。  相似文献   

17.
1小麦种子生产量 据统计,2008年全省小麦种子生产基地面积24.86万hm^2,预计产种15亿kg。其中主导品种的种子生产量分别是:矮抗58面积2.67万hm^2,产种1.6亿kg;豫麦49-198面积2.47万hm^2,产种1.48亿kg;  相似文献   

18.
1基础条件土壤质地为中—粘土、耕层深厚、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肥力较高、耕层有机质含量在1%~2%,碱解氮在75mg/kg以上,小麦生育期降水250mm左右,有排灌条件。基地实行区域化、规模化种植,做到一村一种一世代,同一品种连片种植面积不少于350hm2。2品种选择及处理2.1品种选择选择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丰产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符合国家《专用小麦品质标准》。种子质量符合育种家种子或原原种质量标准。近两年选用的品种主要有:郑麦9023、新麦18、郑麦366、西农979、藁麦8901、豫麦34等。2.2种子处理采用晒种、种衣剂包衣、药剂拌种。在小麦病…  相似文献   

19.
《种子世界》2005,(3):15-15
安徽省农科院宣布,被命名为“杂优豆1号”的世界第一个杂交夏大豆,在该院选育成功,已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杂优豆1号”在安徽省大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为抗病、高抗倒伏、高产稳产等优势,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867.4kg/hm^2,比对照增产19.14%,蛋白质含量43.56%,脂肪含量18.96%,商品性好,示范产量达4179.0kg/hm^2。  相似文献   

20.
杂交棉具有高产、优质、抗病虫、抗逆性强、综合性状好等优点。2004年全国杂交棉种植面积达100万hm^2,占全国棉田面积的17.7%,而产量却占棉花总产的30%左右。2002年石河子棉花研究所培育出新疆第1个杂交棉新品种“新陆早14号”,该品种早熟性好,丰产性强,较大田推广种“新陆早10号”平均667m^2(旧制l亩)增产皮棉19.6kg,增产幅度达17.5%。至2004年,新陆早14号在南北疆及甘肃棉区累计推广种植0.63万hm^2。杂交棉生产制种是关键,我们根据近几年杂交制种的经验,总结出北疆杂交棉高产制种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