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简称CMV)先夭感染的致畸效应和新生儿感染的致病效应已逐步引起医学界的重视。建立准确稳定,简单易行的检测手段已成为深入开展基础研究和临床防治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尽管新方法倍出,但在诊断价值和普及可行性方面各有利弊。从患者活检组织或体液脱落细胞中检出CMV包涵体,仍然作为判定CMV感染和患有巨细胞包涵体病的重要依据。笔者对瑞姬氏一次混染法的标本制备过程加以改进,并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姚曙光  王美华 《贵州医药》1991,15(6):353-355
尿内及病变组织中检出巨细胞包涵体细胞对诊断巨细胞包涵体病有重要意义。病毒分离法证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培养细胞到一定阶段,在光学显微镜下可清楚显示在核内、浆内的巨大包涵体。此后包涵体病便成了CMV感染症的别名。近年有报告,另一种病毒感染,尿中也会出现此种细胞。表明以此种  相似文献   

3.
小儿先天性巨细胞包涵体病是一种较少见的以母体所感染的巨细胞病毒(CMV)通过胎盘主要造成胎儿神经系统损伤的宫内感染性疾病。临床可有运动、智力及行为等的异常。本文结合临床,着重探讨本病的 CT 诊断问题。  相似文献   

4.
巨细胞病毒(CMV)为双链DNA病毒,属疱疹病毒科,具有潜伏-活化的生物学特性.先天性及围产期巨细胞病毒感染(HCMV)是出生缺陷的主要病毒病因,主要导致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先天畸形.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对CMV普遍易感,故胚胎期CMV感染常常导致严重CNS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lrus。HCMV)是胎儿宫内感染最常见的病毒。存活新生儿中有0.3%~2.0%有先天性HCMV感染.其中5%为典型的CMV包涵体病,5%症状不典型,剩余的90%分娩时无症状,而其中的5%~17%将在生后4年内发展成渐进性的听力丧失和智力低下等不可逆转的损害.甚至死亡。我国每年因HCMV感染造成的先天畸形患儿约4万人。HCMV感染一般只引起亚临床感染和潜伏感染,约90%的HCMV感染妊娠妇女没有任何症状。因此,  相似文献   

6.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慧萍  王冬梅 《中国药事》2005,19(12):762-765
近年来新的抗病毒药物不断出现,但病毒性感染的发病率仍持续不衰,特别是80年代初艾滋病及其原病毒的出现,对抗病毒药物的研究开发提出了紧迫的要求.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病人往往对其他病毒感染很敏感,如单纯疱疹病毒(HSV)、巨细胞病毒(CM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等等.因此,治疗HIV感染的同时也要给予抗这些病毒的药物,这样就进一步推动了抗病毒药物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姚曙光  李一万 《贵州医药》1992,16(5):283-284
巨细胞病毒(CMV)长期被视为条件性致病病毒,受染者大多为亚临床型。对获得性感染,认为主要表现为肝病综合征。我们在对患病儿进行尿巨细胞包涵体细胞并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对少数患者作了 CMV—DNA 探针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及方法对少数表现感染症状、尿内包涵体细胞阳性病例,用南通医学院研制的地高辛素巨细胞病毒 DNA 探针,以斑点杂交法对患儿尿样作核酸杂交检测。经点样、核酸变性、中和、预杂交、杂交等阶段,最后观察硝酸纤维素膜显  相似文献   

8.
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丽娜 《江苏医药》2005,31(2):140-14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常发生于病毒感染后,目前发现人类巨细胞病毒(CMV)、人细小病毒(B19)、风疹病毒等感染后均有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CMV感染相关性ITP的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定论。为探讨ITP与CMV活动性感染的关系,2001年11月~2003年11月,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6例ITP患儿进行了尿CMV-DNA序列的测定,同时进行了CMV-IgM的检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李霄  陈贻骥 《儿科药学杂志》2010,16(2):58-60,I0002
巨细胞病毒肺炎是由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ous,CMV)引起的先天或后天获得性感染并出现肺炎相应症状体征的疾病.现就新生儿CMV肺炎实验室诊断、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巨细胞包涵体病是人巨细胞病毒(HCMV或CMV)所引起的先天性或获得性感染。本病特征性病变是受染细胞体积增大,胞核和胞浆内出现包涵体,病变细胞可见于全身组织、脏器,出现相应症状[1]。轻者出现隐形或亚急性临床感染,免疫缺陷者症状较重,甚至死亡。此病的传播途径,除先天性感染由胎盘传播至胎儿外,后天获得性感染主要由母乳传播、输血传播、体内隐形的CMV被激活、密切接触者由患儿的分泌物传播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2010年长春市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2010年长春市儿童医院就诊的147例伴有黄疸或不明原因低出生体重等疑似病例,进行尿液标本中巨细胞病毒(CMV)DNA检测,并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该组婴幼儿CMV感染率为39.46%(58/147);感染平均年龄为6.2月龄,其中6月龄内为82.76%(48/58);CMV感染主要临床表现有黄疸(51/58)87.93%、贫血(RBC<3.5×1012)70.69%(41/58)、转氨酶增高84.48%(49/58)、低出生体重儿(9/58)15.51%.结论婴幼儿黄疸及低出生体重儿应重视CMV感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抗感染药学》2017,(1):179-180
目的:评价更昔洛韦对不孕不育女性患者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不孕不育CMV感染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患者均给予更昔洛韦注射液治疗,B组患者均给予抗巨细胞病毒的免疫球蛋白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的巨细胞病毒(CMV-DNA)和CMV抗体(CMV-IgM)转阴率以及受孕率优于B组患者(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B组患者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孕不育CMV感染妇女,采用更昔洛韦注射给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3.
160例巨细胞病毒IgG抗体阳性新生儿实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CMV)IgG抗体阳性的新生儿肝脏功能状况。方法 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检测CMV抗体。同时用速率法.终点法检测肝脏功能指标。结果 160例CMVIgG阳性患儿IgM同时阳性的占38%胆汁酸(TBA)异常占98%,Y-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异常占82.5%,天冬氨酸基转移酶(AST)异常占41.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占18%,总胆红素(TBILI)全部异常。结论 感染CMV是引起新生儿肝炎的重要因素、加强抗感染,做好孕期保健和围产工作是降低新生儿感染的关健。  相似文献   

14.
2003年4月~2004年3月泉州市部分育龄妇女TORCH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ORCH是弓形虫(TOXO)、风疹病毒(RUBV)、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等病原体的总称,它们是孕期病毒感染的主要病原微生物.是一组可以引起宫内感染、胎儿畸形的病原体。TORCH感染很普遍,具有相似的致病性和临床特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饲养猫狗等宠物增多,育龄妇女感染TORCH的几率大大增加,同时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TORCH隐性携带者也逐日增多。TORCH感染直接影响优生优育,为此,我们在2003年4月至2004年3月对泉州市部分育龄妇女的TORCH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人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nus,CMV)是目前临床报道引起宫内感染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之一。孕妇感染CMV后可导致自然流产、早产、死胎、畸胎或出生缺陷等疾病。CMV感染可引起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发生紊乱^[1,2]。笔者等对26例感染CMV的生育期妇女治疗前后进行了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部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救治措施率。方法对8例肾移植术后合并巨细胞病毒(CMV)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肾移植术后CMV肺部感染均在术后3~4个月出现,其中3例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细菌和真菌)。4例痊愈,4例死亡。结论肾移植术后合并CMV肺部感染早期表现隐匿,病原体抗体检测是其重要检查手段,及时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更昔洛韦为抗病毒药物,其抑制巨细胞病毒(CMV)活性较阿昔洛韦强。临床研究证明,更昔洛韦是治疗免疫缺陷患者合并CMV感染和新生儿巨细胞包涵体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由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所致婴幼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136例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院136例婴幼儿CMV感染,肺炎86例占63.2%,肝炎22例占16.2%。结论婴幼儿CMV感染以肺炎、肝炎为主,早期检测有利于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罗丽平  高雁翎 《河北医药》2012,34(5):743-744
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是指婴儿期(包括新生儿期)感染人巨细胞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是目前我国婴儿中最常见的一种肝脏疾病.临床分为黄疸型肝炎、胆汁淤积性肝炎、胆汁淤积症、无黄疸型肝炎及亚临床型肝炎[1].其中前两型是婴儿期CMV肝炎中的重症.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CMV感染引起的胆汁淤积性肝炎40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80例临床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血清CMV-IgM.结果 8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中,16例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占20%.结论 ITP与CMV感染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