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例]男,68岁.因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出现室性早搏,3~5/min,给予利多卡因100 mg加入5%葡萄糖中静脉滴注,给药速度1 mg/min.用药30分钟后,患者出现频繁呃逆,给予针灸内关、足三里,效果不佳.本组液体输注完毕后约1小时呃逆停止.翌日,在输入同组液体时,患者再次出现呃逆,随即停止利多卡因输入,改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呃逆自行消失,未再出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颤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颤患者55例,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n=30)和常规治疗基础上利多卡因治疗组(利多卡因组,n=25)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力衰竭、休克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利多卡因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6.7%(29/30)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72.0%(1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无效率3.3%(1/30)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28.0%(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心力衰竭、休克发生率、死亡率13.3%(4/30)、6.7%(2/30)、6.7%(2/30)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28.0%(7/25)、16.0%(4/25)、20.0%(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多卡因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颤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胺碘酮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发的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方法 84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发的室性心动过速和频发室性早搏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静脉注射胺碘酮控制室性心律失常,对照组给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控制室性心律失常,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治疗组控制室性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为90.48%(38/42),利多卡因治疗组控制室性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为80.95%(34/4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胺碘酮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的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9月份至2012年1月份就就诊于我院的63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患者(胺碘酮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利多卡因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3.3%,经统计分析,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胺碘酮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药物,建议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一中医院2013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1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观察组给予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6%)高于对照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6%(3/82),其中2例均为胃肠道反应,1例为静脉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2/82),其中2例均为胃肠道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后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后给予利多卡因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再住院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药物治疗后,治疗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1年内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1年10月份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100例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胺碘酮)及对照组(利多卡因),实验组患者人数为51人,对照组患者人数为49人。治疗结束后,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的例数及所占的比例,同时统计两组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例数及比例,并进行组间的比较及统计学的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显效的比例及总有效比例均〉对照组,计算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室性心率失常的临床疗效好于利多卡因,同时药物的副作用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利多卡因引发呃逆一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病例】男,68岁。因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出现室性早搏,3~5/min,给予利多卡因100mg加入5%葡萄糖中静脉滴注,给药速度1mg/min。用药30分钟后,患出现频繁呃逆,给予针灸内关、足三里,效果不佳。本组液体输注完毕后约1小时呃逆停止。翌日,在输入同组液体时,患再次出现呃逆,随即停止利多卡因输入,改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呃逆自行消失,未再出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率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率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胺碘酮初次剂量150~300mg(3~5 mg/kg),静脉推注,随病情好转改口服胺碘酮200mg,每日3次,1周后200 mg,每日2次,2周后200mg,每日1次,口服给药维持.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首剂50~75 mg,静脉推注,之后以1~4 mg/min持续静滴,若无效,30 min后再给予50 mg利多卡因静脉推注,如有效以1~2 mg/min静滴维持,1小时内用量不超过300 mg,24小时内用量不超过1200mg,持续48~72小时.结果 治疗组中,显效19例,有效9例,显效率59.4%,总有效率87.5%;对照组中,显效8例,有效11例,显效率26.6%,总有效率63.3%.两组在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上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率失常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l)溶栓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其发病特点.方法 回顾性研究自2010年4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进行溶栓治疗的2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23例进行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19例患者冠状动脉再通,再通率82.6%.溶栓后冠脉再通时间为47~72 min,平均时间(53.6±15.7)min.冠脉再通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及其类型:19例溶栓治疗后冠脉再通的19例患者中17例(占89.5%)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时间多在0.5~2 h内,平均时间(1.2±0.74) h.再灌注心律失常类型:12例出现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持续3~18rain后绝大多数自行缓解,2例转为室性心动过速,静脉推注利多卡因后缓解,其中9例为前壁或前间壁心肌梗死,3例为下壁心肌梗死;2例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出现下壁心肌梗死,房室传导阻滞2例,发生在下壁心肌梗死,对症处理后缓解;室颤1例,静脉推注利多卡因100 mg后转复窦性心律.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几率较高,发生心律失常的类型与心肌梗死的部位有关,临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胺碘酮与利多卡因用于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接受药物治疗的116例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运用抽签法则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38%(53/58)高于对照组的77.59%(4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与利多卡因用于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值得肯定,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小,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报告。例1,男,76岁,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心电监护示频发室早,即给予利多卡因50mg iv,2mg/min维持静滴。40分钟后出现短阵室速,再次给予利多卡因50mg iv。患者出现幻觉、多语、手舞足蹈,立即停用利多卡因,症状逐渐缓解。  相似文献   

13.
王华 《中国医药指南》2014,(32):170-170
目的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与利多卡因组,每组各40例患者,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基础上分别采用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胺碘酮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利多卡因组(P<0.05),而药物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相对于传统抗心律失常药利多卡因安全有效,可作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处方8]10%葡萄糖注射液20ml利多卡因75mg3~5分内静脉注射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利多卡因500mg静脉滴注1~2mg/分适应证: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缺血、严重心力衰竭所致室性期前收缩。分析:利多卡因属Ib抗心律失常药,本品虽口服吸收良好,但其肝脏首关效应高达70%,难以达到临床有效血药浓  相似文献   

15.
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最初 4 8小时内 ,以前没有室性早搏的病人常发生心室颤动 ,它往往是心肌梗死发生第一天内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另外 ,据许多研究者的看法 ,室性早搏 ,其中包括频发的、成组的及(或 )早发的搏动 (R—on—T型 ) ,不应认为是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发生心室颤动的充分可靠的先兆。1 利多卡因预防性应用的争议急性心肌梗死时 ,为预防室性心律失常 ,最广泛应用的药物是利多卡因 ,它毒性小 ,且对窦房结功能、心内传导无不良影响。但在英国它的预防性应用并未被临床广泛接受 ,其原因除了利多卡因本身的副作用外 ,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近3年120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心律失常类型分为:快速性室上性和快速性室性,快速性室上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0例普鲁卡因胺组和30例胺碘酮A组,分别给予普鲁卡因胺和胺碘酮。快速性室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0例利多卡因组和30例胺碘酮B组,分别给予利多卡因和胺碘酮。以接受治疗24 h为动态观察期。评价各组间服药24 h后治疗有效率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1发生快速性室上性时,普鲁卡因胺组与胺碘酮A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发生快速性室性时,利多卡因组与胺碘酮B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胺碘酮能有效控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抗感染药学》2016,(6):1411-1413
目的:评价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心内科2014年2月—2015年3月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多卡因治疗,治疗组患者均给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7.50%高于对照组为47.50%(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过程中,采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较为显著,优于利多卡因,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观察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21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给予胺碘酮静脉滴注后改口服药治疗.结果 21例患者用胺碘酮治疗有效率达95.2%,Q-T间期轻度延长[治疗前(384±50)ms,治疗后(426±46)ms,P>0.05],有1例患者出现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低血压后改用利多卡因治疗,无T3、T4增高,无间质性肺炎及肝、肾功能损害,未发生尖端扭转室速.结论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与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门冬氨酸钾镁100 mg入5%GS250 m L中静脉滴注(30 m L/h),连用1周;对照组给予5%GS250 m L中静脉滴注(30 m L/h),连用1周。两组患者分别在给药前及给药后1周内进行心电图、血压及临床表现的观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1两组对比治疗心律失常有效率为:室早84.6%VS 45%(P<0.01);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1 VS 3(P<0.01);心房扑动(心房颤动)85.7%VS 60%(P<0.01)。2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60%VS 33.3%(P<0.05)。3心电图ST段抬高伴CK-MB再度升高:OVS2。4心功能不全:93%VS 59.2%(P<0.05)。5病死率:1 VS 3。结论静脉滴注门冬氨酸钾镁可明显降低AMI患者的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稳定血液动力学,防治心功能不全的发生和恶化,限制梗死面积的扩展,减少心绞痛的复发和预防猝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