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标准淋巴结清扫(SPD)与扩大淋巴结清扫(EPD)治疗胰头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普外科接受PD的79例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PD中淋巴结清扫范围分为标准淋巴结清扫组(SPD组,40例)和扩大淋巴结清扫组(EPD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及术后疗效;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统计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与SPD组比较,EPD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512±68)min vs. (398±52)min,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多[(732±72)ml vs. (482±34)ml,P<005]。两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6% vs. 325%,P>005),而EPD组术后腹泻、胃排空障碍发生率高于SPD组(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PD组住院费用高于SPD组(P<005)。EPD组淋巴结获得数多于SPD组(194±117 vs. 136±52,P<005),而阳性淋巴结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23 vs. 43±21,P>005);SPD组与EPD组1、3、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50% vs. 538%;225% vs. 154%;125% vs. 77%;165个月vs. 140个月,P>005)。结论PD中行扩大淋巴结清扫治疗胰腺导管腺癌不能提高患者生存率,但会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术中出血量,甚至可能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扩大淋巴结清扫对胰头癌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36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扩大组和常规组,每组各68例.常规组患者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及常规淋巴结清扫,扩大组患者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及扩大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扩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常规组(P﹤0.05).扩大组患者术后胃排空延迟的发生率高于常规组,阳性淋巴结检出数多于常规组,原位癌复发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吻合口瘘、腹腔出血及腹腔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5~33个月,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头癌患者,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可提高阳性淋巴结检出率,降低原位癌复发率,但对患者的远期疗效无明显影响,同时加重了对患者机体的损伤,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术中出血量及胃排空延迟的发生率,不建议常规对患者采用扩大淋巴结清扫术,尤其是年老及身体状况较差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扩大和标准淋巴结清扫在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淋巴结阳性胰头癌患者远期生存的差异。方法 检索1990年1月-2015年10月间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查询相关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使用RevMa5.2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共纳入5项研究,6篇文章。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的淋巴结数明显高于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淋巴结阳性患者行扩大清扫能提高5年生存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 2.27, 95%CI:1.08~4.79, P=0.03);而1、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扩大淋巴结清扫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可能提高淋巴结阳性患者远期生存率。如无明确淋巴结转移证据,不必行扩大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4.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胃癌侵犯或累及胰头十二指肠区域的手术治疗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 1981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间收治的 5 1例胃癌侵犯或累及胰头十二指肠的患者的资料。结果 :原发性胃癌 5 1例 ,术式分别为胃次全切除术 2 9例 (SG组 ) ,胃癌根治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D组 ) 11例和胃空肠吻合术 8例 ,腹腔内肿物活检术 3例。PD组的一、三年生存率为 6 3.6 %和 36 .4 % ,而SG组为 17.2 %和 3.4 % ,PD组的生存率要比SG组明显提高 (P<0 .0 1)。结论 :胃癌侵犯胰头十二指肠区域患者进行胃癌根治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合理和安全的 ,可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附15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掌握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简称PPPD术),以预防术后胃排国能障碍,方法 术中保留胃窦,幽门和十二指肠球完整的血管支配和神经分布,确保切断十二指肠距幽门环的适宜距离,折叠缝合缩短肝胃韧带,结果 本组15例恶性肿瘤,病检十二指肠切缘均无癌残留,术后均未发生胃排空功能障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PPPD术是治疗胰腺及壶腹周围癌的一种良好术式。  相似文献   

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唯一可能治愈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的有效方法。但由于该手术涉及组织器官多,手术范围大,并发症多而一直影响着手术的效果和术后病人的恢复及预后。有些并发症甚至是致命性的,如胰漏、出血等,还有些并发症很难治愈。因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与处理是外科医生一直重视的问题。本文着重讨论其中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胰漏、出血、胆漏、胃排空障碍等,  相似文献   

7.
<正>胰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恶性肿瘤[1]。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8例胰腺癌患者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吉西他滨化疗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肿瘤科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接诊的胰腺癌患者108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4例,其中男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残胰原发胰腺癌的多学科团队诊疗经过。该患者12年前因壶腹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残胰发现新发胰腺癌,经多学科讨论评估后决定予以全残胰切除术。术后,多学科团队为其设计详细的血糖管理及化疗方案,并适时调整,使患者术后有较高的生活质量,现已无瘤生存5月余。由于胰腺为重要的消化及内分泌器官,而胰腺肿瘤的预后极差,因此,多学科团队协作为胰腺肿瘤患者提供更为科学、个性化的诊疗体验,有利于筛选能够手术获益的患者,提高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并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壶腹周围癌恶性度高,切除率低,术后易复发转移,是癌症死亡的常见原因。外科手术是其唯一可能治愈的方法,最常用的术式即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近年国外报道,在PD的基础上附加扩大淋巴结切除可提高术后5年生存率。为此,我们对标准和扩大PD术进行了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0.
Resecting pancreatic cancer is the only chance for cure for this devastating disease . It increases survival significantly and may also contribute to a better quality of life . While median survival for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pancreatic cancer is only about 4-8 months, resective surgery improves prognosis to a median survival of 14-20 months and 5-year survival rates of up to 25% . A few studies compared curative resection versus incomplete (R1 and R2) resections whereas only one randomized trial was conducted comparing surgery versus chemoradiation . All these studies confirmed the survival benefit seen in the retrospective data analyses: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D68、CD163标记的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TAM)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68、CD163蛋白在50例胰腺导管腺癌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CD68、CD16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和76%;它们与癌细胞同时聚集在癌侵袭边缘、血管、淋巴管、神经周围;CD68、CD163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病理分级无关(P>0.05),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胰腺癌中广泛浸润,它可能促进了胰腺癌的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12.
Pancreas cancer is a significant cause of cancer mortality;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early diagnostic strategies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is essential. Improvements in imaging technology, as well as use of biomarkers such as CA 19–9, are changing the way that pancreas cancer is diagnosed and staged. Although progress in treatment for pancreas cancer has been incremental, development of combination therapies involving both chemotherapeutic and biologic agents is ongoing. This article reviews current strategie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resectable and advanced pancreas cancer.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恶性肿瘤病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主要并发症胰瘘、胆瘘的初步处理经验和体会,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3年1月间的20例PD术后并发胰瘘、胆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并发胰瘘2例,死亡1例;并发胆瘘2例,死亡1例;另1例死于肝肾综合症,余17例治愈出院。远期效果在进一步随访中。结论 术后并发胰瘘应以内科治疗为主,通过减少胰液的分泌,并且保持局部引流的通畅,多数胰瘘可治愈。术后并发胆漏,通过保持支架管及局部引流通畅,多可治愈,出现肝汁性腹膜炎时应考虑手术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管暂时性结扎对胰瘘的预防作用。方法 :对山东省肿瘤医院1989年 5月 - 2 0 0 2年 10月因壶腹周围肿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 2 30例患者 ,比较胰管结扎组 (A组 )和胰管不结扎组 (B组 )胰瘘的发生情况。结果 :胰管A组 16 0例患者发生胰瘘 4例 ,发生率为 2 5 % ;B组7例出现胰瘘 ,发生率为 10 % ,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结论 :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时胰管暂时性结扎手术操作简单 ,预防胰瘘效果可靠 ,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管较可靠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胰腺癌中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及谷胱甘肽 S 转移酶π 2种多药耐药基因产物的表达与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胰腺癌中上述 2种蛋白的表达。结果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谷胱甘肽 S 转移酶π在胰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81%和 5 9% ,并且多药耐药相关蛋白与谷胱甘肽 S 转移酶π的表达具有相关性 ,二者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型、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 ,同时有 2种蛋白阳性者的生存期短于相应阴性者。结论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及谷胱甘肽 S 转移酶π在胰腺癌的多药耐药现象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局部切除在胰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并评估其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例胰腺癌局部广泛侵润病例,行部分肠系膜上动脉、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联合切除并重建的手术方法及术后恢复情况,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2例胰腺癌患者手术过程顺利,病例1SMA部分切除,消化道重建采用child吻合法.病例2行全胰切除,将受侵的SMV、PV、SMA联同胰体癌、全胰、十二指肠、部分空肠及相应区域和腹膜后脂肪组织及淋巴结整块切除,应用脾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端端吻合.肠系膜上动脉分别阻断45min和67min,门静脉阻断31min和55min.术后行B超检查血管通畅,门静脉血流为1550mL/min和1620mL/min,术后6个月随访,显示血管重建(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吻合通畅,l例无瘤生存3年2个月,另1例无瘤生存11月.结论:在胰腺癌肿瘤局部侵润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和肠系膜上动脉时联合切除并行血管修复或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重建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三氧化二砷注射液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初步观察As2O3注射液单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8例Ⅳ期胰腺癌患者,接受As2O3注射液单药治疗,即10~20mg/d,持续用药14~20天为1个周期,休息14天重复。结果:5例患者的癌痛明显减轻,KPS评分增加20分,其中3例癌痛缓解,并且持续时间超过4周,2例肿瘤热消退;临床受益率为37.5%(3/8)。全组毒副反应主要有轻度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及肝功能损害。结论:As2O3注射液具有一定的抗胰腺癌作用,且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8.
胰腺癌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胰腺癌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探索胰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方式。尽管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尚需继续研究改进治疗方法,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黏蛋白MUC1和周期蛋白Cyclin D1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7例胰腺癌和15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的MUC1和Cyclin D1进行检测。结果 47例胰腺癌组织中有39例(82.98%)MUC1表达阳性和32例(68.09%)Cyclin D1表达阳性,15例正常胰腺组织中3例(2.00%)MUC1表达阳性和0例(0)Cyclin D1表达阳性;MUC1的表达和Cyclin D1的表达呈正相关;且MUC1的阳性表达在胰腺癌分期较晚和淋巴结转移的组织中明显高于分期较早和无淋巴结转移的组织(P〈0.05);Cyclin D1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组织(P〈0.05)。结论 MUC1和Cyclin D1参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MUC1是胰腺癌诊断和治疗靶点的理想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胰十二指肠切除治疗壶腹周围癌23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经验教训.方法对1961年6月至1999年6月收治的23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胰头及壶腹部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5.8%(83/232),手术死亡率为6.9%(16/232).以1986年为界,将PD手术患者分为2个阶段进行对照,手术并发症从第1个阶段的45.3%(34/75)下降至第2个阶段的31.2%(49/157,P<0.05),手术死亡率从第1个阶段的14.7%(11/75)下降至第2个阶段的3.2%(5/157,P<0.01).结论配备有丰富经验的专科医生和完善的外科操作技术是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