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上常见的严重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由于外伤导致的眼睑肿胀和闭合不全,极易发生角膜溃疡、浑浊,影响治疗效果。传统方法是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患者眼部,再用红霉素眼膏及氯霉素眼液交替滴眼,每2h1次,然后用沙布或眼罩遮盖,此方法不能持续保持眼部湿润及眼睑有效闭合。严重者甚至需缝合患者上下眼睑,以防止角膜溃疡的发生,但眼睑缝合后不利于对瞳孔的观察,影响疾病的判断。1方法2004年9月~2006年2月,我科对重症颅脑损伤昏迷、眼睑肿胀、闭合不全的26例患者,采用生理盐水棉球护理眼部,每天2~4次,再用红霉素眼膏或妥布霉素眼液交替滴眼,每2h1次,然后佩戴游泳眼镜,在眼部形成湿雾状,以防止眼部干燥,保持眼睑及角膜的持续湿润,有效的防止了角膜溃疡的发生,并加速眼睑肿胀的消退。此法操作简单易行,效果较好。而且不影响对患者的瞳孔观察,可及时了解病情变化,适宜推广使用。2效果见图1。3小结患者使用游泳眼镜时需注意:①选用塑料镜片的眼镜,注意检查镜片与镜框衔接是否紧密、圆滑,防止病人烦躁时划伤。②注意头带松紧适宜,太松达不到目的,太紧会伤害患者。③不需选用价格昂贵的眼镜。④间歇使用:每佩戴2~4h后应开放15~30m in,以使局部皮...  相似文献   

2.
昏迷患者鼻饲法改进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昏迷患者在鼻饲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59例昏迷患者按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改进组.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鼻饲法,改进组31例采用改进鼻饲法.结果: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吞咽功能恢复、自行排便情况、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鼻饲法对昏迷患者从置管到鼻饲护理注重以人为本和生理功能的调动,促进了家庭护理,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刷牙+纱布擦拭法在昏迷患者口腔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昏迷患者6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儿童软毛牙刷刷牙+纱布擦拭方法进行口腔护理,每日2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棉球擦拭方法进行口腔护理,每日2次,于每次口腔护理前后观察口腔有无异味、口腔黏膜有无溃疡及牙龈红肿症状,并于口腔护理后第3,7天各检查肺部X线片1次,观察肺部感染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口腔异味、口腔炎及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刷牙+纱布擦拭法用于昏迷患者的口腔护理,可增强口腔护理的效果,降低口腔异味、口腔炎的发生率,对预防肺部感染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肝移植术患者压疮预防方法的改进与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肝移植术患者压疮预防的效果。方法将60例行肝移植术的患者分为改进前组和改进后组各30例,改进前组以海绵垫垫于双足跟,改进后组将糜子垫垫于离足跟10cm左右肌肉、脂肪较丰富的小腿部。观察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情况。结果改进前后,肝移植术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分别为23.3%和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移植术中及术后将糜子垫垫于患者的小腿部能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昏迷患者寻找更为科学的鼻饲管拔管方法,从而有效地降低误吸的发生,提高治疗、护理效果,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方法自2007-01开始收集161例鼻饲的昏迷患者,并将之随机分为实验组88例和对照组7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拔管,实验组采用改良的方法拔管。结果在患者发生呛咳、误吸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鼻饲管拔管方法不但操作简单,并能有效减少误吸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昏迷患者常需通过留置胃管供给营养,传统昏迷患者留置胃管的方法是,插管前使患者头后仰,胃管插入15 cm至会厌部时,以左手托起头部,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候部通道的孤度,继续插管。但长期昏迷患者常出现舌后坠现象,所以经常会出现多次操作才能成功的现象。我康复中心对传统留置胃管的方法进行改进,临床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昏迷患者鼻饲管置入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于昏迷、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如果长期静脉高营养,没有食物经消化道进入体内,可引起胃肠黏膜萎缩,屏障功能减弱,细菌或内毒素易入血,导致MSOF形成。为维持和保护肠黏膜的屏障功能,促进患者康复,应尽早给予胃肠营养。而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很难配合插鼻饲管操作,按常规方法插鼻饲管很难一次性成功,为提高插鼻饲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我科重症监护室从2005年开始使用导丝胃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昏迷患者留置胃管的方法选择与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荣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2):10-11,14
目的提高昏迷患者留置胃管的一次性成功率。方法随机选取1990年6月至2005年6月昏迷患者189例,患者选择不同方法留置胃管并进行效果评价,所得有效计数资料数据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通过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单纯昏迷患者采取左侧卧位法(χ^2=17.43,P〈0.01);对昏迷伴气管切开患者采取左侧卧位伴拔出部分气管套管法(χ^2=15.92,P〈0.01);对昏迷伴舌后坠的患者采取左侧卧位拉舌法(χ^2=19.71,P〈0.01);对昏迷伴咽喉部水肿的患者采取左侧卧位不锈钢螺纹法(χ^2=4.84,P〈0.05),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的插胃管操作方法。结论改良留置胃管左侧卧位优于常规留置胃管法,提高了插胃管的一次性成功率,减轻了对患者的刺激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的后期治疗奠定了营养基础。  相似文献   

10.
护理干预预防昏迷患者鼻饲并发吸入性肺炎44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预防昏迷患者鼻饲并发吸入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将86例昏迷鼻饲饮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干预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鼻饲,干预组给予改变鼻饲体位、减少鼻饲量、减慢鼻饲速度、选择合适的鼻饲管等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9.1%,对照组发生率为35.7%,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葛慧  黎晓琴  焦威 《护理学报》2012,19(15):67-68
目的 改进留置针的固定方法,预防卧床患者留置针所致压疮的发生.方法 将100例应用留置针的卧床患者按照床号单双数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无菌胶布对折水平垫入留置针梗下方及从长约10 cm 3M防过敏胶布中心点开始沿输液接头与留置针连接处固定1圈,在其底部贴牢,再将胶布贴在皮肤的固定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留置针固定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发生留置针相关压疮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局部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进的固定方法对预防卧床患者留置针局部压疮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应用藕汁预防昏迷患者口腔溃疡发生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静 《天津护理》2004,12(4):223-223
目的 :探讨应用藕汁预防昏迷患者口腔溃疡发生的作用。方法 :将 66例昏迷患者分为两组 ,实验组 3 3例患者的口腔护理用 0 .3 %双氧水棉球擦洗后再涂藕汁 ;对照组 3 3例患者的口腔护理用 0 .3 %双氧水棉球擦洗。结果 :实验组发生口腔溃疡的人数少于对照的人数P <0 .0 5。结论 :昏迷患者的口腔护理用 0 .3 %双氧水棉球擦洗后再涂藕汁 ,可以降低口腔溃疡的发生 ,减少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3M透明敷料作为标识物贴在ICU患者胸骨上1/3或锁骨外1/3下的皮肤作为患者身份标识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0月~2015年7月符合入住ICU标准的患者20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直接书写型标识腕带,将腕带佩带在患者的手腕或脚踝上;试验组使用3M透明敷料作为标识物贴在胸骨上1/3或锁骨外1/3皮肤。两组均用油笔填写。评价两组标识物损毁、模糊不清的例数及护士操作前对标识物信息核实患者身份所需耗时。结果:试验组标识物损毁、模糊不清导致无法识别患者身份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进行操作前核实患者身份所需耗时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患者采用3M透明敷料作为标识物贴在胸骨上1/3或锁骨外1/3下的皮肤进行身份标识,能提高患者身份的识别率,有效减少护士核实患者身份所需耗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我科自1999-01~2000—06共收治昏迷患214例,平均年龄42岁,平均住院46d,无1例发生褥疮,对我科昏迷患褥疮的预防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5.
急诊中毒昏迷患者洗胃插胃管方法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诊常收治药物、食物中毒患者,需插胃管进行电动洗胃抢救。对昏迷患者采用常规插入胃管的方法成功率较低。我科对常规插入胃管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即插胃管时抬起下颌关节将胃管插入,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往往需要留置胃管行鼻饲给药及营养,观察有无应激性溃疡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等。由于患者意识障碍,在插胃管时不能配合吞咽或没有吞咽动作,气管切开者由于气管套管的阻碍等因素导致胃管插入困难。以往采用常规插胃管法一次成功率较低,而反复多次插管,增加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内镜清洗消毒方法改进后的内镜清洗消毒质量。方法购置集成内镜清洗工作站NQG-2000,对内镜进行清洗消毒。结果内镜清洗消毒设备改进后,随机多次对内镜进行采样,检查结果细菌总数0 cfu/件,未检出致病菌,合格率100%;未发生内镜喷嘴堵塞现象。结论内镜清洗消毒设备和方法改进后,内镜清洗消毒实现了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内镜清洗消毒质量有了显著提高,无院内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8.
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院前救护程序改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荣 《护理学报》2008,15(1):53-55
目的探讨改良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院前急救护理程序的效果。方法按颅脑损伤昏迷病人救护车出诊先后顺序编号,单号为观察组60例,双号为对照组59例。观察组实施改良的救护程序:第1步先进行快速护理诊断,根据GCS昏迷评分标准确定昏迷等级;第2步保持呼吸道和静脉通道有效开放;第3步测定瞳孔、脉搏、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为进一步采取急救措施提供依据;第4步,应对措施处于预启动状态,包括心肺复苏、抗休克、伤口处理、头部CT检查和术前准备,形成院前救护-CT室一手术室的绿色通道。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接到“120”呼救电话至气管插管、头部CT检查、入手术室时间,两组术后3d内意识进展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接到呼救电话至入手术室时间、至头部CT检查时间、至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P〈0.05);术后3d内意识好转、意识恢复率提高(P〈0.05或P〈0.01),2周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改良院前救护程序能有效缩短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的院前急救时间,是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的有效急救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
颅脑外伤昏迷患者鼻饲肠内营养四种干预方法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昏迷患者鼻饲肠内营养四种干预方法对患者腹泻情况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入院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常温营养液专用泵持续输入;B组:加热营养液持续输入;C组:加热营养液间歇输入;D组:传统方法常温营养液重力滴注输入。按Hart半定量计分法,连续7 d进行腹泻观察评分。结果:四组腹泻人数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P<0.01);A/D、B/D和C/D各组腹泻人数同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结论:专用输注泵能减少肠内营养引起腹泻的发生,间歇输入和持续输入两种方法对腹泻的发生没有影响,在低温条件下,有必要使用加热营养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