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裂解汽油二段加氢DZCⅡ-1催化剂工业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分公司12万t/a裂解汽油加氢装置中,以DZCⅡ-1催化剂为二段加氢催化剂,在入口温度为225℃,反应压力为5.0 MPa,氢油比(体积比)约为500,催化剂床层温升约为35℃,反应器压差为14.0~16.0 kPa,平均进料量为12.5 t/h,入口双烯值不大于0.01 g/g的条件下,进行了加氢汽油的工业化生产。结果表明,装置经33个月的运行,反应器入口温度为235~245℃,压差控制在16.0~17.0 kPa,产品溴价为(0.01~0.50)×10-2g/g,各工艺参数与投用初期的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LY-2010-BH/LY-9702/LY-9802级配床加氢催化剂在神华宁夏煤业集团煤基裂解汽油二段加氢装置成功应用。工业运行结果表明,催化剂在反应器入口温度230~233℃操作条件下,连续运行47个月加氢产品溴值(100 g原料油)小于80 mg、硫含量小于1μg/g,均达到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3.
在广州石化汽油加氢装置中进行了二段加氢国产催化剂LY-9702和LY-9802的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催化剂LY-9702和LY-9802具有低温加氢脱硫活性高、加氢稳定性能优良等特点.连续运行32个月后,反应器入口温度从使用初期的232℃缓慢上升至265℃;加氢汽油的溴价较低,最高不超过0.70 mg/g,含硫质量分数则小于0.5×10-6.与同类进口催化剂LD-145和HR-406相比较,使用催化剂LY-9702和LY-9802时,反应器入口温度低、加氢汽油的溴价低、运行周期约可延长2年,其综合性能尤其是加氢稳定性能超过进口催化剂.  相似文献   

4.
开发了一种石脑油加氢精制催化剂LY-2010,以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直馏石脑油为原料,在360mL绝热评价装置上对LY-2010与国内参比剂进行了对比评价。结果表明,在重整预加氢反应器入口温度较使用参比剂时低10℃的条件下,LY-2010催化剂的加氢性能依然略优于参比剂。LY-2010催化剂在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1.4 Mt/a连续重整装置首次工业应用,一次开车成功,在入口温度274℃、反应压力2.2 MPa、体积空速5.0h-1的条件下,加氢石脑油产品硫、氮质量分数均小于0.5μg/g,完全满足重整装置进料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以氧化铝为载体,Pd为活性组分,制备了碳四炔烃选择性加氢回收丁烯催化剂(牌号为PEC-41)。在100 m L绝热评价装置上,对该催化剂长周期使用性能进行了评价;同时,在3万t/a碳四炔烃加氢装置上实现了工业化应用。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加氢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在碳四炔烃进料量为3 t/h,原料含乙烯基乙炔和丁二烯平均质量分数为25.23%,氢气压力为1.10~1.25 MPa,氢气平均流量为48.4 kg/h,反应器入口平均温度为36.7℃的条件下,随着装置运行时间的延长,加氢产物中平均含乙烯基乙炔和丁二烯量为1 790μg/g,催化剂床层温升为26.0~31.6℃,可满足炔烃加氢装置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中国石油长庆石化公司1.4 Mt/a柴油加氢脱硫装置采用柴油液相循环加氢(SRH)技术,工业运行实践表明:处理直馏柴油和FCC柴油的混合油时,在反应器入口压力9.0~10.0 MPa、循环比1.35、反应器入口温度360~375℃等工艺条件下,可以生产硫质量分数不大于10μg/g、满足国Ⅴ要求的柴油,催化剂失活速率较低,可以满足长周期运行的要求。装置标定能耗仅为267.1 MJ/t,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7.
燕丰 《石化技术》2006,13(3):32-32
经过近2年的技术攻关,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简称兰州石化)研究院研发出新型裂解汽油加氢催化剂LY-9801D。新开发的LY-9801D催化剂主要用于裂解汽油一段加氢除双烯烃,其孔径、孔分布、活性组分与助剂的配比等对裂解汽油加氢更为有利。LY-9801D催化剂比表面、吸水率、活性组分及助剂含量等性能指标均优于LY-9801催化剂,加氢活能和抗胶质性能优于LY-9801催化剂和进口催化剂LD-265。  相似文献   

8.
以镍盐和铝盐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镍系重整抽余油加氢精制催化剂(牌号为LY-2005 B),并在中国石油大庆石化120万t/a连续重整装置配套的抽余油加氢装置中进行了工业化应用。结果表明:以溴价为(15~20)×10-2 g/g的混合碳六为原料,在反应压力为0.3 MPa,反应器入口温度为115~120 ℃,床层温升为40~50 ℃,氢气流量为200 m3/h,进料流量为1.0~2.0 t/h,加氢原料含苯量波动较大且经常超标的生产条件下,正己烷产品中含苯量为0 μg/g,溴价不高于0.01×10-2 g/g,赛波特颜色号为30,能够满足技术协议要求。  相似文献   

9.
镍基裂解汽油加氢催化剂LY-2008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裂解汽油一段加氢装置上进行了LY-2008催化剂的工业应用.结果表明,LY-2008在反应器入口温度为40~87℃,压力为2.6~2.7 MPa,新鲜油空速为1.5~2.8 h-1,进料量为15~21 m3/h,循环比(体积比)为2.47~7.00的操作条件下,连续运行6个月产品中苯乙烯质量分数小于1.5%,可达到指标要求.在空速稍高的条件下运转,LY-2008催化剂的入口温度和产品苯乙烯均低于HTC-200,表明LY-2008的活性和选择性优于HTC-200.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60万 t/a汽油加氢装置上采用重汽油富芳烃抽提与M-DSO-G精细化加氢组合技术生产国Ⅴ标准汽油,并对装置进行了工业标定。结果表明:标定期间,与原料重汽油相比,产品重汽油烯烃体积分数下降12.3个百分点,芳烃体积分数增加0.4个百分点,研究法辛烷值损失0.4个单位,产品收率为97.51%,总液体收率为99%以上;加氢脱硫反应器入口温度为251 ℃,脱硫率为84.77%;加氢改质反应器入口温度为382 ℃,处于催化剂初始温度范围;富芳烃加氢脱硫反应器入口温度约为230 ℃,脱硫率约为93.54%;装置综合能耗(以标准油计)下降4.82 kg/t,产品重汽油含硫量低于10.0 μg/g。  相似文献   

11.
对石油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流失的原因;阐述了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的基本思路;从提高待遇、增进感情、发展事业、制度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2.
企业党建工作,如何通过不断创新以有效发挥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助推基层党建工作和企业各项工作水平的提高,需要深入地研究和积极地实践。中国石化巴陵分公司化肥事业部在企业党建理论的指导下,建立了党委委员联系点制度,并不断创新完善,经实践检验,成效突出。  相似文献   

13.
中石油宁夏石化分公司第二套大化肥造粒系统投产以来暴露出许多问题,经过对装置运行参数的优化和部分设备的改进,摸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提高了造粒装置的运行稳定性和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4.
井架起升过程的有限元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ANSYS软件对井架的起升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了不同起升角度时的快绳拉力,分析了井架起升过程各杆件的受力分布。所得到的计算结果可以评价井架起升方案的合理性,为满足井架起升工况的可靠性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奥氏体不锈钢封头旋压成型后,部分奥氏体组织因冷变形转化为马氏体,与材料中残留的部分α组织共同导致封头呈磁性,采用热处理等方法可以消除磁性。对于非磁性条件要求严格的场合,可选用Ni含量较高的不锈钢,如0Cr25Ni20,0Cr23Ni13或310,316等。  相似文献   

16.
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应确保会计地位的独立性。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必须从有利于发挥会计职能作用的角度进行改革。要区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对相关人员由不同部门分别管理。对财务会计人员也应当区分为主要会计人员与一般会计人员,同时,结合各单位情况进行委派。  相似文献   

17.
热交换器的污垢问题是国民经济众多产业和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传热学界未彻底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分析热交换器污垢的主要成分及形成机理的基础上,针对污垢成分配制了相应的清洗配方,设计了清洗流程及装置,得到了完整可行的热交换器在线清洗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8.
浅析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现状,剖析货币资金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运用美国COSO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阐述对建立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进行了丁烯齐聚油的加氢处理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空速及氢油比等对加氢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80—200℃,空速1.0—2.0h^-1,氢油比1.0—2.5,压力1.5—3.0MPa时,齐聚油中质量分数95%以上的烯烃可加氢至35%以下,烯烃加氢率达95%以上,并保持产品辛烷值不降低;开发的齐聚加氢催化剂,工艺操作条件缓和,易于实施,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以两种不同加入硅的方式制备了W-Ni催化剂,对其进行了拉曼光谱、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并采用微型反应器进行了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当硅在氧化铝成胶过程中加入、且硅的加入量为基准+11.0时,八面体配位结构的钨比例最大,H2-TPR的低温还原峰温度最低,峰面积最大,镍与载体的结合能最小,催化剂的脱硫和脱氮活性也最高。当硅在载体成型过程中加入时,随着硅含量的增加,催化剂中八面体配位结构的钨比例随之降低,H2-TPR的低温还原峰向高温方向偏移,钨和镍的金属分散度随之下降,钨与载体的结合能随之增大,而镍与载体的结合能却随之降低。催化剂的活性随着硅含量的增加也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