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十氢萘为吸热型碳氢燃料的模型化合物,研究其在550~610 ℃和0.1~3.5 MPa条件下的热裂解过程.实验表明:不同温度(特别是相对较高的590和610 ℃)下,十氢萘在0.1~2.0 MPa压力下的转化率增加较为显著;十氢萘热裂解的主要气体产物有甲烷、乙烷、乙烯、丙烷、丙烯和碳原子数大于3的组分(C3+)等;在相同温度条件下,甲烷、乙烯的含量随压力增加而降低;乙烷、丙烷、丙烯和C3+的含量随压力增加而增加.裂解的气相产物中烯烃含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液相产物主要包括环戊烷类、环戊烯类、环己烷类、环己烯类、苯类、茚类、萘类和十氢萘异构化产物等.根据液相产物的主要成分,推测了可能的裂解过程.由十氢萘双自由基引发,自由基通过氢转移、β-断裂、异构化、脱氢和加成反应等方式继续反应形成目标产物.  相似文献   

2.
吸热型碳氢燃料热安定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静态法测定了自行研制的吸热型碳氢燃料NNJ-150在加强氧化条件下的热安定性能,用气质联用检测了燃料热处理前后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加强氧化达到约2.5 h后燃料中有明显沉积物出现,气质分析结果证实燃料中有氧化物生成.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评价了7种抗氧剂的效果,合适的抗氧剂可以使燃料的氧化安定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一套测量液体燃料传热性质的装置和方法,适用压力5 MPa,温度800℃.用电传热法测定了吸热型碳氢燃料在常压至超临界压力下流过内径为1.0 mm不锈钢管的传热数据.结果表明:对流给热系数随燃料汽化和裂解程度加深而增大,在燃料开始汽化和开始裂解时数值较低,表现出明显的极值;超临界压力下,极值不明显.除相变段外,压力越高,对流给热系数越大.  相似文献   

4.
吸热型碳氢燃料热沉测定装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傅立叶定律径向系统的一维传热模型结合Tian's方程建立了一套高温流动型热量计,用于吸热型碳氢燃料的热沉测定和引发剂筛选;考察了系统的热稳定性能,用电标定的方法对仪器在500、550、600、650、700、750、800 ℃时的量热系数进行了标定,绘制了正庚烷在800 ℃、载气流速为0.04 m3/h条件下热裂解的热谱曲线,以正庚烷为模型化合物测定了其热沉.实验证明仪器基线稳定,数据可靠,复现性能良好,有较高的灵敏度和测量精度,能够满足实验需要和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5.
采用不同链长的有机硅烷作为表面修饰剂,在正庚烷/正丁醇中利用溶剂热合成法制备得到亲油性纳米ZSM-5分子筛.通过有机硅烷与氧化物晶种表面的羟基作用,其长链化学键合到晶种表面,形成保护层,既抑制了氧化物颗粒间的团聚,又控制了纳米ZSM 5的粒径.所制备的纳米ZSM-5平均粒径为20~70 nm,且粒径随着有机硅烷碳链长度的降低而逐渐减小.添加一定量的该纳米ZSM-5到碳氢燃料模型化合物正十二烷中,在管式反应器中(550 ℃,4 MPa)考察催化裂解行为,结果表明该亲油性纳米ZSM-5分子筛能有效催化正十二烷裂解,其裂解转化率相对于热裂解明显提高,且转化率的提高随着有机硅烷碳链长度的降低而逐渐增大,其中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修饰的ZSM-5使正十二烷的裂解转化率相对于热裂解提高了115%.  相似文献   

6.
以正壬烷为碳氢燃料模型化合物,考察其在超临界条件下的恒容热裂解,跟踪裂解转化率和产物分布,探讨了反应温度和时间对燃料热稳定性的影响.正壬烷热裂解气体产物主要有甲烷、乙烷、乙烯、丙烷和丙烯;液态产物中则以链烷烃、烯烃和环烷烃为主,并可检测到芳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了液体产物中芳烃的含量,与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GC-MS)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测定结果相互印证,芳烃含量随裂解转化率增加呈指数变化,表达了燃料热稳定性和裂解规律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临界反应装置测定了吸热型碳氢燃料HDF-1的氧化安定性能.结合吸光度分析结果、红外谱图以及氧化沉积量的测定结果,考察了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对燃料氧化安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如果反应时间为3h,BHT能够将燃料的氧化沉积量降低64%,有效地提高燃料的氧化安定性能,但BHT对缓解燃料颜色变化并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静态法测定了自行研制的吸热型碳氢燃料ZH-100在加强氧化条件下的热氧化安定性能,用红外光谱检测ZH-100热氧化前后官能团的变化.结果表明,在160℃下加强氧化5h后燃料组分中除了原有的-CH3和-CH2-官能团外,还明显检出了羟基、羰基和碳碳双键3种官能团,红外分析结果很好地解释了燃料经加强氧化后颜色发生变化的原因.通过碘量比色法对氧化过程中生成的过氧化物进行定量分析,解释了燃料的热氧化反应机理,评价了3种抗氧化剂的效果.结果显示合适的抗氧化剂可以使燃料的热氧化安定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碳氢燃料的蒸气压与气-液平衡测定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拟静态沸点计法测定两种碳氢燃料在11种不同配比下的泡点蒸气压和平衡温度,用Antoine方程关联了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精度良好,同时计算了气化焓和气化熵.在假设两种燃料组成“假二元”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了气-液平衡计算,给出了T-x,y和P-x,y相图.为吸热型碳氢燃料的研制和有关模拟计算、过程优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虽然氢—氧燃料电池目前研究得最成熟,但由于压缩气体容器的重量和体积都太大,而采用液态氢、氧又价格太贵,且需特殊低温容器,因此这种燃料电池系统除用于特殊场合(例如航天)外,并未获得推广使用。分析表明,最有希望得到推广使用的是以含氢燃料裂解制得的氢为燃料的氢—空气燃料电池。几种常用含氢燃料的电化当量(按裂解产生的氢计算)及所组成氢—空气燃料电池  相似文献   

11.
用离子化合物中正、负离子的前线轨道相互作用及静电作用的协同关系解释碱土金属氧化物熔点的变化规律,对BeO的熔点小于MgO和CaO却大于SrO和BaO的现象给出了合理的电子结构原因分析.从硬度的定义导出离子晶体的硬度与离子间距离L的平方成反比,从而从晶体结构参数定量地解释了碱土金属氧化物的硬度从BeO,MgO,CaO,SrO到BaO减小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GA和稀土对植物生长都有益,但配合使用可产生加合效应,比单独使用效果好.本文对加合效应初步研究结果说明,GA促进了α-淀粉酶的合成,稀土元素提高了β淀粉酶的活性,同时可以诱导一定量的GA形成,使α-淀粉酶的活性也有提高.所以GA和稀土混合使用对淀粉酶有加合作用.比单独使用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13.
甫江口附近水域潮位和潮流的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文根据实测资料,较好地显示了杭州湾潮位类型和潮流类型的分布,其次,根据文中导出的公式结合雨江口附近岸线对全日分潮波和半日分潮波作用的不同,讨论了雨江口潮位类型和潮流类型不一致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从目前居住区开发建设的模式入手,指出了居住区街道空间设计中容易被忽视的原因.通过对居住区街道空间的性质和特性的研究及设计案例的分析,阐述了它对形成高品质住宅小区和城市空间景观的重要性,归纳了居住区街道空间的设计原则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实验结果表明,药壁组织,特别是毡绒层,影响花药培养的花粉去分化启动和诱导花粉愈合组织的形成.药壁的这种影响至少涉及下列两个方面:1)在花粉去分化中,药壁组织向花粉提供了必要的营养物质;2)通过药壁组织吸收、贮存和转化培养基中的外源物质,药壁起着花粉代谢库的作用.药壁的这些影响,可能是通过药壁组织和花粉细胞发育的协调来实现的.在花药培养过程中,药壁组织,特别是毡绒层,必须存在并保持一段时间的活性,又必须能适时解体,这样才有利于花粉去分化.因此,药壁对花粉去分化影响的范围和程度,部分将取决于在花药离体时药壁的发育状况及其以后的发育趋势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1952-1987年甭江航道图和水文、泥沙资料,对河床纵剖面的形态特征、调整模式及其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建设工程招标评标的模糊方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招标评标的系统分析,建立了评标指标体系,提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并通过典型实例说明了模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苗龄显著影响大豆子叶培养物器官分化的能力,其中3d苗龄子叶的器官分化率最高.BA促进不定芽和抑制不定根形成的作用没有改变苗龄对子叶器官发生的影响趋势.BA对器官发生的影响幅度随苗龄而异,表明不同苗龄子叶对BA的反应不同.子叶器官发生的适宜苗龄和BA生理影响幅度最大的苗龄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9.
苗龄显著影响大豆子叶培养物器官分化的能力,其中3d苗龄子叶的器官分化率最高.BA促进不定芽和抑制不定根形成的作用没有改变苗龄对子叶器官发生的影响趋势.BA对器官发生的影响幅度随苗龄而异,表明不同苗龄子叶对BA的反应不同.子叶器官发生的适宜苗龄和BA生理影响幅度最大的苗龄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20.
重新审视建筑历史理论教学的目标、内容、教学方式和手段,通过对国内几座有影响的建筑院校的调研,比较各个院校在这些问题及途径上的异同,分析其利弊,以期促进建筑历史与理论课程体系教学的建设和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