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正常孕妇妊娠各期及产科早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FIB)、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单体(FM)水平的变化。方法分别检测30例正常对照组妇女、90例正常妊娠妇女(妊娠早期30例、妊娠中期30例、妊娠晚期30例)及10例产科早期DIC患者的PT、APTT、TT、FIB、D-D及FM水平。结果正常孕妇组妊娠早期的PT及妊娠中、晚期的APTT、TT、FIB、FM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正常孕妇组妊娠各期D-D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产科早期DIC组与正常孕妇组妊娠各期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有差异(P〈0.001)。正常孕妇组妊娠中、晚期PT、APTT较妊娠早期明显缩短(P〈0.001),FM水平明显升高(P〈0.001);TT、FIB、D-D水平在正常孕妇组妊娠各期中均有差异(P〈0.05、P〈0.001)。结论妊娠不同期,正常孕妇凝血机制会发生改变。一旦有早期DIC的发生FM水平会有较明显的升高,因此,FM指标的检测相对于D-D检测在确定早期DIC有着较明确的标识。对发现早期凝血异常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正常孕妇妊娠各期及产科早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FIB)、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单体(FM)水平的变化。方法分别检测30例正常对照组妇女、90例正常妊娠妇女(妊娠早期30例、妊娠中期30例、妊娠晚期30例)及10例产科早期DIC患者的PT、APTT、TT、FIB、D-D及FM水平。结果正常孕妇组妊娠早期的PT及妊娠中、晚期的APTT、TT、FIB、FM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正常孕妇组妊娠各期D-D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产科早期DIC组与正常孕妇组妊娠各期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有差异(P<0.001)。正常孕妇组妊娠中、晚期PT、APTT较妊娠早期明显缩短(P<0.001),FM水平明显升高(P<0.001);TT、FIB、D-D水平在正常孕妇组妊娠各期中均有差异(P<0.05、P<0.001)。结论妊娠不同期,正常孕妇凝血机制会发生改变。一旦有早期DIC的发生FM水平会有较明显的升高,因此,FM指标的检测相对于D-D检测在确定早期DIC有着较明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正常孕妇的血浆D-二聚体(D-D)水平,观察其在不同孕期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222名不同孕期妇女及60名正常非孕妇女(正常非孕组)血中D-D质量浓度,并分析结果。结果:早孕组与正常非孕组比较,血浆D-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孕组、晚孕组及产褥期组与正常非孕组比较,血浆D-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孕组与早孕组、晚孕组与中孕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孕期发展,妊娠妇女血中D-D水平呈上升趋势,检测D-D有助于预测和判断高凝状态和纤溶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分析仪检测并评价妊娠不同时期的正常孕妇凝血功能。方法选择153例正常妊娠妇女(早孕26例、中孕59例、晚孕68例)及23例未孕妇女进行TEG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妊娠组的R、K值与未孕组比较明显缩短,Angel、MA值以及CI指数明显升高(P均<0.05)。早孕组的Angle值较未孕组明显增大(P<0.05);中、晚孕组的K值、Angel、MA值以及CI指数较早孕组明显升高(P<0.05);晚孕组的MA值较中孕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TEG分析仪可用于妊娠不同时期孕妇凝血功能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体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孕25~30周妊娠妇女150例,其中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73例,正常妊娠妇女77例,选择健康人群75例作为对照组。入院或体检时即采集静脉血,进行血浆D-D、FDP检测。结果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浆D-D、FDP水平与正常妊娠妇女及健康体检人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妊娠妇女血浆D-D、FDP水平与健康体检人群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D、FDP水平与妊娠合并高血压密切相关,监测D-D、FDP水平有助于提示妊娠合并高血压的可能,对于妊娠合并高血压的及时发现、治疗和预防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检测在早期诊断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中的价值。方法将收治的105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组,所有患儿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小于或等于90分;其中诊断为pre-DIC患儿57例;另选同期在妇产科出生的6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前状态(pre-DIC)患儿采用小剂量肝素治疗,对比各组血浆D-D、TAT、FD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危重患儿血浆D-D、TAT、FDP水平明显升高,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re-DIC患儿血浆D-D、TAT、FDP水平降低至正常水平内,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D-D、TAT、FDP水平与危重病例评分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0.05);D-D、TAT、FDP联合检测能够明显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血浆D-D、TAT、FDP检测可以作为新生儿DIC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孕期孕妇凝血4项及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至2018年6月该院66例孕妇作为孕妇组,纳入同期50例健康非孕妇作为对照组。检测孕妇组孕早期、中期、后期、临产期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D-D水平,检测对照组上述指标水平并与孕妇组不同孕期进行比较;比较孕后期D-D水平升高组、正常组的不良妊娠结局;观察产后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凝血4项和D-D水平。结果 (1)孕妇组孕早期至临产期FIB水平呈递增趋势,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组孕后期、临产期APTT、PT较孕早期、孕中期及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组不同孕期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中期、后期及临产期D-D水平呈进行性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孕后期D-D水平正常组比较,孕后期D-D水平升高组早产、胎盘早剥、重度子痫前期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产后出血组产前比较,产后出血组产后FIB水平降低,D-D水平升高,APTT、PT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出血组产前比较,出血组产前APTT、PT延长,D-D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出血组产后比较,出血组产后FIB水平降低,D-D水平升高,APTT、PT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孕妇孕期凝血4项及D-D水平,有助于预估产后异常出血等不良结局风险,指导临床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中D-二聚体((D-dimer,D-D)在正常妊娠及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2月到2018年2月,选择在此期间在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妇产科诊治的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86例(HDCP组)与正常妊娠妇女80例(正常组),检测所有孕妇在分娩前、产后第1d、产后第3d、产后第7d的血浆D-D值,同时记录孕妇的常规血糖、肾功能与一般资料指标。结果 HDCP组的年龄、分娩孕周、孕次、产次、体重指数与正常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CP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两组的RBC、HGB、HCT与PLT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CP组FBG、GHB、BUN、Cr等值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HDCP组分娩前和产后第1d、3d、7d的血浆D-D含量都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分娩前的血浆D-D含量与收缩压、舒张压、FBG、GHB、BUN、Cr都呈现显著正相关性(P0.05)。分娩前血浆D-D含量对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诊断的最佳阈值为104.22ng/ml、148.24ng/ml和245.91ng/ml。结论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中的血浆D-D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妊娠妇女,提示孕妇有凝血功能亢进和血糖、肾功能异常,可作为妊娠高血压疾病诊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血脂代谢指标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早期自然流产患者30例(研究组)、早孕健康妇女30例(正常早孕组)、健康未孕妇女30例(健康未孕组)为研究对象.采用日本ModularDD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3组对象TC、TG、HDL-C、LDL-C水平.结果 研究组TC、TG、LDL-C均高于正常早孕组及健康未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L-C低于正常早孕组及健康未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早孕组TC、TG、HDL-C、LDL-C均高于健康未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脂代谢异常与早期自然流产有一定的关系,干预血脂代谢对预防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建立深圳市罗湖区孕妇不同孕期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的参考区间,并探讨动态检测D-D、FDP对产后出血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和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做产前检查的健康单胎妊娠妇女1 138例作为健康妊娠组,健康孕妇按孕周分为早孕期(12周)386例、中孕期(12~28周)351例、晚孕期(28周)401例。选取同期在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体检的300例健康非孕妇女作为健康对照组。产后出血组:凝血异常的产后出血84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D-D、FDP的水平。用P_(95)表示D-D和FDP参考区间的单侧上限。采用该研究建立的参考区间评估84例产后出血患者的D-D、FDP水平,评价参考区间在产后出血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能。结果孕妇D-D、FDP水平随孕期增加而升高,与孕期呈正相关(r=0.80、0.77,P0.05),且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孕早期妇女血浆D-D、FDP的参考区间分别为1.55μg/mL、4.45μg/mL,孕中期D-D、FDP的参考区间分别为2.53μg/mL、8.75μg/mL,孕晚期孕妇血浆D-D、FDP的参考区间分别为4.35μg/mL、13.61μg/mL。产后出血组晚孕期时的D-D、FDP水平均明显高于所建立的晚孕期参考区间(P0.05)。结论初步建立了罗湖区孕妇D-D、FDP参考区间,为临床预测产后出血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产科早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止凝血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正常孕妇不同孕期和产科早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的凝血、抗凝、纤溶和血管内皮系统的功能,了解所用分子标志物在早期诊断产科DIC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检测了31例早孕、14例中孕、62例晚孕、34例产科早期DIC和31名正常对照的常规止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PLT)和分子标志物凝血酶原片段(F1+2)、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纤维蛋白单体(FM)、血栓调节蛋白(TM)和D-二聚体(D-dimer)。结果PT、APTT在各实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DIC组PLT(155±60)×109/L低于对照组(241±63)×109/L和妊娠各期组[分别为早孕组(233±64)×109/L、中孕组(203±50)×109/L、晚孕组(216±55)×109/L](P<0·05),Fbg、F1+2、TAT、FM、TM、D-dimer随着妊娠时间的延长浓度逐渐升高(P<0·05),早期DIC组Fbg(4·0±1·0)g/L与中孕组(3·8±0·8)g/L、晚孕组(4·1±0·5)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DIC组TAT7·40(14·01)μg/L与中孕组6·41(5·51)μg/L、晚孕组8·58(5·84)μ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DIC组F1+2(4·43±1·43)nmol/L、TM(31·5±8·5)μg/L、FM(43·7±16·8)mg/L、D-dimer(630±479)μg/L浓度显著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妊娠各期组(P<0·05)。除PLT和Fbg之间不存在直线相关关系外,指标F1+2、TAT、FM、TM、D-dimer、PLT、Fbg间均存在直线相关关系或等级相关关系(P<0·05)。结论TAT、Fbg可反映机体高凝状态,但不能早期诊断产科DIC。F1+2、FM、TM、D-dimer可作为早期诊断产科DIC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维吾尔族、汉族孕妇分娩前不同时期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水平差异.方法 维吾尔族孕妇409例、汉族孕妇360例按不同孕期分早孕组各109、89例,中孕组各118、97例,晚孕组各182、174例.检测并比较相同孕期不同民族孕妇凝血指标水平.结果 相同孕期不同民族孕妇比较,PT、APTT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TT、FIB、D-D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建立适用于不同民族孕妇的凝血指标参考区间对预测、预防和治疗孕妇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_(12)检测不同妊娠期孕妇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2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期分为早孕组、中孕组和晚孕组,每组40例,选择同期40例非妊娠健康妇女为非孕组。比较各组妇女体内的血清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_(12)水平,分析各组妇女血清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_(12)缺乏情况。结果早孕组妇女叶酸值与非孕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早孕组妇女血清铁蛋白、维生素B_(12)低于非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孕组和晚孕组血清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_(12)水平低于非孕组,中孕组和晚孕组的血清铁蛋白、维生素B_(12)缺乏率高于非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孕组妇女叶酸缺乏高于非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同妊娠期孕妇进行血清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_(12)检测,可以快速准确分析孕妇贫血原因及状态,有效预防和治疗贫血症状,促进胎儿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检测高龄孕妇血浆D-二聚体(D-D)和FDP含量的变化了解体内纤溶活性。方法采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健康未孕妇女、正常早孕(孕周≤8周)的适龄孕妇和高龄孕妇血浆D-二聚体和FDP含量。结果高龄孕妇组的血浆D-二聚体和FDP分别为(0.40±0.27μg/ml、3.68±2.21μg/ml)含量均高于健康妇女(0.22±0.18、2.58±1.21μg/ml),(t D-D=3.91,t FDP=3.09,P均小于0.05);高龄产妇组血浆D-二聚体和FDP也高于适龄孕妇组(0.23±0.16、2.69±1.32μg/ml),(t D-D=3.71,(t FDP=3.01,P均小于0.05)。高龄孕妇组血浆D-二聚体和FDP均高于其他两组,有显著性差异;50例高龄产妇的D-二聚体阳性率为14(28%),FDP阳性率为16(32%),D-二聚体和FDP均阳性的有8例(16.0%),出血率为2(4.0%)。结论通过测定血浆中的D-二聚体和FDP含量有助于早期了解高龄孕妇的纤溶活性,特别应注意D-二聚体和FDP均阳性的孕妇,适时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防止孕妇出血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D-二聚体(D-D)与白细胞(WBC)对孕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前状态(Pre-DIC)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57例妊娠并发生DIC的患者为妊娠DIC组,另选健康体检妇女30例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妊娠妇女30例,为正常妊娠组。采用美国ACLAd-vance全自动血细胞凝集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D-D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WBC)按常规方法。纤维蛋白原(Fib)、AT-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分析三组PT,TT,APTT,Fib,PLT,AT-Ⅲ,D-D,WBC,3P阳性率的差异,同期观察妊娠DIC组中不同诱因:胎盘早剥、羊水栓塞、死胎引产、先兆子痫、子宫破裂及难治性宫缩乏力患者PT,TT,APTT,Fib,PLT,AT-Ⅲ,D-D,WBC检测的差异,并通过图示分析找到D-D,WBC对Pre-DIC的预测范围值。结果:三组PT,TT,APTT,PLT,AT-Ⅲ,D-D,W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TT,APTT,D-D,WBC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妊娠DIC组各种诱因的凝血因子PT,TT,APTT,Fib,PLT,AT-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种诱因的PLT,AT-Ⅲ两两比较,PLT除B-D、B-C无差异外,AT-Ⅲ除C-D无差异外,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孕妇PreDIC的预测指标D-D〉2 mg/L且〈2.4 mg/L,WBC≥14×10^9/L。结论:妊娠妇女血D-D含量、WBC升高到一定值,结合起来拟可作为妊娠Pre-DIC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单体(FM)、血浆D-二聚体(DD)、血小板(PLT)检测在正常孕产妇中的变化及其对产科DIC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72例生育期妊娠及非妊娠妇女样本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早孕组、中孕组、晚孕组、DIC组,分别用Clauss法、产色底物法、免疫比浊法、电阻法进行PT、FIB、FM、DD、PLT检测。结果:早孕组、中孕组、晚孕组、DIC组、FM、FIB、DD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LT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经方差检验除PT外各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DD与FM、FIB存在正等级相关,DD与PLT存在负等级相关;PT与DD、FM、FIB无相关关系。结论:妊娠期血液呈高凝状态,PT不能及时灵敏反映妊娠期孕妇血液的高凝状态,不能作为早期诊断产科DIC的敏感指标,DD、FM对早期诊断产科DIC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用于评估妊娠晚期孕妇状况及产科意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6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妊娠晚期孕妇200例(妊娠组),同期100例门诊健康体检无异常的非妊娠妇女为对照(对照组),检测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后期定期产检及随访。结果妊娠组TT、PT、APTT水平分别为(12.23±2.01)s、(11.24±1.80)s、(29.12±2.97)s,低于对照组(17.34±1.40)s、(13.30±1.13)s、(34.95±1.48)s,妊娠组Fg、FDP、DD水平分别为(5.09±0.82)g/L、(8.08±2.41)μg/ml、(0.55±0.11)mg/L,高于对照组(2.61±0.67)g/L、(3.24±1.15)μg/ml、(0.22±0.12)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周孕妇Fg、FDP、DD水平高于孕周28-36+6周孕妇(P0.05),TT、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产妇与经产妇TT、PT、Fg、APTT、FDP、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例孕妇均在我院住院分娩,16例发生产科意外,发生率为8.00%,产科意外孕妇PT为(10.04±1.50)s,低于无产科意外孕妇(11.36±1.76)s,Fg、FDP、DD水平分别为(5.28±0.83)g/L、(8.98±2.23)μg/ml、(0.59±0.15)mg/L,高于无产科意外孕妇(4.75±0.80)g/L、(7.39±2.06)μg/ml、(0.41±0.12)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晚期监测凝血四项、FDP、DD可评估孕妇状况,对预测产科意外的发生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产前孕妇凝血4项联合抗凝血酶、D-二聚体(D-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10月收治的30例在该院进行产前检查的正常妊娠孕妇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孕期产妇血液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AT)、D-D数值。结果 D-D水平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至临产期过程中呈进行性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PT显著高于孕晚期,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至临产期过程中不断减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水平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至临产期呈进行性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T水平在孕晚期明显降低。结论产前孕妇凝血4项联合抗凝血酶、D-D检测可有效监测孕妇的凝血及止血功能,有效预防大出血及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孕期妇女甲状腺功能指标及自身抗体变化特征。方法按不同的孕期,将1 500例孕妇早孕组、中孕组和晚孕组,检测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并与非妊娠健康女性进行比较。结果妊娠妇女血清FT3、FT4、TSH水平及TPOAb、TGAb阳性率与非妊娠健康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妇女甲状腺疾病总患病率高于非妊娠健康女性(P0.05);早孕组、中孕组、晚孕组FT3、FT4、TSH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3、FT4水平逐渐下降,TSH水平逐渐上升。晚孕组TGAb、TPOAb阳性率低于早孕组和中孕组(P0.05)。结论不同孕期妊娠妇女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自身抗体阳性率存在差异,应对孕妇定期进行甲状腺相关指标筛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妊娠妇女不同孕期凝血指标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晚期妊娠孕妇共125例及正常育龄非妊娠妇女30名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和血小板聚集率(PAgT),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早期妊娠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PTT、PT、TT、Fbg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PAgT 明显增高(P<0.05).中孕组、晚孕组与对照组比较APTT、PT、TT明显缩短(P<0.01),Fbg、PAgT 明显增高(P<0.01).晚孕组与早孕组比较,PT、APTT、TT、Fbg、PAgT 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 妊娠期妇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且随着孕期增加而增强,监测妊娠期凝血指标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对积极预防和治疗血栓前状态、产后出血以及DIC的发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