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62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常规给予静脉补液,对症及支持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结果两组大便性状恢复时间、止泻时间、总疗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疗效好于对照组(Z=2.594,P=0.010)。结论布拉氏酵母菌佐治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锌联合蒙脱石散、布拉氏酵母菌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腹泻患儿137例,随机分为联合组(n =70)和对照组(n =67),对照组予基础治疗、口服蒙脱石散和布拉氏酵母菌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联合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97.1%和83.6%)、显效率(74.3%和59.7%)和症状改善时间[(6.9±2.0)d 和(5.4±1.7)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葡萄糖酸锌和蒙脱石散、布拉氏酵母菌联合治疗轮状病毒肠炎能提高疗效,可缩短腹泻的病程,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现代医院》2016,(11):1596-1597
目的观察赖氨葡锌颗粒加健儿消食口服液佐治小儿腹泻的疗效。方法选200例小儿腹泻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赖氨葡锌颗粒加健儿消食口服液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儿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大便次数正常时间、大便性状变稠时间、肠鸣音等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赖氨葡锌颗粒加健儿消食口服液佐治小儿腹泻能够迅速改善症状,缩短病程,改善转归。  相似文献   

4.
刘聪 《智慧健康》2022,(13):102-104
目的研究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对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TNF-α、IL-10、IL-1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信宜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3月-2021年5月收治的136例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两组,分别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不同的用药治疗,对照组68例患儿采取蒙脱石散治疗,研究组68例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症状改善时间,TNF-α、IL-10及IL-13等炎性因子水平,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大便性状恢复正常、呕吐消失、退热、腹胀消失等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P<0.05);此外,经治疗,研究组患儿的TNF-α、IL-13低于对照组(P<0.05),IL-10高于对照组(P<0.05);另一方面,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更优,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对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TNF-α、IL-10、IL-13水平的具有积极影响,期望具有更高的治疗有效率,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张静 《医疗装备》2020,(5):118-120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医院就诊的84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蒙脱石散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症状与体征改善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腹痛与呕吐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与体征,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3月~2010年3月,12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给予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对照组60例仅采用蒙脱石散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以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P﹤0.05);并且,观察组的止吐时间、脱水纠正时间、大便次数正常时间和大便性状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蒙脱石散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工程》2016,(11):1529-1530
目的分析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急性腹泻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患小儿急性腹泻病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进行治疗。评估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提高,腹泻持续时间显著较短,治疗4 d与治疗7 d后的大便次数显著减少(P均<0.05)。结论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小儿急性腹泻患儿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分析葡萄糖酸锌联合布拉氏酵母菌应用于小儿腹泻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5月~2019年6月期间门诊及住院收治的小儿腹泻患儿31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159例)及对照组(159例),对照组患儿开展小儿腹泻的常规对症治疗,同时给予布拉氏酵母菌给药,研究组患儿联合给予葡萄糖酸锌治疗,对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与临床症状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发热、呕吐、脱水、腹泻等症状恢复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腹泻患儿开展葡萄糖酸锌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同时促进患儿各临床症状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加减辅助推拿辨治小儿急性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为小儿急性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6月-12月诊治的急性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0例,两组正常饮食及口服补液盐预防及纠正脱水,对照组采用蒙脱石散治疗,试验组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辅助推拿辩证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前及治疗3d时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症状消失时间,在患儿治疗3d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倦怠乏力、大便泄泻、腹胀腹痛、食欲不振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试验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分别为(1.74±0.56)d、(3.27±0.58)d、(3.81±0.44)d、(1.24±0.35)d,短于对照组(2.18±0.72)d、(4.37±0.61)d、(4.83±0.57)d、(1.95±0.44)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88.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辅助推拿辨治小儿急性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有助于快速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病情康复,提高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加减辅助推拿辨治小儿急性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为小儿急性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6月-12月诊治的急性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0例,两组正常饮食及口服补液盐预防及纠正脱水,对照组采用蒙脱石散治疗,试验组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辅助推拿辩证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前及治疗3d时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症状消失时间,在患儿治疗3d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倦怠乏力、大便泄泻、腹胀腹痛、食欲不振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试验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分别为(1.74±0.56)d、(3.27±0.58)d、(3.81±0.44)d、(1.24±0.35)d,短于对照组(2.18±0.72)d、(4.37±0.61)d、(4.83±0.57)d、(1.95±0.44)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88.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辅助推拿辨治小儿急性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有助于快速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病情康复,提高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和微生态制剂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上海建工医院确诊的87例急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联合组44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蒙脱石散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进行治疗,联合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消旋卡多曲颗粒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分级量化积分、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1个月后再次腹泻率。结果联合组治疗后大便性状、大便次数、食欲不振及小便短黄的分级量化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临床症状分级量化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儿大便性状恢复正常、大便次数恢复正常、退热、呕吐停止及腹痛腹胀停止等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为81.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5,P=0.040);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的腹泻再发生率显著高于联合组(χ~2=4.010,P=0.045)。结论采用蒙脱石散和微生态制剂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急性腹泻,能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缩短症状缓解时间,安全可靠且再腹泻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蒙脱石散对小儿急性腹泻伴发热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中优化小儿急性腹泻伴发热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腹泻伴发热患儿共10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采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发热及呕吐天数、炎性反应水平、排便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发热天数和呕吐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4.88±1.21) d vs.(4.25±0.86) d,(4.62±1.35) d vs.(3.52±1.0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天和第3天,观察组患儿的排便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3.85±0.85)次vs.(3.31±0.76)次,(2.75±0.69)次vs.(2.29±0.52)次],且观察组患儿的大便性状好转时间少于对照组[(3.88±1.02) d vs.(2.52±0.7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2%,明显低于对照组11.54%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92.37%的临床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布拉氏酵母菌联合蒙脱石散可有效缩短急性腹泻伴发热患儿的发热及呕吐时间,降低机体炎性反应水平,促进其排便次数和大便性状的恢复,同时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蒙脱石散(思密达)保留灌肠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适应症患儿101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1例及对照组50例;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助蒙脱石散保留灌肠,对照组常规治疗.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平均退热时间、大便成形时间、大便次数、腹泻天数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液联合布拉酵母菌散剂对轮状病毒感染患儿症状控制及胃肠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9年10月三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轮状病毒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各60例,其中常规组给予饮食指导、合理补液、抗病毒、预防或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液联合布拉酵母菌散剂治疗。记录2组患儿治疗前后粪便标本中肠道菌群含量、血清中胃肠激素水平变化,并统计分析2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症状改善时间(退热、止泻、止吐、大便性状正常)及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常规组的80.00%(P<0.05),退热时间[(1.69±0.42)d]、止泻时间[(2.28±0.45)d]、止吐时间[(1.92±0.44)d]、大便性状正常时间[(2.30±0.45)d]、住院时间[(4.82±1.37)d均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2组粪便标本中肠道菌群含量、血清中胃肠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粪便标本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较治疗前上升,肠杆菌含量及血清中胃泌素、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粪便标本中肠道菌群含量改善程度及胃肠激素水平下降幅度均高于常规组(P均<0.05)。结论 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液联合布拉酵母菌散剂可促进轮状病毒感染患儿临床症状的消失,改善胃肠激素水平,平衡肠道菌群,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李婕 《现代预防医学》2015,(11):2104-2106
摘要:目的 分析小儿急性腹泻应用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对临床疗效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的急性腹泻患儿116例,按照完全抽样法1∶1分成两组,对照组58例患儿予蒙脱石散口服,研究组58例患儿予布拉氏酵母菌散口服,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疗效性指标与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儿治疗d 3时的腹泻频次(2.51±0.95)次/d、大便性状评分(1.24±0.37)分均比对照组(3.71±1.32)次/d、(1.72±0.62)分低,止泻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儿治疗后的CD3+水平与CD4+/CD8+水平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急性腹泻,可有效缩短患儿的腹泻持续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腹泻次数,增强患儿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关于对布拉氏酵母菌散剂预防及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2年6月至9月收治的108例小儿急性腹泻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54例。两组均予补液、蒙脱石散剂口服治疗,治疗组加服布拉氏酵母菌散剂连续治疗。对照组给予抗生素连续治疗至出院,对108例患儿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P0.05)。腹泻平均持续时间对照组为(6.54±1.74)d,治疗组为(5.72±1.67)d(t=2.30,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服药第4d治疗组日平均大便次数(3.13±0.95)次,对照组(3.74±0.91)次(t=3.14,P0.01),服药第7d治疗组日平均大便次数(1.74±0.93)次,对照组(2.24±0.95)次(t=2.55,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按给药治疗时机进行分层分析,比较第4d和第7d大便次数(t分别为3.90、3.71,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格控制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和补充微生态制剂布拉氏酵母菌可缩短小儿急性腹泻的持续时间,促进患儿恢复,,患儿在腹泻发生2天内早期给予布拉氏酵母菌预防及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布拉酵母菌散联合蒙脱石散辅治小儿腹泻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2月内收诊的162例小儿腹泻患儿作为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设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组占81例,对照组单用蒙脱石散治疗,研究组,蒙脱石散+布拉酵母菌散治疗,观察评价临床疗效,记录患儿症状改善时间,另外统计不良反应。结果:①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29%vs86.42%),数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症状改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统计不良反应,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腹泻,联合布拉酵母菌散与蒙脱石散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郝平 《中国卫生产业》2014,(13):128-129
目的观察为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应用布拉酵母菌散剂治疗的效果,探讨布拉酵母菌散剂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治疗,包括口服密斯达、静脉滴注利巴韦林等,除常规治疗外,为实验组应用布拉酵母菌散剂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脱水纠正、止吐、退热、大便次数恢复正常、大便性状恢复正常的时间分别为(1.21+0.56)、(1.60+0.59)、(2.35+1.05)、(3.85+0.98)、(4.36+1.21)d,均短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92.0%VS76.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的治疗效果更佳,布拉酵母菌散剂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对轮状病毒感染儿童血清IL-6和TNF-α表达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儿科病房或急诊收治的轮状病毒感染患儿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6例,试验组采用布拉氏酵母菌干预治疗,对照组常规疗法干预,治疗7天后,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血清IL-6(白介素-6)和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并统计两组患儿最终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1.31%,对照组为67.39%,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IL-6及TNF-α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患儿的IL-6及TNF-α表达水平均降低,试验组患儿IL-6及TNF-α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4.33±1.54)天,对照组为(7.56±1.99)天,试验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儿童轮状病毒腹泻临床效果好,可减轻腹泻症状,减少患儿住院时间,同时抑制患儿免疫及炎症反应,降低血清TNF-α和IL-6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江蓓 《临床医学工程》2012,(12):2160-2161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痰热清注射液联合蒙脱石散组)及对照组60例(蒙脱石散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止吐及止泻、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止吐及止泻、退热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