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净石灵胶囊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83例,随机分为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组、经皮肾镜碎石取石组、净石灵胶囊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组。观察两组间的手术时间、碎石率、疗效以及组内之间不同直径的结石的碎石率。结果:ESWL组碎石成功率85.3%,PCNL组碎石成功率90.0%,净石灵胶囊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组碎石成功率89.7%,三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ESWL组手术时间(40.2±6.3)min,PCNL组手术时间(46.6±4.1)min,净石灵胶囊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组手术时间(42.2±5.7)min,三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ESWL组、PCNL组、净石灵胶囊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组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有效率依次为75.0%、80.0%、97.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SWL组5<10mm、10<15mm、15<20mm直径的肾结石的粉碎率依为100%、85.7%、40%,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CNL组5<10mm、10<15mm、15<20mm直径的肾结石的粉碎率依次为100%、83.3%、75%,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净石灵胶囊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组5<10mm、10<15mm、15<20mm直径的肾结石的粉碎率依次为100%、88.9%、57.1%,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体净石灵胶囊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运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总结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 治疗的复杂性肾结石的经验及其 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常见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 年7 月~2012 年8 月采用彩色多普勒引导下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 肾结石患者56 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I期建立经皮肾通道,平均手术时间(107.5± 27.5)分钟,24 例行EMS 气压弹道联 合超声碎石(101.0± 27.9)分钟,20 例行钬激光联合超声碎石(119.4± 23.6)分钟,10 例行单纯超声碎石(108.2± 30.2)分钟,EMS 气 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组的手术时间少于钬激光碎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超声碎石组与另外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 义P>0.05)。术前肾功能损伤患者术后随访,肾功能明显改善。结石完全清除率91%,结石部分残留率9%。术中均无严重出血,无 周边脏器损伤。术后出现迟发出血5 例,反复发热4 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除了具有普通超声引导 的优势外,还可有效避开肾实质大血管损伤,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风险。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是一种治疗 复杂性肾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和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 年1 月至2014 年5 月我院收 治的118 例肾结石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M 组,62 例)和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SPCNL) (S组,56 例),比较两组术中术后相关指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与S 组相比,M组的手术时间更长,冲水量更多,但手术中出血量 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 组术后血肌酐(Scr)、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以及术后费用均小于或短于S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两组结石清除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发热、出血、介入栓塞、结合穿孔、脓毒血症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MPCNL患者相比行SPCNL患者术后效果更好,临床上可根据结石的大小选择手术类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对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肝功能、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PHC患者11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8)和研究组(n=59),对照组给予开腹常规肝切除术治疗,研究组给予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肝功能、免疫功能、炎性因子、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均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CD3^+、CD4^+、CD4^+/CD8^+均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CD8^+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治疗有助于保护PHC患者肝功能、免疫功能,改善炎性因子水平并减少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同时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与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炎症反应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输尿管软镜取石术,对照组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结石清除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血清IL-6、CRP、Cor、ACTH、NE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对照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与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直径≤2 cm的肾结石的临床效果相当,但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导致的术中出血量更少,引起的炎症反应及应激反应更轻,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下应用瑞士EMS第四代碎石清石系统治疗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效果和操作体会.方法:总结分析我院应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结合瑞士EMS第四代碎石清石系统治疗治疗复杂性肾结石5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7例均成功行一期取石术,2例需二期PCNL清石,3例需ESWL.手术时间74±26分钟,失血量0.61±0.59 g/L,残石率14.4%±9.3%.3例术后大出血,术中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瑞士EMS第四代碎石清石系统整合气压弹道碎石与超声碎石技术,处理复杂肾结石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复杂性结石患者术前应用3D数字打印肾脏仿真技术及手术过程模拟的效果。方法:选入2020年9月至2021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行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联合输尿管软镜手术,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3D打印技术。评价并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情况、肾功能指标、结石清石率、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研究组总手术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术后血清Sc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BUN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血清Cys-C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残留结石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结石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前应用3D数字打印肾脏仿真技术及手术过程模拟可帮助术者快速、准确定位结石位置,提高手术效率及一次性结石清除率,减轻肾脏损伤,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nephrolithotomy,PCNL)治疗的复杂性肾结石的经验及其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常见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7月-2012年8月采用彩色多普勒引导下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I期建立经皮肾通道,平均手术时间(107.5±27.5)分钟,24例行EMS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1001.0±27.9)分钟,20例行钬激光联合超声碎石(119.4±23.6)分钟,10例行单纯超声碎石(108.2±30.2)分钟,EMS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组的手术时间少于钬激光碎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超声碎石组与另外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肾功能损伤患者术后随访,肾功能明显改善。结石完全清除率91%,结石部分残留率9%。术中均无严重出血,无周边脏器损伤。术后出现迟发出血5例,反复发热4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除了具有普通超声引导的优势外,还可有效避开肾实质大血管损伤,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风险。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是一种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L)与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治疗≤2 cm肾结石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介素(IL)-6、IL-10、皮质醇(Cor)水平的影响以及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32例直径≤2 cm的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FURL治疗者72例,行PCNL治疗者60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临床指标、治疗前后肾功能以及血清IL-6、IL-10、Cor水平的变化。结果:FURL组术后住院时间较PCNL组显著缩短,术后输血率较PCNL组显著降低(P0.01);两组手术时间、结石总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NL组术后24 h Hb值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FURL组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术后24 h WBC值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但两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1h血清IL-6、IL-10、Cor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术后1、3、5d逐渐降低,FURL组术后1 h、1、3、5 d血清IL-6、IL-10、Cor水平均较PCNL组各时点显著降低(P0.01)。两组术后6 h、1、2 d尿Kim-1及血清CysC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FURL组尿Kim-1水平于术后3 d恢复至正常水平,PCNL组为术后5d恢复正常,PCNL组血CysC水平于术后3 d恢复至正常水平,FURL组为术后5 d恢复正常;FURL组术后2、3 d尿Kim-1水平显著低于PCNL组同时点(P0.01),术后1、2、3 d血Cys C水平显著高于PCNL组同时点(P0.01)。结论:FURL与PCNL治疗直径≤2cm的肾结石均能取得满意的取石效果,但FURL手术创伤更小、出血更少,术后应激反应更轻,更有利于术后机体恢复。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比值联合尿白细胞酯酶(LEU)对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后发生尿路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28例行PCNL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术后定期随访,统计尿路感染情况,根据是否发生术后尿路感染分为尿路感染组和非尿路感染组。比较两组PCT水平、LEU,CRP/ALB比值及其他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CT、CRP/ALB比值、LEU单独以及联合检测预测术后尿路感染的价值。结果:尿路感染组的血清PCT、CRP/ALB高于非尿路感染组(P<0.05)。尿路感染组的LEU呈阳性,而非尿路感染组的LEU呈阴性。两组在既往泌尿道手术史、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尿路感染、结石负荷、使用>3种抗菌药物、合并肾功能障碍、术中通道类型、术前血糖水平方面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既往泌尿道手术史、手术时间≧100 min、导尿管留置时间≧7 d、术前尿路感染、结石负荷≧1000 mm2、术前血糖水平高、合并肾功能障碍是复杂性肾结石患者PCNL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PCT、CRP/ALB、LEU单独预测PCNL后尿路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2(0.476~0.944)、0.686(0.436~0.931)、0.836(0.753~0.918),三者联合预测PCNL后尿路感染的AUC为0.879(0.785~0.972),均高于PCT、CRP/ALB、LEU单独预测。结论:复杂性肾结石患者PCNL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结石负荷等,且PCNL后发生尿路感染患者PCT、CRP/ALB比值偏高,LEU呈阳性,三者可能作为PCNL后发生尿路感染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腕踝针与耳穴压豆对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我院接受PCNL干预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n=45)和B组(n=45)。A组行腕踝针治疗,B组行耳穴压豆治疗,均连续治疗3 d,比较两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术后不良反应、镇痛药物应用情况、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积分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术后1 h、12 h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24 h、48 h、72 h的VAS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h和72 h均未使用曲马多,A组术后12 h、24 h、48 h曲马多应用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头晕与呕吐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时PSQI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PSQI总积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耳穴压豆,腕踝针在缓解PCNL术后病人疼痛,降低术后不良反应与镇痛药物应用率方面更具优势。虽然腕踝针对PCNL术后病人睡眠无明显促进作用,但在临床镇痛中更具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肝内胆管置管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发梗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肝内胆管结石并发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统一编号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于常规X线引导下行肝内胆管置管治疗,实验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肝内胆管置管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穿刺次数、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者随访3个月,比较其结石残余率及治疗效果。结果:(1)实验组患者穿刺次数及操作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2)实验组患者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为4.08%,明显低于对照组(20.41%,P0.05);(3)对照组患者后3个月的结石残余率为14.29%(7/49),实验组为2.04%(1/49),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术后3个月,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96%,明显高于对照组(81.63%,P0.05)。结论:与常规X线引导下行肝内胆管置管治疗相比,超声引导下肝内胆管置管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发梗阻中具有较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小切开术联合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ion,EPBD)与单纯EST对85岁以上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85岁以上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150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75例,给予对照组单纯小切开EST术治疗,给予研究组小切开EST+EPBD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一次取石成功率、机械碎石、结石复发率等指标;术中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排便天数等临床指标;术后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术后腹痛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一次取石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机械碎石、结石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术中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排便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术后腹痛、术后迟发性出血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9.33%(7/75),显著低于对照组37.33%(2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开EST联合EPBD对85岁以上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显著,该方法可有改善患者临床指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荐至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输尿管下段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后应用坦洛新辅助排石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2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于ESWL术后,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予以坦洛新治疗。记录比较两组术后排石效果、疼痛情况,治疗前后血清IL-6、IL-10和CRP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无石率(91.8%)明显高于对照组(78.7%)(P0.05);观察组排石时间短于对照组,排石直径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L-6,IL-10及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肾绞痛发生率、镇痛剂使用率及VAS评分均较低(P0.01)。用药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P0.05)。结论:坦洛新能有效提高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排石效果,减轻机体损伤,缓解术后疼痛,并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究一步法腹腔镜胆囊切术(LC)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在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6月至2021年9月行一步法LC+LCBDE治疗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49例(观察组),并以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4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及手术相关指标;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胆红素水平及免疫功能变化,并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 d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步法LC+LCBDE治疗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成功率高,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及肝功能恢复,提高机体免疫力,并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在老年下肢骨折术后镇痛中的效果及对术后应激反应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为40例。对照组术后镇痛予以舒芬太尼,研究组术后镇痛予以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观察两组镇静镇痛效果,并观察镇痛方案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术后应激反应和认知功能的影响,记录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8 h(T1)~术后16 h(T2)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1~术后24 h(T3)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Ramsay 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3时间点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 、皮质醇(Co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1、T3时间点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应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镇痛镇静效果确切,可减轻术后应激反应,降低POCD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论(ERAS)对老年股骨颈骨折(FNF)患者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以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FN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处理,研究组围术期应用ERAS进行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术后认知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0.00%(28/40)(P<0.05)。两组术后6个月SF-36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0%(3/40),低于对照组的25.00%(10/40)(P<0.05)。结论:老年FNF患者应用ERAS进行围术期处理,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轻认知功能损害及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还可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术后穴位贴敷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对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康复效果、胃肠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双色球法,将2019年6月~2021年6月间在我院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104例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应用ERAS治疗)和研究组(术后穴位贴敷联合ERAS治疗),各为52例。对比两组术后康复效果、胃肠功能情况和生命质量。结果:研究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 d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 d、术后7 d 胃动素(MTL)水平高于对照组,胃泌素(GA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总体健康状况、功能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单测项目、症状领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RAS联合术后穴位贴敷用于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可提高术后康复效果,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复合全身麻醉在肝癌切除术的镇痛效果。方法:行肝癌切除术的患者120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TPVB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单纯全身麻醉,TPVB组予以TPVB复合全身麻醉。记录两组术后4 h、术后12 h、术后24 h和术后48 h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记录两组术中麻醉药物使用情况、术后镇痛相关指标;记录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和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4 h,检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IL-8的测定并使用流式细胞仪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测定。结果:相比于对照组,TPVB组术后4 h、术后12 h和术后24 h的NR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相比于对照组,TPVB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使用减少(P<0.05),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延迟(P<0.05),术后24 h镇痛按压次数及用量减少(P<0.05),且补救镇痛率显著降低(P<0.05)。TPVB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相比对照组提前(P<0.05),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缩短(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24 h时,两组IL-6水平和IL-8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但TPVB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24 h时,两组CD3+、CD4+和CD4+/CD8+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但TPVB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PVB复合全麻用于肝癌切除术能够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减少围术期阿片类药物消耗,减轻术后炎症反应,改善术后免疫功能,对术后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