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法对肱骨近端骨折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90例因肱骨骨折入院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内固定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为44例,均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B组为46例,均采用解剖型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且采用Neer评分系统评定肱骨近端骨折治疗后的肩关节功能等级。结果:获得有效随访资料共79份,占87.8%。其中锁定加压钢板组获得有效随访的数量为39,占43.3%;解剖型钢板组获得有效随访的数量为40,占44.4%。根据Neer评定标准,A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Neer评定优良率为92%,显著高于B组87.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31,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法对肱骨近端骨折预后明显优于解剖型钢板,更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进行和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对比掌指关节周围骨折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或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2年12月期间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掌指关节周围骨折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内固定方式将患者分为A组(克氏针内固定治疗,47例)和B组(微型钢板内固定,50例)。对比两组治疗指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功能锻炼开始时间]、术后指标[指关节总活动度、手总主动活动度评分]、手功能[手指总主动屈曲度量表(TAFS)评分]、手部疼痛,同时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的功能锻炼开始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A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B组的指关节总活动度大于A组,手总主动活动度评分高于A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手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下降,且B组低于A组(P<0.05)。B组手功能TAFS评分优良率为92.00%,高于A组74.47%(P<0.05)。B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相对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指关节周围骨折,可缩短愈合时间、功能锻炼开始时间,提高手功能,指关节总活动度以及手总主动活动度评分,减轻手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其手术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克氏针、螺钉及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的风险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8年3月我院接诊的108例Lisfranc损伤患者进行前瞻性分析,通过不同的手术方案分为a组34例,b组36例,c组38例,其中a组采用克氏针固定治疗,b组采用空心螺钉固定治疗,c组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评分、足踝功能优良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三组患者均在术后到医院门诊进行复查。结果:c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b组,b组手术时间长于c组(P0.05),c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a组、b组螺钉,b组骨折愈合时间长于a组(P0.05);c组术后2周、8周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术后12个月时,c组ADL评分、AOFAS评分、足踝功能优良率均高于a组、b组,b组ADL评分、AOFAS评分、足踝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促进骨折愈合及足踝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克氏针内固定术与钢板内固定术在锁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的70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克氏针内固定组和钢板内固定组,每组35例。克氏针内固定组患者给予克氏针内固定术,钢板内固定组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畸形愈合、延迟愈合、肩关节疼痛、切口感染、钢板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钢板内固定组相比,克氏针内固定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治疗优良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板内固定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克氏针内固定方法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非刚性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对术后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的诊治资料。根据内固定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非刚性组(n=30,采用非刚性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和传统螺钉组(n=30,采用传统螺钉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和完全负重所需时间、手术前后的下胫腓重叠距离(TBOL)和下胫腓间隙(TBCS);以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估两组的术后踝关节功能,以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估两组的生活质量,并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非刚性组的完全负重所需时间短于传统螺钉组,操作角度大于传统螺钉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6周、12周和6个月的TBOL均大于术前,TBCS均小于术前(均P<0.05),但两组术后6周、12周和6个月的TBOL和TBCS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非刚性组术后12周的AOFAS评分高于传统螺钉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AOFAS评分均较术后12周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非刚性组的WHOQOL-BREF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传统螺钉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非刚性与传统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康复效果相当,但非刚性固定的操作更加便利,术后恢复较快,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更高,可较早完全负重。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半伸直位髓内钉联合空心螺钉固定治疗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0年6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收治的60例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7例,女13例,年龄18~71岁,平均(53.15±4.06)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7例,摔伤21例,运动伤12例。根据髓内钉置钉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半伸直组采用半伸直位髓内钉联合空心螺钉固定(30例),标准组采用标准髓内钉联合空心螺钉固定(30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半伸直组手术时间短于标准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Karlsson踝关节功能(KAFS)评分、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均呈增高趋势(P<0.05),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呈降低趋势(P<0.05),半伸直组术后12周、术后1年VAS评分均低于标准组(P<0.05),HSS评分高于标准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半伸直位髓内钉联合空心螺钉固定治疗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患者,与标准髓内钉联合空心螺钉固定比较,安全性和促进踝关节恢复的效果相当,且手术用时更短,患者术后疼痛更轻,膝关节功能改善更明显,在治疗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对比后外侧与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1年5月于本院治疗的89例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入路不同手术入路分组,其中41例手术入路为后内侧入路(对照组),48例手术入路为后外侧入路(观察组)。对照组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23~65岁,平均(39.88±9.36)岁;患侧:左侧23例,右侧18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26例,高处坠落15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22~67岁,平均(41.47±9.27)岁,患侧:左侧28例,右侧20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32例,高处坠落16例。对比术后6个月两组骨折愈合情况、手术指标、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80.49%(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P<0.05);术前两组踝关节功能及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无差异(P>0.05),术后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均提高,而观察组术后踝-后足功能、Mazur(踝关节症状和功能)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16%,明显低于对照组17.07%(P<0.05)。结论:后外侧入路较后内侧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更佳,可提高骨折愈合率、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并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胫骨远端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与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为其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Pilon骨折患者共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LCP组(采用胫骨远端LCP内固定治疗)和对照组(采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疗效。结果:LCP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愈合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P组患者术后疗效总优良率为89.6%高于对照组的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远端LCP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和术后愈合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疗效总优良率高的优点,是治疗Pilon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到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50例,采用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的25例患者记为对照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25例患者记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卧床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再手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后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卧床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再手术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8.00%(2/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00%(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8.00%(22/25),高于对照组的72.00%(18/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均能较好的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前者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但卧床时间和总并发症发生率更少,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对比3D导航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后路微创重建钢板内固定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骨盆后环骨折的疗效及对血清应激因子和疼痛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20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骨盆后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50,后路微创重建钢板内固定)和B组(n=50,3D导航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情况、Majeed功能评分、血清应激因子和疼痛相关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B组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1年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分低于A组(P<0.05)。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短于A组,但X线暴露时间长于A组(P<0.05)。B组术后1年Majeed功能评分高于A组(P<0.05)。B组术后7 d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高于A组,皮质醇(Cor) 、肾上腺素(E)水平低于A组(P<0.05)。B组术后7 d 5-羟色胺(5-HT)、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水平低于A组(P<0.05)。A组、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后路微创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骨盆后环骨折患者相比,3D导航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疼痛减轻、应激反应轻等诸多优势,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空心钉张力带钢丝联合应用内固定在髌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于我院就诊的150例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行钢丝环扎内固定术,实验组患者给予空心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临床治疗优良率以及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缩短,但手术时间较长,治疗优良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钢丝环扎内固定术比较,空心钉张力带钢丝联合应用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钛制空心钉结合张力带内固定手术)对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比较。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0月治疗的髌骨骨折患者72例作为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进行手术,观察组则使用空心钉张力带进行固定。治疗后对患者效果进行统计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骨折的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最大屈曲角度),髌骨评分以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后,观察组(空心钉张力带固定组)在骨折的愈合时间,功能恢复,髌骨评分以及并发症等比较指标中较对照组均有显著优势,其结果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钛制空心钉结合张力带内固定手术用于髌骨骨折与传统的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方法相比较,具有操作简便,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确实,并发症发生率低等诸多优点,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和传统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横行骨折术后关节面对合的效果。方法:2007年3月至2011年9月,分别采用胥氏张力带钢丝内固定和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且随访超过1年的髌骨横行骨折的患者64例,术中分别采用胥氏张力带钢丝内固定和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随访时行膝关节X线摄片检查,观察关节面对合情况,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所致关节面台阶样错位是否大于2mm的差异。结果:6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3.2个月,骨折端均愈合,两组Lysholm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665);胥氏张力带钢丝内固定组和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组分贝出现1例(3.1%)和7例(21.9%)关节面台阶征,两组关节面台阶征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胥氏张力带钢丝固定法使髌骨骨折术后固定作用加强,关节面对合更好,能有效预防因台阶征引起的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伤椎置钉联合短节段内固定与单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固定效果及其对患者炎症反应和脊髓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94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伤椎置钉组(40例)和短节段内固定组(44例)。短节段内固定组患者采用单纯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伤椎置钉组采用伤椎置钉联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伤椎前沿高度比、Cobb’s角、伤椎椎体楔形变角、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炎性因子指标、脊髓损伤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伤椎置钉组的手术时间长于短节段内固定组(P<0.05),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伤椎置钉组的伤椎前沿高度比明显高于短节段内固定组,Cobb’s角、伤椎椎体楔形变角明显低于短节段内固定组(P<0.05),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中IL-1β、IL-6、IL-8、TNF-α和pNF-H、NSE、S100β、GFA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伤椎置钉联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有效改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椎体高度、Cobb’s角和伤椎椎体楔形变角,并且不会增加脊髓损伤和机体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