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苏打水是将碳酸氢钠溶于水中得到的水溶液。商家将苏打水包装成拥有治疗痛风、减肥和调节人体酸碱体质,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的商品。真的是这样吗?喝苏打水不可以治疗痛风这里先说清楚两个概念:高尿酸血症和痛风。高尿酸血症是由于尿酸生成增多或排泄减少引起的血液中尿酸过高,痛风是由于沉  相似文献   

2.
程博 《饮食科学》2002,(10):24-24
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餐桌上的鸡、鸭、鱼、肉应有尽有,与饮食有关的疾病也随之增加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富贵病”、痛风就是其中之一。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疾病、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前奏曲,也是痛风的主要病因,大约每10个高尿酸血症病人中就会有1—2个发展成为痛风。经研究发现,肥胖和进食高嘌噙呤食物过多的人易患痛风。  相似文献   

3.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痛风与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数量与日俱增,联合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成为"新富贵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文章通过分析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临床分期和表现,结合病因给予恰当的防治建议,旨在提高疾病的知晓率、早期诊断率和治疗率,促使预后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引起血尿酸浓度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软组织、骨骼、软骨和肾脏等处引起的代谢性疾病。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痛风痛风是人体内嘌呤的物质的新陈代谢发生紊乱,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骨和肾脏中。痛风又称"高尿酸血症",嘌呤代谢障碍,属于关节炎一种。得痛风病的原因大多和饮食习惯有关,所以人们常说,痛风是"酒肉病",是"富贵病"。  相似文献   

6.
水产品嘌呤与人类痛风的相关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都是体内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过少引起的嘌呤代谢性障碍疾病, 嘌呤是核酸氧化分解的代谢产物,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加上不良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痛风病明显上升, 并引发三高病、糖尿病、肾病等相关疾病。本文对人体尿酸的生成途径、各年龄层的尿酸水平以及产生原因进行了综述, 并分析了痛风种类、临床症状及其发病机制、发展史等, 同时对各种水产类嘌呤水平进行了分类, 提出了预防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建议, 以期为痛风患者选择性的摄食营养水产品、进行健康饮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豆食品是传统亚洲膳食的重要组成成分,健康工作者和公众普遍认为大豆食品可能增加痛风风险,然而,相关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研究并未发现健康人群摄入大豆食品的数量与高尿酸血症或痛风风险有关。大豆食品的嘌呤含量因加工方式而异,大豆中各成分对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综合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人体血尿酸水平异常升高的代谢性疾病,由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导致,其中高果糖和高嘌呤的饮食具有明显的高尿酸诱导效应。近年来,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与肠道菌群存在密切关系,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有益菌属丰度下降的现象。合理的膳食及益生菌摄入可有效调节肠道菌群,维持其稳态,并促进肠道嘌呤和尿酸代谢,提示肠道菌群是未来预防高尿酸血症的靶点。本文概述了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特征和机制、饮食对高尿酸血症的诱导、高尿酸血症与肠道菌群的关联性,以及肠道菌群调控高尿酸血症的策略,以期为未来开发诊治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新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痛风的发病与饮食习惯和食品结构有密切关系。我国近年来,由于人们的食品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痛风的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发病年龄出现低龄化的趋势,不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带来巨大负担,成为当前医药学界关注的疾病之一。1980年。我国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约为1.4%;1998年,上海地区的调查显示,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0.1%;2003年。南京的调查显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已经达到13.3%,与欧美地区2%~18%的水平持平。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正日益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疾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谁都知道,豆类对健康的好处实在太多,但还是很难扭转人们的一个固有观念——痛风病人不能吃豆类食品。无论是豆浆、豆腐还是红豆绿豆,似乎痛风病人和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就只能绕道而行。理由呢,自然是嘌呤含量太高这一条。事实是这样的吗?难道豆制品和豆类真的会引起痛风?  相似文献   

11.
范志红 《饮食科学》2011,(12):11-11
豆类对健康的好处实在太多,但还是很难扭转人们的一个固有观念——痛风病人不能吃豆类食品,面对豆浆、豆腐、红豆、绿豆,痛风病人和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似乎只能绕“豆”而行。理由呢,自然是嘌呤含量太高这一条。事实是这样的吗?豆制品和豆类真的会引起痛风吗?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青梅提取物改善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实验,提前对痛风小鼠给予不同剂量的青梅提取物,发现低剂量组可以使小鼠体内的血尿酸含量减少60.3%(p<0.05),给予青梅提取物10d后,痛风小鼠体内血尿酸含量减少49.9%(p<0.01);防治小鼠痛风的青梅提取物最佳剂量为1140mg/kg,在该剂量下小鼠体内的血尿酸含量减少了33.9%(p<0.05)。结论:青梅提取物在1140mg/kg剂量下能显著改善痛风小鼠高尿酸血症。  相似文献   

13.
痛风属代谢类风湿病,痛风性关节炎是高尿酸血症的并发症。有的痛风患者有家属史,中青年时期已发作了,这可能与嘌呤代谢障碍有关;老年人痛风大多与肾功能衰退有关。现代由于营养过盛,痛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4.
痛风的发病率是今天的"富人病"之一,发病率逐渐上升,与现代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通过饮食在临床上对高尿酸血症的控制,痛风有良好的缓解。因此,痛风的高危人群或痛风患者只要持有良好的饮食平衡和健康饮食,痛风便可以控制。  相似文献   

15.
高尿酸血症通常是由嘌呤代谢紊乱导致的一种代谢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机体高尿酸水平不仅与痛风的发生有关,也与体内多种代谢紊乱疾病等存在关联。黄嘌呤氧化酶(XOD)是有效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一个重要靶点,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可以显著阻止黄嘌呤向尿酸转化,从而降低体内尿酸的水平,达到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目的。本文就近几年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对具有良好XOD抑制活性的物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痛风病人的饮食营养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组代谢性疾病,包括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痛风性慢性关节炎以及痛风性肾病等.痛风典型发病者起病急骤,常见午夜足痛如刀割,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明显红肿热痛,持续数日可自行缓解,进入间歇期,在数月或数年后发作.如果痛风反复发作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引发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严重者可出现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20,(4):287-293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由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慢性疾病,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长期的高尿酸血症会导致痛风的发生。目前临床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的药物如别嘌呤醇、秋水仙碱等存在毒副作用大等问题,因此开发高效、安全的天然降尿酸活性物质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食物蛋白源降尿酸活性肽是指利用食源性动、植物蛋白制得的具有降低生物体内血尿酸水平功效的生物活性肽。该文对目前国内外食物蛋白来源的降尿酸活性肽的制备、分离纯化、功能活性评价、结构鉴定予以综述,并对此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予以展望,旨在为降尿酸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及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美食》2016,(6)
正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专家表示,高尿酸已成为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之外隐形"第四高",是引发痛风、肾脏损害、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改变生活方式和坚持"低嘌呤饮食"对于控制高尿酸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痛风是怎么引起的痛风多发于40岁以上,比较肥胖的男性。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尿酸产生过多引起的一组病。痛风的病根是长期高尿酸血症。血液中尿酸的来源是核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嘌呤转化而来。当体内缺乏某种酶或某些酶先天有缺陷时,核酸代谢中间发生障碍,产生过多嘌呤,而身体又无能力将过多嘌呤回收再利用,嘌呤就将化成尿酸。长期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膳食、比较肥胖的人,也会使血液中尿酸浓度升高。这是食物中有过多的核蛋白摄入,使尿酸生成增多。  相似文献   

20.
嘌呤是所有人体细胞和多数食物中存在的天然物质,多以化合态存在于食品中。在人体中嘌呤代谢的终产物是尿酸,当嘌呤摄入过多超出人体的代谢能力时会引发高尿酸血症甚至痛风。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人群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逐年上升。本文对食品中嘌呤含量的检测方法以及不同食品中的嘌呤含量分布进行全面综述,并分析了食品贮藏加工过程中的嘌呤含量变化,同时对该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嘌呤检测技术发展和低嘌呤食品的开发提供参考,为最终降低痛风患病率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