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的检查技术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Smartprep技术与CT联动扫描序列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对肝静脉进行重建,观察肝静脉的走行、分布及回流情况。结果:40例患者经过MIP三维重建图像,其中15例肝脏正常者及25例不同肝脏疾病患者中18例肝静脉40-50 s显影良好,其余7例显示肝静脉纤细或结构模糊不清,行延迟追加扫描后(55-60 s)均显示良好。结论:扫描时间的合理设定可清晰显示门静脉及其侧支循环的部位、形态和程度,对临床诊断、预后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PSPH)是指因胰腺疾病累及门脉系统,造成血液循环受阻、区域性压力增高、部分侧支循环开放。本文回顾性分析16例PSPH患者的资料,对其MSCT表现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CT征象、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叶斌  王维  刘晟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2):1900-1902
【目的】通过对门静脉高压病人门静脉系统及其侧支循环的CT扫描,研究相关指标在预测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可能预测出血的临界点。【方法】CT对门脉高压患者分组(出血组与未出血组)观察测量胃冠状静脉(vena coronaria ventriculi)直径、胃底-脾门区域内血管断面数量和总面积。计算以上指标在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预测诊断中的敏感度(sensitivity)、特异度(specificity),预测出血的临界点(cut-off points)以及约登指数(Yonden value)。【结果】胃冠状静脉直径,脾门-胃底区域血管断面数量、脾门-胃底区域血管断面总面积等指标在门脉高压致上消化道出血组和未出血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在预测出血时其敏感度、特异度以及约登指数有差异。【结论】胃冠状静脉直径,脾门-胃底区域血管断面数量、脾门-胃底区域血管断面总面积可以作为CT预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可能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指标,其中脾门-胃底区域血管断面总面积作为一种新的CT检测指标具有较高的预测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常见急腹症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对经CT检查并被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149例急腹症病例进行分析及研究。结果:本组病例149例,诊断符合140例,诊断符合率为94%,误诊漏诊9例,占6%。结论:MSCT是急腹症最有效的诊断方法,有很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诊断肾结核1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多层螺旋CT诊断肾结核14例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401~2007-04诊断为肾上腺结核的患者14例,其中男5例,女9例,年龄23~69(平均47.3)岁,2例增强扫描患者,其余为平扫。临床表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的症状,如皮肤色素沉着、乏力、恶心、呕吐等结核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无典型临床表现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2例急腹症患者行腹部多层螺旋CT平扫,然后进行1.25 mm薄层重建,多方位连续动态观察.结果 22例患者中18例CT诊断为阑尾炎,4例疑为阑尾炎,经手术病理证实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无典型临床表现的急性阑尾炎多层螺旋CT扫描可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并能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腕骨脱位多层螺旋CT重建18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腕骨复杂性脱位的诊断价值。方法:由外伤引起的18例腕骨脱位病例,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由工作站进行二维、三维重建,观察腕骨脱位情况。结果:18例中单纯月骨脱位8例,经茎突和舟骨的月骨脱位3例,月骨周围脱位2例,其他类型5例。结论: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可清晰显示腕骨脱位及骨折情况,对临床复位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阑尾炎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1例急性阑尾炎的CT表现。结果 31例急性阑尾炎中,23例阑尾肿大增粗;16例阑尾腔内结石钙化;6例阑尾穿孔合并周围脓肿;盲肠壁增厚,盲肠周围炎15例;阑尾腔内积气8例,肠管瘀张13例。结论 CT对小儿急性阑尾炎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和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应用。方法:对25例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并利用原始数据在AW4.3工作站进行MPR及VR后处理。结果:横轴位图像上可观察到真假腔形态、大小、剥脱的内膜片、破口位置及内膜和主动脉壁钙化,MPR重建图像能观察主动脉弓受累情况,确定内膜剥离范围,显示内膜与各分支血管之间的关系,按DeBakey分型,表现为Ⅰ型4例,Ⅱ型2例,Ⅲ型19例。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夹层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组(MPR)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外伤患者平片中未显示而临床怀疑有骨折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扫描,然后行多平面和三维图像重组。结果:15例隐匿性骨折中,发生于胫骨5例,髌骨2例,脊椎骨4例,颅面骨3例,跟骨1例。结论: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MPR图像对临床怀疑骨折而X线不能确诊的病例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进一步认识轻微肋骨骨折的CT征象,减少漏诊率。方法:对37例胸部外伤后及时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阴性、而患者有明显局限性压痛症状者,3~5 d后均进行多层CT复查。利用VR、MIP、MPR、CMPR等结合轴位薄层图像认真观察。结果:共发现25根肋骨骨折。其中1例为单根肋骨完全骨折;7例一根轻微肋骨骨折;4例二根轻微骨折;3例三根轻微肋骨骨折。结论:胸部外伤后及时CT检查阴性的患者,凡有局部固定压疼症状者,3~5 d后应进行多层CT复查,可明显提高轻微肋骨骨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杨志勇  倪建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0):2416-2416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MSCT)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进行MSCT增强扫描,并与纤维结肠镜(FC)、气钡灌肠对比造影对比.结果 MSCT充气增强扫描检查并结合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技术(SVR)及CT仿真结肠内镜(CTVE)能多方位、多角度观察病变.结论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结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孙国臣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1):7590-759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依据。方法利用16层螺旋CT对43例肝内外胆管梗阻的患者进行检查,在工作站进行MPR、SCTC、VR、MIP技术处理,对胆管梗阻定位和定性诊断作出评价,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多层螺旋CT对梗阻性黄疸定位和定性准确率分别为100%和91%,术前评估结果与手术一致性极好。结论多层螺旋CT具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对梗阻性黄疸定位和定性准确率高,在术前评估以及制定手术治疗方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多排螺旋CT对早期周围型肺癌12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CT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提高对早期周围型肺癌征象的认识。方法:12例经病理和随访证实的早期周围型肺癌采用MSCT技术对肺癌结节征象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所有肺癌结节在0.5~3 cm之间,11例为实性结节,磨玻璃密度1例,结节内见空泡征或(和)细支气管充气征3例,8例结节边缘呈浅分叶,3例结节边缘无明显分叶。胸膜凹陷征4例。结论:多排螺旋CT是早期周围型肺癌重要的检查方法,为周围型肺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门静脉-肝静脉瘘多层螺旋CT(MSCT)的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门静脉-肝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55~83岁。8例中3例有乙肝后肝硬化病史,1例为不明原因肝硬化,1例有心功能不全史,3例为健康体检者。所有患者均行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采用重建技术来显示病变与受累门静脉、肝静脉关系。结果:本组所有病变均位于肝脏周边部或肝包膜下,右肝5例,左肝3例。增强后在门静脉期均见明显强化结节样、动脉瘤样扩张血管将门静脉和肝静脉相连通。重建图像更清晰地显示了分流血管的情况。结论:MSCT及其重建技术可显示门静脉-肝静脉瘘的特征性征象,可作为门静脉-肝静脉瘘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收集资料完整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37例MSCT血管成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18~78(平均47.3)岁。临床表现:为急性胸背痛30例,伴上腹痛21例,胸闷、气急19例,伴胸腔积液5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MSCT)双动脉期扫描技术对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综合诊断确诊的18例、共24个病灶的小肝癌和微小肝癌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着重分析双动脉期显示病灶的优点。结果:24个病灶中位于肝左叶8个,肝右叶16个,单纯动脉早期强化者6个,单纯动脉晚期强化16个,双动脉期结合共显示病灶22个。结论:MSCT双动脉期扫描技术可较好显示富血供小或微小肿瘤病灶的强化,结合门脉期表现可较大提高小肝癌或微小肝癌的检出。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对肝动脉、门静脉的评价已得到肯定,而在肝静脉系统显示效果不够理想。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肝静脉的显示能力,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CTPV)显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血供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40例门静脉高压患者行CTPV检查,应用MIP、MPR、VR方法显示门静脉系统血管结构和侧支循环,比较肝硬化代偿组、失代偿组之间门静脉、胃左静脉血管宽度的差异。结果:CTPV不仅显示肝内门静脉3~4级分支,还显示了整个门脉侧支血管系统,140例患者中,胃左静脉曲张115例(82.1%),食管下段静脉曲张75例(53.6%),食管周围静脉曲张49例(35%),胃底静脉曲张31例(22.1%),胃短静脉曲张22例(15.8%),脾/胃-肾分流32例(22.7%),附脐静脉伴腹壁静脉曲张38例(27.1%),腹膜后静脉曲张18例(12.9%),门静脉海绵样变25例(17.9%),门静脉与下腔静脉分流3例(2.1%)。代偿组、失代偿组的门静脉直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胃左静脉宽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PV作为无创性门脉检查方法,能清晰显示门脉高压门静脉侧支血管开放的部位、范围及程度,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疗效的观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头颈部动脉血管造影技术。方法:头颈部CT血管造影35例,对比剂注射速率4 ml/s,薄层重叠重建,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等图像后处理,显示头颈部动脉。结果:35例头颈部动脉血管显示良好,足以达到诊断要求。结论:选择合适的对比剂剂量、注射流率及扫描参数,熟练应用各种后处理方法可满意显示头颈部动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