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应用磁共振脂肪定量技术评估女性腰椎骨质疏松程度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将121名健康女性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21~30岁组(n=17)、31~40岁组(n=11)、41~50岁组(n=24)、51~60岁组(n=63)、61~70岁组(n=6)。以DXA测量L_1-L_4椎体骨密度,以VIBE-Dixon技术测量L1-L4椎体骨髓脂肪分数。比较不同组间骨髓脂肪分数差异,同时分别对骨髓脂肪分数与BMD、年龄进行相关性分析。另外,分别对BMD、骨髓脂肪分数与绝经年限做相关性分析。结果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14.541,P0.001)。骨髓脂肪分数与年龄之间存在相关性(r=0.659,P0.001);骨密度随脂肪分数上升呈下降趋势;随绝经年限的延长,BMD呈下降趋势,骨髓脂肪分数呈上升趋势。结论 VIBE-Dixon能定量测量妇女腰椎椎体脂肪含量,可间接评估骨质疏松程度;与DXA的结果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女性绝经年龄骨密度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女性绝经后易患骨质疏松症,往往由于极轻微的创伤而导致骨折。为探讨女性绝经年龄骨密度(BMD)与骨质疏松症(OP)的关系,我们观察了144例女性开始绝经的不同年龄BMD和OP骨折的发病率。1 对象和方法我们对1997年5月至1999年3月在我院骨密度室体检的144例女性,按开始绝经的年龄不同,分为4组。Ⅰ组:<44岁开始绝经30例,现年龄45~52岁,平均年龄48±39岁。Ⅱ组:45~49岁开始绝经47例,现年龄47~53岁,平均年龄50±26岁。Ⅲ组:50~54岁开始绝经35例,现年龄5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因慢性腰痛住院的251例绝经后女性患者。收集患者的年龄、绝经年限、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患者腰椎(L_(1~4))及髋部平均骨密度,根据骨密度T值将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n=45)、骨量低下组(n=71)和骨质疏松组(n=135)。同时患者均行腰椎MRI检查,采用Pfirrmann分级系统评估腰椎间盘退变程度(L1/2、L2/3、L3/4、L4/5、L5/S1)。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骨密度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关系。结果骨质疏松组和骨量低下组的年龄、绝经年限显著大于骨量正常组(P0.05)。骨质疏松组和骨量低下组的BMI明显小于骨量正常组(P0.05)。骨质疏松组和骨量低下组的L1/2、L2/3、L3/4、L1~S1(L1/2~L5/S1的平均值)椎间盘退变评分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骨质疏松组的L4/5、L5/S1椎间盘退变评分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骨量低下组与骨量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骨密度与BMI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绝经年限、L1/2、L2/3、L3/4、L4/5、L5/S1、L1~S1椎间盘退变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与BMI呈正相关,与年龄、绝经年限、腰椎间盘退变程度呈负相关。绝经后女性骨密度越低,其腰椎退变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绝经后女性骨密度(BMD)与脂代谢相关性,探讨血脂紊乱对BMD的影响。方法 选择509名自然绝经后女性,未患有影响骨代谢疾病,无长期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史,未使用过调脂药物。根据年龄段不同,分为<60岁、60~69 岁、70 ~79岁、>80岁4组,分别测量身高、体重、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测量正位腰椎,左侧股骨颈(Neck)处BMD,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 BMD和血脂之间的相关性,并控制年龄、体重指数因素后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组BMD、TC、LDL-C有显著差异。 各年龄组BMD与TC及LDL-C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与TG无相关性。校正年龄、体重指数后的偏相关显示BMD仍与TC及LDL-C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结论 绝经后女性TC和LDL-C升高与BMD下降密切相关,是骨质疏松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绝经后女性握力和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对120例绝经后女性进行握力测量和骨密度测定,观察≤60岁组、61~70岁组和70岁组的握力和骨密度变化,应用单因素Person相关性分析和散点图研究握力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最大握力:≤60岁组25.86±4.77 kg,61~70岁组23.37±4.64 kg,70岁组16.63±5.40 kg。骨密度测定提示:65例股骨颈T值≤-2.5;90例腰椎T值≤-2.5。最大握力与骨密度均随年龄增加而减少。握力与股骨颈和腰椎骨密度呈非常显著正相关。结论绝经后女性握力越大,股骨颈和腰椎骨密度越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脂肪因子Omentin-1、脂联素与中老年女性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在佛山市中医院就诊的338名女性,按照绝经状态分为围绝经期/绝经期组(n=194)和绝经后组(n=124)。将参研人员年龄、体质量指数(bone mass index,BMI)、腰围、吸烟状况、身体活动、脂联素、Omentin-1和激素进行多变量调整(ANCOVA),用于研究其脂肪因子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之间的潜在关系。结果与绝经后女性的腰椎BMD [(0. 69±0. 08)g/cm~2]相比,围绝经期女性的腰椎BMD[(0. 89±0. 09) g/cm~2]更高;在围绝经期/绝经期组女性中,脂联素和Omentin-1均与腰椎BMD无显著相关性(P0. 05);在绝经后组女性中,脂联素与腰椎BMD无相关性(P 0. 05);而在绝经后组女性中,Omentin-1与腰椎BMD呈显著负相关(P0. 05)。结论绝经后女性的Omentin-1与腰椎BMD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骨质疏松症都是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疾病,有着很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也导致国家医疗卫生系统承担着高昂的医疗保健费用。目前,骨密度是诊断骨质疏松症和预测骨折风险的主要指标。因此,精确测量骨密度对骨质疏松的早期预防至关重要,但是影响骨密度精确测量的因素有很多,骨髓脂肪便是现在关注的一个重点。目前,定量分析骨髓脂肪含量和骨密度的手段在不断革新,而能量CT作为一个新型技术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因此,本综述旨在探讨能量CT定量分析骨密度和骨髓脂肪含量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可行性影像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影响绝经后女性糖尿病骨密度的相关因素 ,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方法 按WHO标准选取 80例绝经后女性糖尿病患者 ,按年龄分 40~ 49岁 ,50~ 59岁 ,60~ 69岁 ,≥ 70岁 4个组 ,另外选取同龄健康绝经后女性 60名 ,按上述标准分组作对照。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右前臂桡骨远端 1 /3点处和第 2~ 4腰椎骨密度 (BMD)。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雌二醇(E2 )、睾酮 (T)、黄体生成素 (LH)、卵泡刺激素 (FSH)、游离甲状腺激素 (FT3、FT4 ) ,并同时检测空腹血糖(FPG)和糖基化血红蛋白 (HbA1c)、血钙、血磷和碱性磷酸酶 (ALP) ,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绝经后女性E2 、T随年龄增加而降低 ,LH和FSH升高。糖尿病患者的这种变化更为明显。②绝经后女性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 (T3,T4 )随年龄增加而减低 ,与BMD(L2 4 )呈正相关 (r=0 550 ,r=0 41 6 ,P<0 0 1 )。③绝经后女性糖尿病患者L2 4 骨密度与血糖水平和糖基化血红蛋白浓度呈负相关 ,(r =-0 467,r=- 0 40 2 ,P <0 0 1 )。结论 绝经后的女性糖尿病患者骨密度降低与年龄、性激素水平、甲状腺功能 ,尤其是血糖控制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运动锻炼参与程度的绝经后女性骨密度差异及在12个月间的变化。方法对82名符合条件的社区绝经后女性骨密度进行12个月追踪。研究对象分为锻炼量达标组(n=42)和不达标组(n=40),不达标组进一步分为不锻炼和偶尔锻炼亚组。采用定量超声(QUS)法采集跟骨骨密度T值、Z值、超声传导声速(SOS)、超声宽带衰减(BUA),统计各组骨质疏松不同发生风险等级的人数比,测量时间点为基线、6个月和12个月。结果达标组骨密度各指标水平和骨质疏松高度风险人数比(16.7%)在12个月间基本维持稳定(P0.05);不达标组T值(F=11.877,P=0.000)、Z值(F=7.459,P=0.002)、BUA值(F=4.207,P=0.026)在12个月间均出现显著下降,骨质疏松高度风险人数比由20.0%上升至30.0%。达标组与不达标组T值变化具有明显的组间效应(F=4.268,P=0.042)和时间效应(F=6.378,P=0.004)。偶尔锻炼亚组骨密度各指标水平在12个月间下降幅度低于不锻炼亚组。结论不同运动锻炼参与水平可不同程度地维持绝经后女性骨密度水平或延缓其增龄性流失。持续规律的运动锻炼对绝经后女性骨密度水平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血常规指标与骨髓脂肪含量、骨密度相关性。方法 选取72名绝经后女性(年龄55~79岁),测量受试者身高、体重、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运用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扫描L3椎体骨髓脂肪含量(fat fraction,FF),通过双能X线吸收检测(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扫描获取受试者腰椎(L1~4)、左股骨颈及全身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评价MRS扫描可重复性,分析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与FF值及BMD值相关性,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FF值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 L3椎体FF值测量可重复性变异系数(CV)为2.86 %。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与FF呈负相关(P<0.01);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与腰椎(L1~4)骨密度、左股骨颈骨密度无相关性,与全身骨密度呈负相关(P<0.05)。进一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校正了年龄、身高、体重、BMI后,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是影响FF的独立负性相关因素(P<0.05,R2=0.518)。结论 血常规指标(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与FF及绝经后女性骨密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与防治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与体脂含量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230名年龄在50~75岁之间健康的绝经后妇女进行横断面研究。通过双能X射线吸收仪测量受试者全身、腰椎、左侧股骨BMD及全身脂肪和肌肉含量。通过定量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受试者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结果 与非骨质疏松症的女性相比,骨质疏松女性血清硬化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 <0.05)。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与体重和脂肪量呈正相关(P <0.05)。即使在校正年龄、绝经年龄、身高和体重之后,骨硬化蛋白水平与全身及各个部位的BMD均呈正相关(P <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与年龄、绝经年龄、脂肪量和肌肉量相比,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是全身和腰椎BMD最重要的决定因素(P <0.05)。年龄与血清硬化蛋白对髋部BMD的影响相似。结论 在绝经后妇女中,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清硬化蛋白水平低于非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硬化蛋白与全身、腰椎、髋部的BMD和体脂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铁过载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234名绝经后妇女按照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分为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分析铁过载对年龄、绝经年数、血钙(Ca)、磷(P)、体质量指数(bone mass index,BMI)、肝肾功能、葡萄糖代谢、脂质代谢、炎症反应、BMD、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ALP、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β-CTX)和Ⅰ型胶原交联N端肽(PINP)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血清铁蛋白(Fer)显著升高(P<0.05)。Fer水平与BMD呈负相关(P<0.05)。TRACP-5b水平在骨质疏松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与正常组相比,骨质疏松症组的ALP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骨量减少组相比,骨质疏松组血清β-CTX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骨质疏松组的PIN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更重要的是,血清Fer和PINP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血清Fer和β-CTX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铁过载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骨代谢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究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7年05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内科住院的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385名。搜集其基本资料、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等。根据T值将这些患者分为骨质疏松组(233例)、骨量减少组(101例)和骨量正常组(51例),比较三组间骨代谢指标的变化,并对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各项骨代谢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Type I procollagen N-terminal propeptide,P1NP)、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在骨质疏松组显著高于骨量减少组、骨量正常组(P0.05);随着骨密度的降低,1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arboxyl terminal peptide,β-CTX)逐渐升高,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与骨量正常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示P1NP、BGP、β-CTX与骨密度呈负相关,25(OH)D_3与骨密度呈现正相关。结论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助于预测骨折风险并及时抗骨质疏松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绝经后女性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绝经后女性患者151例。根据骨密度T值将患者分为骨质疏松组(83例)、骨量低下组(47例)和骨量正常组(21例),比较三组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差异,并对各项指标与BM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骨质疏松组甲状旁腺素(PTH)、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显著高于骨量低下组和骨量正常组(P0. 05),骨量低下组显著高于骨量正常组(P0. 05)。骨质疏松组体质量指数(bone mass index,BMI)、25(OH) D_3显著低于骨量低下组和骨量正常组(P0. 05),骨量低下组显著低于骨量正常组(P0. 05)。血钙、血磷、骨钙素(BGP)、血清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在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 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PTH、P1NP、β-CTX与骨密度呈负相关(r=-0. 538,-0. 520,-0. 462,P 0. 05),25(OH) D_3与骨密度呈正相关(r=0. 517,P0. 05),血钙、血磷、BALP、BGP与骨密度无相关性(P0. 05)。结论血清25(OH) D_3、PTH、P1NP、β-CTX与骨密度存在显著相关性,骨代谢生化指标监测有助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与血清维生素K1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使用标准化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测量4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和30名绝经后健康对照女性的血清维生素K1水平。检测腰椎(1~4)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组血清维生素K1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血清维生素K1浓度与腰椎BMD呈正相关(R=0.545,P=0.003);绝经后正常对照组血清维生素K1浓度与腰椎BMD呈正相关(R=0.513,P=0.009)。维生素K1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和98%(截止值:0.853 ng/mL);维生素K1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85,奇数比为18.88。结论维生素K1与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老年女性相对骨骼肌质量指数(relative 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RASM)与骨密度及脂肪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年龄≥60岁的女性受试者127例,其中低RASM组46例,正常组81例。分析两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总脂肪含量(TFM)、总组织含量及总肌肉含量(TLM)。结果60岁的老年女性中低RASM者检出率为36.2%,骨质疏松者检出率为44.1%;低RASM组的年龄、BMI、全身BMD、TFM、总组织含量及TLM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SM与L1~4 BMD及年龄的相关系数为0.188与-0.176(P<0.05),RASM与全身BMD、TFM、BMI的相关系数为0.369、0.375及0.620(P<0.01),TFM与全身BMD、L1~4 BMD的相关系数为0.442与0.407(P<0.01)。结论老年女性的肌肉质量、骨密度、脂肪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适当的运动和营养支持可增加肌肉质量、改善骨密度、促进脂肪组织的正向作用,有利于预防老年人发生跌倒、骨折及致残的风险,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