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邪气通常被认为是人体的致病因素,但古人对邪气的认定是相于对正气确立的,并非以能否使人发病为标准,邪气的立论基础为“风”,专指“虚邪贼风”一类,其性犹如能“发屋、扬沙石”之大风、它每在人体气血亏虚的情况下,引发众多的病证。本文将《内径》中有关虚邪贼风的内容摘出,对虚邪贼风与正风、虚邪贼风的致病特点与病证、虚邪贼风的致病条件与避邪途径作了探讨。目的在于加深对虚邪的认识和理解,并引发对邪气内涵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2.
《灵枢·贼风篇》曰;“贼风邪气之中人也,令人病焉”。《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这指出“贼风虚邪”极易伤人致病。王冰注云:“邪乘虚入,谓之虚邪;窃害中和,谓之贼风”。历代医家对此也分别指出贼风是泛指四时不正之气;虚邪是乘人体之虚而伤人的邪气。其实“贼风虚邪”是外恶邪气的统称。《灵枢·九宫八风篇》云:“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  相似文献   

3.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语出《素问·上古天真论》。虚邪贼风系泛指四时不正之气而言。高士宗注曰:“四时不正之气皆谓之虚邪贼风”。因自然界中一切太过或不及之气候变化,皆可乘人体之虚而致病。避,含有躲避、预防之意。如《素问·移精变气论》。“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此“避”字即含有采取  相似文献   

4.
高磊  周东浩 《光明中医》2012,27(8):1511-1512
《黄帝内经》外感病因理论是以“邪气”学说为代表的,主要分为“正邪”和“虚邪”两大类.通过整理总结《黄帝内经》外邪说,提出《黄帝内经》对“邪”的描述与现代各种病原微生物侵袭致病的过程和临床表现非常类似,很可能代表了古人对生物性致病因素的朴素认识.  相似文献   

5.
祖国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主中州而灌溉四旁 ,脾的功能健旺 ,是保证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目前认为中医“脾”的概念除涉及现代医学的消化、内分泌、神经、血液等系统的功能外 ,其“四季脾旺不受邪”的论点与免疫系统功能密切相关。   1 邪气、正气与脾胃之气  中医学认为疾病是人体“正气”与“邪气”互相斗争的过程 ,而斗争的结果取决于人体正气。早在《内经》中就载有“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也就是说正气旺盛则身体强壮 ,正气虚衰则邪气易侵犯机体而致病。这里所指的正气相当于现代医学所称…  相似文献   

6.
风湿痹为临床常见病证,多由风、寒、湿、热之邪入侵人体,闭阻经络关节,气血不畅,以全身关节呈游走性红、肿、重着、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风湿痹的发病与外感邪气和肌体抗邪能力有重要关系,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灵枢·百病始生篇》: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贼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素体虚弱,御外无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临床辨证当辨别风、寒、湿、热痹的不同。风寒湿热之邪致病虽各有特点,但往往相继杂至、合而为痹,很难截然区分。…  相似文献   

7.
论虚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邪之名 ,首见于《内经》,而且论述甚多 ,概念明确。略后亦有论及 ,如《诸病源候论》、《千金方》等。但愈后则论及较少 ,概念似亦渐趋模糊 ,更缺乏较系统的专题研讨。笔者认为 ,不论从理论还是临床应用方面 ,虚邪都是一个不容忽视并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特以此为题 ,作如下探讨。1 虚邪的概念1 .1 虚邪是八正之虚邪气 ,亦名虚风、贼风《素问 .八正神明论》:“虚邪者 ,八正之虚邪气也。”“八正者 ,所以候八风虚邪以时至者也。”八正即四时八节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的正常风向及所带来的气候特点 ,为春季…  相似文献   

8.
“虚邪”是《内经》常用名词,常和“贼风”并用,如《素问·上古天真论》的名言警句:“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恢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自王冰注为“邪乘虚入,是谓虚邪;窃害中和,谓之贼风”后,千百年来,因袭不变,或略改文字曰  相似文献   

9.
<正>(续上期)2“正邪博弈”是《伤寒论》辨治外感病证及疫病的核心理念《伤寒论》辨识和诊疗疫病及外感病证的基本理念和法则可以概括为两点:“正邪博弈”是其辨识病证的核心理念;“病证辨治,以辨证论治为主”是其辨治疾病的基本模式和方法。疫病的发生和发展是人体正气与病邪博弈的过程。一般而言,当人体虚弱,即自身正气不足时,则淫邪疫毒易乘虚入侵人体而致病,即如《素问·评热病论》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灵枢·百病始生》所谓“两虚相得,乃客其形”(所谓“两虚”,一指正气虚,二指乘虚而入的外邪,即《内经》所谓之“虚邪贼风”)。  相似文献   

10.
免疫学,是现代医学的一个基础学科,近年来发展迅速。中医虽无免疫学,但许多中药却对免疫功能有重大影响。近年来,中药在免疫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大进展。现代医学认为免疫是人体一种保护性反应,用以识别与排除“异己”,维护人体的平衡与稳定。中医把这种维护人体正常功能,抗御与清除各种有害因子的作用称为“正气”,那些有害因子则称为“邪气”。“正气”相当于人体免疫功能,“邪气”又分“外邪”与“内邪”,即各种致病因素。“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说明体内免疫功能正常就可以抵挡外界致病因子,即使侵犯人体,也可抵御消灭。“邪之所凑,其气必…  相似文献   

11.
天虚和人虚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这寥寥数言,凡读过《素问》的人无不能背诵如流。有人认为它比较浅显,有人认为它近于深奥,因此致力于此而求其甚解的人不多。何谓“虚邪贼风”?又如何“避之有时”?如深入探讨的话,确非想像的那么简单。王冰注说:“邪乘虚入,是谓虚邪;窃害中和,谓之贼风。”又说:“虚邪,谓乘人之虚而为病者  相似文献   

12.
题72.祖国医学如何运用邪正斗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答:邪正斗争,是指机体的抗病能力与致病因素的斗争。这种斗争不仅关系着疾病的发生,而且影响着疾病的发展与转归。邪正斗争在疾病过程中的胜负变化,主要表现为虚实不同的病理变化。《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即邪正斗争的病机改变是以邪气亢盛为主要方面的,则为实证,若是以正气亏虚为主要方面的,则为虚证。首先,从邪正斗争与虚实变化来看,邪气盛则实,是指疾病过程中以邪气亢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反映。说明邪气亢盛,正气未衰,机体抗病能力较强,邪正斗争比较激烈,机体在病邪的刺激下出现强烈的病理反应和临床症状,因此,表现为实证。多见于外  相似文献   

13.
《福建中医葯》六卷四期所刊登的孙文发医师《論邪之所凑,其正必虚》一文,我們讀后对孙医师的論点,有不同的見解。所謂“正气”,就是人体的“元气”,或叫做“真气”,它是人体生理活动的机能,而且具有抗御病邪的力量。“邪气”就是不正之气,是指一切可能致病的因素。如果人体的正气充沛,体质强壮,那末抗御病邪的力量也强。《内經》所說“其气必虚”的“气”,正是指着人体的“正气”。所以疾病的发生与否,主要是决定于“正气”的足与不足。丹波元簡  相似文献   

14.
1慢乙肝与邪正"正"是"正气"的简称,是机体的机能活动和抗病、康复能力,所谓的"邪"是邪气的简称,泛指各种致病因素。疾病的发生和变化,即是在一定条件下邪正斗争的反映。故正气的盛衰,是形成疾病虚实的关键。"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是阐明人体受病后,正气和病邪之间相  相似文献   

15.
正邪关系可以概括疾病的全过程 ,疾病的产生自始至终都是正邪斗争的结果。“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邪之所奏 ,其气必虚” ;正胜邪祛 ,正虚邪进 ,因而病情就有轻重变化。正邪关系虽然复杂多变 ,但邪气侵犯人体后有留、藏、传、变四种基本形式 ,抓住了这四种基本形式就等于抓住了正邪关系的实质。1 留1.1 留邪即蓄 ,郁痹不行邪气侵犯人体 ,侵犯人体的某个部位形成正邪斗争 ,如果正邪处相持阶段 ,或者属湿邪凝恋 ,或者属邪气郁滞等 ,邪气就会停留在所侵犯部位 ,产生积蓄及郁痹症状反映。《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有“内气外泄 ,留为大痹”。…  相似文献   

16.
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是正气与邪气作斗争的过程。邪正消长,既是人体与疾病斗争过程中的复杂变化,也是人体在抵抗一切外来的致病因素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综合表现。中医所谓的“邪”,是指一切可能致病的因素;中医所谓的“正”,是指人体能够抵抗邪气的生理功能。邪气和正气的消长过程,尤其是正气的盛衰,是决定受病与否的主要因素,也就是外因决定于内因的意义,因而成为机体在发病过程中形成虚实证候的关键,同时也是决定治疗方针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7.
从“虚邪”命名、“虚邪”致病特点以及“虚邪”概念的演进3方面入手探讨《黄帝内经》中“虚邪”概念的形成有其较为复杂的认识背景,其与“虚风”一词密切相关,指出“虚邪”派生于“虚风”,有较强致病力,常与异常气候变化有关,这与《难经》的认识不同;后世医家在运用其概念时,含义又有了延伸;中医学概念常随时代变迁,在学习或者运用相关概念时应当注意其中的变革,以免产生歧义或误解。  相似文献   

18.
正邪关系可以概括疾病的全过程 ,疾病的产生自始至终都是正邪斗争的结果。“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正胜邪祛 ,正虚邪进 ,因而病情就有轻重变化。正邪关系虽然复杂多变 ,但邪气侵犯人体后 ,存在留、藏、传、变四种基本形式 ,抓住四种基本形式 ,就抓住了正邪关系的实质。1 留1.1 留邪即蓄 ,郁痹不行邪气侵犯人体 ,多侵犯人体的某个部位 ,形成正邪斗争。如果正邪处于相持阶段 ,或湿邪凝恋 ,或邪气郁滞 ,邪气就会停留在所侵犯部位 ,留邪为郁 ,表现出郁痹证状。《素问·四时刺逆论》曰 :“内气外泄 ,留为大痹”。《素…  相似文献   

19.
《内经》所言"虚邪贼风"是导致疾病的因素,文章对此作了解析。"虚邪"实为"虚风",是一年中诸多相同疾病的病因,风又为百病之长,古人是通过烈风之性阐明虚风的致病特点,以现代医学观点审视虚风,其实质即病原微生物。贼风所病为偏枯,通谓之中风,类似西医脑溢血和脑梗死,《内经》归属高粱之疾,与西医的观点相似。  相似文献   

20.
"脾王不受邪"语出《金匮要略》,指脾土充盛,不易感受他邪,然而在临床研究中多有脾土旺盛时出现消化道疾病,正气强而感邪,故存疑虑。本文分析了"脾胃""正气""邪气"之间的关系,认为正邪强弱是相对而言,只有做到饮食有节、情志平和、劳作有时,顺应四时之规律,避之虚邪贼风,保持人体内外调和,才能最终做到"不受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