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淑兴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0):1425-1426
目的:将新剖宫产术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比较。方法:126例产妇中,随机选择84例新剖宫产术产妇作为观察组,剩余42例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产妇作为对照组。新剖宫产的方法:使用Joel-Cohen法开腹,不缝合膀胱子宫反折腹膜,一层缝合子宫下段切口,腹壁切口只缝合2~3针。结果:观察组胎儿娩出的平均时间为(5±3)m in,对照组为(9±4)m in,观察组术中出血为(132±58)m l,对照组为(198±108)m l,两组胎儿娩出的平均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均术后5 d拆线。结论:新剖宫产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产钳在头位困难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为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母婴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行择期剖宫产术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因胎头高浮、低位横切口瘢痕子宫或过度肥胖致胎头娩出困难。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产钳助产。记录两组新生儿娩出时间、出生1 min Apgar评分、窒息发生率及头面部损伤情况,比较两组产妇术中及术后24 h出血量和子宫切口延裂情况。结果所有胎儿顺利娩出,观察组新生儿娩出时间、新生儿出生1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及头面部损伤发生率等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产妇术中及术后24 h出血量和子宫切口延裂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择期剖宫产术中如为胎头高浮、低位横切口瘢痕子宫及过度肥胖孕妇,应用产钳助娩胎头不仅缩短胎儿娩出时间,而且大大降低胎儿及产妇出现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陈玲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2):5076-5078
目的:探讨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方法:将第二次行剖宫产手术的160例产妇分为两组,其中首次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患者80例为A组,首次行stark式剖宫产术患者80例为B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中腹腔粘连情况、胎儿娩出时间。结果:B组手术时间>60 min的占6.3%,出血量大于700 ml的占8.8%,重度粘连发生率为6.3%,胎儿娩出时间低于15 min者占52.5%,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组比较,stark式剖宫产术更加简单、创伤及术后粘连更小。  相似文献   

4.
王秋媛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2):5098-5099
目的:探讨不同的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有剖宫产史、因某种产科指征需再次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第一次剖宫产不同术式对再次手术的影响。结果:腹壁纵切口剖宫产术再次手术从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腹腔粘连程度与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下段横切口与子宫体部纵切口剖宫产术再次手术比较,从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出血量、腹腔粘连程度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对再次手术有一定负面影响,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对有剖宫产指征者应视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手术方式。对需再次手术的患者选择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手术为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美容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价值。方法378例产妇中,随机选择286例美容新式剖宫产妇作为新式组,剩下92例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产妇作为传统组。使用Joel—Cohen法开腹,不缝合膀胱腹膜及腹膜反折,一层缝合子宫下段切口,皮内连续缝合皮肤层。结果新式组胎儿娩出的平均时间为(5±2)min,传统组为(10±3)min;新式组术中出血为(142±47)ml,传统组为(194±107)ml,两组胎儿娩出的平均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新式组均术后5天不用拆线出院。结论美容新式剖宫产术手术方法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中S形拉钩助娩胎头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150例初次行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中发生胎头娩出困难患者按住院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75例,使用S形拉钩助娩胎头;对照组75例,以传统方法徒手助娩胎头.观察比较两组取胎时间、术中出血量、子宫下段切口撕裂、新生儿窒息和头皮血肿等.结果 研究组取胎时间为(55.20±9.25)s,术中出血量为(185±64)ml,对照组分别为(72.30±6.78)s、(245±48)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无新生儿窒息和子宫下段切口撕裂,对照组分别为4、5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无头皮血肿发生,但1例发生新生儿面部轻微表皮擦伤,对照组2例发生头皮血肿,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中发生胎头娩出困难时采用S形拉钩助娩胎头可缩短胎儿娩出时间,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与改良式剖宫产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归纳。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9月直至2016年1月在某院进行了剖宫产的产妇120例的资料,随机分为了两个相同例数组别,组别名称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产妇的例数为60例。对照组当中产妇主要采取了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剖宫产,观察组中产妇则使用了改良式剖宫产术进行剖宫产。在治疗完成后,对比产妇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产妇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地少于观察组,P 0.05说明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妇在进行剖宫产术分娩胎儿时,使用改良式剖宫产可以有效减少产妇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当中的出血量,在临床的治疗方面有着非常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改良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与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剖宫产患者按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观察组(行改良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和对照组(行常规子宫下段剖宫产),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及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轻度疼痛率、重度疼痛率、术后病率、术后感染率[ 90.0%( 27/30)、3.3%(1/30)、13.3%(4/30)、0]明显优于对照组[73.3%(22/30)、16.7%(5/30)、40.0%(12/30)、13.3%(4/30)](P<0.05)。结论改良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操作方法简便安全,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中S形拉钩助娩胎头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150例初次行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中发生胎头娩出困难患者按住院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75例,使用S形拉钩助娩胎头;对照组75例,以传统方法徒手助娩胎头.观察比较两组取胎时间、术中出血量、子宫下段切口撕裂、新生儿窒息和头皮血肿等.结果 研究组取胎时间为(55.20±9.25)s,术中出血量为(185±64)ml,对照组分别为(72.30±6.78)s、(245±48)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无新生儿窒息和子宫下段切口撕裂,对照组分别为4、5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无头皮血肿发生,但1例发生新生儿面部轻微表皮擦伤,对照组2例发生头皮血肿,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中发生胎头娩出困难时采用S形拉钩助娩胎头可缩短胎儿娩出时间,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三种剖宫产术式对二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 对2004年1月-2012年12月间二次剖宫产病例进行分析.随机抽取156例二次剖宫产病例,简化剖宫产史者为一组,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者为第二组,第三组为常规子宫下段剖宫产史者.三组在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粘连状况、子宫切口愈合情况、术后拆线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一、二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4.5±18.2)min和(48.4±20.3) min,三组手术时间为(42.3±9.5) min;一、二组手术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80±55)mL和(475±60)mL,三组手术术中出血量为(310±55)mL,一、二组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第三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二组手术腹腔粘连情况重于第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简化式及新式剖宫产二次手术腹腔粘连严重,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损伤邻近器官及子宫切口延裂几率增加,对有二次剖宫产意愿的病人应该慎重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隔绝腹膜剖宫产术的可能性。方法:对120例有剖宫产指征、存在宫内感染因素的产妇分别采取隔绝腹膜剖宫产术及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将两组进行比较。结果:隔绝腹膜剖宫产术从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新生儿体重及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与子宫下段剖宫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肠道功能恢复方面快于子宫下段剖宫产组,且术后无并发症,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该术式易于掌握,在目前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的情况下,为减少剖宫产术的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该术式为一种安全、可靠、适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曾雪玲 《现代医院》2008,8(3):35-36
目的探讨再次剖宫产手术子宫切口选择与改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有剖宫产手术产史的足月妊娠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切口改良组42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于原手术疤痕切口或上1cm剪开膀胱子宫腹膜反摺并下推膀胱再切开宫肌娩出胎儿;改良组手术方法于原手术疤痕切口上约3cm不需要剪开膀胱子宫腹膜反摺及下推膀胱直接切开子宫全层娩出胎儿。结果疤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手术子宫切口采取改良切口的病例与采取传统切口的病例相比较:具有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退热时间较快、没有发生子宫切口撕裂和邻近器官损伤情况和邻近器官损伤情况。结论疤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手术子宫切口改良的方法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3.
程平 《中国卫生产业》2013,(12):148-148,150
目的研究改良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在产科剖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实验组采用改良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粘连发生情况及切口愈合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粘连率为71.05%,实验组为36.84%,对照组高于实验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切口愈合者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新生儿Apgar评分(≥8≤7)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优于传统剖宫产术,有效防止术后粘连,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切口易于愈合且美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剖宫产术式对二次剖宫产影响。方法:选择因瘢痕子宫足月妊娠行再次剖宫产病例87例,年龄24~44岁,平均31岁;孕周37~41周。其中既往采用改良新式剖宫产史者31例,为观察组;新式剖宫产史者30例,为对照A组;下腹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史者26例,为对照B组。分析第二次剖宫产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T1)手术总时间(T2)及术中出血量、腹腔粘连情况。结果:观察组进腹腔时间稍长于纵切口,但手术总时间短、切口美容、粘连发生率低,与对照1组及对照2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很有可能二次开腹手术病人,选择下腹纵切口可能为明智选择,有利于二次手术操作,减少手术创伤。而美容切口-腹壁横切口永然是剖宫产患者喜爱手术切口,笔者建议采用改良新式剖宫产。它既吸收新式剖宫产的优点,又减少了术后粘连发生,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黄春容  陈拉妮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9):2499-2500
目的:探讨减少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方法。方法:实验组剖宫产术中在胎儿娩出后及胎盘娩出前用纱垫填压子宫下段切口处,同时应用缩宫素及/或前列素等常规加强宫缩的方法,不急于人工剥离胎盘,而于切口一侧角提前缝合2~3针,等待胎盘自然剥离后继续缝合至对侧角。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按摩宫底或经人工剥离娩出胎盘后再行缝合子宫切口。缩宫素的应用同实验组。结果:实验组1 500例子宫下段式剖宫产术中平均出血279 m l,产后出血率为16.6%。对照组1 100例子宫下段式剖宫产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52 m l,产后出血率为19.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剖宫产术中胎盘娩出前填压子宫下段结合提前缝合子宫切口可减少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5年3月分娩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3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237例、阴道分娩组83例。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发热例数、住院时间及总费用。比较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体重及新生儿感染情况。比较首次剖宫产与再次剖宫产开剖至胎儿娩出时间、产时出血量及术后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剖宫产组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总费用[(359.8±19.7)ml、(7.5±2.0)d、(6 037±872)元]均高于阴道分娩组[(226.2±18.0)ml、(4.3±1.2)d、(2 557±189)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剖宫产组产后发热发生率为6.33%,高于阴道分娩组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再次剖宫产开剖至胎儿娩出时间、产时出血量[(15.0±2.7)min、(351±21)ml]均高于首次剖宫产[(10.4±1.7)min、(279±19)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首次剖宫产严重粘连发生率为0.31%;再次剖宫产为17.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非有剖宫产指征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应选择阴道分娩,以减少产后出血量和住院时间,降低费用,减少切口感染概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组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胎儿娩出难度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407例再次剖宫产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进行观察,其中I组新式剖宫产86例,Ⅱ组Pfannenstiel切口式剖宫产92例,Ⅲ组下腹纵切口式剖宫产229例,比较三组再次剖宫产手术时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总出血量、娩出困难发生率、盆腹腔粘连情况、术后情况。结果:Ⅱ组的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及胎头娩出困难的发生率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Ⅱ组的腹直肌粘连及腹膜粘连的发生率高于I组和Ⅲ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后再次剖宫产的胎儿娩出时间及娩头困难的发生率低于Pfannenstiel切口式剖宫产,腹直肌、腹膜的粘连也小于Pfannenstiel切口式剖宫产,新式剖宫产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缝合简单、术后粘连小、娩头容易、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值得推广的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侧入式两指快速分离法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lotgko—Horton侧入式的途径,以膀胱侧窝的黄色脂肪堆为第一标志。两食指钝性分离膀胱与腹膜反折,再用两拇指撕拉松弛两者间的结缔组织及腹横筋膜,充分暴露子宫下段,全层褥式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并与同期传统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剖宫产术式手术时间、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差异显著(P<0.01),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病率有显著差异性(P<0.05),而新生儿Apgar评分及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侧入式两指快速分离法腹膜外剖宫产术安全性高,创伤小,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恢复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周氏剖宫产子宫切口在二次剖宫产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2例二次剖宫产产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周氏剖宫产子宫切口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子宫下段切口治疗。结果观察组孕妇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胎儿娩出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仅1例切口轻度撕裂,对照组有5例切口撕裂;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2例,对照组窒息发生6例。切口撕裂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周氏剖宫产子宫切口在二次剖宫产中应用效果好,缩短了手术时间与胎儿娩出时间,减少了出血量,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智慧 《中国妇幼保健》2014,(33):5410-5412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妇女再次妊娠后分娩方式选择及对产妇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79例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妇女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急诊剖宫产和择期剖宫产,比较各种分娩方式的母婴结局。结果:选择阴道试产154例,成功91例(24.0%),63例中途转急诊剖宫产(16.6%),阴道试产失败的原因主要为宫缩乏力、胎儿窘迫、子宫体有破裂迹象等。择期剖宫产225例(59.4%),选择剖宫产的因素主要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2年、产程停滞、胎儿窘迫、社会因素。急诊剖宫产、择期剖宫产的产时出血显著多于阴道分娩组(P<0.05),急诊剖宫产的产程显著长于阴道分娩和择期剖宫产(P<0.05),择期剖宫产的新生儿体重、产时出血量显著高于阴道分娩和急诊剖宫产组(P<0.05);3组新生儿Apgar评分、子宫破裂率、产后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妇女,可以根据子宫情况谨慎选择阴道试产,虽然阴道试产不会对母婴结局产生不良影响,但阴道试产不顺利转急诊剖宫产会增加产妇的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