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满足通信干扰与反干扰对抗训练和演习评估需求,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对抗实时分析与干扰效果评估功能,设计了一套电台数据采集与干扰效果评估系统。研究了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系统以外场背负式电台数据采集设备和内场数据分析与评估中心机为核心。首先,实装电台工作数据由采集器实时采集和预处理;然后通过无线加密传输链路回传中心机;最后,由中心机完成数据统计与分析评估。阐述了系统构成和工作流程,对电台数据采集器、数据分析与评估中心机等系统关键设备的模块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系统的实现与应用解决了通信干扰与反干扰对抗训练数据自动采集与传输缺乏有效手段的问题,评估中心机得出的统计分析结果能够真实反映干扰条件下的通信保障水平,为训练问题查找解决与通信保障能力提升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通信干扰系统效能的模糊综合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信干扰系统效能评估是通信对抗作战效能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了通信干扰系统效能评估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方法,对通信干扰系统效能进行模糊综合评估.实例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为定量分析电子干扰条件下通信保障能力对预警探测效能的影响,研究空袭目标搜索过程,通过评估对空情报知通信的干扰效能,建立阵地目标指示雷达发现概率计算模型。结合典型作战场景进行实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与采用路基干扰相比,对通信采用空基干扰比路基干扰的效果更好,且预警信息产生的目标指示误差不影响预警探测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通信系统总体性能受到失真,噪声和通信信道产生的干扰的显著影响。这严重影响了通信效果。为了评估通信系统的性能,设计和优化发射机的信号处理操作,我们需要对通信信道进行建模和仿真。该文重点介绍了波形信道的建模与仿真中的多径衰落信道的仿真,波形级信道根据噪声,干扰,和其他扰动与被传输信号的结合,在接收机输入端产生一个失真和带噪声的波形信号来定义信道的。  相似文献   

5.
徐立军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09,(11):8834-8836,8844
通信系统总体性能受到失真,噪声和通信信道产生的干扰的显著影响。这严重影响了通信效果。为了评估通信系统的性能.设计和优化发射机的信号处理操作,我们需要对通信信道进行建模和仿真。该文重点介绍了波形信道的建模与仿真中的多径衰落信道的仿真,波形级信道根据噪声,干扰,和其他扰动与被传输信号的结合,在接收机输入端产生一个失真和带噪声的波形信号来定义信道的。  相似文献   

6.
16号数据链足外军主要的战术数据链,对其实施大功率干扰能够取得较好的干扰效果,为了达到高效的干扰,战术使用尤为关键,从不同战术应用的角度分析了受到干扰的接收机输入端干信比和输出端误码率,最后通过matlab软件对在不同战术应用方式下的拦阻式干扰的干扰效果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战术应用方式中,海-海通信、空中干扰的方式干扰效果最好;而空-海通信、海-海干扰方式情况恰好相反,干扰效果最差;海-海通信、海-海干扰的方式,干扰效果略差于空-空(空-海)通信、空中干扰方式.仿真结果还发现,天线增益的变化对仿真结果影响尤为明显,所以,采用高增益定向天线,能达到更为有效的干扰效果.  相似文献   

7.
野战通信网是通信对抗的重点目标,必须加强野战通信网的干扰评估研究。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建立野战通信网干扰评估模型.首先分析了野战通信网两个层次的干扰指标,然后阐述了网络阻塞概率的计算方法,最后给出了野战通信网干扰评估模型的构建算法,初步建立了模型。  相似文献   

8.
灵巧干扰和高效干扰由于其大大节省了干扰功率、并有较好的干扰效果而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为了对不同通信体制的通信信号寻找更有优势的干扰信号,需要进行大量的仿真工作。在分析了通信链路平台功能的基础上给出了多种通信模块的仿真平台,针对不同的通信链路建立不同的数字通信模型,并在此平台基础上进行干扰效果仿真。实验证明,平台能够灵活实现不同链路仿真,并直观的给出不同干扰效果;同时平台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9.
野战通信网是通信对抗的重点目标,必须加强野战通信网的干扰评估研究。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建立野战通信网干扰评估模型,首先分析了野战通信网两个层次的干扰指标,然后阐述了网络阻塞概率的计算方法,最后给出了野战通信网干扰评估模型的构建算法,初步建立了模型。  相似文献   

10.
雷达干扰效果评估可以转化为多分类问题进行解决。对影响雷达干扰效果因素进行分析,选取雷达干扰效果评估指标,给出评估指标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应用AdaBoost组合分类模型对雷达干扰效果进行评估。以RBF神经网络作为基分类模型,采用AdaBoost M1算法训练组合分类模型,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证明,采用组合分类模型对雷达干扰效果进行评估是可行的,并且能够得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跳频通信系统抗干扰性能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跳频通信系统与常规定频通信系统相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文中在介绍跳频通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宽带阻塞干扰和部分频带干扰这两种常见干扰下的跳频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并借助计算机仿真工具MATLAB/Simulink搭建仿真模型,得到了在两种干扰下的误码率-信噪比曲线,从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GMSK跳频通信跟踪干扰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FH-GMSK(Frequency Hopping-Gaussian Filtered Minimum Shift Keying)通信系统进行了研究,分析了FH-GMSK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系统模型;对跳频通信中的跟踪干扰进行了研究;在Simulink下搭建了FH-GMSK通信系统和跟踪干扰模块;分析了在不同时间延迟和不同信噪比下跟踪干扰对FH-GMSK通信系统的误码率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在信噪比一定的情况下,时间延迟为零时,跟踪干扰效能最佳,随着时间延迟的增加,误码率逐渐下降,当时间延迟大于跳频驻留时间时,干扰失效;而当时间延迟一定时,随着信噪比的增加,误码率始终保持在0.3以上,给FH-GMSK通信系统造成极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3.
在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扩频增益受限时,强功率的窄带干扰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大。为了提高系统的通信效果,将反相对称法和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相结合,建立了一种新的通信系统——反相对称-直扩通信系统,对系统的抗窄带干扰能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理论分析和Matlab仿真结果表明,反相对称-直扩通信系统对窄带干扰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对强功率的窄带干扰的抑制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张秀娟  徐晓萍 《控制与决策》2024,39(4):1223-1230
研究级联双端口网络控制系统在被控对象、控制器和双端口通信信道中同时存在扰动的稳定性问题.当网络控制系统通过一系列双向通信信道进行信号传输时,系统建模为通过级联双端口网络进行连接.由于通信过程中会发生信息的失真和干扰,考虑双端口信道传输矩阵中的H范数有界扰动以及被控对象和控制器中的gap型扰动,得到基于通信信道扰动服从范数有界时闭环系统与网络控制系统鲁棒稳定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以几何不等式的方式给出判定网络控制系统鲁棒稳定性的充分条件.数值算例表明结论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短波通信中分布式干扰的应用,研究了分布式干扰设备的组成及其关键技术和随机二元码调制信号的特性,在此基础上,利用Matlab软件中的Simulink模块仿真分析了分布式干扰系统采用随机二元码调制信号对短波通信系统的干扰效能,由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分布式干扰可以取得与集中式大功率干扰相当甚至更好的干扰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电子对抗作战中普通干扰信号难以对脉冲压缩雷达产生有效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调频波形的灵巧干扰信号.依据线性调频波形设计原理,在对波形信号进行间歇采样转发后,建立了灵巧干扰的干扰信号.通过设置间歇采样占空比0.2和0.5,仿真得到了不同占空比下灵巧干扰在时域和频域的幅度分布情况,并经过匹配滤波输出,进一步获得了灵巧干扰分别在压制干扰时和欺骗干扰时的时频联合分布结果.仿真结果表明:间歇采样占空比较大时体现欺骗干扰效能,占空比较小时体现压制干扰效能,即灵巧干扰通过匹配雷达波形具有较强的干扰灵活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考虑虚警概率和漏检概率指标的低复杂度线性扫频干扰检测算法,并对算法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为实际通信系统判断受扰情况提供依据;提出一种基于Q学习的抗扫频干扰算法,可在无线通信系统遭遇扫频干扰时,自主选择最佳通信信道和最长驻留时间。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检测算法可有效检测出线性扫频干扰信号,以较低复杂度得到与理论分析结果相近的检测性能。所提抗扫频干扰学习算法可在干扰环境中自主选择通信信道,高效规避扫频干扰,实现持续可靠的信息传输。  相似文献   

18.
刘建刚  黄志武 《控制与决策》2016,31(8):1446-1452

研究在外界扰动影响下的通信拓扑为多图的一阶多智能体系统的协同一致性控制鲁棒性问题. 采用闭环系统的??2 范数来度量系统的鲁棒性; 借助代数图论、控制论和矩阵论, 建立通信拓扑在有无自环时多智能体系统鲁棒性、系统??2 范数、系统通信拓扑之间的直接联系, 并进行严格的证明; 给出通信拓扑为完备图、星图、路图、环图时多智能体系统之间的收敛速度、鲁棒性分析与比较. 仿真实例表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