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结核杆菌感染致肾损伤与IgA肾病发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敏性紫癜、肝硬化等系统性疾病均可导致继发性IgA肾病(IgAN).而结核杆菌感染是否也会导致IgAN发生,尚未见系统报道.临床上IgAN常需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但激素会加重结核杆菌感染.所以,探讨结核菌感染能否导致IgAN,对于IgAN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糖皮质激素治疗IgA肾病的循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肾脏病和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发病。自1968年法国学者Berger和Hinglais首先报告该病以来,经过近40年的研究,对该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进展,但其发病机制仍不很清楚,因此至今为止缺乏特效的治疗手段。如何控制IgAN的进展、提高疗效,一直是临床肾脏病学工作者希望解决的科学问题。由于IgAN主要是异常的IgA在肾小球系膜沉积,导致系膜增殖、硬化、炎细胞浸润,部分患者表现为血清IgA增高和补体Q下降,临床上使用免疫调节剂取得一定的疗效,提示IgAN的发病与免疫异常有关。数十年来,人们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本文就糖皮质激素治疗IgAN的临床试验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肾小球性蛋白尿效果更好,副作用较小,为病人所接受的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对不宜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的肾小球性蛋白尿患者分成4组.A组:不用人参、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B组:用人参,不用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C组:不用人参,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D组:人参合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结果:B组、C组与A组比较作用显著增加(P<0.01);人参合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有良好的协同作用(P<0.05).结论:对不宜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的肾小球性蛋白尿患者可采用人参与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合用的方法,以求获得良好的疗效而不出现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变性质及程度采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盐酸氮介,环磷酰胺,霉酚酸酯)及结合中药的方法治疗39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结果 糖皮质激素联合抑制剂及结合中药可使患者的尿蛋白减少,血浆白蛋白升高(P<0.01);完全缓解率72%,部分缓解率23%,使糖皮质激素依赖者可减少剂量。结论 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以及中药辅助治疗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六味地黄丸对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减毒增效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万方数据库、Pub Med、Embase,检索时间为从数据库建库到2014年12月,搜集六味地黄丸联合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与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c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使用Revman 5.2统计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个随机对照试验,涉及25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六味地黄丸联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SLE的总有效率与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组相当,合并的OR值为2.07,95%CI=[0.96,4.44];六味地黄丸联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合并的OR值为0.13,95%CI=[0.07,0.24]。结论:六味地黄丸联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与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组相当,不良反应少于后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 HCQ)治疗IgA肾病(IgA nephropathy, IgAN)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0年8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肾活检确诊、应用羟氯喹6个月以上且无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IgAN患者资料,并根据基线尿蛋白/肌酐比值(...  相似文献   

7.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也逐渐受到重视,其中免疫介导的皮肤毒性是常见的不良反应.现代医学常以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介导的毒性反应,但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亦会产生一系列问题.中医依据辨证论治的原则,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介导的皮肤毒性,具有较好的疗效,本文就免疫相关皮肤毒性的中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本身不是一个均一性的疾病,在临床表现、发展经过及预后等方面不同患者差异颇大,治疗亦有其特殊性,应重视基础治疗,长期坚持,分阶段用药,因人而异,强调个体化治疗方案,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前应权衡利弊,充分考虑疗效/风险之比,减少副作用与并发症,避免过分追求尿蛋白的阴转而长期过度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症以往多见于老年患者,随着肾移植术广泛开展和移植后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长程应用,在青年患者中逐渐增多。据报道,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是20岁~44岁年轻人发生骨质疏松的最常见原因[1]。肾移植后患者骨质疏松症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但大多认为术后大剂量免疫抑制剂包括糖皮质激素及环孢素A治疗是其主要原因[2],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肾炎合并慢性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患者糖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治疗中乙肝病毒复制情况、抗病毒治疗对策以及原发病的缓解情况。方法:HBV DNA阴性组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前先不加用抗乙肝病毒药物,随访中如出现HBV DNA转阳性再加用拉米夫定100mg/d;HBV DNA阳性组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前1周开始口服拉米夫定100mg/d;拉米夫定治疗失效者换用恩替卡韦1mg/d治疗。两组患者定期随访肝肾功能、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HBV DNA、HBV病毒变异情况。结果:HBV DNA阴性组8/12例出现HBV DNA转阳性,予拉米夫定100mg/d治疗后,6例HBV DNA转阴,2例下降;HBV DNA阳性组9例HBV DNA滴度逐步下降,但12月后3例出现病毒变异,改用恩替卡韦治疗后HBV DNA重新转阴。结论:肾炎合并慢性乙肝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风险大,无论治疗前HBV DNA是否复制表达,都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并严密监测肝功能和HBV DNA。  相似文献   

11.
IgA肾病(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 IgAN)已成为威胁中国居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针对该病的治疗主要是支持疗法和免疫抑制治疗,免疫抑制治疗对患者的毒副作用大,因此药物的选择性和安全性是治疗IgAN的关键,基于对IgAN自身免疫发病机制的不断理解,出现了多种药理治疗的靶点,包括免疫反应、黏膜免疫、肾脏炎症和补体激活等。本文基于IgAN的发病机制,对IgAN靶向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来氟米特治疗IgA肾病的荟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IgA沉积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病。IgAN是我同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约占肾活检病例的1/3,大约15%~40%的成年人和儿童IgAN患者将最终发展成为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来氟米特(leflunomide,LEF)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是嘧啶从头合成途径的选择性抑制剂,  相似文献   

13.
<正>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我国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的病理类型~([1]),50%的IgAN患者在20年~25年内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2])。近年来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在辨证论治指导下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具有减轻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副作用、保护肾功能、改善临床症状等特点~([3])。中医学认为,IgAN的发生与脾失运化、气机升降失调、湿热内蕴有关,故辛开苦降、清利湿热法颇合本病的治疗。本文通过对IgAN中医病因病机及现代医学发病机制的研究,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IgAN的理论及研究基础,以期为半夏泻心汤作为一个新的思路治疗IgAN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 IgAN)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20%~40%的患者在诊断后20年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IgAN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临床治疗主要以控制病情进展为主, 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案。围绕半乳糖缺乏的IgA1(galactose-deficient IgA1, Gd-IgA1)开展的一系列研究提示IgAN发病涉及多个环节。该文从IgA1的结构特征、IgAN患者体内Gd-IgA1抗体及含Gd-IgA1免疫复合物、Gd-IgA1免疫复合物在肾脏中的沉积、Gd-IgA1免疫复合物沉积对肾脏的损伤、补体在IgAN中的作用、IgA肾病的基因组学及黏膜免疫与IgAN等方面, 综述了IgAN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为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线索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免疫调整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功能状态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机体免疫状态的调整已成为当前MODS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长激素和生长抑素、w-3多不饱和脂肪酸及胸腺肽在MODS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肾移植术后患者由于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故感染是肾移植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据统计,在移植后死亡病例中,约70%死于肺部感染。因此,有效治疗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提高人肾存活率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对18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呼吸功能训练、氧疗、药物治疗等措施。结果18例患者住院期间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虽然目前各种免疫抑制剂层出不穷,但是糖皮质激素仍是治疗肾脏病的一线药物,很多基本的治疗方案仍然是以糖皮质激素为基础展开的。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激素的不良反应以及在减药过程中疾病易反弹的问题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识和关注。  相似文献   

19.
POH1基因表达与特发性肾病综合征多药耐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肾病综合征(INS)是儿科最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其治疗主要是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及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部分INS患儿对泼尼松等多种免疫抑制剂耐药,即多药耐药,从而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本研究初步探讨新型多药耐药基因POHl(Pad one homologue)与INS多药耐药的关系,为阐明INS发生多药耐药的机制和解决INS的多药耐药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激素)治疗中度蛋白尿IgA肾病(IgA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尿蛋白1~2 g/d的IgAN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激素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口服缬沙坦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泼尼松(龙)0.5 g.kg-1.d-1治疗8周,逐渐减量,总疗程48周,并进行定期随访,比较两组尿蛋白变化,以肌酐升高30%为随访终点,观察小剂量激素对IgAN肾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小剂量激素组尿蛋白明显降低,第4周达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持续至随访结束;治疗组完全缓解率和总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末次随访时两组分别有0例和5例到达观察终点,Kaplan Meier分析表明,小剂量激素可保护IgAN的肾功能(Log Rank,P〈0.05)。结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持续降低中度蛋白尿IgAN的尿蛋白水平,保护肾功能,改善IgAN患者的预后,而且副作用小,依从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