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人际传播的口译沟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人际传播的角度探讨了口译沟通在不同语言系统人际传播中的特点以及对译者的客观要求,同时,分析了社会系统中的译者在口译沟通中的抉择行为以及由此而采取的沟通策略.  相似文献   

2.
动漫产业的媒介性质决定了其产品的传播途径不同于其他产业,本文试图从传播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其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关系,揭示其传播途径的选择和技术进步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3.
柏清  罗锐 《社科纵横》2004,19(6):145-146
当前 ,我国的新闻传播领域正在大力贯彻“三贴近”的思想 ,而“三贴近”的本质内涵即要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思想。本文即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从传播学的角度再次探讨人本主义价值观在我国当代新闻传播领域的意义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沃勒斯坦对文化概念的两种用途的论述,从"世界体系"理论出发对作为意识形态战场的文化概念进行讨论,并探讨其对在全球化背景下思考文化问题所具有的现实意义.论文从对跨文化传播主体的再思考,从整体上考察当代文化,以及关注传播过程中资本全球化的影响等三个方面来展开,为跨文化传播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陈实  王颖 《学习与探索》2023,(3):174-181
在数字化时代的语境下,“剧本杀”作为一种基于“现实虚拟”的游戏形态,符合数字化传播的媒介特征。将红色文化元素嵌入“剧本杀”游戏中进行价值传播,将对“剧本杀”进行有效的价值引领,生产顺应时代召唤的优秀作品。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剧本杀”的媒介特征,探索红色文化的嵌入形式、价值转换与传播机制,将为数字化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播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石束  权玺 《社科纵横》2005,20(6):200-201
近年来,关于广告传播之人文意义的研究成为热点话题。本文分别以一部电影的名字作为小标题,借用电影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来传达文章理念。从“广告传播对流行文化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来探讨广告传播与流行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透过传播学之“培养”理论,特别强调了广告传播通过营造“拟态环境”对社会思潮、消费文化和消费心理的影响,揭示广告传播与流行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李卫中 《社科纵横》2012,27(12):123-125
“政务微博”已经日益成为推进官民网络互动的新型重要渠道和平台.从语言信息传播效果的角度来看,政务徼博的传播效果与以下四个方面密切相关:政务微博传播信息的权威性、诚信度;政务微博传播信息内容的被关注度;政务微博传播信息中使用的“徼”语言:政务微博的语言信息与传播语境的适切性.  相似文献   

8.
付业勤  雷春 《社科纵横》2014,(3):102-105
在网络新媒体时代,旅游网络舆情危机传播对旅游危机管理以及旅游企业与旅游目的地形象修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旅游网络舆情危机的产生背景出发,介绍了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危机和旅游网络舆情危机等概念,对旅游网络舆情危机传播的内涵与传播内容进行阐述;全面介绍了旅游网络舆情危机的传播媒介;基于网络舆情危机的周期,提出旅游网络舆情危机的传播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9,(10):71-77
正能量传播是以弘扬主旋律、进行积极正面的舆论引导为目的的传播形态。在媒介融合深入发展的背景下,舆论生态和信息传播方式发生变迁,这些变化也对正能量传播产生了深刻影响。基于此,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下,本文认为正能量传播可以从渠道融合的基础上联动多种媒体、利用交互性进行柔性传播,以及探索多模态的正能量报道形式三个方面改变传播策略,从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在思想战线上统一团结全社会。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电视传播对儿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的基础上,从政府监管、学校和家庭守护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减少负面负面影响的对策,希望社会各界共同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的身心能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媒介环境下所提出的“对台宣传”概念存在理念束缚,“对台宣传”面临困境。在新媒体环境下,对台传播当立足于新的媒介环境,尊重传播规律,从传播主体、媒介本身、传播内容、受众、媒介环境、传播方式等六个方面增强对台信息传播方面的软实力。要使对台传播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要善于利用良好的传播环境,遵循传播规律,扩宽传播空间,积极促进大众传播与民间体验传播实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何扬鸣 《阅江学刊》2010,(2):121-127,136
驻京办事处是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在北京的派出机构。作为中央与地方政府间上情下达、下情上诉的信息传播中介与桥梁,传播政务信息、经济信息、“形象”信息已成为驻京办诸多作用中的主要功能。但近年来,其正常的信息传播功能不仅被弱化,甚至被出现的“异化”功能所掩盖:“跑部钱进”、注重政治信息、编织关系网等。根据驻京办事处的历史由来,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驻京办应回归并强化原有的信息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13.
洪长晖 《阅江学刊》2013,(5):109-112,131
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微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影像生产和传播方式正在各大视频网站上风生水起,以致有人欢呼微电影为草根民众开启了“做电影”的时代,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传播权力。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考察,微电影不仅呈现出生产格局的分野,而且在未来发展趋势上也必然会受制于(资本)权力运作,最终使得草根在权力竞争中败下阵来。  相似文献   

14.
史卫 《唐都学刊》2004,20(6):14-18
社会重诗风气和以诗取士积极推动了唐诗传播,并为之营建了良好的传播环境。唐诗传播途径由散点式个体传播逐步向社会辐射形成片状传播,并由交通网联结成庞大的传播体系。唐人对传播是积极的、主动的,并能注意传播反馈。  相似文献   

15.
陈康  赵唯阳 《学术交流》2012,(5):198-201
微新闻是微博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对当今社会影响比较大的一种媒介形态。相对于传统新闻而言,微新闻是建立在微博平台上的新闻活动,微博平台是建立在云计算平台之上的一种服务形式,而云传播是建立在云计算平台之上的一种传播模式,微新闻的传播模式也是云传播的模式,因而微新闻的传播有其独到的特性,这种特性是建立在云传播模式和微博本身的特性之上的,包括时效性强、速度快、参与者众、碎片化、易失真以及可控性差等。微新闻对当今社会的舆论构建影响极大,因而有必要对其传播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基于复杂网络鲁棒性的理论为我们控制微新闻传播网络提供了参考,而信息过滤技术可以在技术上屏蔽不必要的谣言。  相似文献   

16.
张海燕 《社科纵横》2010,25(12):127-129
近几年来,官员由于在公共场合面的不当言论而引发的媒体事件频频出现。其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负面影响之大令官员本人乃至整个社会始料不及。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是传播媒介的"碎片化",使官员的宣传思维定势随时受到公众的信息公开诉求考验;传播对象的"碎片化",使公职人员随时被置于聚光灯下、送到麦克风前;传播内容的"碎片化",使官员积多年之功构建的"媒体形象"随时面临被瞬间摧毁。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语境中文化传播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及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建庆  高雨阳 《社科纵横》2008,23(12):132-134
全球化浪潮中,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强大的科技力量、媒体优势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渗透,实施隐形的文化侵略和精神洗脑,试图摧毁和消蚀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文化,把它们逐渐纳入到"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一体化框架中.本文从文化传播的视角,以美国为例,对文化帝国主义现象进行分析和批判;以中国为例,探讨发展中国家在文化交流中维护本国文化主权、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金萍 《社科纵横》2006,21(4):168
翻译策略一直是译学研究中的焦点问题,本文从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角度,通过对英汉习语中文化因素的比较与分析,探讨了习语翻译中的异化、归化问题。指出适度异化是进行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但强调异化不是否认归化,异化和归化始终是翻译策略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  相似文献   

19.
从传播学领域出发,简短论述“电视人”概念的历史沿革与发展,针对新媒体时代网络传播的特点,着重探讨“电视人”概念的延续性和变化性,并据此对新时代下的“电视人”现象进行总结与反思。  相似文献   

20.
《教务杂志》"译名之争"的传播学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传播学角度研究<教务杂志>中的"译名之争".从传播中符码转换的维度考查发现,为了使传播得以达成,传教士大多致力于确认哪一个中文符码更能引起中国人与传教士间共同的宗教(及语言)经验.从传播中学习的维度切入则发现,传教士要想让中国人接受准确的G0d观念,就需要保证刺激→反应结的孤立性,共同经验的存在反而会引起反应的含混.然而传教士也发现,影响学习的其他因素会弥补符码选择的不足.译名争论中的这些现象启发我们留意传播中存在的操控的可能性,这为灵活干预文化传播过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