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冯泳涛  周登全  黎敏 《海南医学》2013,24(3):382-384
目的 探讨血清脂肪酶(Lip)、淀粉酶(Amy)、C反应蛋白(CRP)、甘油三酯(TG)在诊断急性胰腺炎(AP)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146例急腹症患者分成AP组和非AP组,其中AP组根据病情轻重分为轻症AP(MAP)和重症AP (SAP).另选同期5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Lip、Amy、CRP、TG生化指标.结果 AP组与非AP组患者Lip、CRP、Amy、T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P组Amy、Lip和TG水平明显高于非AP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AP组和非AP组的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SAP组的CRP、TG水平明显高于MAP组(P<0.05).结论 Lip、Amy、CRP、TG检测可敏感反应急性胰腺炎炎症程度,可以作为AP早期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与淀粉酶脂肪酶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43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M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对照组为30例健康人.采用速率法检测淀粉酶(AMY),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脂肪酶(LPS)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 起病时MAP组和SAP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SAP组又明显高于MAP组;MAP组和SAP组血清AMY、LP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疾病早期联合检测CRP、AMY、LPS诊断MAP组、SAP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单项检测.结论 C反应蛋白与淀粉酶、脂肪酶联合检测有助于AP的早期诊断、病变程度的判断、治疗效果的观察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3.
郑彩丽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3):151-152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3例AP患者,分为轻症AP(MAP)组、重症AP(SAP)组,发病后1、2、3、5、7 d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并于发病后1 d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6例(对照组)血样测定作为对照。用ELISA法、ABC-HRP法、化学法、比浊免疫法分别测定上述血清因子。结果上述因子在AP发病早期持续升高,MAP组TNF-αI、L-6、NO、CRP水平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SAP组明显高于MAP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TNF-αI、L-6、NO、CRP测定可作为AP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的指标,动态测定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的临床意义。方法:分为三组,轻型AP(MAP)组,重型AP(SAP)组和对照组,同时测定上述指标。结果:①AP患者血清CRP、IL-10、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NO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SAP患者血清CRP,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MAP组(P<0.01)③MAP组患者血清IL-10、NO水平均明显高于SAP组(P<0.01)。结论:上述血清因子有助于AP的诊断和其病情严重程度的识别。  相似文献   

5.
黄婵娟  田玉玲  徐文丽 《广西医学》2012,34(10):1323-1324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急性胰腺炎(AP)病情发展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AP患者59例,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MAP)3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2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分别于患者入院24 h、48 h及对照组体检时,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D-D、CRP含量,比色法检测血淀粉酶(AMS)水平.结果 患者入院24 h时,除MAP组D-D含量外,各组相应的观察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SAP组D-D、CRP含量高于MAP组(P<0.01);但SAP组与MAP组AMS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48 h时,SAP组D-D、CRP含量均高于24 h时(P<0.05);而MAP组两者的含量与24 h时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MAP组48 h AMS含量与24 h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联合检测D-D、CRP含量可及早判断急性胰腺炎病情发展,预测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AP)时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的动态变化及其对于判断病情轻重和是否合并感染的意义。方法:选择AP患者45例入选本研究,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3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15例,SAP组中有6例合并感染。分别测定患者不同时段血清PCT浓度和CRP的浓度。结果:SAP组患者血清PCT和CRP浓度明显高于MAP组(P0.01)。SAP合并感染的患者血清PCT浓度明显高于不合并感染的患者(P0.01),SAP合并感染的患者CRP血清浓度同不合并感染患者的浓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CRP对判断SAP具有早期诊断价值,血清PCT对于SAP合并感染有早期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肝损害与IL-18、TNF-α、NO变化的关系.方法 87例AP患者分轻、重型(MAP、SAP)两组,设正常对照组50例,采用ELISA检测IL-18、TNF-α水平,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水平,同时测定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TB、ALB、LDH、AKP、γ-GT).结果 87例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者54例(62.06%).AP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SAP组与MAP组比较,血清各肝功能指标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SAP组血清ALB较治疗前升高(P<0.01),SAP组和MAP组肝功能其他指标均明显下降(P<0.01);血清IL-18、TNF-α、NO水平AP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AP合并肝损害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无肝损害组(P<0.0);AP肝损害患者血清IL-18、TNF-α、NO与血清ALT、AST呈正相关,IL-18与TNF-α、NO呈正相关.结论 AP患者肝损害发生率高,SAP肝损害程度明显高于MAP,AP肝损害患者血清IL-18、TNF-α、NO水平明显升高,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检测血清IL-18、TNF-α、NO可作为AP肝损害诊断、判断病情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血清新喋呤检测在急性胰腺炎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时血清新喋呤及其他巨噬细胞激活的标志物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的变化,探讨血清新喋呤与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病情发展及预后的关系,评价新喋呤对SAP并发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预警价值.方法 AP患者77例,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分为SAP和MAP两组:SAP组32例,MAP组45例;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于发病入院后次日清晨空腹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测定新喋呤、IL-6、TNF-α含量.结果 SAP患者血清新喋呤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MAP患者(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IL-6含量在SAP组及MAP组中均显著升高(P<0.01);MAP患者、SAP患者及正常对照组TNF-α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重症组中死亡与存活者之间血清新喋呤水平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与病情危急程度相关.新喋呤诊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8.9%、92.6%和92.2%.结论 SAP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升高,说明SAP时细胞免疫系统激活程度较MAP时加重,新喋呤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检测SAP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有助于协助诊断MODS的发生,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对早期采取措施、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胰腺炎(AP)患者外周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淀粉酶(AMY)和脂肪酶(LPS)的水平,分析这5种血清指标联合检测在AP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成都上锦南府医院确诊为急性胰腺炎患者117例为观察组,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SAP)62例,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MAP)55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10例为对照组。检测SAP者、MAP者和对照组血清中PCT、IL-6、CRP、AMY和LPS的浓度,并比较水平差异。 结果 SAP者及MAP者的PCT、IL-6、CRP、AMY和LPS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SAP者的PCT、IL-6、CRP水平均高于MAP者(P<0.05),而AMY、LP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IL-6、CRP、AMY和LPS的ROC曲线面积分为0.72、0.87、0.84、0.88、0.86,灵敏度分别为为60.40%、71.80%、67.50%、70.90%、78.60%,特异度分别为82.70%、86.40%、90.90%、88.20%、85.50%。多种血清指标联合检测对AP诊断的曲线面积为0.97,灵敏度为86.80%,特异度为99.10%。 结论 血清PCT、IL-6、CRP、AMY及LPS指标联合检测对AP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有效提升AP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董为民 《广西医学》2014,(3):294-296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 AP )患者血液 D-二聚体及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107例,其中44例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患者,63例为轻症急性胰腺炎( MAP)患者,检测其治疗前后血清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与121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AP组、MAP组的D-二聚体、IL-6和CRP水平均明显升高( P<0.05);SAP组的D-二聚体、IL-6和CRP水平均高于MAP组(P<0.05);107例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清D-二聚体、IL-6和CRP水平对AP的诊断及严重程度的预测、临床疗效的评价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一个半综合征是一种具有特征性的眼球运动障碍,也是一个具有重要定位意义的临床休征。本文报道6例思考并结合文献资料,对该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病变部位和病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酸敏感离子通道亚基3(ASIC3,又名ACCN3)基因敲除ASIC3-/-小鼠、香草酸瞬时受体亚型I(TRPV1)基因敲除TRPV1-/-小鼠的生存曲线,为进一步繁殖使用该品系小鼠提供参考。方法选用105只基因敲除小鼠,其中ASIC3-/-鼠44只,TRPV1-/-鼠61只。观察正常喂养两种小鼠500d以内的生存情况,并绘制生存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ASIC3-/-小鼠与TRPV1-/-小鼠随着时间的延长,生存概率降低,经比较TRPV1-/-小鼠的生存概率优于ASIC3-/-小鼠的生存概率,两种小鼠的生存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4,P<0.01),两种小鼠中不同性别之间的生存曲线无显著学差异。结论TRPV1-/-小鼠的生存概率优于ASIC3-/-小鼠的生存概率。而两种鼠不同性别之间的生存概率则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纳米粒子作为基因载体的可能性。方法采用高速搅拌溶剂挥发法制备载反义MCP-1的纳米粒子,观察其粒径,表面形态,含药量,包埋效率,体外释放,应用于血管再狭窄动物模型的效果。结果载反义MCP-1纳米粒子可有效抑制动物模型血管内膜增生程度。结论 PLGA纳米粒子可作为基因载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酸敏感离子通道亚基3(ASIC3,又名ACCN3)基因敲除ASIC3-/-小鼠、香草酸瞬时受体亚型Ⅰ(TRPV1)基因敲除TRPV1-/-小鼠的繁殖性能,并对其基础痛阈值进行测定和比较.方法 选用成熟的未交配过的ASIC3-/-和TRPV1-/-纯合子小鼠分别进行繁殖交配,统计两种小鼠的妊娠率、窝产仔数、离乳率、头胎产仔数等,并对两种小鼠的基础痛阈值进行测定比较,对照组为同源野生C57BL/6小鼠.结果 ASIC3-/-小鼠的妊娠率、窝产仔数、离乳率较TRPV1-/-小鼠偏低,而TRPV1-/-小鼠妊娠率、窝产仔数、离乳率相对稳定;ASIC3-/-组的基础机械痛阈值与C57BL/6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 <0.001),而热痛阈值没有明显改变;TRPV1-/-组的基础热痛阈值与C57 BL/6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结论 ASIC3-/-小鼠的繁殖能力较TRPV1-/-小鼠弱;ASIC3-/-小鼠的机械痛敏感性下降,TRPV1-/-小鼠的热痛敏感性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扬州市2010—2012年手足口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预防控制手足口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0—2012年在中国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扬州地区手足口病病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0—2012年扬州市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0339例,其中8例为重症,死亡1例。年发病率在132.49/10万~152.41/10万之间,呈现2个高峰期;男性发病高于女性;以儿童为主,年龄集中于0—5岁组;病例集中在4~6月份和10~12月份。结论扬州市手足口病的发生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和人群差异。在流行季节应加强健康教育,减少感染机会,以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6.
汽巴-康宁5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自1995年使用以来,经过精心使用、保养与维护之具体工作,采取了精选合格蒸馏水、定期检查探针和传感器、试剂盘和样品盘的正确放置和定期清洁,细心清洁比色杯,定期检查加样探针、各种泵管及灯组件,定期定标和坚持质控规范管理及定期保养、检修等措施.经过实践,较好的保证了仪器的正常运作,明显减少了故障及维修经费,并使仪器使用寿命得以延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具有抗癌活性的萜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为大环二萜化合物的合成做准备。方法 以异戊二稀为原料与溴化氢 (HBr)发生 1,4—加成 ,然后与苯磺酸钠发生取代反应。结果 经过二步反应 ,合成为一种重要的中间体 3-甲基 - 1-苯砜基 - 2 -丁稀。结论 此合成路线原料易得 ,方法简便 ,为天然萜类化合物的合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知青文学、打工文学、儒商文学,虽然其艺术内容各异,却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的共存、发展、相互竞赛,并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衰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红素氧化酶-1(HO-1)与白细胞介素-6(IL-6)、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的水平变化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尿素氮、肌酐浓度;采用ELISA方法定量测定血清HO-1、IL-6,硫代硫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MDA,荧光偏振法测定Hcy。结果终末期肾衰患者透析前HO-1、IL-6、MDA、Hcy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液透析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水平均有明显改变,血清HO-1水平较透前升高(P〈0.01),IL-6、MDA、Hcy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液透析能够提高终末期肾衰患者血清中HO-1水平,同时血液透析对IL-6、MDA、Hcy有一定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4-氯-3-甲氧基-2-甲基吡啶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选择甲苯作为反应溶剂,氧氯化磷稍过量,反应毕直接用氢氧化钠中和,分层萃取,蒸出溶剂即得产品。结果通过对4-氯-3-甲氧基-2-甲基吡啶制备工艺的优化,减少了氧氯化磷的用量,缩短反应时间至2h,降低反应pH值至接近中性。结论本工艺有效地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