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先天性巨结肠又称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或Hirschsprung病,是新生儿肠梗阻的常见原因之一,约占新生儿肠梗阻的四分之一,发病率仅次于肛门直肠畸形。本病多见于足月儿,早产儿少有发生,男孩约为女孩的3-4倍。先天性巨结肠还可并发多种畸形,如Down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多指、脐膨出等。某些疾病也较容易并发先天性巨结肠,如软骨-毛发发育不全。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巨结肠是在病变肠段内肌间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丛中的神经节细胞完全缺如,因此又称为无神经节细胞病。先天性巨结肠同源病则是神经节细胞减少、未成熟、发育不全等,也叫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该病是一种少见疾病。我们从2000~03~2008—10,共遇到6例。结合文献对该病的诊断和外科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成人型先天性巨结肠的诊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晓昆 《西南军医》2007,9(3):73-73
成人先天性巨结肠(adult congenital megacolon),又称成人Hirschsprung’s病,是由于结肠壁肌间神经丛的神经节细胞先天性缺如或减少所致的肠道发育畸形。本病新生儿直至老年人均可发病,少数患者由于病变较轻或耐受性好,可到成年后才首次就诊。2000年以来本院收治成人型先天性巨  相似文献   

4.
无神经节细胞症又称巨结肠系肠壁间神经节细胞缺如所致肠道发育畸形,该病共分六型即超短段型、短段型、常见型、长段型、全结肠型及全肠型。全结肠型病变累及全部结肠及末端回肠,全肠型病变累及全部结肠和空回肠,由于此二者病变广泛,其临床及X线表现均不同于常见巨结肠。我院小儿外科自1987--2006年共收治10例,约占同期先天性巨结肠之16%,为提高对该病的了解,现将其中资料较完整的7例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巨结肠,又称肠管无神经节细胞症(或称Hirschsprtmg,HD病),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结肠先天性畸型,X线检查对本病确诊是不可缺少的直观的方法,早期诊断对指导临床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收集了2002年2月-2008年6月在我科经X线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巨结肠的23例新生儿的X线资料,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和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钡剂灌肠、腹部平片对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X线诊断的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证实、病理诊断的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33例,分析钡剂灌肠、腹部平片典型的及不典型的X线表现,对所得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地研究.结果 本组33例新生儿中,钡剂灌肠发现为先天性巨结肠短段型1例,常见型16例,长段型2例,全结肠型5例;24 h随访钡剂潴留于整个结肠5例,部分结肠21例;直肠、乙状结肠不规则锯齿状改变2例.腹部平片表现为结肠低位不完全性梗阻及肠淤张20例;肠气偏少5例.结论 运用钡剂灌肠、腹部平片等方法,检查临床初诊为先天性巨结肠的新生儿,可以提供很有价值的X线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X线测量直肠和乙状结肠比值及其意义,提高对新生儿不典型巨结肠病的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X线测量先天性巨结肠病14例、非先天性巨结肠病22例的直肠和乙状结肠正侧位的最大横径R和S,并计算其比值(R/S).结果先天性巨结肠病组的R/S比值,正位0.625±0.227;侧位0.586±0.292.非先天性巨结肠病组的R/S比值,正位1.056±0.254,侧位0.997±0.291.非先天性巨结肠病组的R/S比值明显大于先天性巨结肠病组.结论新生儿直肠和乙状结肠正侧位的横径的比值约为0.6时,对于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胃肠道发育畸形,目前,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病率为1/2000-1/5000,男女比为4:1。本病基本病理变化为肠壁肌间神经的神经节细胞减少或缺如,使局部肠管经常处于痉挛状态,粪便通过发生障碍而淤滞于近端结肠,致近端结肠扩张、肥厚形成巨结肠。临床表现为:腹胀、排便困难。新生儿期:腹壁发亮,腹壁静脉怒张,重者出现巨结肠危象,表现为面色苍白、呕吐、呼吸困难、高烧、脱水甚至休克。婴幼儿期,腹部可触及粪块。  相似文献   

9.
刘玉奇  周珉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2):2283-2284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诊断要点.方法:收集我院4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分析其腹部立位片及结肠钡剂造影的影像学表现.结果:腹部立位片示低位结肠不全性梗阻35例,肠淤张17例,小肠低住梗阻1例.结肠钡剂造影显示常见型39例,短段型5例,超短段型2例,长段型1例,征象可见痉挛段、移行段及扩张段,其中3例新生儿及超短段型狭窄段显示不明显,3例移行段显示不明显,24 h复查38例有不同程度钡剂残留.结论:凡临床怀疑先天性巨结肠的婴幼儿应尽早行腹部立位片及结肠钡剂造影检查,并随访观察24 h钡剂排空情况,对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巨结肠(HD)又称肠管无神经节细胞症,为小儿消化道畸形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治疗的手术方式较多,随着对该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小儿外科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