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得到合理的纵向进给机构的结构参数,为插秧机纵向进给机构的设计提供依据,对两种水稻插秧机纵向进给机构的运动方式进行了分析。分析中应用SolidWorks软件对两种机构的零件进行三维设计,并将零件按装配关系装配成装配体,并应用COSMOSMotion对两种不同形式的机构进行运动模拟,分别得到两种机构的角速度图。结果表明,直线形棘轮的进给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2.
对2SP-4型机械手式水稻抛秧机的总体方案设计、取秧抛秧机构、纵向进给机构、横向进给机构进行了全面论述和重点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3.
对机械手式水稻苗移植机的总体传动设计,横向进给传动机构进行了全面论述,提供了传动系统图,并对系统进行了运动分析,列出了传动结构式和运动平衡方程式。  相似文献   

4.
本对一种竹帘胶合板单板编织机进给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其各种机构的循环动作时序,由运动链出发,提出了各种连杆机构的构成及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5.
蔬菜嫁接机器人砧、穗木套管式接合装置的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蔬菜自动嫁接时砧木和穗木的接合采用嫁接夹固定而存在的送夹装置设备复杂、耗材成本高等问题,设计了套管式接合装置。该装置由套管自动进给切断机构和套管夹持手爪组成:套管自动进给切断机构实现套管的自动进给和自动剪切。套管夹持手爪是左右对称的四杆机构,左右各有1个主动杆和从动杆。手爪执行构件固定在从动杆上;套管夹持手爪可将套管在开口处撑开,实现套管的张开和闭合。建立了套管式接合装置的数学模型,对夹持手爪的设计参数的优化结果为:当主、从动杆长度为35和25mm,手爪执行构件长度为15mm、手爪两转轴间距为6mm、力作用点与转轴连线的距离为21mm、电磁铁行程为5mm时,套管张1:7幅度为5.4mm。样机试验结果表明,套管夹持手爪将套管套在砧、穗木接合处的成功率为97%,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枣树木质较硬,人工削接穗费力等特点,设计了一种适合枣树等较硬木质果树接穗的切削机。该切削机包括机架、位移机构、装夹机构、切削机构和进给机构。经样机试验,该切削机在枣树接穗切削中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以稻草为原料制造钵育秧盘,以稻壳为原料进行育秧的水稻植质钵育栽植技术,并设计了水稻植质钵秧栽植机。按照这种植质钵育栽植技术的总体要求,对栽植机的纵向进给机构、进给滑差的防止措施、钵块的横向定位与切分秧钵的支撑结构、纵向进给中分切秧钵后残余物的处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设计研究,并完成了试验和试制工作。  相似文献   

8.
并联式曲线送料平台是用于实现细木工带锯机曲线切割的自动进给平台,由于该机构运动支链多,机构误差大,难以实现平台末端位姿的精确进给。为了实现并联式曲线送料平台的末端位姿误差补偿,本文从连杆运动学位姿建模出发,利用机构运动学逆解的分析方法,得到各关节参数与送料平台位姿参数关系方程,再运用尺寸矢量链法建立机构误差、机构参数与动平台位姿误差的误差正解数学模型,分离得到与动平台位姿参数有关的误差传递矩阵,最终得到由各轴驱动来补偿平台机构误差的方法。运用该方法对并联式曲线送料平台误差实例进行计算分析,结合MATLAB计算得到送料平台各轴随加工曲线变化的误差补偿实际值,数值导入到各轴进给补偿程序中对曲线送料平台试验机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并联式曲线送料平台机构误差补偿方法有效地减小了末端执行机构的位姿误差。未补偿前并联式曲线送料平台工件运动曲线X轴、Y轴方向最大误差为3 mm,绕Z轴最大旋转误差为3°;补偿后工件运动曲线X轴、Y轴方向最大误差在1 mm以内,绕Z轴最大旋转误差在1°以内。说明本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并联式曲线送料平台的精度,有效地补偿并联式曲线送料平台的机构误差。   相似文献   

9.
针对人工伐木劳动强度高、效率低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款具有除枝和锯切功能的综合性高效伐木运输一体机。该机器由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组成,主要包括伐木机构、除枝机构、进给机构以及不同机构在控制系统作用下实现伐木、除枝和锯段等过程的全自动化,以机器代替人工进行树木砍伐,具有良好的创新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轮廓误差引起的速度变化曲线分析,提出了自适应加减速控制的NURBS曲线插补算法,在插补预处理中对进给速度突变的敏感区域进行加减速控制。应用该算法,在保证系统加工精度的基础上,自适应地调整进给速度,使进给速度变化趋于平滑,有效地避免了进给速度一阶或二阶导数的变化对伺服系统造成的机械冲击。通过NURBS曲线插补的实例,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算法同样可以应用于其他参数曲线的轨迹规划。  相似文献   

11.
为了生产环保型秸秆包装容器,针对包装容器制作工艺进行分析,阐述了挤压机工作原理.通过对植物秸秆和添加剂混合后的物料进行力学参数测量及挤压工艺的分析,确定秸秆包装容器挤压机关键部件定量送料机构,采用螺杆式输送给料机构;挤压机构采用凸轮式挤压进给机构.根据设计要求,进行了螺杆式输送给料机构的参数化设计和凸轮曲线外廓的设计.设计分析表明,秸秆包装容器挤压机关键部件的设计能够满足挤压工艺要求,结构简单、可靠,能完成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12.
2BZY-310型水稻钵苗育秧全自动播种机是为水稻钵苗移栽机械化技术配套的机械。采用穴播方式,每穴播2-5粒种子。在设计上采用了秧盘自动进给机械及行程开关控制机构,实现了秧盘从装床土→压实→播种→再覆 过程全自动工作。  相似文献   

13.
穴盘水稻钵苗自动送秧机构及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提高水稻钵苗有序抛秧机中自动输送进给钵苗行的输送精度及可靠性,减少送秧环节的漏秧问题。【方法】提出了钵苗行到位自动检测方案和程序实现方法,通过样机试验,分别获得基于直接在线检测秧苗茎秆、穴盘钵体和铁盘磁性凸起3种表征钵苗行到位的特征信号,概括出钵苗行到位信号的综合测量属性,确立钵苗行到位较佳的监测方案及其控制电路;设计集钵苗行到位检测及输送进给一体的皮带式自动送秧机构及控制系统。【结果】选用塑料穴盘钵体为检测对象时,皮带式自动送秧机构送秧到位检测成功率最高,为99.78%;铁盘磁性凸起的次之,为96.64%;秧苗茎秆最差。以塑料穴盘钵体和铁盘磁性凸起为检测对象时,穴盘类型对钵苗行到位检测成功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以秧苗茎秆为检测对象时,则影响极显著(P0.01)。在3种钵苗行到位检测方案中,输送电机转速在30~60 r·min~(-1)范围内变动时,对钵苗行到位检测效果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结论】所设计的皮带式自动送秧机构及其钵苗行到位的自动检测控制系统能够满足钵苗有序自动抛秧机对钵苗行输送进给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4.
1.高速加工对机床进给系统的要求高速切削理论创立以来,特别是应用于立铣刀加工铝合金获得巨大成功后,高速机床得到了迅猛发展。紧随高速机床之后,标准机床的切削速度也越来越快,主轴转速已高达12000ffmin,进给量可达25m/min。高速机床在提高主轴转速的同时,必须具有高的轴向进给速度和高的进给加、减速度。传统的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由于本身结构的限制,难以满足以上要求。这样,以直线电机驱动的高速机床进给系统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工程中液压系统调速回路换向后实际存在的进给速度不稳定现象,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鱼鳞松在SJM—50数字式锯木参数试验台的锯切试验,在切削速度一定的条件下,分析了切削力、锯切功率、锯切生产率与进给力的关系,摸清了进给力对纵向圆锯机切性能的影响情况,得出其进给力的最佳值应控制在147~196N的范围内,这样可以实现降低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万能卧式铣床工作台进给为例,对爬行做定性分析。然后对进给系统进行简化,进行运动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主要从设计角度提出防止爬行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多种硬质合金钻头,在高转速和不同进给速度条件下对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进行孔加工正交试验,通过研究其轴向力和扭矩以分析刀具条件和切削参数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主轴转速是影响轴向力和扭矩的最主要因素,高转速钻削时轴向力和扭矩都显著减小;减小进给速度也使轴向力和扭矩减小,但其影响小于主轴转速.此外,钻头材质对轴向力和扭矩的影响大于钻头几何形状和进给速度;进给速度对轴向力的影响较大,而钻头几何形状对扭矩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数控进给伺服系统的性能,建立了伺服控制和机械进给系统相结合的综合模型,并分别设计了一种模糊PID复合控制器和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摩擦模糊补偿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响应快,跟踪精度高,能够更好地满足数控进给伺服系统的性能要求。摩擦补偿控制器有效抑制了数控系统的低速爬行现象,提高了数控系统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实现芦笋机械化采摘,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芦笋种植经济效益,设计了一种小型芦笋采摘机,重点对采摘机构和三轴运行机构进行了设计、计算和分析。通过计算,确定了X/Y/Z进给机构丝杠的选型,并对其受力和刚度进行校核;同时对采摘机械手的结构进行了设计,确定了采摘机械手的尺寸,液压缸的行进距离,并对其关键零部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设计强度均满足要求。按照实际工作状况,对关键零部件进行三位建模,进行模拟组装后最终建立整机的三维模型。芦笋采摘机在劳动强度大的蔬菜采收环节能够大幅降低人工成本,在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