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采用共聚法制备了一种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硅酸铝铁(PSAFC)。分别研究了焙烧温度、m(NaF):m(粉煤灰)、溶出温度、盐酸浓度及溶出时间对粉煤灰中Al^3+溶出率的影响以及碱化度、Al^3+含量、Fe^3+含量对其絮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焙烧温度为900℃,m(NaF):m(粉煤灰)为0.20,溶出温度为105℃,盐酸浓度为20%,溶出时间为2h时,粉煤灰中Al^3+的溶出率达到最大值41.5%;碱化度B*、铁含量和硅含量对PASFC的絮凝性能均有较大影响,当碱化度为0.8,Al/Fe物质的量比为10:4,Al/Si物质的量比为10:2时,PSAFC的絮凝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2.
采用Sol—Gel工艺在玻璃基片上制备出C轴择优取向性、高可见光透过率以及高电导率的Al^3+离子掺杂的ZnO透明导电薄膜ZnO:Al(ZAO薄膜).并研究了退火温度、Al掺杂量等对其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制备ZAO薄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溶胶浓度0.75mol/L、掺杂量1.5atm%,镀膜层数10层(厚度约为136nm)、退火温度600℃.  相似文献   

3.
在1-丁基吡啶/AlCl4^-离子液体催化体系中,顺丁烯二酸酐与甲醇反应,生成反丁烯二酸二甲酯。采用单体型优化方法对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原料摩尔比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1-丁基吡啶/AlCl4^-离子液体具有异构化和酯化2种催化作用。在优化条件下,催化剂:顺丁烯二酸酐=0.076:1(质量比),甲醇:顺丁烯二酸酐=1.1:1(摩尔比),反应时间3h,温度35℃,反丁烯二酸二甲酯的收率达到92%。  相似文献   

4.
以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阳离子醚化剂,天然淀粉为原料,微波干法合成具有絮凝、杀菌等功能季铵型阳离子淀粉絮凝剂。研究了各种因素对合成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阳离子醚化剂与淀粉摩尔比0.35,NaOn与阳离子醚化剂摩尔比1.2,微波功率184W,辐射时间5min时,产物相对粘度为3.18(0.5%)左右,阳离子取代度为0.31。所得产品与无机絮凝剂PAC复配后具有较好的絮凝及杀菌效果。  相似文献   

5.
顺酐均相配位催化加氢制琥珀酸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原位合成的钌-膦配合物的顺酐均相加氢性能。考察了不同反应时间、温度(20~100℃)、氢初压(室温1.0~4.0MPa)、钌浓度(2.1×10-3~8.4×10-3mol/L)、P/RU摩尔比、底物浓度(0.5~2.0mol/L)及几种溶剂的影响规律。发现在考察范围内,顺酐转化率随钌浓度、P/RU摩尔比的增加而提高.最佳转化率达98.4%,琥珀酸酐选择性为100%.  相似文献   

6.
韩丽 《涂料工业》2007,37(10):49-51
以异丙醇铝为原料,硝酸作为胶溶剂制备了铝的水溶胶,而后通过相转移法得到了氧化铝的有机溶胶,将发光粉放入有机溶胶内进行包膜,得到具有耐水性发光材料。制备水溶胶时,体系要保持pH值在4~5之间,n(H2O):n(Al^3+)为150:1,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为3.0×10^-2mol/L;经过包膜后耐水性、光学性能的测试确定了最佳包膜量为10%。但初始亮度降低较大,为原粉亮度的92%。  相似文献   

7.
铝铁铜无机多核型絮凝剂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合成制备了铝铁铜共聚物,通过改变Al^3+、Fe^3+、Cu^2+的配比及调节溶液的pH值,并用该产品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得出最佳配比和最佳溶液pH值。研究结果表明:铝铁铜共聚物的最佳配比为Al^3+:Fe^3+:Cu^2+=7:3:5,最佳溶液pH值为3.5。  相似文献   

8.
李平  鲁彬  魏雨 《无机盐工业》2007,39(7):18-19,32
采用简单的低温液相法,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成功制备出不同形貌的氧化锌微晶。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对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反应体系中添加0.01mol/L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使生成产物的形貌由原来的棒状变为孪生螺帽状氧化锌;相同条件下用0.1mol/L三乙醇胺(TEA)替代SDS,则得到一种麦粒状氧化锌晶体。并初步探讨了表面活性剂SDS和TEA对氧化锌晶体生长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硫酸铵-碘化钾-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水液.固体系浮选分离汞(Ⅱ)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在1.0g(NH4)2SO4存在下,当0.1moL/L碘化钾和0.001moL/L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溶液的用量分别为1.5、1.0mL时,KI—CPB—Hg三元缔合物可浮于盐水相上形成界面清晰的两相,从而使Hg^2+被定量浮选,而Zn^2+、Mn^2+、Ni^2+、Co^2+、Fe^2+、Al^3+等离子不被浮选,实现了Hg^2+与这些离子的定量分离。方法对合成水样中微量汞(Ⅱ)进行的定量浮选分离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采用自制的D401螯合树脂柱分离富集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OES)法测定水中痕量Cu^2+、Pb^2+、Cd^2+的分析方法。探讨并确定了分离富集和仪器的最佳条件。试验表明,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Cu^2+、Pb^2+、Cd^2+可被D401螯合树脂柱定量吸附,可采用25mLl.5mol/L的HNO,溶液完全洗脱,动态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101.9、205.3、176.7mg/g,方法测定Cu^2+、Pb^2+、Cd^2+的检出限(3σ)分别为0.00041、0.00083、0.000361xg/mL,相对标准偏差(RSD,n=7)分别为2.3%、2.8%、3.1%,加标回收率在93.0%~104.0%之间,测定结果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李兰扣 《辽宁化工》2011,40(3):241-242
应用方波溶出伏安法,玻炭汞膜电极为工作电极对铜、锌测定进行了研究。在NH3-NH4Cl体系中,得出铜对锌测定最低影响浓度为5×10^-6 mol/L,低于此浓度时,适合单一锌离子标准曲线ip(10^-6A)=0.609 1 c(10^-5 mol/L)+4.1495,r=0.995 4;锌对铜测定最低影响浓度为5×10^-3mol/L,铜在含锌5×10^-5 mol/L时适用标准曲线ip(10^-5A)=0.662 2 c(10^-5 mol/L)+0.966 5,r=0.995 2,铜在含锌低于10^-7 mol/L时适用单一铜离子的标准曲线ip(10^-5A)=0.891 2 c(10^-5mol/L)+0.848 5,r=0.992 0,同时测得回收率为94%~97%  相似文献   

12.
李瑜  张振新 《应用化工》2014,(5):933-935
在pH=4.5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Fe3+能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环丙沙星作用,使其荧光值显著减小,据此建立了Fe3+-SDS-环丙沙星体系荧光猝灭法测定微量环丙沙星的新方法。该体系的最大激发、发射波长分别为λex=275 nm,λem=441 nm。环丙沙星在4.0×10-7~3.6×10-6mol/L的浓度范围内与荧光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5 8,相对标准偏差为0.76%(c=3.0×10-6mol/L)。  相似文献   

13.
连长康  赵春英  张志仁  刘晓艺 《当代化工》2011,40(2):131-133,149
为提高湿法烟气脱硫(WFGD)中脱硫剂石灰石的脱硫效率,本实验采用自制微型化仿真喷淋式烟气脱硫实验装置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磺基甜菜碱(DSB)复配作为添加剂对石灰石脱硫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添加剂最佳组成为SDS:DSB=3:2+Na2SO4(0.01 mol/L).当石灰石脱硫液...  相似文献   

14.
利用荧光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洛美沙星与Al^3+及DN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AP能够与洛美沙星(LMX)形成二元配合物,并且一定浓度范围内Al^3+对DNA和LMX的结合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讨论了LMX—AI(RI)配合物与DNA的结合机理,证实LMX—Al(Ⅲ)配合物通过沟槽结合的方式与DNA结合,为进一步研究洛美沙星药物的抗菌杀菌机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3-乙酰氧基甲基-7β-特丁氧羰基氨基-3-头孢-4-羧酸(3-ATC)是头孢类药物制备的重要中间体,它可通过7-氨基头孢烷酸(7-ACA)和二碳酸二叔丁酯(BOC)反应合成,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了该反应的中控分析方法。方法采用反相C18色谱柱,以270nm为检测波长,乙腈-离子对试剂(0.01mol/L四丁基溴化铵+0.005mol/L磷酸氢二钠的水溶液,pH7.0)为流动相的条件下分离检测了7-ACA和3-ATC,7-ACA的相对标准偏差、平均回收率、线性范围分别为0.66%(n=5),103.0%(n=3),0.21~2.68×102μg/mL(r=0.9923),3-ATC的相对标准偏差、平均回收率、线性范围分别为0.51%(n=5),99.8%(n=3),0.075~1.06×103μg/mL(r=0.9992)。  相似文献   

16.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储泥池高浓度的污泥作为研究对象,用Fe2+活化过硫酸钠( PDS)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硫酸根自由基对污泥进行氧化破解。分别探讨同反应时间、初始pH、 C( Fe2+)/C( S2 O2-8)、 PDS投加量以及不同的反应温度对污泥破解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PDS)=15 mmol/L、 C(Fe2+)/C(S2O2-8)=0.3、 T=35℃、 pH=3的较优条件下反应8 h,污泥比阻(SRF)从1.65e+11降到4.6e+10,溶解性COD(SCOD)从85 mg/L升高到550 mg/L。随着pH的增加,提高C(Fe2+)/C(S2O2-8)度均使污泥破解效果逐渐减弱,而升高温度有利于污泥破解。  相似文献   

17.
王金柱 《化工时刊》2009,23(12):43-46
合成了丙烯酸乙二醇酯与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讨论了该共聚物的特性粘数与单体用量的关系,并做了静态阻垢实验和动态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自来水(7.95×10^-4molCa^2+/L)和井水(2.0×10^-3molCa^2+/L)中分别加入0.05%和0.28%的共聚物,可使Ca^2+浓度降至10^-5mol/L。  相似文献   

18.
钟育均  温欣荣 《广东化工》2009,36(11):25-26,29
文章建立了一种利用二苯胍作共沉淀剂分离痕虽Cu(Ⅱ)的新方法。Cu(Ⅱ)与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铜试剂,DDTC)形成不溶于水的棕黄色螯合物被吸附在二苯胍的表面,随二苯聪的抚淀而析出,从而使Cu(Ⅱ)得到富察。结果表明:控制pH=1.0,当周体NaCl用量为1.0g,0.0μmol/L钢试剂溶液用量为1.00mL,1.0×10^-3mol/L二苯弧乙醇溶液用量为0.20mL时,Cu^2+与钢试剂形成棕黄色的螯合物沉淀,随二苯胍共沉淀析出,实现了Cu^2+-Al^2+、Cu^2+-Zn^2+,Cu^2+-Mn^2+间的液-固定量分离。与传统的有机溶剂萃取浮选分离及泡沫浮选分离栩比,该体系具有不使肘有毒害作用的有机溶剂,设备筒单,分离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研究以FeSO4·7H2O和FeCl3·6H2O为原料,NH3·H2O作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Fe3O4颗粒,利用IR(红外光谱)、XRD(X射线衍射)等表征手段对割得的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Fe3O4粒子粒径较细,且粒径分布较窄。据此找出制备纳米Fe3O4粒子的最佳实验条件为:铁盐溶液浓度为0.5mol/L,沉淀剂溶液浓度为0.2mol/L,Fe^2+:Fe^3+:OH^-=1.00:1.00:6.00,反应温度为30℃。制备纳米Fe3O4粒子粒径在10-20mm,且分散性较好;通过XRD谱图可以得出产物为具有立方晶系的纳米Fe3O4粒子。  相似文献   

20.
田娟  陈彪  吕浩  吴志兵 《陕西化工》2014,(2):346-352
综述了近年来以1,8-萘酰亚胺-罗丹明为母体的FRET机理阳离子探针的研究进展.介绍了Hg2+,Al3+,Fe3+,Sn4+,Cr3+和H+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性质及其应用,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简要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