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鼻咽癌咽旁间隙受侵不同照射野放射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鼻咽癌咽旁间隙受侵不同照射野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 :收集 1993年 1月— 1995年 12月经病理确诊、CT扫描证实有咽旁侵犯的鼻咽癌 34 8例 ,按放射治疗设野不同分为面颈联合野组和耳前野组 ,对 5年生存率、局控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急慢性放射损伤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面颈联合野组 5年生存率高于耳前野组 (P<0 .0 5 ) ,面颈联合野组 5年局控率明显高于耳前野组 (P<0 .0 1) ,咽旁后间隙受侵面颈联合野组 5年生存率高于耳前野组 (P<0 .0 5 ) ,咽旁前间隙受侵 5年生存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 .0 5 ) ,面颈联合野组发生放射性咽炎、口干反应明显高于耳前野组 (P<0 .0 1) ,放射性脊髓炎、放射性脑病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鼻咽癌咽旁后间隙受侵应选用面颈联合野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咽旁间隙受侵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目的 探讨鼻咽癌咽旁间隙受侵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1987年1月994年12月间对197例初程治疗的鼻咽半成品 患者进行CT扫描检查,利用SPSS8.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咽旁间隙受侵对实际生存、无瘤生存及局部控制有影响(P=0.0115,P=0.003,P=0.0367)。咽旁间隙阴性患者的5年实际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7.9%,88.0%和96.9%,茎突前暗隙受侵分别为75.0%、71.2%和93.7%,茎突后间隙受侵分别为60.5%、57.7%和86.8%。结论 咽旁间隙受侵影响生存及局部控制,当茎突后间隙明显受侵时,远处转移的机会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鼻咽癌咽旁间隙受侵对患者治疗后远处转移的影响。方法:1999年全年住院治疗的原发鼻咽癌患者405例,对其中接受放射治疗并完成根治剂量、治疗前及治疗中无远处转移证据且随访资料完整者38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咽旁间隙侵犯与未侵犯者5年累积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73.57%和86.19%,P=0.0042;茎突前间隙侵犯与未侵犯者分别为73.03%和86.80%,P=0.0017;茎突后间隙侵犯与未侵犯者分别为66.63%和86.23%,P=0.0000。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相关因素为颈淋巴结转移、茎突后间隙受侵和临床分期。结论:咽旁间隙受侵尤其是茎突后间隙受侵与远处转移密切相关,茎突后间隙受侵时转移淋巴结的分期与远处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鼻咽癌原发肿瘤MRI横截面最大径(MDAPPT)的预后价值。方法 搜集2005—2007年间初治、病理证实、无远处转移且行鼻咽部和颈部MRI扫描的鼻咽癌患者333例临床资料,在MRI上测量最大径,Logrank法单因素及Cox法多因素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鼻咽癌T1、T2、T3、T4期患者MDAPPT中位数分别为21.2、30.0、38.0、52.3 mm。全组MDAPPT≤30、>30~50、>50 mm患者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81.3%、70.1%、51.5%(P=0.000),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81.3%、70.0%、48.9%(P=0.000),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率分别为85.5%、 86.5%、67.2%(P=0.000),无局部复发生存(LRFS)率分别为97.7%、91.5%、83.3%(P=0.013)。多因素分析发现MDAPPT是影响PFS、DMFS的预后因素。T3~T4期MDAPPT≤50、>50 mm患者5年OS和PFS及DMFS分别为69.4%、52.2%(P=0.004)和68.0%、49.6%(P=0.001)及84.0%、66.8%(P=0.001)。全组MDAPPT≤30 mm患者中T1、T2、T3、T4期的5年LRFS分别为100%、95.8%、96.3%、100%(P=0.643)。结论 MDAPPT是影响鼻咽癌PFS和DMFS的预后因素,MDAPPT是鼻咽癌T晚期患者的重要预后因素,不同T分期中MDAPPT小的局部控制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5.
鼻咽癌预后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MRI成像特点研究鼻咽癌的预后因素。方法 :对 58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行首程放射治疗并做MRI检查 ,原发灶给予中位剂量 70Gy( 60~ 75Gy) ,生存统计采用Kaplan Meier法及Logrank检验 ,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逐步回归模型。结果 :全组中位生存时间 56 0个月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98 3%、76 8%、36 6%。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生存的是头痛、颅神经症状及颈淋巴结 (MRI≥ 1cm)。结论 :鼻咽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是头痛、颅神经症状和颈淋巴结肿大 ,而MRI显示的颅底骨及咽后淋巴结受累并不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寡转移状态是鼻咽癌转移的一个特殊阶段,本研究主要探讨其预后因素及治疗模式。方法 2002-2010年共149例寡转移状态下初治鼻咽癌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合并骨转移、肝转移、肺转移分别为94、32、22例,转移灶1个、2~5个分别为51、9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以铂类为基础联合化疗,中位化疗周期为5个(1~12个),其中115例患者接受原发灶放疗,57例接受转移灶局部处理。将患者临床特点、肿瘤状态及治疗模式等因素纳入生存分析中。Kaplan-Meier法计算OS,单因素分析及差异检验采用Logrank法,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中位生存时间为31个月(2~144个月),所有患者3、5年OS率分别为52.7%、37.7%。化疗后转移灶CR+PR、SD、PD率分别为59.7%、31.5%、5.4%,近期疗效主要与转移灶数目(P=0.01)、化疗疗程(P=0.00)相关。影响患者OS因素包括合并肝转移(P=0.00)、乳酸脱氢酶>245 IU/L (P=0.00)、化疗疗效包括SD及PD (P=0.00)、原发灶未接受放疗(P=0.01)。原发灶接受放疗者5年OS为46.2%,未接受者无5年生存。结论 寡转移是初治转移鼻咽癌预后相对较好的一个亚组,其不良预后因素包括乳酸脱氢酶>245 IU/L、肝转移、化疗疗效包括SD及PD和原发灶无放疗等,原发灶放疗能进一步提高寡转移状态下初治鼻咽癌患者OS。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咽旁间隙侵犯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鼻咽癌咽旁间隙受侵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咽旁间隙的侵犯程度根据SO线(茎突到枕骨大孔中线后缘中点连线)进行划分,无咽旁侵犯记录为0级,SO线以前的咽旁侵犯记录为1级,SO线以后记录为2级。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Cox模型进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176例患者中,咽旁受侵的发生率为81.8%,其中1级为70.1%,2级为29.9%。咽旁间隙受侵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χ2=8.185,P=0.0040。咽旁受侵0、1和2级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0.2%、75.1%和51.2%,logrank检验值为16.45,P=0.000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7.2%、71.5%和53.3%,logrank检验值为10.87,P=0.0044;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是93.7%、82.2%和62.7%,logrank检验值为9.41,P=0.0091。多因素分析显示,咽旁受侵不是独立的预后因素,但严重咽旁间隙侵犯是影响鼻咽癌总生存、无瘤生存及远处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咽旁侵犯应该根据程度进行划分,单纯咽旁侵犯的有无不能独立的影响预后,但根据咽旁侵犯程度进行分级后,严重的咽旁侵犯是影响总生存、无瘤生存和远处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N晚期鼻咽癌根治性调强放疗(IMRT)的远期疗效及IMRT联合不同化疗模式对N晚期鼻咽癌患者预后影响。
方法 回顾分析2001-2008年间收治的179例N晚期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单纯IMRT 33例,放化疗146例(同期放化疗71例、诱导化疗加同期放化疗66例,同期放化疗加辅助化疗9例)。
结果 随访率96.5%,随访时间满5年者133例。全组5年总生存率为69.0%。单纯IMRT和放化疗的5年总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7.7%和73.7%(χ2=13.91,P=0.000)、49.2%和68.3%(χ2=4.97,P=0.026)、74.5%和92.4%(χ2=9.87,P=0.002)、37.5%和65.1%(χ2=11.65,P=0.001),放化疗中同期放化疗、诱导化疗加同期放化疗、同期放化疗加辅助化疗的生存率相似,但诱导化疗加同期放化疗的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比单纯IMRT的高(χ2=4.65,P=0.031)。
结论 N晚期鼻咽癌患者单纯IMRT后远处转移率仍较高,诱导化疗加IMRT联合同期化疗也许是较为合理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 已有的研究表明新生淋巴管与多种肿瘤的进展和淋巴转移相关,本研究拟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病灶内(旁)新生淋巴管密度及其受肿瘤侵袭状况对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价值.方法 选择特异性单克隆抗体D2-40标记新生淋巴管内皮细胞,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9例Ⅱ期-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病灶内及其中部分病灶旁新生淋巴管表达及其受侵状况,结合患者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判断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和评估价值.结果 ①病灶内新生淋巴管密度:N2患者高于N0患者(P=0.015),新生淋巴管受侵患者明显高于未受侵患者(P=0.009),肺癌低分化明显高于高分化肺癌(P=0.007),腺癌高于鳞癌(P=0.025),患者生存率与之呈负性相关(P=0.007);②病灶旁新生淋巴管密度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③N2肺癌病灶内新生淋巴管受侵多于N0肺癌;④病灶内和病灶旁新生淋巴管受侵患者的生存率低于未受侵患者.结论 病灶内新生淋巴管密度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新生淋巴管受侵的预后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MRI对78例鼻咽癌患者临床分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目前国内鼻咽癌按92’福州分期进行临床分期,其主要依据是临床检查和CT检查。随着MRI在临床上普及应用,其对显示鼻咽癌侵犯范围更加敏感、精细,势将影响鼻咽癌的临床分期。本文通过对78例鼻咽癌患者的CT与MRI图像的比较,探讨MRI相对于以CT为基础,对鼻咽癌92’福州分期造成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8月至2006年8月收治的78例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前的CT和MRI图像,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采用χ2检验分别以CT和MRI图像为依据的鼻咽癌92’福州分期的差异。结果:MRI和CT对鼻咽癌病变检出率分别为:茎突前间隙82.0%,65.4%;口咽34.6%,20.5%;咽后淋巴结74.4%,55.1%;颅底骨质51.3%,30.8%;海绵窦/颅内19.2%,5.1%;副鼻窦33.3%,19.2%;翼腭窝16.7%,6.4%等,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鼻腔28.2%,21.8%;茎突后间隙侵犯65.4%,67.9%;喉咽2.6%,1.3%;以及对颈部淋巴结各区检出率等,差异无显著性。对T、N分期的影响:按照92’福州分期标准,MRI使42.3%的T分期发生改变;25.6%(20/78)的N分期发生改变。对临床分期的影响:按照92’福州分期标准,MRI使28.2%的临床分期发生改变。结论:以MRI作为鼻咽癌的检测手段,诊断更准确,尤其对颅底颅内病变和咽后淋巴结;临床分期改变幅度大,将影响对临床预后的评估;应考虑将MRI图像作为鼻咽癌的临床分期标准。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基于MRI和IMRT的鼻咽癌鼻窦侵犯在鼻咽癌分期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05—2010年基于MRI诊断的接受IMRT的1197例初诊鼻咽癌患者资料。根据AJCC第7版分期重新分期。鼻窦侵犯分为伴有鼻窦侵犯T3、T4期。Kaplan-Meier法计算LRFS、DMFS、OS率并Logrank法检验。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及T分期各亚组局部复发风险比。结果 鼻窦侵犯率为14.2%。鼻窦侵犯不是影响鼻咽癌OS、LRFS、DMFS的因素(P=0.677、0.485、0.211)。T2期、伴鼻窦侵犯T3期及不伴鼻窦侵犯T3期局部复发风险比接近(HR=1.927、2.030、2.283)。LRFS、OS曲线在T2期、伴鼻窦侵犯T3期及不伴鼻窦侵犯T3期接近(P>0.05),与伴鼻窦侵犯T4期及不伴鼻窦侵犯T4期明显分开(P<0.05)。结论 鼻窦侵犯不是IMRT鼻咽癌OS、LRFS和DMFS的预后因素,但伴鼻窦侵犯的T3期OS、LRFS与T2、T3期相似,预后较T4期好。  相似文献   

13.
鼻咽癌咽旁受侵不同射野放射治疗长期疗效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鼻咽癌咽旁受侵不同射野放射治疗的长期疗效。方法从1988年3月至1992年3月,经CT诊断鼻咽癌咽旁受侵的病人101例。所有病人均经病理确诊,被随机分为2个组。一组采用面颈联合野,另一组采用双耳前野加面前野。鼻咽部外照射总肿瘤量均为DT68~72Gy,照射34~36次,68~72周。所有病例均随访5年以上。生存曲线按寿命表法计算后绘制,经log-rank检验。结果2个组生存曲线比较:面颈联合野组高于非面颈联合野组(P〈0.05);无复发生存曲线比较:面颈联合野组显著高于非面颈联合野组(P〈001)。咽旁茎突后区受侵,面颈联合野放射治疗的生存曲线明显高于非面颈联合野(P〉005);单纯茎突前区受侵的病人,面颈联合野与非面颈联合野放射治疗的生存曲线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非面颈联合野组发生1例放射性颈脊髓损伤,2个组急性和慢性放射损伤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对鼻咽癌咽旁受侵的病人宜选用面颈联合野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鼻咽癌茎突后间隙侵犯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8例鼻咽癌患者分为常规放疗组40例和调强适形放疗组38例,常规放疗采用面颈联合野,两侧成角耳前野,耳后野,总剂量DT 70~74 Gy,调强放疗采用7个野照射,大体肿瘤GTV 69~73 Gy,对3年局控率﹑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所有患者随访均达到3年,常规放疗组3年局控率、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57.5%(23/40)、60.0%(24/40)、55.0%(22/40),调强放疗组3年局控率﹑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81.6%(31/38)、78.9%(30/38)、68.4%(26/38),两者局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3)。结论调强适形放疗能够提高鼻咽癌茎突后间隙侵犯患者的局控率,改善生存率,远处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MRI发现的颅神经侵犯在鼻咽癌分期中意义。
方法 回顾分析2005-2007年间基于MRI诊断的816例初诊鼻咽癌患者资料。T4期颅神经组定义为MRI上伴有颅神经侵犯但体检无颅神经麻痹且无其他T4期解剖结构侵犯者,余T4期患者定义为T4期其他组。临床分期中Ⅳa期颅神经组定义为T4期颅神经组N0~2期,余Ⅳa期患者定义为Ⅳa期其他组。比较T分期、临床分期各亚组疗后生存情况。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用Logrank法检验。
结果 随访率为94.1%。鼻咽癌颅神经侵犯率为38.5%。T分期中T2、T3、T4期颅神经组的无局部复发生存、无远处转移生存以及疾病相关生存曲线重合,但与T4期其他组能拉开。临床分期中Ⅳa期颅神经组5年疾病相关生存率与Ⅲ期的相似(χ2=0.18,P=0.674),而与Ⅱ、Ⅳa期其他组不同(χ2=5.86、7.23,P=0.015、0.007)。
结论 MRI诊断颅神经侵犯的T4期、Ⅳa期患者,若无合并其他T4期解剖结构受累则无局部复发、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与T2、T3期相似,疾病相关生存率与Ⅲ期相似,预后较T4期其他组及Ⅳa期其他组好;若将这部分患者归为T4期、Ⅳa期将导致患者接受适合于Ⅳ期病例的治疗方案从而引起过度治疗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鼻咽癌颅神经受累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鼻咽癌颅神经受累对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35例首程治疗的鼻咽癌患者,以初次就诊时的症状和临床查体有无颅神经受累将患者分为颅神经受累组和未受累组。分析颅神经受累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全组颅神经受累率为20.0%,以第5对颅神经受累最常见。颅神经受累组与未受累组5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0.1%和16.8%(P=0.465)。在颅神经受累患者中,颅底照射剂量〈70、70~79、≥80Gy组5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38.1%、24.5%和16.0%(P=0.082)。颅神经受累组与未受累组5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31.6%和19.5%(P=0.020),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2.2%和78.1%(P=0.000),无瘤生存率分别为43.2%和62.4%(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颅神经受累是影响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62(95%CI=1.11~2.53,P=0.001)和1.40(95%CI=1.05~1.88,P=0.020)。结论鼻咽癌颅神经受累者5年远处转移率显著增加,并导致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显著降低。适当提高局部剂量有望提高局部控制率。放化结合的综合治疗可能对这部分患者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鼻咽癌放化疗后骨转移程度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1997—2007年间在南方医院接受放化疗且疗后有骨转移的109例鼻咽癌患者的预后。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单因素预后分析,Cox回归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5年随访率为97.2%。全组患者1、2、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7.9%、48.6%、32.9%、17.4%。全组骨转移数≤3个(43例)与>3个(66例)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7%与53.0%、81.4%与27.3%、72.1%与6.2%、34.9%与4.2%(P=0.000)。骨转移数>3个中有与无合并其他部位转移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56.5%与72.1%、21.7%与30.2%、3.1%与13.0%、0.0%与6.5%(P=0.866)。多因素分析显示骨转移数目>3是影响预后的因素(P=0.000)。结论 鼻咽癌疗后骨转移灶数目增多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但是否需较积极治疗尚待探究以进一步完善鼻咽癌分期系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咽旁侵犯对鼻咽癌预后的影响,并对多种咽旁侵犯程度的划分方法进行比较,以寻求能较好反映预后的划分。方法:2000-01-2000-07经病理确诊的初治M0期鼻咽癌患者176例纳入研究。根据4种咽旁划分方法(闵氏、Sham氏、肖氏和Heng氏建议的划分)对咽旁间隙的侵犯程度划分,前瞻性研究其对鼻咽癌预后的影响。结果:鼻咽癌咽旁侵犯的发生率为81.8%(144/176)。有咽旁侵犯和无咽旁侵犯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是68.1%和90.2%(P=0.010),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是66.1%和87.2%(P=0.013),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是76.7%和93.6%(P=0.032),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是84.9%和93.1%,P=0.220。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咽旁是否侵犯并不是独立预后因素,然而根据程度分级后的咽旁侵犯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4种咽旁划分同时纳入Cox多因素分析显示,闵氏划分的咽旁侵犯是影响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HR:2.231;P=0.001),Sham氏划分的咽旁侵犯是影响无瘤生存(HR:1.487;P=0.010)和远处转移(HR:1.246;P=0.009)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