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长江流域经济发展优势与区域差异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陈国阶 《地理科学》1993,13(4):307-314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中后期,中国人口流动的城乡结构出现重要转变,将对人口再分布和城镇化及区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基于2010年和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划分了省际城—城、乡—城、城—乡和乡—乡4类流动人口,在识别其主流类型的基础上,通过流动率指标和计量模型考察了10年间流动人口主流类型的空间格局演变及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1)省际城乡流动人口规模大、增长快速的同时,乡—城流动占主导、城—城流动快速上升,这两类人口已成为中国城乡流动人口的主流类型。(2)城—城净流动格局中净流入区进一步向沿海三大中心集中,辽宁、新疆和云南也维持一定的净流入率,而绝大多数省份都属净流出区的结果塑造了沿海各具特色的三大流动圈以及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内部联系的增强;乡—城净流动格局表现出沿海不同净流入区的“此消彼长”,以及新疆、辽宁净流入率上升引发其邻近省份净流出率下降的特征,该变化刻画了沿海流动圈连绵成带与变动各异的双重特性以及新疆、辽宁流动圈的发育。(3)区域经济发展对城—城和乡—城人口流动的影响都显著为正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增强,当加入流动存量后其对两类人口流动的促进作用出现分异;城—城和乡—城人口流动对...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建立了重庆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根据1996年统计数据对全市43个区(市,县)进行综合评价,并依据综合评价价值划分4个经济发展梯度区,据此揭示了区域差异的空间特点,并讨论了区域差异的成因及缩小区域差异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以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计年鉴(2006)及其相关文献资料为依据,从三大经济地带和省际层面考察2005年中国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并通过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区域的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等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即流动人口分布越多的地区,经济越发达,固定资产投资的总量越大,“三资”企业所占的比例越大,同时城市化的水平也越高。  相似文献   

5.
流动人口在北京中心区和近远郊区分布差异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鲁奇  黄英  孟健  王国霞  李娟 《地理科学》2005,25(6):655-663
为深入认识中国流动人口在城市内不同地带就业、生活的分布状态与分布差异,选择北京为例,着重社会学角度,分析研究了流动人口在北京中心区、近郊区、远郊区三个地带的分布差异。发现:①中心区、近郊区、远郊区的流动人口在人口来源地、来京时间长度、年龄结构、教育水平、职业构成、收入水平、居住状况、未来愿望等诸方面存在明显的地带分布梯度差异;②除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外,中心区是来源地较近、年龄较大、来京时间较长、收入相对较高、就业相对稳定、消费水平相对较高之外来人口聚集地;③近远郊区是来源地较远、年龄较轻、来京时间较短、收入相对较低、就业稳定性较差、消费水平相对较低而教育程度却相对较高的外来人口主要分布区。  相似文献   

6.
刘盛和  胡章  邓羽 《地理研究》2011,30(4):676-68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增长迅猛,但目前我国还缺乏对流动人口进行快速动态监测的有效方法与方案,特别是未能考虑我国流动人口的区域差异性,这已成为各级政府在进行科学决策和及时行动时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本文尝试提出一种基于区域差异的我国流动人口快速监测方法,旨在应用流动人口区域差异的知识来改正流动人口监测样点网络布局方案和...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时空格局研究   总被引:63,自引:1,他引:63  
河南省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 80年代以来 ,经济迅速发展 ,总量水平在全国的位次不断上升 ,但区域经济差异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以计量统计分析为基础 ,探讨了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时间特征、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过程 ,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调控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广州流动人口特征及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广州市典型区流动人口的问卷调查,对流动人口的人口属性、迁移、工作、经济状况特征及空间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广州市流动人口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结构以中青年为主,已/未婚比例相当,文化程度以初中、高中为主,户籍来源以广东、湖南、广西、湖北、江西、河南、四川等7省区最多.迁移特征表现为来广州时间1月至1年居多,以赚钱为主要目的;来广州途径以亲戚朋友介绍为主.工作特征以工人居多,大都就业于私营企业,合同率很低,且工作变动频繁.经济状况表现为以中低收入为主,整体消费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前我国各地区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区域间普遍存在经济发展不均衡现象。以陕西省11个市(区)为例来分析和评价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依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指标选取的原则,结合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以11市(区)为评价单元,科学、合理选取评价指标,并采用特尔菲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建立了陕西省11个市(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指标综合测算法计算各评价单元2003、2005和2007年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对各市(区)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和分析研究后,分析经济发展差异存在的原因。最后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该文论述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 ,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 ,根据 1997年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全省 2 0个地市州进行综合评价 ,采用Ward聚类法进行系统聚类分析 ,将全省划分为四大经济发展梯度区 ,分析其区域差异的空间特征 ,探讨它的经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空间特征及其政策含义研究   总被引:54,自引:6,他引:54  
采用了种省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值的离差和比离两个指标,分别判断1990 ̄1995年我国区域经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变化的空间状态,并进一步阐明了其调控区域经济差异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泰尔指数和GIS地图技术分析了2001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和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研究表明:全国省域层面金融发展差异显著小于经济发展差异,经济发展差异呈缩小趋势,而金融发展差异呈扩大趋势;经济发展差异主要由四大板块间差异形成,而金融发展差异主要由东部10个省份间差异形成;金融发展格局显著不同于经济发展格局,区域经济发展表现出显著的地带性差异,区域金融发展没有表现出地带性差异,西部省份金融比率提升显著,中部6个省份经济增长提速明显,但金融发展显著滞后。这意味着在区域层面上,经济发展只是影响金融发展的因素之一,其他因素如国家宏观调控、金融空间组织、金融机构的信用区域分配等都会影响区域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区域发展空间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吸引外资和扩大对外贸易,积极地参与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这一方面成为推动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另一方面也成为改变地区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文章将从外资和外贸两个角度,分析我国各地区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及其对区域发展空间格局的影响。分析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外资为代表的全球化力量对我国区域发展格局的影响越来越大,强化了我国区域发展差异,形成了“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局面。强有力的国家干预成为缩小区域差异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产业结构与新疆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5,自引:13,他引:2  
高志刚 《干旱区地理》2004,27(4):592-596
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之一是产业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演进。本文在对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关系进行总体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新疆各层面区域产业结构变化对区域经济增长作用的计量分析,得出一些重要结论: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结构因素是重要的增长源泉,区域产业结构差异会直接导致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的差异;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与高级化程度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很大影响;自治区政府应运用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加强对区域产业分工和产业协调发展的宏观指导,最大限度地发掘和调动各区域的潜力,推动不同区域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产业结构和区域特色经济。  相似文献   

15.
从安阳市域经济发展现状出发, 市域经济与开发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提出了市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开发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安阳市域经济迈上新台阶 。  相似文献   

16.
陈月英 《地理科学》2007,27(5):642-647
以地级行政区为地域单元,采用多指标综合作为衡量指标,对中国滨海地带经济地域分异特征即经济发展水平的峰谷相间特征进行了研究。首先研究了峰谷相间地域格局的发育过程;然后探讨了区域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的时序演化特征;最后总结了上述时序过程和空间过程的时空关联特征。研究的结果表明,中国滨海地带已经形成了区域之间、区域组合之间、南与北之间多层次的地域经济分异。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人口老龄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全省及市域层面,通过老龄化系数与人均GDP间的Pearson相关性检验以及数学四象限图,分析2000-2012年江苏省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及差异性.结果表明:全省老龄化系数与人均GDP相关性明显(相关性系数为0.923),但各市差异较大,可分为高度相关型、较高相关型、中度相关型和不相关型4种类型;各市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也可划分为“高-高型”、“高-中型”、“中-高型”和“低-低型”4种类型.其中:高度相关型对应于“高-高型”和“高-中型”,表明这些地区经济是影响老龄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较高相关型对应于“中-高型”和“低-低型”,表明老龄化与经济发展有-定关系,但生育观念、人口迁移等因素也有重要影响;较低相关型和不相关型对应于“低-低型”,表明在经济水平较低阶段与老龄化相关性较小,生育观念、人口迁移等是影响老龄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区域战略视角下中国地区差异时空演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泰尔指数、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等指标,在Eviews和ArcGIS等软件支持下,从时间、空间和空间关联性三方面分析中国在不同区域发展战略时期地区经济差异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平衡发展战略时期,中国地区经济相对差异较小,主要表现为南北间差异和东西间差异并存的格局,且全局空间分布呈随机状态;在非均衡发展战略时期,相对差异较大,呈现经济发达地区向东部集聚而欠发达地区向中西部集聚的分异状态;在协调发展战略时期,东西间相对差异开始收敛,但集聚和分异的趋势依然显著。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空间格局演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人均GDP作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指标,通过计算其变异系数、泰尔指数以及泰尔指数的组内组间分解对福建省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的总体差异、沿海内陆差异以及地市间差异进行动态时间序列的分析,发现总体差异和地市间差异呈现缩小而沿海内陆差异呈现扩大的趋势;并通过县市人均GDP数据与图形数据相结合,分析了1990-2006年间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演化,提出其经济发展空间结构已经形成"核心-边缘"的嵌套结构,即形成由5个亚"核心-边缘"结构组成的大"核心-边缘"结构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