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这为我们做好新时期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随着信息社会不断发展,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等发生深刻变化,在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等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只有不断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才能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牢牢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必须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创新管理为保障。在我看来,全媒体传播体系必须具备与社会各种资源广泛对接的强大的自我造血能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杨树弘  颜明华 《传媒》2023,(14):32-34
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是一道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数字经济、网络社会和新兴数字文化日益颠覆式创新的时代,尤其具有紧迫性。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要围绕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明确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价值与诉求,廓清发展路径,以体制机制、技术驱动、内容升级、平台聚合为着力点,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3.
湖南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其路径是以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新业态自主建设顺应时代、更有价值的互联网新兴媒体,以此为核心和突破口打造融合传播体系;其目标是以媒体融合促生态质变,在新时期的传播格局中营造一个权威、开放、领先的芒果全媒体生态;其根本任务是通过运用全媒体策略,创新全媒体表达,占据宣传高地,充分履行党媒使命责任,形成以我为主、引领舆论的全媒体主流传播矩阵。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要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作为地市级媒体,如何按照四中全会精神,在媒体融合中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四川省眉山市广播电视台从"内容、融合、基础、激励"四个方面的积极探索或许能为地市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是我国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发展战略与目标。本文在传播主体关系视野中,考察我国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现状,并重点探讨了全媒体传播体系升级的主导方向。本文认为,传播主体是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核心要素、关键要素。把握全媒体传播体系的现状,需要从职业新闻传播主体与非职业新闻传播主体的关系、主流媒体与商业媒体的关系、主流媒体机构内部新媒体编辑部与传统新闻编辑部的关系、不同行政级别主流媒体的关系、综合性媒体与行业媒体的关系等方面展开。面向未来,本文提出,我们要建设以主流媒体为核心主体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新闻传播、信息服务、治理功能相统一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适应新技术、新变化、新环境的开放性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具有国际交流对话能力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6.
卢迪  陈宇楠  邱子欣 《传媒》2023,(7):46-49
5G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石,也是未来媒体智能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全媒体时代,利用5G、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开拓新业务,创新运营模式是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目标和任务。5G消息是5G时代出现的具有技术“原生”属性的一种新媒体业务,其具有典型的全媒体传播特征和基于手机短信“入口”的传播优势。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阶段,传统媒体应重视5G带来的新媒体平台和移动传播新入口,尽早融入5G终端原生业务,积极探索5G创新应用,建立5G时代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7.
当几乎所有媒体都在关注同一重大事件,地方党报全媒体报道如何做出特色?这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地方党报全媒体体系建设的情况。湖北日报全媒体用内容创新助力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推进党的二十大会议期间报道,实现更大程度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8.
曾祥敏  李佳佳 《传媒》2023,(24):15-17
<正>顺应融合势态,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党对新闻舆论工作总体传播效果的要求,也是主流媒体守正创新的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再次凸显了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的重要性,也对在全媒体时代如何提升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提出新要求。在当前舆论生态中,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面临着“自媒体”舆论生态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9.
陶然  段吉平 《新闻战线》2023,(17):59-62
全媒体时代,传播媒介、媒体架构、舆论生态发生深刻变化,为主流媒体创新重大主题报道提供了可拓展的新空间,也带来新挑战。四川日报依托“六个一”全媒体传播行动,策划推出系列主题报道“向总书记报告”,强化全媒传播体系建设,推动媒体深度融合走深走实,在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中展现出新作为。  相似文献   

10.
赖学滟 《出版广角》2021,(10):65-67
在媒体融合新时代,探索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布局全媒体传播体系是各路媒体的必然发展趋势和重要使命任务.文章以2021年的重大历史背景为前提,通过现阶段全媒体主题报道策划的实践,从价值逻辑和流量逻辑角度探讨传媒业在内容、技术、平台、市场、用户等方面的融合创新,以期为新时代的全媒体主题报道提供有益启示,使媒体在加速行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更好地契合数字化、碎片化信息环境中的受众多元之需和发展大局之需.  相似文献   

11.
张大鹏 《新闻世界》2013,(6):122-123
无论你承认不承认,全媒体的大潮正在书写新的媒体发展史。基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媒体革命将冲击传统媒体的一切固有模式。全媒体较过去的媒体而言,它客量大,技术要求高,多采用现今最为先进和尖端的传播技术和手段,以更深、更广的方式介入人们的生活。在全媒体环境下,报业如何求得生存之路成为报人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既有的受众、信息传播及媒体生产的概念和含义,整个媒介生态乃至生活方式和社会形态都随之产生了变化.在全媒体时代,传播力不再只是测量传播效果的一项指标而成为衡量整个传播机构整合力、执行力、覆盖力、品牌力等的一个坐标系.媒体竞争的核心正是传播力的竞争.气象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内容,在全媒体平台上如何实现传播力的拓展?如何理解以传播力为核心的气象媒体发展战略?本文将围绕这些论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胡文娟 《新闻前哨》2023,(22):23-25
本文以湖北广播电视台为例,对主流媒体以“主流新表达、传播新矩阵、垂直新生态、发展新格局”发展路径为着力点,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塑造主流媒体发展新格局,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传统报业转型势在必行,关键问题是转向何方以及如何转。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传媒业的游戏规则和要素配置,原有的传播渠道、话语体系、商业模式正在被改变、被颠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必然推动全媒体时代的开启。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提出的转型总战略是"全媒体、全国化"。2012年底,浙报集团宣布2013年是其"全媒体元年"。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战略部署是"一体两翼",即以纸媒为核心,新媒体、融媒体、多媒体兼备的"1+3"现代传播体系,以及以媒体  相似文献   

15.
全媒体传播体系是从现代传播体系演进而来的一个全新事物.生态思维对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具有重大影响,并可能生成生态系统思维、开放与前瞻思维、泛化思维、协同进化思维等几种直接作用于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具体思维形式.运用生态思维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其关键策略主要有以生态系统思维构建社会信息传播生态系统结构,以开放与前瞻、泛化思维实施传媒产业生态战略,以协同进化思维促进全媒体传播体系协同进化.  相似文献   

16.
<正>2021年,在国家顶层设计指引下,我国媒体融合进入平台升级、技术驱动、多级协同、经营创新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1]的目标任务,从“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到“形成全媒体传播体系”,再到“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意味着媒体融合发展正从明确定位、顶层规划走向扎实推进、系统落实的攻坚时期。而作为全媒体传播体系中重要环节的地市级广电媒体,也将迎来新一轮的融合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新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我国新闻传播生态发生了深刻变化。主流媒体从编辑部层面开始进行各种类型的新闻创新和传播尝试,以在新技术背景下取得传播话语权。在这一时代,新闻编辑室如何借助技术力量进行转型,融合创新是重要的路径。融媒体新闻产品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态势下,各种媒体端创新性地出现了综合运用文字、音视频、直播、动漫、H5等技术打造的融媒体产品①。  相似文献   

18.
构建全媒体时代的舆论格局和传播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媒体要将内容建设作为根本,先进技术作为支撑,大力推进管理创新,保障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在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型信息技术、平台的力量以及传播的视频化对我国主流媒体传播体系带来极大的冲击,如何适应和重振传统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和价值,基于融媒体化下重构主流媒体传播体系生态格局成为可能.文章分析了技术、平台和视频化对媒体传播体系的影响,提出主流媒体的应变之道在于融媒体化,并从技术路径、方法路径、策略路径、经营路径等四方面详细阐述了大数据时代下主流媒体传播体系融媒体化之路,为我国传统媒体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赵琳 《新闻战线》2024,(3):81-83
地市级媒体融合是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的重要一环,是媒体融合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深度融合,地市级媒体要立足本地,拓阵地、强内容,技术驱动、开门办媒,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通过技术赋能深度融入在地社会治理和智慧城市建设,以机制体制创新锻造全媒体人才队伍,赋能高质量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